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生不僅要有責任,也要有使命,使命是指我們應該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的目標。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抱負與使命演講稿8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抱負與使命演講稿800字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本單元的課文以“抱負與使命”這一主題娓娓道來,通過幾位革命導師與先烈所表現出來的崇高革命情懷與厚重的時代使命感,我們從中深深感受到時代更替,使命仍續。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使命,上溯秦朝李斯以驚天地泣鬼神之筆,挽秦王之心,顧國之危亡,盡心竭力。縱觀寰宇,馬克思思想的光輝,一直照耀著全世界,使命的實現,靠的是一代代人民的繼續奮斗,靠的是腳踏實地,空說無憑。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印象至深的,莫過于林覺民先生的《與妻書》。在信中,字字珠璣,濃濃深情,飽含在字里行間,無不顯現。那一份對妻子至死不渝的愛,那一份對國家危難,民族危亡時的擔當,令我們頗為震撼。
從追憶到思念,從不舍入感傷,林先生將愛情的忠貞深藏于民族忠義之下,將那百般思念,萬語千言,寄托在那一封絕命書中。“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含淚而書,傾訴衷腸,忍痛訣別。將兒女之情與革命豪情相融合,為民族大義而將生命置之腦后。這情深意切,敢于擔當,種種情感交錯雜糅,我們猛然受到了一股靈魂暴擊,不禁為之動容。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無國,何以談家?先國后家,先人后己,這胸懷可納百川,可容天地。將使命與抱負有機融合,將理智與情感完美統一。“身既死已,歸葬山陽。山何巍巍,天何蒼蒼。山有木兮國有殤。魂兮歸來,以瞻家邦。”林覺民亡個人生命,但那一束束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的光輝,將永遠照亮著時代使命。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甲金兵,不能御也。”山海之距,阻擋不了我們的志氣;鋼盔鐵甲,抵御不了我們的猛擊。這個時代,需要我們置理想于實際,融抱負于使命,大膽前行。
毛澤東在長沙求學前的一首《呈父親》中寫道:“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少年時代的他,早已立下鴻鵠壯志,胸懷高遠。柳亞子跋《沁園春·雪》中,談道,“毛潤之沁園春一闕,余推為千古絕唱。”這首詩曾在1945年10月,震動神州,堪為古今罕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氣吞河山的壯麗詩篇,正源于抱負的偉大與胸襟的浩瀚,洋溢著肩負歷史使命的自豪與完成歷史使命的自信。蔣介石曾幾番下令要求寫出更好的沁園春,可相形見絀,實在無法比擬。正因為那一腔豪氣與壯志是獨有的,不可能是簡單的復制粘貼。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徐錫麟的“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方志敏的“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在1949年底,英國留學9年彭桓武搭上回國的海輪。這位未來的“兩彈一星”元勛面對“為什么回國”的提問,說:“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這一份份濃烈的愛國情懷和舍身精神,正是實現民族使命的強大支柱。
在今態勢下,吾青年之使命,無過于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氣,守得灼灼之堅心。
今神舟十二號,載中國飛天夢,披星戴月,風光傲于宇宙。
今中國青年,必承紅色之志,樹全球視野,接過歷史接力棒,奮力實現那時代新使命!
我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抱負與使命演講稿800字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抱負與使命”。
一個人,如果只為自己考慮,那他就會活得非常狹窄,反之,如果他為別人做出了貢獻,他會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到達遼闊的遠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馬克思的思想給了人類巨大的啟示,林覺民的《與妻書》到今天依然能感受到他對妻子、對祖國的脈脈深情。少有人能做到如他們那般,但如果每個人都向他們靠近,將自己的抱負與時代和家國聯系起來,中國夢終將實現。
青年是時代的新生力量,是中國夢的接力者,青年的抱負應與家國結合。18歲的陳祥榕參軍后毅然選擇了到前線,在面對數倍外敵時用生命保護隊友,犧牲時只有18歲。20歲的陳紅軍聽到征兵的消息放棄到手的安穩工作踏入軍營。戰士付忠義說:“邊關雖苦,但總要有人守,只要邊防一天需要,我就一天不走。”英雄血性,無不讓人動容。每個青年都應以他們為榜樣,個人的命運與家國命運結合,愛家人也愛祖國。
將家國情懷深銘于心,青年只有具有家國情懷才能更好地完成使命。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有人為國拋頭顱灑熱血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國家,心中有國方才能為國做事。愛國早已深植青年的血液中,要把這份愛國之情展現出來就需要我們為家國奉獻。近看,是認真考好每一次試,學習上進,進入好的大學,遠看,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無論是哪一份職業都讓人尊敬,老師——教書育人打造國家棟梁;醫生——救死扶傷保護生命;作家——勤奮寫作啟迪心靈……他們都是為家國奉獻,都在踐行自己的使命。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國家的希望,青年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當青年堅定自己的抱負,承擔自己的使命,中國夢才能變為現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回應梁啟超先生當時說的“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才能不負國家、時代的期望。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抱負與使命演講稿800字3
大家好!
今天,我想對老師說一句謝謝,“我來自意外,像一顆塵埃,誰能看出我的脆弱?”我從哪里來,我屬于哪里,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每次唱這首歌,都想感恩很多人,但最想感恩的是老師。從每個牙牙學語的孩子到逐漸變得懂事的小學生,從渴求知識的少年到高飛的成年人,從門外漢到專業人士,從古代的打結筆記到今天高科技的到來,教師的角色貫穿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整個過程。
當我帶著疑惑面對一系列難題時,你耐心細致地給我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你把我迷茫、閉塞的心理帶到了問題上,帶到了類比解題的思維上,帶到了有趣的數學世界上。當我羞愧地面對自己的錯誤時,你教會了我有意義地做人的道理。
你讓我年輕無知的頭腦走向正確的真理,走向我認為未來應該正確面對錯誤的信念,走向我從錯誤走向正確的人生。當我帶著一顆失落的心面對失敗時,你像天使一樣來到我身邊,給了我勇氣和希望。你把我受傷沮喪的心帶進了自信的天空,帶進了廣闊的海洋,帶進了未來成功的大門。當我快樂地對待成功時,你善意地提醒我要學會謙遜。
不管我怎么樣,你都要和我一起面對,老師。在我眼里,你很神奇。
我發自內心的感謝你,“謝謝你,我的老師,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我不是你最好的學生,但你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在你的假期里,你的學生祝你永遠年輕。
在不久的將來,無論我變成高大的楊樹還是低矮的小草,我都會用綠色的生命向你致敬,老師!
抱負與使命演講稿800字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來自選任聯工委的XX,我演講的題目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發言稿。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交流如何轉變作風,從而提高效能、促進發展。鐘南山說過一句話: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在我看來,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轉變作風,只要每個人都能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作風自然會得到轉變,效能自然會得到提高,發展也自然會得到促進。
“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前提是轉變工作作風。而轉變工作作風,關鍵是愛業。只有愛業,才能敬業。有了這種敬業精神,就能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有了這種敬業精神,就能勤奮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有了這種敬業精神,就能不怕苦,不怕累,竭忠盡智,想方設法提高工作效能;有了這種敬業精神,就能克服“庸懶散虛”,做到“勤實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大工作服務,為人大代表服務,為領導和基層服務,維護人大權力機關的地位,發揮人大權力機關的作用。因此,我感到“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要愛業,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要敬業,踏踏實實地工作。
然而,愛崗敬業,不是說說那樣簡單的。不具有正確的政治理念,愛崗從何談起?不具備扎實的業務知識,敬業就沒有根基!“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就曾經引用幅對聯,批評那些華而不實,脆而不堅,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的人,發言稿《“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發言稿》。我想,如果一個人根底淺如墻上蘆葦、腹中空似山間竹筍,那么所謂的愛崗敬業也只能是空談而已。
作家柳青在小說《創業史》中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特別是在人年輕的時候。”我理解就是要抓住年輕時候這個緊要處,珍惜自己的崗位,熱愛自己的事業。
我,出生于改革開放初始階段的1980年。2002年大學畢業后,作為市委組織部選拔生下派到昌江區西郊墾殖場工作。后來又先后到了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景德鎮日報社、市供銷社等單位,直到2007年由供銷社調入市人大常委會,有幸走進了人大隊伍,在神圣的國徽下工作。我深深地懂得自己身上責任的份量。我時常問自己,怎樣才能無愧于頭上的國徽呢?那就是要有堅定的信仰和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持有。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選擇了信仰共產主義,就充分體現了我們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敬業精神就是要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來人大工作后,我一直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做好每一件事。從辦公室瑣碎事務,到人代會的各項會務工作,都一絲不茍,認真對待。各項工作也都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我相信,只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就能一步步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就能按照“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的要求,為瓷都的發展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詩人海子曾經寫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我們常修執政為民之德,常懷敬畏感恩之心,常思憲政民主之意,以優良的作風樹立形象,以扎實的工作履行職責,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平凡中探索創新,在平凡中詮釋輝煌。我相信,我們每一滴辛勤的汗水,必將融入瓷都發展的千里春色;我們每一次務實的創新,必將點亮民主法治的璀璨燈火;我們的未來,必將春暖花開!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抱負與使命演講稿800字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好教師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是美麗的語言嗎?是廣博的知識嗎?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
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豐富的知識和教學經驗,還要有愛心。
教師的愛是對學生無私的愛,是教師道德的核心,是熊熊燃燒的火炬,點燃了學生的夢想,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
魯迅有句名言“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就會用伯樂的眼睛去發現學生的亮點,對學生充滿自信和愛,就會有卓越和創新的精神。國家勞動模范、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林崇德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
教師對學生的愛,實質上是一種只付出不求回報的愛,是無私的愛,是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善良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圣和純潔的。
這種神圣的愛是老師培育桃李的情感基礎。一旦學生意識到這種真正的友誼,他們會親近老師,尊重老師,相信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教化工作也實現了其基本功能。
愛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愛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痛苦都能觸動你的心,讓你關心和擔心,你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你的職業吧,你能在其中找到創造的喜悅。
因為有了愛,才會有創造的快樂,因為有了創造的快樂,所以教育學生更充滿了愛的情懷。真正的教育是無盡的愛與創造的良性循環。
老師的愛和尊重的燭光照亮學生的心靈之窗,學生的美麗人生的開始掌握在老師的手里。老師只有用愛,才可以和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可以克服人性的屬性,創造完美。只有愛,才能教會學生愛身邊的一切。
如果我的學生是一只蜜蜂,我愿意采蜜花;如果我的學生是花,我會做好保護花的綠葉;如果我的學生是幼苗,我會是一個稱職的園丁。
當我看著孩子渴望的眼睛,就像在明亮的星空中,在閃爍的星空中,我將會發現真善美。老師們,為了太陽下最光榮的事業,讓我們手拉手不要猶豫,風雨兼程,勇往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