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生命高中議論文分論點篇一
提起荷花,大家都會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是的,荷花就是花中君子。我的家鄉,就有一處荷塘。夏天,荷花開的正艷,來到荷塘,一望無際的荷花蔓延到天際,有的張開怒放,有的含苞待放。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紅的似火。雖然形態各異,但都就是亭亭玉立,不蔓不枝。太陽似乎還沒注意到初晨的露水,在露水的襯托下,荷花顯得更加嫵媚。
真想摘一朵回家做裝飾!正想著,旁邊路人便動起手來,只見他小心翼翼地抓住花莖,使勁一拔,莖便折斷了,只聽見他發出可惡地大叫“好討厭的絲啊!”原來只聽說過藕斷絲連,現在竟親眼一見。他丟下了荷花,憤憤地走了。我撿起荷花,慢慢走回了家。我把荷花插進瓶子里,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希望它能多開幾日。
但第二天,荷花便枯萎了。
我知道荷花渴望生命,從藕斷絲連便能看出。雖然已經斷開,但絲絲相連,它想重新活過來,它想再次與露珠嬉戲,它想……
它不像貝殼,在生命逝去后能留給人們一些能反復觀看、反復收藏的東西。荷花枯萎后留下的僅僅就是枯黃的花辦,它只有在生的時候,才能綻放自己,為人們展現她的婀娜。它何曾不想珍惜這短暫的夏天呢?
生命就像一朵盛開的荷花,盛開的時候就是多么絢爛,但又就是多么脆弱。咱們的生命非常寶貴,有了生命,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氣;可以享受人生的許多樂趣;還可以干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沒有了生命,一切將不復存在……在咱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視生命為兒戲,他們的生命難道比咱們的長多少嗎?他們在生命消逝后就是否會為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或許,他們就是這們認為的!
咱們現在正值少年,或許以后的路會更長,但當你不珍惜生命,那你的人生將沒有任何意義!覺醒吧!學學荷花就是怎樣看待生命的!無論你的人生之路有多長,都要珍惜它!保護它!
生命高中議論文分論點篇二
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我常常坐在臺燈下想:是一朵在風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還是一棵在磚縫里生長的小草?今天,通過我自己親身體會的一件小事和兩個名人故事,終于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
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去逛超市。我們剛從超市出來,一陣悅耳動聽的歌聲就飄進了我的耳朵里。這是誰唱的呢?我好奇地想道。正想著,一陣骨碌碌的滾輪聲又飄進了我的耳朵里。這又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呢?循著聲音,我和媽媽向前找去。了不一會兒,就看到了讓我吃驚的一幕。在一個用一塊木板和四個輪子做成的非常簡陋的小板車上,趴著一個大約有四十多歲的叔叔,他的左手在費力地推著小板車向前滑,右手拿著一個話筒正在賣力地唱歌。我再仔細一看,他竟然只有上身,沒有下身。一剎那間,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雖然那個叔叔沒有健全的體魄,可是他并沒有放棄生命,而是勇敢地去面對生活,用自己的歌聲去感悟生命,靠自己的勞動去養活自己。
課文《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在十二歲那年得了類風濕關節炎,全身上下很多地方都不能動彈。她上完了小學,就只能輟學在家。可是,她并不自卑,自己把所有初中、高中的課程,全部自學完畢。學完了所有的課程,她還筆耕不輟,一生共寫書40余本。正是因為她熱愛生命、了解生命,對生命有非常深刻的認識,才能微笑著應對挫折,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出了無限的價值。
同樣,我也很佩服《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她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雙耳失聰、雙目失明了。可是,她卻沒有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放棄生活。而是在莎莉文老師的陪伴下,努力地學習,最終靠上了連普通人都上不了的世界的哈佛大學。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雖然她什么也聽不見,但學會了說話,雖然她是盲人,但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精彩的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讓全世界的人為之驚嘆。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而且還將自己一生的痛苦和幸福記錄下來,告訴那些處在困境中的人們:永不放棄!
生命是短暫的,可是只要我們珍惜生命,好好地去使用它,而不是白白地糟蹋它,就能像杏林子和海倫·凱勒一樣,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也要向她們學習,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生命高中議論文分論點篇三
生命是每個人的財富,世界因有了生命而絢麗多姿,生機勃勃,讓我們把握人生中的每分每秒。生命是短暫的,是一去不復返的',人的一生就如白駒過隙,時間不可倒轉,我們只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綻放無限的光彩。生命是什么?五六前的我常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個問題。直到今天,我才懂得真正的生命是什么。生命猶如一只氣球,隨時隨地都可以爆炸,隨時隨地消失。
一年前,我和媽媽去逛街。在街上,有一位老爺爺正在賣狗,無意中,我看到了一只哈巴狗,便生了愛慕之心。于是,我纏著媽媽買下了這只哈巴狗。回到家,連平日里討厭小狗的爸爸看了這只狗也喜歡得不得了。我給哈巴狗取了個好聽的名字‘絨絨’。絨絨非常可愛,圓圓的小腳丫,毛絨絨的身體,炯炯有神的眼睛,非常可愛。一次,家里來了客人,絨絨聽見門鈴聲,馬上跑到門外迎接,客人見了絨絨也喜歡得不得了。看吧,我的絨絨是不是很禮貌。
可是,好景不長。媽媽一邊要照顧我,一邊照顧絨絨,還有上班,做家務。這樣的一味奔波,讓媽媽受不了,只好將絨絨送人了。絨絨走后,我的生活變得冷清了,再也沒有平日的歡聲笑語。我舍不得離開絨絨,絨絨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和他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就是我們家的一份子,他走了之后,再也沒有人能代替絨絨在我心里的位置。
一天夜里,我們家接到了一個惡耗:不懂事的表妹把絨絨帶到公園里散步,不小心把絨絨給弄丟了,導致絨絨在公路上出車禍。聽后,我的眼珠子不斷地在打圈,我努力地不讓眼淚流下來,可到最后,還是流了下來。之后,我大哭不止,亂丟東西,把整個房間弄得像垃圾場一樣。絨絨走了,我再也見不到他了。我依依不舍地來到絨絨的衣柜,把他的衣服全部都拿了出來洗,我來到衛生間,把絨絨的所有清潔物品全部放在了一個袋子里面。過后,我擦干眼淚,走到爸爸媽媽面前說:‘我已經想通了,人的生命總有一天會消失,更何況動物。沒什么大不了的。’爸媽聽后,對我笑了。
經過這件事,我知道了不僅要珍惜生命,還要熱愛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沒有了。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生命。因為生命是我們的財富,失去了,就等于什么也沒有了。
生命高中議論文分論點篇四
云飛揚,生命在啟航。路不停,生命在前行。
唯有生命,如此神秘而具有魅力。唯有生命,令人日思夜想,心馳神往。如若時時掂量自己的生命,便不負這美好,這絢爛。
別讓生命在道路中迷失,找好方向,方為正道。如果第一顆扣子扣錯,就必須全部重來,這樣才能成就一件完整的衣服。但如果生命走錯了方向,能不能重來?它還會完整嗎?答案是不能,也不會。想象自己高速奔馳在一條筆直的,似沒有盡頭的路,兩邊是呼嘯的山,耳旁是“嗡嗡”的聲響,你以為一帆風順,以為前方不會有危險,就放下方向盤,只是不斷地加速、加速。也許下一刻,就會出現一個拐彎,你撞上的是迎面的高山,你掉下的是萬丈深淵,你失去的是你自以為可以一直安逸的生命。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最怕失足后沒有悔恨的機會。如果你身居要職,就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不貪圖不應得的榮華富貴;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就全心照顧好、愛護好那個新生命,不隨意舍棄、隨意殘害;如果你是一名青年,就請放眼祖國的未來,努力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負祖國對自己的栽培,找好方向,讓生命在正義、在忠誠、在承擔中前行。
用夢想指引生命前行,讓信念堅定未來步伐。“夢想”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流行詞。許多人抱著一把吉他,就登上了萬眾矚目的音樂舞臺;許多人懷揣著幾件洗得掉了色的衣物和一張揉得皺皺的車票,就踏上北漂之路;許多人拿著一個小小的行李箱,和一部于自己而言價值千金的相機,就開啟了一段不凡之旅……他們的人生在別人看來滿是激情與活力,即使辛酸也是值得,因為他們眼中有熊熊燃燒的希望之火,他們的心中有一片浩瀚無垠的星空,他們的生命有夢想在指引前行。你呢?
你也曾在車站里往返于人潮,只為奔赴心中渴望的那一個地點吧?你也曾在家中緊張地等待著,只為那一張夢寐以求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吧?你也曾伸出自己小小的手,指著什么,用稚嫩的聲音說:“我要像他一樣……”吧?如果有,就堅定信念,不必害怕每一個清晨陪著星星早起,不用抗拒來回往復的奔波勞累,不要辜負一生一次的青春韶華。學會用夢想、信念來掂量自己的生命,讓生命在荒涼中走出繁華,在寂靜中開出絢爛,在貧瘠中長出參天大樹來。
如若可以,請務必找好方向,請務必心懷夢想,請堅定信念,時時掂量生命。如果這樣……
我相信,路會緩緩流向遠方,云彩會飛揚在天空,生命會不虛此行,生命會揚帆起航!
生命高中議論文分論點篇五
“很久很久了,我們一直在那里,做著一場文化傳代的游戲,至于游戲的終局,我們都不要問。”這是《千年庭院》結尾的最后兩句話。于夏日的午后,陽光鋪天蓋地。忽然的,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涌上心頭,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木偶,始終都被別人牽扯著、拉動著。
平日看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生命一季又一季地生長、成熟、死亡,又一次次地生成,我總感到莫名的惆悵與感動。一如面對雨后茂盛、張揚的夏日草叢。
“生生不息”若由英文直譯成中文是“生命的圓圈”。據說愛因斯坦相信人是有靈魂的,因為他相信能量的不滅。“能量”化作肉體,化作一生。“時間像膠卷一樣是連貫的,而生命如照片一般是一張張的,并且分放在不同的房間。”高一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心里的那種壓抑似乎如雨后喝飽水的野草,頃刻間成了一片荒蕪的草原。失落鋪天蓋地地席卷過來,壓得人無法呼吸。
我多少明白了古人對月亮的圓缺、花兒的凋謝所付出的惆悵,亦懂得他們為之落下的淚。那是從月亮或花兒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生命的無常。生命或快或慢經歷,最終向一個結局推平,在那里,時間灰飛煙滅,唯有渡口,冷冷閃著波光。那種感覺,訴諸語句,就是村上的一段闡述:“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其一部分永存。”而以消極的觀點來看,正可謂“花開為凋謝”。只是凋謝過后,以未知的另一種形式,在我們未知的所在開放。
簡直像在談玄學或“哲學”了,不過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玄”的東西,可以使人對之充滿熱情,亦可使人頹廢度日。生活可以說是對生命及自然的一種思考,而上帝不想讓人清楚,他一開始便規定了游戲規則,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違反不了。
于是,芥川自殺了,川端自殺了,三毛自殺了——許許多多智慧或者說曾經智慧過的生命架起生死間的浮橋,把自己推入另一個世界。我想,他們是美的追求者,所追求的是那種在我們的世界稍縱即逝的東西。他們覺察到了所處的黑暗,又找不到自己的坐標,所以死了。
可是我又想,我在這兒,像飄舞在灰塵、光線中的顆粒,不妨盡情叫嚷出生命的喜悅,因為已有了這樣的安排,因為路已鋪好,我且沿著“圓”的軌跡,帶著存在或不存在的“坐標”,一圈圈地走下去吧。月亮或圓或缺,花兒或開或謝,都是生的美好闡釋。而那規則,只是風景中的背景,或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