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放牛教案小放牛試講教案篇一
1.了解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
2.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并能用生字組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認識和運用生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生字卡片,錄音磁帶,小黑板。
一、導入
2.生邊聽邊想。
3.師介紹王兒小及故事背景。
師: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北方山區里。敵人向解放區掃蕩,而解放區的政府機關和老百姓都躲在山溝里。八路軍在山口設下了埋伏圈,我們的兒童團員王二小機智,冷靜的把敵人引進了埋伏圈,他自己卻光榮地犧牲了。他犧牲時,僅僅只有12歲。他用自己還沒有來得及綻放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沒有戰火燃燒的幸福生活。王二小一生雖然短暫,但他那不平凡的事跡,卻永遠被人們謳歌,被人們傳誦,他所譜寫的生命之歌,將永遠為人們所傳唱,他響亮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4.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2.復習認識生字的四個步驟。
3.獨立識字,小組交流。
要求:標出哪些字是自己獨立認識的,哪些是在小組中合作認識的。
三、檢查識字情況。
師:自己勾畫出的生字都認識了嗎?我們來檢查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在課文中勾出的生字我們要放到課文中來解決。
(師板貼15張生字卡片)
(一)
1、(男一人)抽生讀第一節。其余同學觀察一下,在第一節中出現了哪些生字。他讀準這些生字沒有。
2、抽生上黑板摘卡片。
3、生領讀,齊讀卡片。
4、組詞換卡片。生字:貪,耍。
(二)
1、(女一人)抽生讀第二節。其余同學觀察一下,在第二節中又出現了哪些生字。他讀準這些生字沒有。
2、抽生上黑板摘卡片。
3、生領讀,齊讀卡片。
4、組詞換卡片。生字:敵,溝,蕩。
(三)
1、輕聲自讀三段,找一找出現了哪些生字,并且讀準它。
2、抽生上臺摘卡片。
3、生領讀,齊讀卡片。
4、組詞換卡片。
5、一、二組女生讀,男生聽。生字:危,昏。
(四)
1、默讀第四節。
2、抽生上臺摘卡片。
3、生指名讀卡片。
4、組詞換卡片。
5、三、四組男生讀,女生注意聽字音。生字:埋,炮,受,騙。
(五)
1、出示多音字:“挑”。師:請你們仔細看生字條,找一找他在課文中的讀音,把正確的讀音,放在課文中讀給同桌聽。
2、同桌互讀互聽第五節。師:你知道它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嗎?
3、出示小黑板。師:你能用不同的讀音來組詞嗎?
4、多音字組詞。做動作理解不同字音時候的意思。
5、犧、牲看看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生自由說。生字:挑,犧牲。
(六)師:看看最后一個生字出現在哪一節啊?
1、男,女生輪流讀六、七節。
2、認讀生字,組詞。生字:含。
小結男女生比賽情況。
四、總結
1.出示生字賽讀。(男女生輪讀)
2.出示詞語,小老師教讀。(一名男生,一名女生)
3.齊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4.書寫生字。
在生字條中你想寫哪一個就寫哪一個,注意觀察在田字格中的安排,想一想怎樣寫才好看!寫一、兩個字請同桌給你提提意見。抽1至2名上臺寫,其余在下面寫。
小放牛教案小放牛試講教案篇二
1、熟悉音樂結構,隨音樂做造橋的動作、橋的造型。
2、通過兩人合作造橋,嘗試用不同的身體部位創編造型。
3、鍛煉克制能力,在他人逗弄推搡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盡力保持造型不動。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一、活動導入:
難點前置:出示八仙的圖片,問:他們是誰呀?幼兒回答。
教師:小朋友都認識八仙了,那你猜猜我現在在模仿哪個神仙?(教師做騎毛驢倒著走。)……你們怎么知道我就是張果老的呀!(毛驢、倒著走的特征。)那你們會用動作表現其他幾個神仙嗎?(請一至兩個有原有經驗的小朋友即可。)
八仙聽說民間的人們在造橋,他們先打地基(加拍腿的動作),再筑橋柱(加拍肩的動作),忙的不亦樂乎呢!可這個橋結不結實呢?(看著小朋友們,用疑惑的表情)讓我們一起來造橋吧!
二、基本過程
1、完整音樂嘗試游戲
教師提問:我們搭橋時,是在音樂的什么地方搭好的呢?(間奏)
2、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幼兒回答后再聽音樂做一次驗證答案)
3、合作造橋
①一個人搭橋好無聊唉!那我們現在可以和……(朋友)一起來搭橋。看看我們是怎么合作搭橋的。(從自己拍到和朋友合作拍手搭橋)兩人一組合作造橋。隨音樂試一次。
②雙人合作,變不一樣的橋
剛才我們搭的都是矮矮的橋,怎么才能搭高高的不一樣的橋呢?(提示幼兒站起來搭橋)我們一起把身后的小柵欄搬走吧!(搬走小椅子)
我們來搭一座和別人不一樣的橋吧。準備,123--變。(發揮榜樣作用)這座橋很特別還很堅固,再變一座不一樣的橋啊!123--變(變換兩次)
③跟音樂完整進行雙人合作造橋游戲。
4、出現神仙參與游戲中,學習神仙的動作。
這么多不一樣的橋,神仙要來檢驗了。請你看一看是誰來了?做了什么動作呢?(配課老師補位)
(老師當張果老倒走檢驗橋,邊走邊說:走走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走走、看看看看、停住不動、走走走走、推推推推、走走走走、推推推推)。
剛才是哪個神仙檢驗的橋?他做了什么動作?是張果老,(倒走、看、推)
5、集體練習神仙的動作。
那我們一起來當神仙吧!。(集體練習,完整音樂)
6、邀請一名幼兒做神仙,體驗游戲玩法。
誰想和老師一起來當神仙呢?(選出一名幼兒老師帶領做神仙)
小魯班們開始造橋吧!(兩個張果老檢驗橋)
請問神仙,小工匠們搭的橋結實嗎?為什么呢?
7、更多幼兒被選出做神仙進行游戲,鞏固游戲規則。
請你選出剛才最堅固的橋和我們一起來當神仙吧!(三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當神仙檢驗橋)。你想當哪位神仙呢?(呂洞賓、鐵拐李……)
8、共同搭一座橋,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
小工匠我們一起搭一座最堅固的橋好嗎?這么多小工匠怎么連成一座大橋呢?(老師當張果老檢驗橋)
9、結束語
小工匠搭的橋真結實,歡迎你們到我們河北去看一看真正的趙州橋。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感受不同風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緒的音樂,并用明亮的聲音歡快地演唱這些歌曲;聽賞時,能隨樂哼唱雙簧管獨奏曲《小放牛》的旋律;能積極參加《誰家的門鈴在響》的音樂游戲,并能初步聽辯和模唱簡單的音程。
整堂課的教學始終圍繞音樂展開,從聽賞--音樂活動--學唱歌曲--歌詞的創編,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表現出來積極的狀態。特別是在音樂活動環節,學生對音程的聽辨能力是我之前所沒有預想到的。特別是在大家的意見發生了爭議時,學生都特別關注正確答案,牢牢的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時候將問題丟給學生,讓他們去爭議,也會為一堂課增加亮點。本課的歌曲較簡單,川教網,我就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對歌詞的創編上,當學生能夠掌握歌曲演唱的節奏和音準后,就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熟悉的事物。
抓住事物的特點,大膽的去創編歌詞。學生能夠發散思維,將自己平時所見到的事物編進歌詞里來。在展示環節中,可能由于教師的評價手段較單一,沒能夠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給學生展示的時間也不夠充分發,在時間上稍顯倉促。
小百科:牛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染色體數為56的野牛、60的黃牛和58染色體的大額牛,雜交有可育后代,為哺乳動物,容易發生羅伯遜易位(絲粒融合)改變染色體數降低生育率,草食性,部分種類為家畜(包含家牛、黃牛、水牛和牦牛)。體型粗壯,部分公牛頭部長有一對角。牛能幫助人類進行農業生產。
小放牛教案小放牛試講教案篇三
知識與技能:聆聽樂曲,認識嗩吶并熟知嗩吶的音色
過程與方法:認識和了解民間傳統音樂的特色
重點
熟悉《小放牛》的旋律并能正確演唱,了解歌曲內容
難點
了解相關民間音樂文化及人文知識
1.導入新課
播放之前學習過的《放牛山歌》,采用復習舊知導入,引入今天要學習一首有關于放牛的歌曲——《小放牛》,同學們可以感受這兩首歌曲有什么不同之處。
2.講授新課
(1)帶著問題聆聽歌曲,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答:嗩吶。
(2)聆聽歌曲,回答問題。提問:歌曲是幾拍子的?
答:2?4拍。
(3)老師講解四二拍的強弱規律,學生動手拍打強弱規律。
(4)老師講解《小放牛》的音樂特色。
答:戲曲傳統曲目,屬于民間小調,即通俗又十分優美、動聽。
(5)老師彈琴范唱,學生認真聆聽,感受歌曲。
(6)老師哼唱歌曲旋律,學生用“lu”唱歌曲旋律。
(7)老師彈琴教唱歌曲,學生有感情的學唱歌曲。
3.鞏固練習
播放音頻讓學生聆聽并感受《小放牛》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可以通過小組比拼的方式,來鞏固我們本節課的內容。
4.課堂小結
生:本節課的學習,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嗩吶及中國民間音樂,體會到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師:對待音樂文化,我們要求其精華,棄其糟粕,將我們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發揚光大。
5.布置作業
課下通過互聯網查找一些有關于中國民間音樂的曲目,并查找中國民間樂器和同學們互相交流。
小放牛教案小放牛試講教案篇四
新人民音樂出版社第五冊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音樂與地區有密切的關系,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教材分析:
re do ”三個音為軸心,貫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點。第一、二樂句的第2小節與第4小節分別采用了上移一度和同度進行的手法。襯詞“呦喂”,及“啥”字地方方言的運用,使歌曲增強了濃郁的地方民歌風格,從而形成了一領眾和的對唱效果。第三樂句“x x.”切分節奏出現,使牧童在歡樂放牧時的心情的得到了歡暢的抒發。第五樂句寬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兒啰喂”,猶如牧童在山坡上向遠處呼喚的生動情景,熱情而又奔放,歌聲悠揚。最有一個樂句采用了與第四樂句同頭換尾的手法,再現了牧童們放牧時歡樂的情景和勞動時的喜悅之情。
學情分析: 教學設計思路:
《放牛山歌》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第5冊第六課內容。這首歌簡練、樸實,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歌曲以歡快的情緒展現了孩子們在勞工過程中喜悅之情。歌曲中眾多襯詞,能夠有效地調動孩子們學唱這首歌的積極性。本課通過了解四川地區特點來激發學生的情緒,用高亢嘹亮的聲音調動學生們情緒。并利用多遍聆聽以及節奏訓練讓學生易懂易唱,并創設放牛的唯美情景在表演時進行大膽演繹。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用高亢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旋律唯美多變的特點,感受音樂情緒以及山歌的風格。
一、師生問好。(利用兩種方式)
1、一次,通過一首歌曲做問好。
2、再次,通過四川方言來和學生做問好交流,感受地方特色。
二、情景導入。(了解四川風土人情)
1、觀看視頻,初步了解四川景色。
師:同學們,你們猜一猜這是我國什么地方的方言?
你想知道答案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吧!
2、觀后簡短介紹四川。
師:四川美不美啊?美。。四川是我國西部的中心,有歷史、有文化,還有勤勞智慧的人民,不僅山川秀美,而且風景?如畫!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如果居住在這里,那將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了解四川小朋友們的幸福生活啊?想~~~~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聽一聽吧!
三、學習歌曲(通過三聽三唱方式細致講解)
1、初步聆聽歌曲,感受歌曲內容。(出示歌譜以及歌詞)師:歌曲聽完,誰能說一說四川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啊? 生:說說感受。(師帶生讀一讀歌詞,并找出當地方言)
2、再次聆聽歌曲,感受歌曲速度,情緒,并輕聲哼唱方言。
師:請同學們再認真聽聽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我們試著小聲哼唱一遍。
3、穿插山歌講解(利用ppt圖片欣賞和當地山歌的聆聽,感受方言特色。播放影音文件)
師:在四川有很多很多民風民俗,其中包括:賽龍舟、聚會賞花、火把節、春耕防水慶典,最具特色的就是賽歌會了。賽歌選手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都會唱上幾首自編的山歌,在四川當地“唱山歌”也被稱為“吼山歌”。
生:聲音偏高,音是長的。
3、三次聆聽,跟唱重點樂句。師:我們知道“喂”字是二分音符唱兩拍,歌曲中哪里還出現了二分音符?用你雪亮的大眼睛快速找一找。(教師帶領學生一一找到)就讓我們再次聆聽歌曲,并且唱出這些長音。
4、初次學唱歌曲。完整的跟著錄音演唱。
師:請同學們跟著錄音,老師帶領大家完整的演唱歌曲。讓我們一起試著唱一唱。
5、二次學唱歌曲。(讀節奏、讀歌詞,跟鋼琴慢慢唱)
師:同學們剛才演唱的不錯,但怎么才能唱得更好聽,更準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歌譜吧。
師:歌曲中出現了很多的前八?后十六音符,還有附點八分音符,這些音符的時值是長還是短?。短。誰能試著打一打歌曲第一小節節奏?讓我們一起來試著打一打歌曲的節奏。(教師帶領)
師:讓我們來增進一點難度吧。有節奏的讀歌詞。1,2。。。
(教師帶領并且劃拍子讀,順便講解反復記號)
師:同學們讀的很準確。那就讓我們跟著老師的鋼琴慢慢唱一遍歌曲吧。
6、第三次學唱。(稍微加快速度用鋼琴帶領,注意呼吸換氣地方和正確的發音咬字,糾正不準確的地方)
四、歌曲處理及表演(形式多樣)
四、歌曲處理及表演(形式多樣)
四、歌曲處理及表演(形式多樣)
1、在教師指揮帶動下,利用歌曲原伴奏演唱歌曲。
2、在教師指導了,利用放牛鞭的動作,演繹歌曲。
3、在教師引導下,分角色分組模仿“吼山歌”的模式,對唱歌曲。
五、拓展加課堂小節
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更為祖國棟梁之材,建設偉大的祖國。
小放牛教案小放牛試講教案篇五
1、茄子卻是十分低調的植物,它們的枝葉幾乎貼著黑油油的土壤生長,翠綠和淡紫色的茄子在青枝綠葉間探頭探腦,窺視著外面的世界。一畦茄子果實累累綴滿枝間,它們卻總是遮遮掩掩的,不愿拋頭露面,似乎在告訴人們:做人還是低調些好!
2、雞,農村人家中總要養幾只的,外婆在院子里,壘上一個雞窩,養了幾只雞。從院子里走過,肯定會看見一只母雞和小雞們奔跑。雄雞高傲的挺著身子,儼然一位將軍在閱兵,斗志昂揚;又如同一個盡職的大丈夫在保護著自己的家人,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3、在鄉村,我喜歡秋雨,它清脆、靈動、隨和,在果子熟了的時候,以柔麗清新的旋律,猶如潺潺的清泉融進秋天,融入每個人的心靈。繁忙的農家也許只顧盡情地擁抱豐收而忽略了它的存在,但它總是溫情脈脈的演奏在人們的耳邊。你瞧,浪漫的它,步踩著金黃的稻浪,立于收割后的大地,跳著華爾的輕盈,淅淅瀝瀝,不緊不慢,飄飄灑灑。細細地品味秋雨的舞姿,靜心傾聽秋雨的聲音,在清新、淡雅、平靜的雨境里,不由地暢想起關于秋雨的抒情。
4、小河后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了。一行行排列的非常整齊。種著些青菜、油菜、豌豆、羅漢豆等。遠處還有一畝畝水田,可以看見一些農民們正在種秧苗,一排排秧苗隨著微風慢慢飄拂。到了黃昏,我們便把桌椅飯菜搬到院子里吃起飯來。這時,母雞和小雞們就都跑過來吃掉下的米粒。美麗的黃昏景象下,大家享用晚飯,閑話家常,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5、一簇簇的樹木,典雅素潔;一團團黑黝黝的樹影子,拖得老長老長;一片片莊稼,在夜色中依然隊形整齊,傲然挺立。農舍里透出一束束的燈光,漸漸地熄滅了。
6、剛來到鄉村時,一片迷人的景色就映入我的眼簾,我不禁叫了起來:啊,多么美的景色呀!一棵棵郁郁蔥蔥的樹木高高地站立著,一座座山蜿蜒起伏。田野里,農民伯伯忙著插秧,那一刻,他們變成了偉大的畫家,田野就是他們的畫卷。他們拿著大自然這只畫筆在畫卷上畫出自己的心靈。他們的畫,雖然不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藝術品,但卻是最美的藝術杰作。
7、被青草包圍的,是個巨大的池塘,池塘綠得就像個無瑕的翡翠。池塘里邊有許多雪白的鴨子,游戲水中。忽然有只小魚悄悄地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么機靈,但還是難以逃脫鴨子的眼睛。它們迫不及待地潛進水下,飛快地游了過去,其中一只叼住了小魚,然后猛地吞了下去。
8、清晨我走出家門,天已放晴,東邊的天空依然是滿天的云,太陽躲在云層后面,灑下縷縷金光,映成一片緋紅的朝霞。路面上濕漉漉的,低洼處的積水映照著灰藍的天和灰暗的云。雨后的空氣異常清新,我舒展著酸痛的身軀,緩步來到郊外。
9、不時,村道上過來一支娶親的隊伍。由農用機動三輪組成的娶親車隊,披紅戴花,滿載著嫁妝,排成長長的一溜兒,既排排場又熱熱鬧鬧,一點兒也不比城里人結婚的場面遜色。藍天白云下,嗩吶聲聲里,一張張笑臉陽光般燦爛。
10、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但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11、在鄉村的田野里,映入眼簾的不是黃色,就是綠色,黃色是廣闊的麥田。春天,它們綠油油的,有點像可愛的小草,又像披上了嫩綠的服裝;夏天,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可愛極了。那綠色就在蔬菜上了。你看:卷心菜、蘿卜、土豆、油菜花、玉米??它們都在你的眼前。田野中間還有個稻草人在嚇唬偷吃糧食的鳥!紅色、紫色就在田野邊上的花朵中。瞧,有幾只小蜜蜂正興高采烈得在花芯中嗡嗡地采蜂蜜。
12、日上三竿,人們從夢中醒來,推開門,一地的雪已開始融化,朝陽的地方裸露出褐黃色的土地,冒著氤氳熱氣。勤快人家早炊的煙霧從屋脊上裊裊升起。許是風的緣故吧,炊煙離開房頂時直直地上升,升著升著就十分隨意地斜向一方,漸漸地,化作淡淡的一絲一縷,最后消失在樹梢高處的空氣里。房頂積雪融化的雪水沿著房檐叮咚滑落,濺濕了檐下掛著的黃玉米和紅辣椒。雞們鴨們從雞塒鴨架傾巢而出,在院子的雪地上印滿雜亂的爪印。看家狗被街巷里流動的腳步聲吸引,溜出家門嗅著地奔跑,似乎聞到了不知從誰家飄出的燉肉的肉香。不遠處,送灶的爆竹一聲炸響,驚飛一樹麻雀,震得樹枝丫上的雪撲簌簌跌落。
13、離房子不遠處,有一條小河,清澈的水面上有幾只鴨子,在歡快地嬉戲。時不時地把頭伸進水里覓食,或是與同伴們嬉鬧“嘎嘎——嘎嘎——”的叫聲在水上回蕩,即使旁邊有人在洗衣、洗菜,也阻擋不了它們的歡樂。有幾只蜻蜓也愛湊熱鬧,在水面上飛行著。河旁的葦絮飄飄悠悠的,似乎把小河籠罩在了一起。陽光下的小河,顯得格外清澈,一陣微風拂過,水面上泛起了層層漣漪,波光粼粼的。
14、再往前走就是一片荷塘。一畝見方的水面上擠滿了大大小小的荷葉、荷花。大的荷葉如團扇,小的猶如銅錢,有的悄然獨立,有的漂浮于水面,參差不齊卻錯落有致;雨后的荷葉上布滿了水珠,微風一吹,水珠如同粒粒珍珠般在葉面上來回滾動,可愛之極;荷花已完全盛開,是那種近乎透明的白色,莊重、圣潔又不失美麗,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儒周敦頤認為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溢遠清,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仔細品味,確實如此,荷花的超凡脫俗的品質是別的花所望塵莫及的。
15、清晨,總是很自然地醒來,看木窗外的光線越來越亮,鳥兒的鳴叫聲由唧唧喳喳的熱烈喧鬧,到漸漸減少,想是聚會完捉蟲子去了。間或有悅耳的歌者,叫幾聲飛來又飛走。起床看看手機上的時間,還不到六點鐘,太陽已上樹間,將光線淡淡地抹在東墻上,投在屋里的光罩著浮塵,細小的顆粒在光線里快樂地上升下沉,如早晨的舞蹈。給母親收拾好,推她坐在陽光里,便開始做早飯。鄉村的生活因為沒有了時間觀念,一切都可以不慌不忙地做。
16、鄉村生活的妙處在院門外。我在舊居小住時,時常穿一雙布鞋,換一身便裝出門采風。走在青山綠水中,視覺上最為舒服的是山村姑娘那大紅大綠的衣裝,而聽覺方面的享受則是那些耳目一新的雞鳴蟲叫,莊戶人家打開院門的聲音,這種艷俗的色彩以及拙樸的音響與這大片的麥穗、蹣跚前行的牛群最為親和。往前再行,在民宅集居的遠處有一酒肆,店號為“快活林”。心里甚歡,腳下生風,仿佛沾上點中國功夫的仙氣。
17、天色漸亮,陽光四射,驅散本來就無根的霧氣。整個村子忽然就活了過來。農人早起,無非兩件事,倒夜香,燒早飯。這地方人家的茅廁往往就在河邊,男女主人各行其事,并行不悖,倒也不覺任何不妥。稍后,村里雞飛狗跳,學生上學,農人下地,工人做工。
18、在城市生活久了還是想鄉村生活,親切的臉和風土民情;屋前那條河、那片田,屋后那座山、那片莊稼地。想著想著心都暖了!
19、鄉下的外婆家有一間寬敞的房屋。在屋旁,總有一片新綠襯著的瓜架。種著些絲瓜,或是些黃瓜,那些手掌型的葉子,綠得青翠,或濃或淡。長長的藤順著竹架,蜿蜒地向上爬,一直到屋頂。現在的瓜架上雖然并沒有那些青青的瓜,但也有著不同的風格。青綠的葉,彎曲的藤,給整個房子鑲上了沒有雕琢過的天然花邊。這樣的裝飾可比城市中高樓門前的石獅子來得親切、質樸多了。
20、小村的上空升起裊裊炊煙,好像一個身穿白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陽的照耀下婀娜多姿。
21、金色的田野一望無際,遠處的小村莊成了它最好的點綴,藍天上的白云擋不住太陽那溫和的目光,三三兩兩的樹木在秋風中點頭,又是一個豐收年。
22、連日的大雨讓小河的水都漲的滿滿的,河岸邊高大的白楊樹經暴雨洗滌后,翠綠的葉片濕漉漉的,它們在雨后變得安靜起來,不再理會時時襲來的輕風。村里人家黑色的瓦屋頂上全籠罩著一層淡淡的煙霧,偶爾會有一串狼藉不堪的泥腳印從田野深處一直延伸到門口的竹籬笆外,籬笆里開著幾株猩紅的指甲花,幾只麻雀抖動著濕漉漉的羽毛在籬笆外跳來跳去。
23、鄉村的田園生活不用問自然是好的,伴著山川、河流、炊煙,那美是城市不能及的。比起城市的追追趕趕,還是喜歡在鄉村看莊稼每天都在長高。沒有種過莊稼的人是體會不到的,自然怪不得你。我曾經種過汗菜,那時十來歲,種菜是為跟大人一樣體現勞動價值。我家旁邊有一小塊土,我扛來鋤頭有模有樣的挖起來,在一個雨天種上汗菜小秧苗,總共才不到十棵,確載滿了我的期待與快樂,從種下的一刻起,它們就成了我的牽掛,澆水、施肥、除草,每天看它們好幾次,有時候干脆蹲在那里一看就是好半天,仿佛能看到它們在長高,能聽到它們鉆出土壤的聲音,能感覺到它們在歡樂地允吸大地的養分,在雨露的滋潤下,在春風的吹拂下快樂生長。
24、經常有兩只可愛的小鳥,捉住河邊柳樹的梢頭,四目相對,鳴鳴啾啾,無限柔情,相依相偎。一對早晨出來透氣的鯉魚,趁著霧氣迷蒙,盡情嬉戲,全不管老漁翁羨慕又無奈的目光。
25、村后是一望無際的桑園,在春天雨露的滋潤下,桑樹抽出了新芽,整個桑園就是一望無際的海洋。
26、菜地旁邊是一塊玉米地。挺拔筆直的玉米秸已長到一人多高,如同一排排整齊的士兵站立在田野上;玉米還未長熟,玉米須還是那種淡淡的紫色,玉米棒外面裹著幾層綠紗衣,在闊大的綠葉中間若隱若現,微風輕輕吹拂,玉米葉“沙沙”作響。我在玉米地旁佇立良久,那似有似無的玉米香味讓人陶醉。
27、在屋子后邊的一片空地上,還有幾種花,鳳仙、月季、映山紅、大麗菊、雞冠花,各種各樣,依著季節順序,紅如火,粉如霞,白如雪??樸素中擁有著非凡氣質。在這些花的旁邊,還有一叢竹。青嫩的葉,筆挺的竿,互相交錯著,投下一片翠綠的濃蔭。這時候,還有幾株小小的筍,露出尖尖的腦袋,好像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從地底下探出頭來。
28、這地方的水真是多得出奇,只要你站在某個空曠的地方,必有一條或大或小的河灣流入你的眼睛。
29、南面的山,山高樹茂。名貴的白松、紅松,一樣樣,一片片,郁郁蔥蔥,清秀挺拔,萬年長青。
30、早晨,人們還沒有等到河里的魚兒醒來,便紛紛用竹篙戳碎它們的夢。霧正濃,對面不見人影,等兩條船互相靠近了,才驚出一身的冷汗,連連說好險好險,船卻已錯開一丈有余。這地方有個打魚的老翁,七十八歲,鶴發童顏,聲如洪鐘。“小魚小蝦賣喲”,雖是普普通通的一聲吆喝,卻讓人好似沉醉醒來飽飲一杯釅茶,遍體舒暢,渾身生津。偶有船上懶漢,昨晚喝多了,迷迷糊糊爬出船艙,看天色未明,站在船尾揚下一線渾濁的臊尿。少不得挨老婆一頓臭罵,煮飯的水還得從這河里拎呢!
31、成排的楊樹林聳立在古老的運河河畔,挺拔又光禿的樹干伸入天際,盤繞交織的樹根緊緊地抓住大地,且深入到大地的內心,像是抓疼了誰。見證滄桑的是那些斑駁的樹皮。如同古老村子里的鄉親,和我記憶內心深處那些結痂的傷口,讓這個暮冬不寒而栗。掉落的葉子已經半埋土中,梗絡卻依然支撐著,想展示著一種無力的堅強。那些半埋土中的祖墳,樸實,一言不發,像他們的生前,讓我陷入一種不可名狀的心境。
32、無邊無際的平原平坦、廣闊,像一個碩大無比的墨綠色的大翡翠圓盤,蒼茫浩渺,氣魄攝人。
33、南瓜也貼著地面生長,它的藤蔓卻十分張揚地四處延伸,黃燦燦的花朵開的遍地都是;有的黃花已謝,中間長出拳頭大小的南瓜蛋子,十天半月后也許會給人們一個沉甸甸的驚喜。
34、只有在鄉村的土地上方能看出秋雨的神韻,漫步田埂,手舉雨傘,聽雨聲淅瀝在傘面上跳躍,心就會不由地想跟其舞動。斜傘仰望,那顆顆雨滴如粒粒圓滑的晶瑩,飽滿地從天際飄落。如果再丟掉雨傘,閉上雙眼,任雨絲滑過面龐,淋漓的清涼會讓每一根心弦隨之顫動,迅速產生一種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此時若再情不自禁的將雨傘轉上一圈,雨滴會向四周飛濺,仿佛是一個巨大的渦輪,秋雨里便多了一些童趣和歡樂。
小放牛教案小放牛試講教案篇六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給課文分段。
3、了解農家小朋友天真活潑、聰明大膽、對朋友真誠無私的特點。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課文
教學難點?: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讀題。
2、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二、自學課文,解答問題
(簡介魯迅)
三、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怎么釣蝦?
(1)找出書上的答案
(2) 看圖說話。
(3)魯迅與小朋友們怎么釣蝦?他們的動作、神態語言如何?
(4)從這件事你覺得農村小朋友怎么樣?
2、怎么放牛?
(1)找出書上相應的部分。
(2)師范讀,生閉眼想象:怎么放牛?
(3)感情朗讀。
(4)說說從這件事中你看出農村小朋友的哪些特點?
3、思考:
(1) 課文寫了誰與誰的友情?他們為什么能相處得這么好呢?
(2)從哪里看出農家小朋友的真誠無私呢?
(釣來的蝦“全歸他吃”,十分干脆地講了釣蝦的方法,魯迅要求“立刻試試”農家小朋友沒有一個不拍手贊同。一個勁兒去釣蝦。)
(3)有感情地朗讀對話。(第二段)
(4)魯迅又具有什么樣的品質呢?
(守信用,不擺架子,虛心好學)
4、說說你要向農家小朋友和魯迅學習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給課文分段,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了解農家小朋友天真活潑、聰明大膽、對朋友真誠無私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給課文分段,用自然段段意歸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一、感情朗讀。
(二、三兩段)
二、給課文分段。
1、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2、應該怎樣分段?
3、討論:10、15自然段應不應該獨立成段?為什么?
4、概括二、三兩段的段落大意。
(第二段:農家小朋友教魯迅釣蝦,魯迅教農家小朋友識字。
第三段:農家小朋友膽子大,放牛的本領高,魯迅決心向他們學習。
三、學習第一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魯迅為什么喜歡去外婆家?
(1)“無窮無盡”什么意思?有哪些新鮮事呢?
農村小朋友們的天真活潑、聰明大膽表現在哪里?
你喜歡他們的哪些特點?
(2)說說第1自然段的段意。
(3)用“無窮無盡”造句。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魯迅受到怎樣“格外”的優待?
(3)第2自然段的段意怎樣概括?
3、概括第一段段意。
四、朗讀全文
1、分角色朗讀。
2、自由讀、齊讀。
五、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釣蝦與放牛
農村小朋友 魯迅
興致勃勃 好奇、新奇
釣蝦 拍手贊同 都歸他吃
沒多久 很守信用
放牛 本領大 暗下決心
真誠無私 沒有架子
聰明大膽 守信用、虛心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