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法學習心得體會篇一
教師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具備自我發(fā)展的能力,教師的成長只能由教師自身在特定的教育場景中實現。一個普通教師如何成長為優(yōu)秀的教師呢?懂得學習是重點。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教師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優(yōu)秀教師學習心得體會(一)
我是一名年輕的英語教師,當今,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與時俱進、教學內容的飛速翻新、教學方法的日益進步、教學手段的逐步現代化都向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業(yè)務水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為了應付這種挑戰(zhàn),更好的勝任自己的工作,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知道我必須以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投入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也很感謝學校校領導給我們年輕教師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青年教師學校。
我作為一名年輕英語教師,孜孜不倦的學習之余,更感壓力與不足。好在有青年教師學校給我們提供了有經驗的老教師一對一傳幫帶,讓我們這些年輕老師能在短促的時間內學習到有效的教書模式,從師傅那里和給我們授課的老教師那里得到很寶貴的經驗。回望自己在青年教師學校的成長,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談談自己的學習心得。
小時候,我的心里就藏著教師夢。當我大學畢業(yè)能夠順順利利踏上講臺的那一天起,就默默地對自己說:要從心底里愛每一個學生,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我要把“樂教愛生”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更要把這句話刻烙在心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借助那些給我們授過課教師的理論知識,幫助自己提高專業(yè)技能。
在這個學期中,吳老師給我們上了“如何進行案例設計”,上了兩個課時,聽了吳老師的課后才知道完美的論文就是有這些課堂案例形成的,所以有空時也寫了一些案例,還讓吳老師給了我一些案例方面的材料回來參考學習,以便以后寫論文時用。
黃老師上了“如何說課”,他也是給我們上了兩個課時,很碰巧的是剛好我代表初中組英語教師參加了縣培訓學校組織的說課比賽,也是有這個機會接觸了說課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不慶幸的是只獲得了說課二等獎,沒有機會參加全省組織的說課比賽,不過也得到了觀摩學習的機會,學到了好多有關英語方面的理論知識。
陳老師給我們上了“如何評課”的課題,也是授課兩個課時,我也從陳老師那里得到一些評課的技能,不僅僅要懂得評課,還要懂得接受和欣賞那個授課老師的優(yōu)點。在這里,陳老師舉了語文組的金晶老師,說如果去聽金老師的課后評課的話,那你就不應該老是評她不足的地方,而是要評她的聲音很甜美。
作為她的學生,聽到這么甜美的聲音是一種享受!就我本人評課的經驗,我也比較贊同陳老師的說法,所以平時我在課組里評課都是評優(yōu)點,因為每個老師都有自己上課的模式以及個性,所以一些不必要的不足耶不能評得過于偏激。
還有保衛(wèi)處的主任林老師給我們上了“如何撰寫論文”,這個課題是我最想聽到的,總感覺自己沒有認真去思考怎么撰寫論文,所以聽了林老師的課題后,有意識地去收集一些有關論文信息。總而言之,當我們的老前輩給我們授課時,我都很認真地記筆記了,總感覺這些課題真的對我們年輕教師很有幫助,能讓我們在教師成長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我還認識到備課對于我們青年教師而言,也非常重要。一堂課的效果如何跟我們的備課詳細與否有很大的關系。在這個學年里,我也很想一直保持備教材備學生的習慣,堅持課前備課,課后總結。
我也很想一有空就去聽其他教師的課,特別是我的指導老師的課。可是計劃有時會被其他工作而影響,黎老師也會時不時的給我提出合理的建議,讓我進步很快。此外,學校組織的科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活動,也使我更加明確了教學的目標和方向。
經過這兩年的學習,我覺得聽課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年輕老師,因為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多樣的教學手段,而我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我一有空就去別的老師那里吸取經驗,也非常珍惜學校給我們的聽課機會。
除了聽課之外,平時我也經常向其他老師請教教學上的問題,這些老師都非常熱情的幫我解答,對我們知無不言,使我獲益匪淺。從中我也明白了,知識和經驗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必須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把自己當成學生一樣,積極吸取周圍其他老師一切先進的東西,才能有機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優(yōu)秀教師學習心得體會(二)
通過學習十佳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事跡,我深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優(yōu)秀教師的事跡平凡又偉大,感人的事跡催人淚下,他們的事跡動人、令人感動,值得學習和深思,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這些優(yōu)秀教師的事跡體現了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學習、熱愛學生。他們把愛獻給了教育事業(yè),在平凡的工作中鑄就了閃光的師魂,為我們樹立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榜樣。
從優(yōu)秀教師身上,我們看到了優(yōu)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事業(yè)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敬業(yè)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yè)道德。
優(yōu)秀老師們有著愛黨、愛國始終視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們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業(yè)務實敬業(yè),不畏困難,勤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的獻身精神、他們做學問嚴謹務實、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教學生言傳身教,厚以載德,他們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甘為人梯,無怨無爭地為祖國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應該以優(yōu)秀教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以德立教、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yè),以教育為快樂,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扎扎實實地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全部的愛獻給教育事業(yè),獻給我們學校的學生們。
其次,要熱愛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會以優(yōu)秀教師為榜樣,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愛不應該是掛在嘴上,也不應該是膚淺的凡事包辦,而應該深入到思想落實在行動上。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我們有責任把學生教育好、保護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愛護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嶄新的精神風貌,向優(yōu)秀教師那樣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獻為榮。
積極進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探索,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對他人寬容一些,多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立足自己的崗位,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實際行動為我們學校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優(yōu)秀教師學習心得體會(三)
通過此次“名師教育教學觀宣講”活動,我受益匪淺。讓我在領略名師風采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了他們對學生身心發(fā)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廣、鉆研之深。我為自己身邊擁有這么多業(yè)務精、工作能力強、有遠見卓識的同行而自豪。我深深地感悟到在21世紀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師,尤其是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這段路還很漫長。我認為學習名師關鍵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做教師要像蠟燭那樣發(fā)光,像春蠶那樣吐盡最后一寸絲。但不知從何時起,自己的思想退步了,行動懶散了,索性“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工作指指動動,不指不動。在聽了陽城五中趙老師拄著拐杖上講臺的事例后,我的靈魂深處被深深的觸動了。作為一名教師,自己的責任感呢?使命感呢?都去哪了?有的只是思想的麻裨,行動的倦怠。
此次名師宣講活動,讓我深深地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地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yè)的人,是要甘于辛勞,甘于付出,甘于無怨。
作為教師,應該像凌老師那樣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fā)展。這種熱愛,首先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的。作為教師,應該像王老師那樣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我們”的關系。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聽講,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學習對于一個教師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素質低下的教師是教育不出高素質的學生的。現在社會信息渠道多元,學生視眼開闊,對老師總是很挑剔,要求極高。如果我們僅憑固有的“觀念與知識”去教育“今天的學生”,恐怕是難調其“味口”。
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審時度勢,把握時代的發(fā)展脈博,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實現自身的持續(xù)發(fā)展。結合自己所代科學學科,好多知識需要補充,好多過程需要探究。要發(fā)展提升自己,唯一途徑就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這些名師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沒有放松過學習。正是由于有厚實而廣博的知識基礎,他們才能在教學中深入淺出,揮灑自如。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針對自己的不足,以名師為榜樣,加強自身學習,認真地搞好教學工作,逐漸縮小與名師的差距,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