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化學論文題目篇一
:新課改;情境教學法;初中化學
根據新課程改革下初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分析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理念以及實施情境教學的基本要求,重點闡述新課程改革下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創設模擬型情境,同時結合實際教學用案例的形式研究情境教學在初中化學的三種常見課型新授課、實驗課以及復習課中的應用。
1、情境教學的定義
通過不同的角度分析情境的定義,會有不同的說法。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個人正在進行某種行為所處的社會環境,是人們社會行為產生的條件;從心理學角度看,情境是指通過一定的刺激,對人引起情感變化的具體的自然環境或具體的社會環境;從學生角度看,情境作為理解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產生學習行為的一種環境和背景,為學生提供思考空間,產生某種情感體驗,進而誘發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提出有關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時也是傳遞信息的載體。
2、情境教學的發展及作用
情境教學的思想源遠流長,經歷時代的演變逐漸發展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情境教學理論。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通過認識或探索外界的需要為基礎,作為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情境興趣是指由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發的興趣,持續時間較短,對個體的知識、偏好系統產生影響。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原有的知識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識之間發生強烈的認知沖突,進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和探索問題的欲望,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和重視,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合法的邊緣參與是情境學習與情境認知理論的中心概念的基本特征。基于情境的學習者必須作為共同體中的“合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觀察者,同時他們的活動也應該在共同體工作的情境中進行。
1、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理念
新課程下的情境教學理念是新時期教育部為實現素質教育而做出的基本要求,體現出當今時代的基本教育和構想,是國家實行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化學中的情境教學,由于化學科目的顯著特征———實用性,彰顯其必要性。
2、新課程對初中化學實施情境教學的基本要求
(1)服務于教學目標。化學教學情境的設立,要為實現化學教學目標服務,并且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宗旨開展。(2)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設立教學情境的目的,在于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強烈欲望,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進行化學學習。(3)符合情境設立的真實性。其中,化學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落實到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及手段,積極設置和創設真實、具體、生動的化學教學情境。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體驗化學與技術、與社會的密切關系。
1、利用化學實驗創設科學探究型情境
化學區別于其他科目的最大特點是以實驗為主開展教學,學生需要通過實驗來學習,使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習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師需要善于利用這一優勢建立科學探究教學情境,多樣化的實驗活動可以提供情境教學素材,學生通過在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中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提升對科學的興趣。
2、利用日常場景設立生活經驗型情境
化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需要了解生活熱點以及新聞事件,緊跟時代的步伐,勤于思考,學會從中選擇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學會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進而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研究結果表明,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實施的效果甚佳,可以貫穿于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能夠有效地結合生活實際,合理地運用圖表、實驗、問題等情境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習的氛圍。
[1]付登翰。論初中化學教育的情境化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旬),20xx(2):14-15.
[2]張洪錦。教學情境化在初中化學教育中的應用[j]。青春歲月,20xx(10):372.
[3]陳海霞。如何在初中化學教育中創設情景化教學[j]。考試周刊,20xx(53):149.
初中化學論文題目篇二
20xx年秋我省開始高中課程改革,新課程理念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發展特點,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追求、體驗、感覺、困惑等;新課程理念還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探究式學習的比重,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獨立或合作進行化學實驗研究。新課程理念下,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課程的主旋律,實驗教學應該給學生提供探究、創新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動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重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重環保,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重視探究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重合作,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那么高中化學教師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開展實驗教學,更好地通過實驗探究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基礎理論、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和訓練實驗技能,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實驗教學模式。
教師演示實驗在實驗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儀器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在安全、環保等方面提供指導。
教師演示實驗模式如下:課前將需要演示的實驗以實驗報告單的形式發給學生,包括以下內容: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用品,實驗裝置,實驗現象,結論。上課時實驗目的、原理項由學生口述,實驗裝置由學生組裝,教師借助于實物投影儀放大實驗現象,學生描述,教師評價后由學生填在報告單上。
這種模式曾用于化學1中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制備氯氣、濃硫酸的性質,化學2中電解氯化銅溶液、乙醇和乙酸反應等。通過這種模式,降低了一些具有污染或危險性的實驗,增加了學生的參與程度,符合新課程理念。
高中學生要進行化學學科的實驗考查,教師應盡可能的把考查實驗設計成實驗室學生實驗,讓學生體會實驗的樂趣,熟悉常見的實驗儀器及其使用方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實驗室學生實驗模式一般包含以下幾項內容:教師選取實驗,通知實驗室準備藥品和器材;教師講解實驗內容,學生寫出實驗報告,寫清步驟;教師批閱實驗報告;師生進入實驗室;學生實驗,教師指導;實驗結束,整理(清洗)儀器,完善實驗報告;教師總結、點評。
這種模式可用于化學1常見物質的檢驗、物質的量濃度配置、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氫氧化鋁的兩性實驗等。這樣安排符合高一學生的發展特點,做到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體驗、經驗等方面,符合新課程理念。
有了以上兩種模式的培養鍛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適當的組織學生分組實驗,開展合作交流。
分組實驗模式一般包含以下內容: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手、語言表達能力及性格特點,把學生分成6人一組;選出組長、實驗者、主講者、記錄者;準備實驗儀器和藥品及實驗報告單;明確實驗任務后,指導學生實驗;教師關注實驗過程,解答疑問;實驗結束,學生整理儀器,完善實驗報告;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總結、點評、分析。
筆者嘗試使用這種模式進行了以下實驗的教學,效果較好。化學1中常見物質的檢驗、鈉的性質、氯水的性質;化學2中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有機反應原理》中鹵代烴的性質等,學生在實驗中體會“我能學”、“我會學”、“我有責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親身實驗發現的現象并總結出理論知識,就變得容易理解和接受。
設計微型實驗就是指在能夠充分滿足得到正確實驗結果的前提下,對化學實驗的各個步驟進行重新設計與探索,旨在一定程度上用較小的儀器、較少的試劑完成實驗,做到節約資源。
在化學1中銅與濃硝酸的反應、化學2中苯與溴水、酸性高錳酸鉀的反應曾使用注射用針劑瓶完,將溴水、酸性高錳酸鉀裝入針劑瓶,然后用注射器注入苯,并且通過投影儀將現象放大,能較好的達到實驗效果,也可以促使學生善于發現身邊的物質,參與化學實驗的創新。
中學化學很多實驗我們只能看到宏觀現象,微觀變化只能理論分析,尤其是《化學反應原理》的教學。另外,有些化學實驗中涉及的試劑有毒、易燃,實際操作起來危險性較大,對于這樣的實驗則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不但讓學生觀察到了實驗現象,還節省了藥品和時間;借助多媒體或智能一體機,把微觀運動形象化,則會使學習過程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直觀性,起到傳統教學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但決不能替代化學實驗。
如在化學2原電池的教學中,運用模擬動畫課件,將電子的流向、溶液中離子的流向等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化學2中乙烯的加成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酯化反應;《化學反應原理》中鹽類的水解等,利用動畫模擬功能,形象的突出斷鍵位置、反應過程,放大了實驗效果,有利于學生對反應機理的掌握。
高考考綱中要求學生能完成實驗探究題目,能結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設計出實驗方案,完成探究任務,所以在平時的練習中會經常出現這類題目。這就需要在平時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教師可以把這類題目設計成課堂實驗探究模式,給學生開放性的空間,自主探究,教師協助指導。
探究性實驗模式能從不同角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在主動設計與探究中完成多種實驗的探究,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又對實驗進行了最好的最大范圍的研究,強化實驗教學的探索性。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在研究如何開展實驗教學時,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培養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培養觀察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綠色化學意識,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