心得體會是對所經歷的事物的理解和領悟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一種反思和總結。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福建古民居心得體會篇一
福建古民居是中國古建筑中一種特殊的存在,它們帶有濃郁的福建文化特色,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建筑價值,是我國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游覽福建古民居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它們的歷史背景、建筑風格和相互聯系構成的古村落所吸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由內而外的文化內涵洗禮。
第二段:福建古民居的歷史背景
福建歷史上先后出現過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和閩東文化,而古民居則因地區、歷史背景和民族文化等因素而存在著相應的分布區域和建筑風格。例如,福建南部的土樓建筑是閩南文化的特色之一,其外觀堂皇古樸,內藏玄妙無限,是中國民間建筑文化的巔峰之作。
第三段:福建古民居的建筑風格
福建古民居建筑風格獨具特色,依托自然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背景,注重建筑與自然的融合,勇于創新,多采用雕、鏤、刻等工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建筑藝術。例如,寧德市福建大寧工藝美術館附近的呈祥居,它的門樓、石橋、排屋和祖屋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胡壩,體現出了古村落的精髓和福建特色民居建筑的高度成就。
第四段:福建古民居的文化內涵
福建古民居不僅僅是建筑,更是一種文化。它們以獨特的民族文化融合和自然生態融合為基礎,展現了猶為珍貴的文化內涵。例如,在寧德市柘榮縣的福建柘榮木匠村,每一間房子都有自己的命名和意義,如:“和合居”、“圓滿居”等,這些名字不僅體現了福建人的熱情好客和和諧美好的人文關懷,還充分體現了古民居所代表的文化內蘊。
第五段:總結體會
研究和了解福建古民居是一場啟迪人心、屬于福建人的文化發掘之旅。通過游覽福建古民居,能夠讓我們體驗到深邃的歷史背景、建筑風格和文化內涵,領略到古人的智慧、藝術和技藝。在未來,應該更加注重對福建古民居的保護和傳承,讓它們繼續為我們弘揚福建文化的旗幟,延續一個文明的古老故事。
福建古民居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我游玩了兩個地方,一個是鼓浪嶼,另一個是海滄野生動物園。
上午,我們先去鼓浪嶼,那里有很多游客。我們要去乘船才能到島上。爸爸先去買票,然后我們排隊上船。船上的游客很多,人們把上下兩層坐滿了,我們只好坐在臺階上,這樣就可以看到海浪在拍打著游船。過了幾分鐘,我們就到了鼓浪嶼。
來到大海邊,我看到了路上種著一排排檳榔樹,像一個個士兵一樣挺立在那里,樹干很光滑,像水泥柱,哥哥說:“因為這樹像檳榔樹,但不會結果,當地人又稱假檳榔樹。”我又看見了海邊屹立著一座石像,媽媽說:“這是鄭成功的塑像。他是我們的民族英雄,當地人把他當作平安神。”媽媽還給我拍了許多照片,當作留念。
下午,我們又去海滄野生動物園看動物。
一進動物園,我們先去看機靈的松樹猴,接著去看大熊貓,可大熊貓在睡覺,我們只看到它的背影。
最驚險的是,坐著裝有鐵桿的車子去山上看老虎、豹子和獅子。車子在彎彎的山路上慢慢地開著。山上的樹木很茂密,哥哥說,那些老虎獅子都在樹林里隨便走動的,我聽了很害怕,怕老虎會撲上來咬我。突然,叔叔說:“看,前面有一只大老虎!”我抬頭一看,老虎懶洋洋地趴在大樹下,并沒有向我們撲來,這下我怦怦直跳的心終于平靜下來了。一路上,我看到老虎在池塘里游泳,豹子在路邊睡覺......
后來,我們又去看動物表演,有老虎騎馬,老虎拉車,熊騎自行車……最有意思的是猴子騎車,騎得可好了。只見猴子握著手把,繞著場地飛快得騎來騎去,比我們小朋友都騎得好。
今天玩得真開心!
福建古民居心得體會篇三
福建古民居是中國傳統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建筑結構、精美的雕刻工藝和傳統的文化內涵一直以來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的目光。近年來,我有幸能夠多次拜訪福建古民居,在這里,我不僅見證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提升了自己的歷史文化素養。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福建古民居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古民居建筑特點
福建古民居是中國傳統民居的代表之一,其建筑特點與北方的傳統民居有所不同。首先是建筑外觀,福建古民居往往呈現出一種“五脊六翹”的特點,即建筑頂部有五個脊,六個翹,翹角多為飛檐、雕花等,構成了獨特的建筑形式。另外,福建古民居常采用大量的木結構,結構復雜,技術難度高。但這也正是福建古民居工匠精湛的制作技巧和匠心獨運的體現。
第三段:福建古民居雕刻工藝
福建古民居的雕刻工藝更是令人驚艷。大廳門框、梁架、墻壁、花窗、鏤空屏風等處都別具匠心的雕刻裝飾。這些雕刻工藝精美,既彰顯了建筑的美感,又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審美標準和文化內涵。在我看來,福建古民居的雕刻工藝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寶庫中最值得傳承和保護的一部分。
第四段:福建古民居的文化內涵
福建古民居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美感和制作工藝的精湛,更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福建古民居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地傳承至今,與其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藝術密不可分。例如,門神、窗花、雕花等個性化的裝飾,反映福建地區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特色;另外,福建古民居廣泛采用的“陽明心學”思想,人文關懷,仁愛思想與大同思想彰顯在建筑細節之間,使得福建古民居不僅是一種建筑形式,更是一種文化思想的載體。
第五段:結語
在這篇文章中,我簡要闡述了自己對福建古民居的心得體會。在走過古民居的路途中,我們不僅僅是在欣賞形式與藝術,更是在一次次體驗中汲取文化的養分。福建古民居絕不僅僅是一種建筑形式,而是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和文藝的重要體現。我深信福建古民居的歷史文化價值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福建古民居心得體會篇四
暑假生活是乏味的,所以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去福建游山玩水。
我們迫不及待坐上了車,開了好幾個小時終于到了福建。
今天,我們去的地方是太姥山,這山海拔幾百米,我們爬上了山,山上到處都是參天大樹,走了不久后,就聽到一陣陣嘩嘩聲,噢,原來是泉水,俯下身去捧一捧水上來,洗一洗臉可爽了,一會兒后,我們就到了“一線天”,對于我們來說走出一線天十分容易,但對于胖的人來說那就……。穿過了“一線天”我們就快到山頂了,突然,我們看見一塊大石頭,上面長著許多植物,猶如一個大心臟,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山頂,山頂的風可大了,十分的涼快,山頂能看到很多石頭,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電視機,還有的像大象。
第二天,我們又去了白水洋可好玩了,尤其是那個沖浪太刺激了。
第三天,我們又去看了鴛鴦溪,也很好玩。
后來,我們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福建古民居心得體會篇五
爸爸、媽媽送我和姥姥回廈門。途中去了永定縣的初溪土樓群游玩了一趟。
因為媽媽說土樓是世界文化遺產,它的樣子和別的樓不一樣,搞得我興奮不已,恨不得馬上火箭般地到達那里,看一看土樓究竟有什么不同。
在路上,我看見路旁的農田里有成片的.柚子樹,樹上掛滿了翠綠色的大大的柚子,感覺沉甸甸的,很是好看。不過還有一些柚子套著袋子,我疑惑不解,不知道為什么要套袋子,就問爸爸,爸爸立刻解答了我的難題:“柚子一成熟,就會掉下來,一掉下來,柚子皮就被損傷了,就不好吃了,袋子能保護它,還能防止蟲子叮咬!”
中午時分,我們到了永定縣,吃了當地特色的午飯,那可真好吃。吃完后我們便開車進入了初溪土樓群景區。
我從車里出來,就看到了河對面的土樓群,原來土樓的樣子像個城堡一樣,大門、窗戶都是小小的,土樓是土黃色的,而它的房頂像蓋著黑色的蓋子。
我們先進入庚慶樓參觀,它是一個圓形土樓,周圍的墻是磚頭砌成的,共有3層,1、2層沒有開窗,樓頂砌著瓦片,中央上方完全都是空的,叫天井,這是與我們居住的樓最不同的地方。樓梯是木制的,有些陡,每一層都有37個房間,房間都是木制的。土樓雖然很舊,但還有人在里面居住生活。
我們又去參觀了集慶樓,我看到它的介紹是圓形雙環土樓,它比庚慶樓大了很多,結構同庚慶樓差不多,這里沒有人居住,每個房間都擺放著當時的一些物品給大家參觀,它是中央電視臺《下南洋》的永定土樓拍攝基地,這里真的很有名氣呀。
最后,我們參觀了錫慶樓,它是長方形土樓,它有兩個門,一層后廳還有祖堂。
我們還爬到對面的山頂看土樓群,一片片土樓形狀真是不同,有的圓形、有的長方形、還有的正方形。真是千變萬化,一晃幾個小時過去了,天色也逐漸暗了下來,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土樓玩!
福建之旅的心得體會范文5
百鳥園,位于美麗的廈門鼓浪嶼島上。在百鳥園中,我們可以跟鳥兒們零距離地親密接觸,并且園中還有10點鐘開始的鳥藝表演。
走進了百鳥園,看見了有許許多多種類的鳥兒們,有孔雀,有山雞,還有那一只只色彩鮮美的丹頂鶴和活潑可愛的灰鶴,讓我覺得好像進入了鳥的世界,鳥的天堂啊!忽然,我大叫了起來:“孔雀開屏了,孔雀開屏了!”有許多的游客紛紛地問到:“在哪里,在哪里啊?”“在屋頂上。”我用手指著,興奮地告訴了其他的游客。孔雀開屏,我還是第一次才見到,可真美啊!這只孔雀的身上有許多種顏色,張開的羽毛一條條的,顯得十分均勻整齊,仿佛是一位會飛的美麗仙子張開了自己美麗的翅膀。這對孔雀來說,真是美上加美啊!
瞧,那是什么呢?哦!原來是一群來自澳大利亞的鴯鹋。鴯鹋的體型僅次于非洲鴕鳥,常常3-5只一群棲息在草原上,喜歡啄食一些螞蟻、蜥蜴等小動物。
百鳥園,鳥兒們的天堂、自由的樂園。
福建之旅的心得體會
福建古民居心得體會篇六
福建作為一個古老而繁榮的省份,擁有眾多的古民居,這些古民居均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獨特的建筑風格。在中國古代,福建地區是一片經濟繁榮的區域,各種建筑風格也得以迅速發展。福建古民居的建筑藝術融合了傳統漢族文化和南方地區的特點,形成了獨有的福建民居建筑風格。
二、福建古民居的建筑特點
福建古民居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在于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屬“槽厝”和“懷集樓”兩種建筑形式。槽厝是指由石板和磚砌成的一種建筑形式,它具有較高的建筑技術和精湛的石刻藝術。懷集樓則是由木材建造而成的建筑,具有精美的雕花和繪畫。福建古民居的建筑特點在于其工藝精湛、設計合理、結構穩固,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特點,并兼顧了居住舒適性與實用性。
三、福建古民居的文化內涵
福建古民居不僅僅是一種建筑的表現形式,更是福建人民對傳統文化的詮釋和沉淀。槽厝和懷集樓作為福建古民居的代表性建筑,融合了漢族文化和海洋文化,體現了福建人民愛好自然、熱愛鄉土的情感。古民居中的雕刻、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更是表達了福建人民的智慧和藝術追求。
四、福建古民居的保護與傳承
福建的古民居是歷史和文化的重要遺產,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文化。然而,在現代化建設中,福建古民居逐漸面臨著被拆除或改建的挑戰。為了保護和傳承福建古民居的文化遺產,政府和民間組織都積極開展保護工作。小額產業發展、旅游開發等措施的實施,為古民居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經濟保障。此外,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中小學教育的加強也對福建古民居的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
五、福建古民居的旅游價值
福建的古民居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還具有極高的旅游價值。游客們可以欣賞到獨特的建筑風貌和精美的工藝藝術,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在古民居附近,還有許多風景名勝和傳統村落,游客可以在一天之內游覽到多個景點,體驗不同的文化氛圍。福建古民居的旅游價值不僅僅在于景色的美麗,更在于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
總結起來,福建古民居以其獨特的建筑特點、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博大的旅游價值,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保護和傳承福建古民居的文化遺產,是每一個福建人的責任和使命。只有將古民居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展示福建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福建古民居的美麗與魅力。福建古民居的獨特魅力不僅是福建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福建古民居心得體會篇七
、踏上土家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遠遠望去,在一片綠色的土地上,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吊腳樓。這就是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的土家民居。
吊腳樓多依山就勢而建,吊腳樓三邊懸空,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靠柱子支撐,高懸地面既通風,又能防毒蛇、野獸,樓下還可放雜物。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
榫頭,排成木扇;最后是“立屋成柱”,主人選一個吉日,請左鄰右舍幫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眾人一心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來,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表示慶賀又一座吊腳樓的誕生。立屋豎柱之后就開始蓋瓦、裝飾房屋。富裕人家還要在屋頂上裝飾向天飛檐,在廊洞下雕龍畫鳳,裝飾陽臺木欄。
從前的吊腳樓將就朝向,坐西向東、坐東向西。吊腳樓屬于干欄式建筑,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應該是全部都懸空,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干式建筑。
現在的吊腳樓比“干欄”成功的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這就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腳樓。
福建古民居心得體會篇八
去福建之旅,如果沒有到土樓群去參觀,就好像去了北京沒有走一走長城,去了紹興沒有參觀魯迅故居一樣。
福建土樓群有兩千多座土樓,其中振成樓、福裕樓、環極樓這幾座土樓是非常有名的。今天,我就來到了這福建土樓群參觀。
我們只去了振成樓。振成樓被群山環繞,旁邊除了盤山公路,只有一片綠色的樹木。在外面看,振成樓高10多米,插入地下3米,下半部分是用石頭做的,上半部分則是用水泥做的。整座土樓呈圓形,但走進去看,里面是空心的,外面一圈都是老百姓的住宅。這座土樓以前是用來躲避土匪的,堅固程度簡直可以和城墻媲美。
我們在門口停下了腳步,導游讓我們看門上面的縫隙,原來這個縫隙是用來防止土樓著火的。只要在二樓的小洞里到入水,水就能從縫隙中流出來滅火。
到了土樓的中心,就看到一片古色古香的情景:小孩在外面玩耍,大人在住宅里賣東西、吃飯、乘涼,一副祥和的樣子。
我們上了二樓,一走上去,就看到墻上有一排圓形小洞,導游說這是用來燎望的。我站在燎望臺上面往遠處看:幾座土樓在群山中間探出頭來,只露出旁邊一圈黑色的磚瓦;山一座連著一座,望也望不到邊。
二樓的墻上還有許多幅畫,這些畫看上去是掛在上面的,但其實是直接畫在上面的。這些畫一幅連著一幅,有畫山水的,也有畫動物的。
我們走到走廊上,在走廊旁的柱子上畫著一排時鐘。導游告訴我們,這些時鐘記錄了在這座土樓居住過的人的出國時間。
我們又參觀了很多,直至夕陽的余輝照到我的身上,我的心才被拉回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土樓,有機會我還想去別的土樓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