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我給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實施方案篇一
為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實現我校的辦學思想及辦學理念,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特制定《涇河鎮中心初中2021-2022年度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和“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目標,積極實施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工程,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育人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推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工程實施的時間
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第一階段)
三、工程目標
(一)身體健康:
學校體育辦學條件達國家和地區體育標準;開足開齊體育課,大課間活動正常,正常開展各種體育社團,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鍛煉;對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達到100%。教學、訓練與競賽進一步規范。逐步實現“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的總體目標。
(二)心理健康:
全力執行課程計劃方案扎實學生身心健康工程發展。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和《江蘇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2017年修定)》,主動適應新課改、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等新變化,積極打造高效課堂范式。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做到道德與法制、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歷史、地理、科學、勞動等課程按規定實施,每周開設0.5課時心理健康輔導課,心理咨詢室正常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每學期邀請心理健康專家進校園一次。逐步實現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重、自信的獨立人格。
四、具體措施
(一)多措并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1.繼續依據《寶應縣中小學校、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開展心理疏導、心理干預等心理服務,緩解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可能導致的應激反應;緩解學生可能出現的因居家隔離無法正常到校學習而產生的焦慮等負面情緒,落實防控舉措,確保師生安全復學。
2.積極開展“六個一”活動,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開展一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摸底并建立臺賬,做好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及時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做好學生隱性心理問題的預判、引導和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做到全覆蓋;充分利用校園各宣傳媒體,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宣傳普及活動,科學應對焦慮、壓抑、心因性發熱等心理狀況;家校聯動,舉辦一次學生家長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幫助家長提高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提醒家長關注孩子情緒,協助家長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系;組織一次面向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提升應對心理健康問題能力;開展一次面向特殊群體學生(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等)心理健康關愛活動,及時發現學生情緒不良的苗頭,及時疏導關愛。
3.進一步加強學校心理輔導室作用,積極做好學生個體心理咨詢和群體心理輔導工作,同時,開展多樣活動,強化廣大學生、家長心理健康意識。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月活動、心理講座、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研討會、校園心理劇表演活動、心理及生涯普測等多種形式對中小學生、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4.嚴格執行心理教育課程建設,確保每周開設0.5課時心理健康輔導課。
5.重點做好學生中考、期中、期末考試等考前心理疏導工作,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緩解學生考試壓力,指導學生正確處理競爭、挫折、早戀等問題,保證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
(二)積極參與,確保體育活動正常開展
1.完善體育課程。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齊體育(與健康)課程。按照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將長跑、跳躍等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項目列為必修內容。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要根據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實施以身體鍛煉為主的體育教學內容,使學生正確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健身運動能力和體育運動欣賞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運動項目教學,提高專項運動能力。依據學校特色廣泛開展足球、籃球等優勢項目,積極推進乒乓球、羽毛球、跳繩等群眾性、基礎性項目,規范實施運動保健項目,充實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
注重體育課程特色建設,提高體育課吸引力,創新教學方法,使用各種練習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體育課要增加小型趣味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參與體育的興趣和樂趣,培養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努力讓學校的體育教學向“一校一品”方向發展。
2.強化課外鍛煉,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認真落實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在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好每天下午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好這種“天天有時間,人人都參與”的健身途徑,豐富體育活動內容,保證體育活動時間。
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校內外教學資源,組織開展學校體育技能特色教學,提高學生專項運動能力,讓學生熟練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
3.開展課余訓練,完善競賽體系。根據傳統特色和學生需求,通過組建運動隊和體育興趣小組等形式,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指導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科學訓練。
全面推進校園足球工作普及深入。堅持育人宗旨,遵循足球規律,大力推進校園足球普及工作。積極開展班級間、年級間競賽活動,積極參加每年一度的“縣長杯”足球競賽,培育和發展校園足球文化。
加大校園體育競賽機制建設力度,并逐步向規范化、常態化、教學化、多元化發展。嚴格執行教育部學校體育課余訓練與競賽管理辦法,規范學生體育競賽體制。完善競賽選拔機制,多種途徑提高訓練專業化水平,暢通學生運動員成長的渠道。廣泛開展班級、年級體育比賽,每年至少舉辦一次綜合性運動會或體育節,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實現人人有體育項目、班班有體育活動、學校有體育特色。
4.合力打造特色社團項目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工程發展。聘請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家長、專業人員為志愿者,發揮其專業特長,指導學生社團活動,促進學校與家庭、社會資源共享。科學統籌學校共青團、少先隊、體藝教師、外聘專家和班主任工作合力,開展常態化社團活動,提高社團活動的普及面、專業性。將社團活動與德育活動、“體藝2+1”大課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融合,促進社團活動深入開展。完善“體藝2+1”特長項目評估、考核機制,促進學生在中學階段努力形成兩項體育特長、一項藝術特長,為幸福人生奠基。定期舉辦體育節、藝術節、足球節、科技節等校園節日活動,以及“十佳百優”社團評選活動,為社團活動提供展示舞臺,打造學校特色品牌。
5.強化風險管理,健全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控機制。研究制定學生體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調解辦法,進一步完善校方責任險,采取措施為學生購買學校體育活動傷害保險,探索建立涵蓋體育意外傷害的學生綜合保險機制,鼓勵學生、家長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主動參加體育鍛煉,保障學校體育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將體育活動安全教育納入日常管理和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提高學生的傷害應急處置和救護能力。加強教師及有關管理人員培訓,提高學校體育從業人員運動風險管理意識和處理能力。體育教師指導學生科學鍛煉,避免發生運動損傷事故。強化體育安全管理,對體育器材設施及場地進行安全風險分類管理,建立健全學校體育和學生校外體育活動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安全管理責任人,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對體育設施的日常檢查、維護和使用管理,切實保證體育場地器材符合國家安全質量標準。舉辦大型體育活動時,要在學校的指導下,做好突發安全事件應急預案,預防和避免群體性安全事故發生。
(三)協同共育,推進“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統籌協調各方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通過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等,做好家校溝通,細化溝通內容、溝通頻率、溝通形式,完善溝通流程;要及時向家長通報學校教育教學安排,緩解家長焦慮情緒,引導家長心理預期;建立家教講師團和志愿者團隊,深入推進家校協同育人。通過設立家長學校、開設專題講座等形式,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積極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協助他們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樹立和宣傳先進家庭典型,為家庭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強化主體意識,深入研究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統籌協調相關問題,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落實落地落細。
(二)加強硬件建設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明確專(兼)心理健康教師,專職體育教師。積極參加師資培訓。加強業務能力培訓,圍繞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路徑和方法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建立長效機制。
2.加大硬件建設。進一步完善心理輔導室,團體活動室建設,完善學校體育實施、體育活動場所建設。
(三)加強督導考核
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教育工作納入學校重點工作和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強化問責、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活動正常開展、取得實效。
學生全面發展建議材料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工作計劃學生全面發展教學總結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工作計劃2篇學生全面發展培訓策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