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感恩節的心得體會篇一
一、積極宣傳感恩月活動。少先隊大部出了一期《知恩、感恩》的黑板報,每班級在黑板的左邊開辟溫馨提示欄,告訴同學們11月份是學校的感恩教育月,提醒同學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到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
二、感恩社會。學校組織學生為雙中過世的學生的家長愛心捐款,愛心捐款共計元。本次獻愛心活動,全體同學都積極響應學校少先隊的號召,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在這次活動中,涌現了許多“愛心小天使”,孩子們把自己的零花錢,自覺自愿地捐了出來,獻出了自己的一片愛心,特別是五(1)的學生,捐款錢數最多,其中同學就捐款100元整,同學捐款xx元。
三、20xx年11月24日各班開展了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知恩”。在這個社會里,誰都沒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權力,人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父母、老師、朋友、他人、學校和社會的恩惠,人人都需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這一切。
四、感恩父母。讓同學們知道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懷胎十月,來到這個世界很不容易,父母為我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感恩節期間,各班開展了給媽媽、奶奶倒一杯水,拿一雙拖鞋,捶捶背、揉揉肩,洗一次腳,做一件家務事的活動,要求三、四年級的同學每人寫一篇感恩日記,要求五年級同學每人寫一篇感恩父母的信,在父母生日的那一天祝福他們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五、感恩師長。感恩節當天的輔導員講話中,我在廣播里建議孩子們全體對老師深深的敬一個禮,并對老師說了一聲“老師,您辛苦了,老師,我們感謝您!”以此來教育孩子們尊敬老師是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師的勞動,教學是一種艱苦細致的腦力勞動,老師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老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方案,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仔細批改每一份作業,老師的工作是辛苦而繁重的。
11月感恩月馬上就要過去了,但我們感恩教育的活動不會結束,我們還會通過身邊的一件件小事,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樹立身邊的好榜樣,讓同學們從小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將來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感恩節的心得體會篇二
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即將來臨之際,財會系“星火”志愿者服務隊舉辦了為食堂阿姨收拾并清洗餐具的活動,讓每一個志愿者切身的體會身邊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感受,更深層次的感悟感恩的意義。
午間時分,正值用餐高峰,沒有課的志愿者積極按時的到學生一食堂參加活動。在阿姨的指導下,我們才知道原來碗筷、筷子、餐盤都有不同的位置擺放。一個個餐盤,一雙雙筷子接踵而來。我們手忙腳亂的收拾著,盡量避免放錯地方。阿姨好心的把圍裙系在我們身上,并且和我們一起收拾,減輕我們的工作量。僅僅半小時許,我們就已經腰酸背疼,堅持不住了。想想阿姨們每天近6個小時的工作,她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當用餐高峰已過,我們便到洗碗房清洗餐具。從來不知道洗完可以一次性洗那么多。一桶、兩桶、三桶……仿佛永遠也洗不完。我們分工合作,洗、清、沖、放,有條不紊。在忙碌的同時,我們與阿姨閑聊著,才知道阿姨們平時要從11點洗到下午三點。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活動結束了,但感悟依然在心頭翻涌。當我們抱怨阿姨們收拾得慢的時候,殊不知她們已經手忙腳亂了;當我們抱怨食堂開放時間太短的時候,殊不知她們在食堂幕后工作了整整一天了;當我們抱怨食堂的飯不好吃剩在碗里的時候,殊不知她們費了多少力氣才把那些殘羹冷炙到掉……我想,在我們每一次用餐都能不浪費食物,都能把碗筷放好,都能對收拾餐盤的阿姨說聲謝謝……哪怕就是小小的一個舉動,都能給阿姨們帶去無限的安慰。
本次活動的成功,有目共睹。同學們超高的積極性和充分的準備工作使活動舉辦的萬分順利。大家也通過本次活動收獲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感謝身邊的每一個人,世界因為有你而更加精彩!
感恩節的心得體會篇三
明天就是感恩節了,在今天的晨間談話中和孩子們一起聊了聊感恩節。問及什么是感恩時,孩子們都似懂非懂,只有一個小女孩子站起來說:“感恩就是回報,就是報答對你好的人。”是啊,有的孩子們索取的太多,得到的太多,根本就不懂得去回報去付出。所以現在的父母在給孩子們愛的同時也要讓我們的孩子對別人付出愛,只有付出了才會有回報。
這些年來,各種泊來的洋節很多,而且很受一些人的追捧,特別是那些年輕人,更容易接受并熱衷于過什么洋節。這個看似時尚的洋節,我對她卻頗有好感。是的,無論你是洋人還是國人,我們都要學會感恩,人人都要懂得感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富有愛心,當有人需要提供幫助的時候,你才會出手鼎力相助。知恩圖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
否則,就象我們有個寓言里說的中山狼一樣恩將仇報,將會為世人所唾棄、所不恥。可生活中恰恰有些人從來不想為別人做點兒什么,反而總報怨別人對他做得不夠,總感覺別人對不起他,別人欠他什么,常為別人沒有達到他所期望的要求而不滿、而忿忿不平。整天生活在埋怨和喋喋不休中而不能自拔。這種人心態永遠無法放平,每天像個怨婦,只能是自生煩惱,一個對別人充滿企圖和欲望的人永遠無法獲得快樂。
古人云:“靜坐常思已過”。我們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規范的要求,常想想,我們究竟為別人做了什么,而不要總要求以我為中心,人人都應該為我做這做那,不要只求索取,要樂于奉獻。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我們就會對別人多一分寬容和理解,多一分關愛和照顧,少一分報怨和責怪,生活中就會充滿很多的快樂。
當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不管是否相識、不管是否有回報、不管對自身是否有利,你都要義無反顧,挺身而出。這是做人起碼的準則和道德標準。
我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在這樣一個溫馨的日子里,為父母、為姐妹、為老師、為同事、為朋友,為了一切我所認識和熟識的人。我要感謝父母:把我帶到這個世界,賦予我生命,讓我有機會回報社會、享受人生; 還想感謝姐妹:讓我有機會與手足一起享受親情;還得感謝老師:教我學習知識文化,為我開啟童年的懵懂;還要感謝我的孩子:讓我有機會體驗做母親的艱辛和快樂,享受天倫;最后感謝所有給予我無私幫助的人們:讓我感受到人間自有真情在,這個世界是那樣美好和純真!讓我們一起感謝生活:讓我不只體驗人生的苦辣酸甜,更有這個世界的五彩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