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一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jīng)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此,孝敬父母和長輩,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
五帝之一的舜,他家人多次想害死他:讓舜補谷倉時縱火;讓舜掘井時埋土。事后舜毫不嫉恨,仍然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在厲山耕種時,大象替他耕地,鳥兒代他除草。堯帝經(jīng)過多年觀察,把女兒嫁給他,并把他立為繼承人。
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的三兒子,為薄太后所生。他母親臥床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吃的藥,他要親口嘗過才讓母親服用。
閔損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之一。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積木經(jīng)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棉衣,給他穿蘆花衣。一天,父親和他出門,衣服破了個洞,蘆花也飛了出來,父親才知閔損受到虐待。
兒女都要孝順父母,我們不能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二
假期無意中在嫂子家翻到〈中華孝道故事〉這本書。隨便翻看幾頁后,便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了,于是便借回家中細細品讀。
這本書分為(上)近現(xiàn)代名人篇(中)當代大眾篇(下)古代圣賢篇三篇。向人們講述了從古至今,從名人至普通百姓的孝道故事。
子路背米孝雙親;子騫勸父諒后母;花木蘭替父從軍;譚嗣同臨危救父;許世友四跪慈母;朱德深情憶母;三學子“典身”救娘;孝心暖公爹等故事讀后無不令人深深感動。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qū)別人與禽的標志。孝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人倫道德的基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她始終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我們當今的時代更需要孝。
我們的兒童更需要孝。一個從小就知道孝敬父母的人,長大以后才可能成為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責任感的人,成為道德高尚、能夠成就大事的人。
做為一名班主任,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向孩子們講述這些地孝道故事,讓他們成為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只有懂得孝道的學長大后才能成為一名真正有用的人材。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三
第一段:導入引言(200字)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也是中國古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中華孝道一直被當作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準則。作為中華民族的新一代人,我們應該學習和傳承中華孝道,將其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在與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深深地體會到中華孝道的偉大和深遠影響,下面我將分享我對中華孝道的心得和體會。
第二段:孝道的重要性(200字)
孝道在中華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被認為是國家和社會的基石。我深刻意識到,尊敬父母、孝敬長輩是我們作為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孝道不僅僅是言傳身教,更是心存敬畏。尊敬和孝敬父母不僅是對他們養(yǎng)育之恩的回報,也是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在我與父母相處的時候,我時刻銘記父母養(yǎng)育之恩,努力盡我最大的努力照料他們的生活,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責任。我經(jīng)常陪父母聊天、散步,這樣的互動不僅增加了親子間的感情,也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第三段:互相理解與關心(200字)
中華孝道的體現(xiàn)不僅在于物質層面,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層面上互相理解和關心。身為子女,我們要了解父母的思想、期望和需求,盡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關心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我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常常與他們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我會盡量滿足他們的期望,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陪伴。在父母生病時,我會陪護到底,照料他們的生活,使他們感到溫暖和安慰。通過這樣的關心和陪伴,我感受到了與父母之間無盡的親情和愛。
第四段:傳承與發(fā)揚(200字)
中華孝道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共同的文化遺產。作為新一代,我們有責任傳承和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美德。我希望將中華孝道的精神傳遞給下一代,并親身踐行其中。我會將孝敬父母的方式傳承給我的子女,讓他們也能夠意識到父母的辛苦和養(yǎng)育之恩。同時,我也會在社會中弘揚中華孝道的精神,與他人分享我對中華孝道的理解和體驗。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踐行中華孝道,傳承和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美德,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強大和團結。
結尾段:總結與展望(200字)
通過與父母共同生活,我深刻認識到中華孝道的重要性和偉大。尊敬和孝敬父母不僅是我們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更是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關鍵。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地理解和關心父母,用行動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同時,我們也要將中華孝道的精神傳遞給下一代,讓他們也能夠體會和踐行中華孝道的偉大和深刻內涵。只有這樣,中華孝道才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傳承和發(fā)揚。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四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們心中。在現(xiàn)代社會中,孝道的內涵和形式也在不斷變化和更新,但其核心始終不變。在我生活中,孝道的體現(xiàn)也伴隨著我的成長和家庭的變化而不斷轉換。今天,我想將我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分享出來。
第一段: 感恩父母的無私付出
孝道的核心在于孝順父母,而孝順的表現(xiàn)則不限于言辭和行為的表達,還需在內心深處真正的感恩和理解。我十分珍惜曾經(jīng)被父母悉心栽培和關愛的美好時光,他們的付出和愛讓我感受到了安全和溫暖。我們的父母無私的為我們付出,他們的關懷和愛護伴隨著我們的成長,猶如那盞永遠不滅的明燈,守護著我們。所以,在我每次思念和感嘆自己的成長歷程時,我都會內心滿懷感恩之情。
第二段: 克服不同階段的孝道困難
在各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孝道所遇到的困難和變化也不同。在小的時候,孝道的表現(xiàn)可能不過是盡量少讓家長操心;在長大成人后,我們則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在家庭和社會角色的轉換中維護好親情。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我們也需要幫助他們看病、購物、照顧孫子孫女等,而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則暗藏著我們向上爬升的孝道難關。 但不論是哪個階段孝道的具體表現(xiàn),我們都需要去克服和戰(zhàn)勝其中的種種困難,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出自己作為一個孝順兒女的本質。
第三段:用行動去宣揚和踐行孝道
孝道不單單是我們孝順父母的一種行為,更是我們接納和繼承民族傳統(tǒng)的責任。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積極推廣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倡導尊老愛幼,弘揚中華美德。只有當我們將孝道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才能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第四段:倡導人際溝通與代溝思維的解決
代溝思維的存在是導致許多家庭內部矛盾和疏離的重要原因。這時我們可以嘗試和家長進行溝通,用敏銳和關注的心態(tài)去理解他們的需求和觀點,表達自己遇到的困難和煩惱。我們應該培養(yǎng)和家長之間平等而又理性的溝通方式,通過交流和理解來緩和家庭矛盾,進而營造一個和諧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
第五段:為孝順先輩,為自己的心靈成長著想
“家和萬事興”,父母的健康和幸福,不僅是對我們孝道的一個檢驗,也是對我們自我修養(yǎng)和生命價值的一種追求。為了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不應該僅僅是急于為他們做事,更要用心和耐心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感受,體貼和理解他們的生活點滴,這也是我們自己人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總之,孝道核心在于孝順父母,但它的具體表現(xiàn)卻處處扎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學好孝道不僅是我們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是我們生命力成長的重要一環(huán)。只有用心去感受和理解,用行動去踐行和推廣,才能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為實現(xiàn)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自己的應該貢獻。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五
近來,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彩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彩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己老,還經(jīng)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
記的有一回,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傷心,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為他又向前此一樣玩,所以二老大笑。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jié)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媽媽和我在家。突然,媽媽的肚子疼了起來,媽媽叫我拿藥來,可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為了媽媽,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
這時,我腦子里浮現(xiàn)出一個身影,那是媽媽,他肯定為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現(xiàn)在,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xiàn)的機會,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終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jīng)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媽媽說:“有兒子真好。”我開心地說:“還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會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學習,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六
從古至今,泱泱華夏的子孫無不顯示著一個民族傳統(tǒng)的自身魅力——“孝”。中華兒女潑墨揮灑出章章“孝”的佳篇。這邊“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那邊“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俗話說得好:“君子立身,孝字為本。”如果你想在社會上立身,就必須學會“孝”。“孝”的上半部分是一個“老”字,下半部分是一個“子”字。其內涵就是一個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立刻跑過來,扶住老人,其實,這就是最基本的“孝”。
我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因為與他的父母吵架,離家出走了。他走在大街上,路過的好心人問他:“小朋友,你怎么了?”那個孩子回答“我和父母吵架,便離家出走了。”“那你餓嗎?”好心人問道。“餓”,孩子有氣無力的回答道。好心的市民二話不說,轉身從旁邊的小店買了一碗餛飩給他吃。“謝謝!謝謝!”那孩子連聲說道。“我只是給了你一碗餛飩而已,而你的父母卻給了你那么多,你難道不應該感謝他們嗎?”好心的市民說道。
孩子突然明白了過來,于是就飛快的往家里跑去。。孩子回到家對父母說了很多感恩道歉的話,他也知道了孩子是父母的全部心血,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了所有,便從此發(fā)奮讀書,成為了一個杰出的人物。想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當代的大詩人——艾青。在古代和現(xiàn)代,人們都應提倡“孝”道,因為“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個人如果做不到孝順自己的父母,那么就算他再有才華也沒有。
“忠孝”二字無處不在,人們善于發(fā)現(xiàn)孝道,也用其來自勉,例如:“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等等。“孝”有三境,“父母在,子不遠游,游必有方。”此為第一境,“事父母,能竭其力,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到其憂。”此為第二境,“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此為第三境,居此平衡,我自認為不過第一境。
在我們生活中,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都布滿著許多“孝之花”。你不能忘記這是一份深厚的感情,這是一份綿綿的愛。我緊握雙手,因為擁有而感到滿足,有一股溫情拂拂然涌進我的心田。我深深的感動,惟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才不枉這一生。
“孝”就如一杯飄香的清茶,只有細細品味才能嘗盡其中的味道。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七
中華孝道,是中華民族固有的美德,它是一種傳承千年的思想文化,是指子女對父母盡孝的傳統(tǒng)風俗,更是一種家庭倫理,蘊含著人之本質。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中華孝道已經(jīng)深深根植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核之中。作為一名年輕人,我有著自己對于中華孝道的心得體會。
一、理解孝道的內涵
孝道最早的根源,來自于儒家思想中的父子關系,通常認為孝道就是子女對父母表達感恩感激之心,通過孝行、盡孝,來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但是,我認為孝道遠不止于此,它還包含我們治國理政、處理人際關系時應擁有的一種人文主義情感,即人與人之間應該充滿著響應、感恩、體諒、關懷、理解、包容和尊重。孝道是我國重要道德文化基礎,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精髓,是我們作為中華后代應該弘揚的美德和行為準則。
二、尊重父母,是孝道的基石
父母是我們生命之根,是我們成長之本。所以,我認為,無論我們在多么強大的地位上,無論我們?yōu)閲鵀槊褡龀隽硕嗝创蟮呢暙I,我們都不能忘記孝道的原則,不能忘記敬重父母的心理和行為準則。對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并不僅僅只是資助他們物質上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時刻體現(xiàn)尊重和充分理解他們,傳承父母教育我們的好習慣和行為準則,讓我們的孝道精神代代相傳。這也是我們作為后代,應該注重讓父母享受到我們尊重和關懷的行為。
三、感恩社會,是孝道之本
中華孝道,是從個人到家庭再到社會全面延伸,它既是家庭文化,也是社會美德,更是宏大的文化脈絡。作為一個普通人,作為一個熱愛國家文化、關心社會發(fā)展的時代新人,我們需要認識到孝道傳承不僅是家庭的事,更是我們作為一份子之責任。我們需要關心自己社區(qū)、關心鄰里親戚,也需要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在關愛他人的道路上,也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中華孝道的核心。
四、孝道精神,能改變一切
孝道精神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情感,它不僅關乎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理解,還涉及到整個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中華孝道既傳承于民間,又是歷代文化名人親自撰寫的文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傳承,是對我們后代的教育。孝道的實施,在我看來是能夠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氣氛的。它能夠改變人們的理念,改善人們的行為方式。從而在整個社會中建立起一種充滿著感恩、關懷、和睦之間的關系論,推動我們社會進步的方向。
五、中華孝道,永恒不朽
中華孝道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基礎,也是我們的道德準則。我們需要通過充分地傳承和弘揚這樣一種文化精神,在行為和思想上不斷地實施孝道理念,將其融入到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中,改變我們的生活氛圍和理念。孝道之精神,可以代代相傳,是我們從自己做起的堆積而成的文化土壤,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之一,這種精神永恒不朽,它是讓我們中華民族自信、自強、自豪的重要標志。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認為中華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們個人人生與社會生活的至高價值。我們需要注重繼承和發(fā)揚孝道精神,從自己做起,傳遞給更多人,弘揚孝道文化,此乃對我們后代最大的貢獻。在中華孝道的基礎上,我們能夠打造出更加和諧、更加美麗的中國,助力我們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八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孝道”這一倫理道德的重要概念,幾千年的歷史積淀鑄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孝道文化。孝道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和思考與孝道相關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到豐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參考,本文將就“中華孝道故事”展開一番探討與思考。
首先,孝道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觀,在今天的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宋詩三百首》中,有一首《孟郊》的《游子吟》表達了遠離家鄉(xiāng)游子的思念之情。這首詩體現(xiàn)了兒子對父母的深深思念之情,也代表了兒女對父母的衷心孝心。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孩子們在外求學、工作的時候,他們的父母總是會百般掛念、關心備至。這種父母對子女的無私付出和子女對父母的孝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強烈的家庭觀念和感恩之心,這種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
其次,在孝道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重要性。在古代,孝順是一種社會道德行為,是被重視并灌輸給每一個孩子的。而如今,在社會變遷的變革中,人們的思維和觀念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盡管現(xiàn)代教育強調多元性和創(chuàng)新性,但孝敬父母相關的美德卻從未改變。在孝道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對子女進行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一味地縱容和寵愛,而是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引導和教育,讓子女感受到真正的愛心和關懷。這種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對傳統(tǒng)文化大力宣傳和傳承的一種表達,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
第三,孝道故事講述的“孝”并不僅僅限于親情,還擴展到了社會關系中。孝道故事中的主人公不僅是對父母孝順,而且對人民忠誠,對朋友真誠,尊重師長。《孟母三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孟子的母親準備了帶有芳香的衣物和美味的食品,以吸引孟子離開鄰居們喜歡玩的地方。他們多次搬遷以尋求更接近學堂的房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孝道并不僅僅是對父母尊敬和關心,也是對他人的善意和負責。一位孝順的人應該注意其他社會角色的需求,助人為樂,支援朋友,貢獻社會。
第四,中華孝道故事不僅有教育的功效,還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通過學習和閱讀中華孝道故事,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家庭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理解他人難以言表的苦衷和憂慮,并懂得感恩之心。這些故事通過情節(jié)的設置和人物的刻畫,喚起了人們內心深處對親情、友情、師生關系等人際關系的思考,讓讀者在內心上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共鳴感。
最后,中華孝道故事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困境中堅忍不拔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無論是《背井離鄉(xiāng)》、《千里送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都表達了人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堅定的信念和追求。這些故事以感人的情節(jié)和精彩的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頑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激發(fā)了讀者們的勇氣和力量。
總結起來,中華孝道故事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感受到父愛、母愛、親情、愛國之情等真摯的情感,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與智慧,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道德參考和人生智慧。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孝道故事,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之真正變成我們行為的準則和信仰,讓孝道精神在新時代中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光大。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九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道理都很淺顯,但是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shù)南碛兄@些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會,不愿感恩。的確,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讓我們很難從口中說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然而,這不應該是借口。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所以,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給我們所經(jīng)歷的坎坷。我不會忘記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學逛街,一個也就四五歲的小男孩,從前面跑了過來。因為已經(jīng)是冬天,羽絨服把小男孩撐得圓嘟嘟,像個小皮球滾動了過來。他問我到動物園坐哪趟車,我告訴他就在那邊坐4路車。他高興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學就往前走。我們都走得挺遠的了,聽見小男孩在后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著他一腦門子熱汗珠兒地跑到我的面前,我問他有事嗎,他氣喘吁吁地說:“我剛才忘了跟你說聲謝謝了。媽媽問我說謝謝了嗎?我說忘了,媽媽讓我追你。”我不會忘記那個孩子和那位母親,他們讓我永遠不要忘記學會感謝,對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幫助和關懷,也不要忘記了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fā)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托。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xiàn)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的,還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難做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在人生道路上幫助過我們的朋友,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十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孝道”這一至高無上的倫理觀念,孝道被視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孝道故事作為人們向后代傳承孝道意識和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工具,深受人們的喜愛。通過閱讀和思考中華孝道故事,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孝道的偉大和人性的奇妙。
首先,中華孝道故事展現(xiàn)了父母對子女的無私關愛。在《百子圖》中,一位母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們都能得到足夠的食物而自愿斷臂作肉,這種無私的愛讓人動容。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當我們付出了父母一樣的無私和關懷,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愛。同時,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體現(xiàn)在故事中。《十個忠誠的孩子》講述了一個父親去世后,十個孩子在不同的領域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他們的成功離不開父親生前的言傳身教和父親親手為他們樹立的榜樣。這讓我意識到,在父母的激勵和期望下,我們應該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并努力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其次,中華孝道故事傳遞了家庭和睦和相互關愛的價值觀。《左傳》中的“小康李問”故事,講述了一個聰明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家庭引領,帶領家人走上致富的道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通過相互的支持和關愛,家庭才能更加美滿和諧。另外,《曹操母敬》這個故事也讓我深受啟發(fā)。曹操的母親雖然生活艱苦,但她總是對曹操無怨無悔地付出自己的一切。這種母子之間的深情讓我感動不已,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對于母愛的敬仰和思考。關愛家人,互相理解和尊重是家庭和諧的基石。
第三,中華孝道故事強調了孝道精神的重要性。《孔子與母親》這個故事讓我對孔子和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孔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對母親恭敬有加,母親的教誨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孝敬和孝道意識成為了后來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核心。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孝道是一種養(yǎng)成習慣,也是一種修養(yǎng)和品德。只有心存孝道,對父母恭敬和尊敬,才能真正理解孝道的內涵和意義。
第四,中華孝道故事啟示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在《焚書坑儒》這個故事中,堯舜禹等君主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堅持保護并鼓勵儒家文化。他們對待知識分子和賢者的態(tài)度,讓我對人際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人際關系的發(fā)展離不開相互尊重和互助,只有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達到和諧共存的狀態(tài)。在我們與家人、親友和同事相處時,要懂得贊美和鼓勵,尊重和支持,相互溝通和真誠交流。
最后,中華孝道故事傳遞了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核。《孟母三遷》告訴我們,教育的重要性和環(huán)境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個故事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孝道故事中的精神和價值觀念成為了中國社會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秉持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和傳承中華孝道精神。
總之,中華孝道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通過閱讀和思考,我更加明白了父母的愛和期望的重要性,家庭和諧和互相關愛的價值,孝道精神的重要性,人際關系的發(fā)展,以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核。中華孝道故事是一塊寶貴的瑰寶,我們應該傳承和發(fā)揚這種美德,讓中華孝道故事的精神繼續(xù)在我們的生活中閃耀。
學習中華孝道心得體會篇十一
“快看,快看,恐龍園!”看到恐龍園的標志――兩個高大的恐龍頭,整個旅游車內沸騰起來了,同學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興奮地叫了起來。
一到中華恐龍園,飛來石大門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整個大門由三塊巨石砌成,恰似一個巨大的石洞。石壁上鑲嵌著恐龍“化石”,一個巨大的木樁橫放在石門旁,一股原始森林的氣息迎面撲來。
一進中華恐龍園,一塊塊綠油油的草坪上十幾只恐龍模型正“歡迎”著我們。有的把頭湊過來,似乎在親昵地聞我們身上的氣味;有的把爪子伸起來,好像要和我們握手;還有的甚至“奔跑”過來,恨不得馬上跟我們交上朋友……這些千姿百態(tài)的動作,把人引入遐想的境界,我們仿佛就置身在遠古的侏羅紀時代。
走進主展廳,只見一架高大的恐龍模型――馬門溪龍巍然屹立在一塊巨石上,它可真算得上是龐然大物了。肥大的身軀,足有兩三只大象那么大。最驚人的是它那長長的脖子,我抬頭仰望,只見它那小小的頭蓋骨都緊挨著屋頂了。據(jù)資料介紹,馬門溪龍光脖子就有22米!這么長的脖子有什么用呢?原來,馬門溪龍平時呆在深水湖里,脖子在水面上活動。它的鼻孔長在眼睛之上,當遇到陸地上的敵害攻擊時,它就迅速把長脖子沒入水中,只留鼻孔在水面上,以便呼吸。
開始穿越侏羅紀了,我們穿上雨衣,坐上小船,來到了一個黑漆漆的山洞中。洞穴四周怪石嶙峋,陰森恐怖的燈光幽幽地照著怪石和流水,洞內幽靜極了,只聽見“嘀嗒嘀嗒”的流水聲。不一會兒,小船駛進了一個比較寬敞的洞中,從洞里最黑暗的角落里傳出了一陣陣可怕的吼聲“嗷――嗷――”“啊!”不知是誰尖叫了一聲,我猛一抬頭,只見一只兇猛無比的霸王龍正嚼著一只小木船的殘骸,涎水正斷斷續(xù)續(xù)地從它嘴角滴落下來。在幽暗的燈光下,它那兩只綠得發(fā)光的小眼睛正惡狠狠地瞪視著我們,仿佛我們就是它下一個襲擊的目標。在尖叫聲中,我們的小船隨著湍急的水流向下游俯沖下去。繼續(xù)向縱深前進,我們的運氣越來越好,又領略到了火山噴發(fā)的場面,欣賞到了禽龍喂兒、雷龍立水等有趣的情景。只聽“5、4、3、2、1”我們從8米高的“瀑布”迅速向下沖,一大朵一大朵水花飛似的濺在了我們的身上。我們總算“進出”了侏羅紀,感到無比輕松。
下午兩點,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給我們知識給我們歡樂的中華恐龍園。在回來的路上,我想:中華恐龍園的樂趣是無窮的,難怪每天來的游客都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