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雙繡花鞋作文篇一
街巷里時不時的能聽到人們拖著長調的音,也不知是不是秋天的固有標志。
“哎,這冬天又要冷了——”
“是呀,也不知道去年破掉的那條棉衣補不補得好。”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我又想到我那整個秋冬就喜歡在小院里縫縫補補的祖母。
回到院子,不出意外地,我又看到頭戴棉帽,鬢發斑白的老太太一個人坐在那把老藤椅上,對著院子里的菊花叢搗弄。她拿著那支泛著舊色的破舊繡花鞋。這繡花鞋我至今都不知道它有什么來頭,她每年秋天都會干這件事情。
一恍神,一陣幽幽的蒼老聲音掠過我耳邊:“哎,這菊花也不行了啊”嚇得我一激靈,踉蹌地跌了幾步:“奶奶?”老太太回頭回應:“囡囡啊,過來奶奶看看。”我忐忑地走近祖母,低頭沒有吭聲。祖母看著我笑了,臉上的皺紋如流水的波瀾一般蕩漾著我的心,多久沒好好和祖母待在一起過了。我斂了眉輕聲問她:“奶奶,這是?”我想,這一定是祖母心中藏了多年的秘密,讓她活在許多年前的夢里。
祖母盯著手里脫線的繡花鞋,神情驀然變得柔軟起來。我打量著那只繡花鞋,普普通通的樣子,并非有什么特別的。原來的大紅色在歲月的打磨下漠然腿去,我凝神一看,繡花鞋上有雛菊的花紋。她慢慢撫摸著雛菊花紋上粗糙的線頭,緩緩開口:”這只繡花鞋是你爺爺親手給我做的,他是個軍人,那年要去邊疆打仗,說陪不了我了。他要走的那天繡花鞋還沒做光,還是中途托人送回來的,可惜路上丟了一只。我那個叫高興啊,真是難為了他一個大老爺們給我做女兒家的東西。”祖母仿佛回到了年輕的時候,眉間帶笑,眉飛色舞,院子里的雛菊仿佛也明艷了許多。“囡囡,可惜你爺爺再也回不來了,我再也補不了他的一切了。”
我看著盛開的菊花感慨。故人離去,人去花落,有些東西是一生也補不了的,祖母的繡花鞋能補,可祖母對祖父的感情卻再也補不回來了。
而這繡花鞋的存在,似是補上了祖母一輩子對祖父的牽掛眷戀。
一雙繡花鞋作文篇二
在我的百寶箱里珍藏著一雙繡花鞋墊,雖然已近十年了,但還是嶄新如初。現在我離開部隊從宣傳干事的崗位走進了為部隊服務的雙擁辦干事的崗位,但那些軍愛民民擁軍的往事,確成為了永不磨滅的印跡,讓我難以忘懷。
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一位原居住在鹽化社區的有著九十歲高齡的孤寡老人宋蓮瑞,她十年如一日地關心著部隊的戰士們,把戰士們當做自己的孩子。部隊也是十年如一日地關愛著這位擁軍老媽媽。
我曾記得和擁軍媽媽第一次接觸還是在20xx年,那天中午,時任鹽化社區的姚書記打電話告訴我,“八一建軍節就要到了,我們社區的三位老人為戰士們縫制了300多雙鞋墊,今天下午送到,你負責聯系一下。”當時我是部隊的宣傳干事,同時也負責著“雙擁”工作,我接待了那三位老媽媽。她們用長滿老繭的手拿著一雙雙繡花鞋墊送給戰士們,當時已82歲的宋蓮瑞大媽說:“孩子們,別舍不得用,你們的解放鞋底子薄,墊上它既隔濕又隔熱,會舒服些。”我和戰士們深受感動。
我得知,三位老媽媽先發動社區群眾捐舊衣服,然后用面粉調成面糊,將舊衣服一層層糊上,按鞋號的尺碼剪下來,再用縫紉機縫制。眼花了,紉針成了問題,就讓社區工作人員幫忙,三個月起早貪黑,總算把鞋墊縫制出來了。老媽媽們還要在鞋墊上繡上花,那可是手工活,為了趕時間,她們一天要繡七八雙。繡花針把她們的手磨出 了一層繭子。
此后,我們部隊將這三位老人定為幫扶對象,把她們稱為“擁軍老媽媽”。 一到冬至節或者新年,官兵們都提前籌備,將餃子餡和面拿到老人的家中,邊包餃子邊聊家常,戰士們有苦惱就喜歡和擁軍媽媽聊天,擁軍媽媽給戰士們解憂愁,官兵們成了擁軍老媽媽家的常客。戰士們走了一撥又一撥,上門認親、陪老人過節卻成為部隊的優良傳統。
后來,我每次到宋蓮瑞大媽家去時,就帶上我的兒子。兒子老奶奶長老奶奶短的,叫得老人很開心。每到春節前,兒子就說:“爸爸,該給老奶奶拜年去了。”我和兒子就提上水果禮品去看望老人。前兩天,兒子說:“該給老奶奶打電話了,我想她了。”當我打過去時,才知道那個房子已換了人家。社區工作人員告訴我,老人已搬走,打聽到就給我回音。
如今,宋蓮瑞老媽媽已90高齡了,我難以忘懷與她相處的日子。我的母親在我12歲時就去世了,在我心中,早已把她當做了我的媽媽。當我想她的時候,我就把那雙繡花鞋墊拿出來仔細端詳,仿佛她就在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