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活動方案中秋活動方案格式篇一
“賀中秋、迎國慶”
活躍寫字樓的節日氣氛
時間:
9月29日,11:30~13:00
地點:智慧谷2幢1樓大廳
1、微信公眾號推送;
2、微信群推廣;
3、電子水牌宣傳(提前一周完成設計圖,并將設計圖投放到電子水牌);
1、掃碼領獎區
人員配置:2人
物料:
(1).折疊桌2張、椅子2把;
(2).二維碼;
(3).散裝月餅若干、食品陶瓷盤3個:
(4).青花瓷禮盒套裝(一碗一勺)x70套(猜燈謎獎品);
(5).套圈圈游戲參加券200張(憑關注二維碼截圖領券);
2、套圈圈游戲區:
人員配置:1人;
負責維護套圈圈游戲區秩序,回收游戲參與券,發放塑料套圈,補充禮品
物料:
(1)彩色膠帶(規格:寬度5cm,10m/卷)x3卷;
(2)折疊桌x1張;
(3)塑料套圈(規格:直徑15cm)x100個;
(4)玩法說明kt板及展架(5)獎品設置:多肉植物(10元x20個)、馬克杯(20個)、led小夜燈(20個)、指尖陀螺(10個)、桌面加濕器(5個)、充電寶(5個)、鼠標(5個)。
說明:場地尺寸見附圖,一共設置25個獎品位,獎品一共準備85份,采用5行x5列陣列布置,邊緣線使用5cm寬彩色膠帶標出。活動參與者憑關注二維碼關注區領取的“游戲參與券”參加游戲,每張券可領取2個套圈。玩家如套中獎品,由工作人員向玩家送上。場地線貼彩色膠帶的工作需至少提前2天完成。
3、猜燈謎游戲區:
人員配置:1人;
負責維護燈謎游戲區的秩序。
物料:
(1)金屬桁架;
(2)燈謎紙:70個燈籠70個(尺寸和規格見附圖)
(3)玩法說明kt板及展架
說明:金屬桁架以及3根長線提前三天布置完成如活動參與者若知道謎底,則撕下選中的燈謎,去兌獎桌告訴工作人員編號及答案,若答案正確,則可當場獲得獎品。
物料匯總:
(1).折疊桌2張、椅子2把;
(2).二維碼;
(3).散裝月餅若干、食品陶瓷盤3個:
(1)彩色膠帶(規格:寬度5cm,10m/卷)x3卷;
(2)折疊桌x1張;
(3)塑料套圈(規格:直徑15cm)x100個;
(4)玩法說明kt板及展架(5)獎品設置:多肉植物(10元x20個)、馬克杯(20個)、led小夜燈(20個)、指尖陀螺(10個)、桌面加濕器(5個)、充電寶(5個)、鼠標(5個)。
(1)金屬桁架;
(2)燈謎紙:70個燈籠70個(尺寸和規格見附圖)
(3)玩法說明kt板及展架
中秋活動方案中秋活動方案格式篇二
1、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制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通過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4、體驗分享與同伴老師一起合作過節的快樂。
:班級集體活動
介紹中秋節、故事、兒歌、各類游戲。
1、和幼兒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
2、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3、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制出的“月亮變化冊”。(事先發放記錄單)。
1、繪畫:提供水果圖片,供幼兒繪畫——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兒制作月餅。
3、美工:提供各色彩紙、膠水、繪畫筆供裝飾節日的燈籠。
4、制作燈籠:運用空瓶子、彩色膠帶、色紙、粘貼素材,做一個燈籠。
1、家長晚上帶著孩子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并講講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2、與幼兒一起準備燈籠,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后連續觀察月亮,并記錄月亮的變化。
中秋活動方案中秋活動方案格式篇三
:綜合樓左側草坪(建工樓對面)
活動準備 :胡春艷負責購置月餅、水果、零食;黃志鴻負責借數碼相機;鄭素芳 對獎品(毛巾.棋.畫等)進行編號,供在活動中受過懲罰和在燈謎、拉歌比賽中表現突出者任意選擇。
一:賞月,分發月餅,感受中秋節的美好含義(可以給家人打電話,表達我們的美好祝福)
二:簡單介紹關于中秋節的來歷、意義等相關信息(李靜負責),可同時請大家說出以前過中秋時的情形,與同學們共同分享幸福與樂趣。
三:互動小游戲
1.拍七令 從1-99報數,但有人數到含有“7”的數字或“7”的倍數時,不許報數,要拍下一個人的后腦勺,下一個人繼續報數。如果有人報錯數或拍錯人則受懲罰(說真心話即受罰者任意選擇男女各一名同學,請他們提問,并做真心回答;或者接受其他同學的任意提問,從中選三個問題并做真心回答,兩種任選其一。主持者可適當要求發問者提比較尖的問題)
2.成語接龍 整個活動一開始大家就已經圍成一個圈,這個游戲開始的時候,由主持人選擇一個開頭的人說出第一個成語,然后一個接一個的順時針順序接下去,說出來的成語要是上一個人的成語最后一個字當第一個字,(比如我說四喜發財,你就要說出一個以財開頭的成語,比如財大氣粗,然后就是以粗開頭如此類推 )誰在10秒或者20秒鐘內沒說出來,就受懲罰 (懲罰:就是饒著大家跑一至三圈,再跑的過程中,主持人會說出幾個指令受懲罰的人就要按照指令去做,比如主持人會說停,你就要停下來,說學貓狗叫你就要學貓狗叫,學僵尸走路你就要學僵尸走路等等。)
四:猜燈謎(附:題目,答案另附)
五:拉歌游戲(或個性表演)
屆時男女同學隨意分成兩組,對面而做,一組出一節目后,另一組出一節目,當然主要是拉歌咯,不過也可以表演其他節目(請主持人注意帶動活動氣氛哦)
六:活動金費
1月餅、水果等費用胡春艷盡早完成
2.獎品一部分是上年留下的,另一部分還得另購
中秋活動方案中秋活動方案格式篇四
1、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制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通過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4、體驗分享與同伴老師一起合作過節的快樂。
:班級集體活動
:介紹中秋節、故事、兒歌、各類游戲。
1、和幼兒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
2、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3、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制出的“月亮變化冊”。(事先發放記錄單)。
1、繪畫:提供水果圖片,供幼兒繪畫——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兒制作月餅。
3、美工:提供各色彩紙、膠水、繪畫筆供裝飾節日的燈籠。
4、制作燈籠:運用空瓶子、彩色膠帶、色紙、粘貼素材,做一個燈籠。
1、家長晚上帶著孩子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并講講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2、與幼兒一起準備燈籠,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后連續觀察月亮,并記錄月亮的變化。
中秋活動方案中秋活動方案格式篇五
在春秋時代的《禮記》里就有“秋暮夕月”的記載,意思為拜祭月神。周朝時,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要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的風俗就以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2、猜謎
猜謎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智力游戲,起源于中國的易經八卦。猜謎就是指通過給定的提示性文字或者圖像等,按照某種特定規則,猜出指定范圍內的某事物或者文字等等內容。猜謎的形式中以中國燈謎最為常見。每逢春節、元宵、中秋,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猜謎的習俗,又以中秋猜謎的方式最為新奇。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燈謎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3、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跟月餅已經是秤不離砣的搭配。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4、玩花燈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另外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后,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于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于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5、喝桂花酒
桂花酒為中國漢族重慶北碚的特產名酒,至今廣西釀酒總廠釀的桂花酒里還有吳剛牌商標。桂花酒色澤淺黃,桂花清香突出,并帶有山葡萄的特有醇香,酸甜適口,醇厚柔和,余香長久。
桂花酒釀造歷史悠久,現有桂林牌和吳剛牌和匯桂液三種。桂林牌桂花酒由桂林釀酒總廠生產,屬花、果配制甜型低酒度露酒。以本地桂花、山葡萄為原料,經浸泡、蒸餾、調整、陳釀、過濾而成,酒度15°~20°。色澤淺黃,桂花清香突出,并帶有山葡萄的特有醇香,酸甜適口,醇厚柔和,余香長久。常飲可健脾胃,助消化,活血益氣。1984年和1989年分別被評為廣西優質酒和優質食品。吳剛牌桂花酒由桂林市臨桂桂花酒廠生產,以優質大米和鮮桂花為原料,采用雙蒸復釀工藝精制而成。酒質清澈透亮,口感醇和爽凈,既有三花酒的特色,又有桂花的芳香,回味悠長,酒度有38°和50°兩種。
6、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后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斗。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后,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于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于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7、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8、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中秋活動方案中秋活動方案格式篇六
通過中秋節這樣一個國人非常看重的傳統節日,舉行一個盛大的活動,于業主進行聯誼,展現xx廣宇優秀售后態度,提升企業的社會美譽度和影響力,同時也可促進潛在客戶的購買決心。
xx新城業主中秋聯誼會。
中秋佳節,在xx新城新建好的景觀帶的xx廣場上,邀請xx新城的業主賞月品茗,共度良宵。
1、活動地點,以xx廣場為主,向景觀帶各組成部分延伸。
2、現場布置,(1)主舞臺設置在xx廣場;為保護綠地,建議用綠色地毯覆蓋綠地;(3)活動現場周圍放置月餅,茶水等飲料食品供參加活動的業主們食用。
3、參與人員,xx新城業主均有資格參加(重點突出包括認購丁香苑的客戶),但考慮到活動現場的容量,建議在媒體上發布活動信息,標明某時間開始,前100位報名的客戶可獲得現場參與活動的機會,將會收到xx新城發出的邀請函,每張邀請函限三人參加。其余客戶可獲贈xx新城提供的月餅禮盒一份。
4、現場表演,由xx新城員工與客戶上臺表演節目(唱歌,舞蹈等),考慮聘請現場樂隊。
5、現場活動,邀請到場的業主到舞臺上參與一些以家庭為主題的互動游戲。如(1)心有靈犀,父母與孩子分做一長桌兩端,中間隔一木板,使其相互看不到,父母面前放置三種食品,由孩子吃其中一種食品,然后表演吃這種食品的表情給父母看,由父母來猜孩子吃的是哪一種食品。踩氣球等一些簡單易執行且能很好的渲染現場氣氛的活動。
6、獎品設置,現場互動游戲應為所有上臺參與者都發送獎品,且優勝者和沒有獲勝者的獎品差異不大。建議優勝者的獎品為dvd一臺,其他為電飯鍋一臺。
7、物料準備,(1)邀請函;活動手冊;(3)舞臺背景噴繪;(4)綠地毯;(5)月餅等食品;(6)舞臺搭建;(7)領導坐席;(8)各種游戲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