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的傳統節日篇一
說到元宵節,大家的腦海里一定會浮現出這樣幾副畫面:一碗碗白白嫩嫩的湯圓讓人垂涎三尺;一盞盞明亮的燈籠;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
最讓我著迷的還是觀燈。觀燈這個風俗還有一段歷史故事。西漢,漢武帝是一位信佛的皇帝。他聽說寺廟在元宵節這一天應該點燈拜佛,觀佛舍利。于是,他命令在這一天寺廟和宮殿都要點燈拜佛,命令老百姓在這一天也要掛上紅燈籠。然后,這個佛教風俗慢慢地在民間盛行起來。
這次元宵節,我們一家一起去賞燈。啊!剛到那里,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樹梢上、柱子上、屋檐下到處都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燈籠,一眼望不到邊。
你瞧,這邊的大白兔啊,豎著兩只長長的大耳朵,警惕地盯著前方,好像發現了什么可疑的目標。你看,那兒的燈籠一律做成圓形,遠遠望去,像熟透了的蘋果,讓人們忍不住想咬上幾口。你再望望那邊的小猴,他用四肢緊緊地抱住一個粉紅色的大桃子足足與他的頭一般大。它不就是正在偷吃蟠桃的孫悟空嗎!這個大仙桃一定是他準備留給他的伙伴們吃的。他肯定是怕王母娘娘發現,要不為什么這么緊張呢?這里的燈籠成千上百、琳瑯滿目,有些完全形容不上來。我完全被這些精美的燈籠吸引住了。它們做工如此精巧,完全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一盞盞小小的燈籠凝聚了手藝人多少智慧與心血啊!
貝貝,快來看!媽媽的叫聲把我拉回了現實。我連忙加快腳步追了上去。原來,這兒有猜燈謎呀。我也拿了一個讀了起來孔雀收屏(打一三國人物),這可難不倒我,這個謎底是關羽。
就這樣,元宵節活動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篇二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也就是春節,人人都沉浸在歡樂聲中,家家戶戶貼對聯,放鞭炮來慶祝這一天。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慶團圓,我的爸爸從遙遠的南方坐上飛奔的火車,風塵樸樸,趕到家里。桌子上擺著豐盛的晚餐,有團圓八寶飯,有爸爸做的鹽水鴨,還有外婆做的紅燒魚,滿桌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并且舉杯祝福爺爺奶奶萬事如意,祝我和姐姐、弟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吃過晚飯,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晚會,大家在這喜氣洋洋的歡樂聲中渡過了愉快的春節。
爆竹聲聲辭歸歲,紅竹點燃迎新春,我又長大了一歲,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爸爸媽媽。
今天是元宵節,為了早點去看元宵燈會,我吃飯的速度也加快了。到了城北公園一看,這里真是人山人海,早已成了歡樂地海洋。
我想去看舞龍表演,可人太多,擠不進去,我們只好先去了游樂場。玩了一會,媽媽忽然看見了一個很大的燈,我被它吸引了,也跑了過去。它真的好大啊,比爸爸還要高!下面是一艘小船,上面是一頭大金牛,寓意著我們在這個牛年里一帆風順。
半空中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燈。有荷花燈、魚燈、玉兔燈、八角宮燈……它們排成一串,象一條燈河,把整個公園都照耀的晶瑩耀眼。
抬頭望去,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掛在空中,還有無數的孔明燈冉冉升起。孔明燈是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發明的,又叫許愿燈,它給人們帶來了吉祥和快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篇三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中國人民同歡喜共度過,雖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歡樂仍在每個人的心中蕩漾。照大家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伙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媽媽的廚藝在大家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嘗她為大家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著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大家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大家一群小朋友,手里拿著鞭炮,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朵出來,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又像仙女撒花,送給人們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看春節晚會。家家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在第二天,天沒亮,媽媽就催促我快點起床,我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起了。媽媽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盤子里,大家有說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大家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顯得更英俊瀟灑,媽媽變得更年輕美麗!“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著走著,大家來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說你磕什么頭呀!來快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大家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不久大家終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篇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春節記憶,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年的春節。
伴隨著綠皮火車的“哐當哐當”聲音,我們全家來到了米易縣新山村,一個傈僳族聚居地。在那里,我度過了一個最新奇的春節。
最令我這個城里娃大開眼界的是殺年豬,這是當地最重要的節日習俗,看得我激動不已,現在也是記憶猶新。
“殺年豬,殺年豬!”清早,伴隨著一聲聲呼喚,孩子們津津有味地圍觀著、歡呼著、比劃著。“哄,哄,哄……”一頭兩百八十斤重、胖乎乎、肥滾滾的大肥豬被幾個壯漢從豬圈拖了出來,抬上了殺豬凳。大肥豬“嗷、嗷、嗷……”大聲地嚎叫著,聲音大得仿佛能振碎玻璃,在山谷回蕩。殺豬、吹氣、刨皮、分割……,隨著一道道程序,原本活蹦亂跳的大肥豬變成了傈僳族團年飯上最重要的傳統美食——銅火鍋里的炸丸子、炸酥肉、汆白肉、豬大排等等等等,美味極了。
初一晚上,我們到米易縣城看花燈。安寧河里流光溢彩,花燈造型各式各樣:八仙過海、年連有余、仙翁拜壽……最有意思的還數那生肖大公雞,只見那大公雞,紅色的雞冠威風凜凜,兩只眼睛炯炯有神,一張一合的嘴吐出火光,豪氣沖天,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
第二天我們游覽了順山而建的梯田,一層層,一級級閃現出銀白色的光芒,直沖云霄,仿佛置身仙境的幻覺。緊接著,我們參觀了傈僳族風情博物館,領略了傈僳族的風土人情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個春節我還跟當地的小朋友一起放了煙花和鞭炮,使我感受到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特的民俗春節習慣,讓我終生難忘。
中國的傳統節日篇五
導讀:你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嗎?我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2015年將至,2015年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與大家分享的2015年中國傳統節日大全,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中國傳統大節日吧。
元旦(古代各朝定的日期不一樣,有定為臘月初一的,有定為十月初一的等等,當朝定為公歷1月1號)
臘八節(臘月初八,佛教中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祭灶節(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除夕(正月初一的前一天)
春節(正月初一)(狹義指正月初一,廣義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吃餃子)
上燈日(正月十三,慶祝宗族新出生男嬰)
元宵節(正月十五,也稱上元節)(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古代情人節)
春耕節(二月初二,也稱龍抬頭.農事節.春龍節.龍頭節)
社日節(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詳細算法見下面)
上巳節(三月初三,姑娘回娘家,黃帝的誕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誕辰,神話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寒食節(清明的前一天)(一種說法是清明前兩天,現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過的習俗)
清明節(春分后十五日,一般為公歷4月5號前后)
端午節(五月初五,又稱龍舟節)
半年節(六月初一)
七夕節(七月初七,也稱乞巧節)(以前不是情人節)
中元節(七月十五,儒家俗稱鬼節,道教稱中元節)
中秋節(八月十五)
重陽節(九月初九)
祭祖節(十月初一,也稱寒衣節,也是儒家鬼節之一)
下元節(十月十五)
冬至日(冬月的某一天,不穩定;公歷較穩定,為12月22號前后。又稱日南至,亞歲;僅次于新年)
正月:指農歷一月
冬月:指農歷十一月
臘月:指農歷十二月
中國七大傳統節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