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變廢物為寶的筆筒篇一
我興致勃勃地找來了礦泉水瓶,雙面膠,剪刀,透明膠和白紙。開始制作了,首先,我把礦泉水瓶剪掉三分之一,剩下的部分豎著剪,把瓶身一周都剪成同樣寬的細條。使它正放過來也不再反彈回縮,以四條為一組編制。用同樣的方法,依次編過去,再用透明膠固定一下,筆筒雛形就出來了。接著,我找來一張印著喜羊羊的卡片,在白紙上畫起了這個圖形。這個圖案太難了,我老是畫不好,我真想半途而廢,我垂頭喪氣地趴在桌子上,媽媽走過來對我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信心十足地繼續畫畫。不一會兒,我就畫好了,我把喜羊羊的圖片剪了下來,貼在筆筒身上,這樣我的第一個筆筒就誕生了。
我把筆放在筆筒里,心里有說不出的快樂。
變廢物為寶的筆筒篇二
提起工藝品,有人喜歡晶瑩剔透的鉆石,有人喜歡那純潔無瑕的水晶,更有甚者青睞于價值不菲的翡翠。而我則獨愛我的龍紋筆筒。
我的龍紋筆筒造型別致、凹凸分明、有棱有角、十分美麗。
你仔細看就能看出上面寫著“四季平安”四個大字。字旁邊鍍了兩條飛龍。它們膘肥身健,體形勻稱,它們那長長的脖子上面,長著一個威武的腦袋,它的頭微微向前傾斜往左歪,腦袋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睛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前方;眼睛上有一雙胡須隨風飄動,胡須上的兩只角弧形地往后彎,渾身的鱗甲閃閃發光,它的尾巴不是一般地往下垂,而是往前伸,顯得特別結構精致、古色古香。
每天我寫作業的時候遇到難題,就抬起頭看著它們,我十分喜愛它們,因為這兩條龍象征著“勇往直前”,它們告訴我:只要做什么事情都不半途而廢,不退縮,那么你一定能夠成功。我的筆筒將永遠陪伴我走過風風雨雨,將永遠陪伴我通往成功的彼岸,永不退縮,永不服輸。
這個工藝品設計精巧,意義非凡。我非常喜歡它。
這個周末,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讓我們用廢品做小制作,我想了想決定用廢舊的礦泉水瓶做一些小制作。
我找來一個礦泉水瓶,仔細的左右看了看,覺得礦泉水瓶的底部可以做筆筒,所以我準備做筆筒。因為這個礦泉水瓶,它的中間有一個凹進去的地方,我就在這個部分把它剪開。剪開后,礦泉水瓶的下部其實就是一個筆筒了,只是還沒有裝飾,很難看,剪過的毛邊還有點扎手。于是,我又開始裝飾筆筒,我先是把筆筒的邊剪成花邊,這樣就不會劃到手了,接著我又找來一些貼紙和雙面膠,把他們貼在水瓶的外邊,這樣,一個精美的筆筒就完成了。
還有剩下的半個水瓶,媽媽提醒我可以做成一個撮子,就像商店里撮瓜子的一樣,可以用來撮米。我想起了商店里撮瓜子的東西,真的是用礦泉水瓶做的,只是用的是大號的水瓶。于是,我把剩下的半個水瓶用剪刀在一半的地方豎著剪下來,然后慢慢修成一個橢圓型,這樣一個小小的撮子就做好了。我用它試著撮了點米,還真好使啊。
從這次小制作中,我學會了用廢礦泉水瓶制作筆筒和撮子,從今后我不會在隨意扔掉空的礦泉水瓶了,我要好好的利用它們制作出更美的學習和生活用品。
在我家有一個筆筒,是我的好朋友在回東北之前送給我的紀念禮物。我一直都很珍惜它,拿它當一個寶貝。因為每逢看到這個筆筒我都會想起自己那遠在中國北方的朋友,是筆筒讓我有了一份寄托,有了一份牽掛。
這個筆筒很漂亮,整體是棕色的。筆筒的開口是心形的,表達了好友對我的愛心。在筆筒的周圍裝飾著一圈黑色的花邊,花邊的下方點綴著一圈半圓形的花紋,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筆筒的中間部分點綴著一些黃色的小花,使這個棕色的筆筒看起來像“巧克力餅干”,直令人垂涎三尺,恨不得趴上去咬一口。另外,在這個“巧克力餅干”上還鑲嵌著許多星星和花朵,使整個筆筒看起來十分“生動”。
在筆筒的下方是一個褐色的底座,是由兩個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心形組成,筆筒則位于大的心形底座上面,另外在這個大的心形底座之上還站立著一只全身粽毛的小熊,全身的線條勾畫的十分精美、細致。假如讓你看這個小熊一眼,你肯定會認為小熊身上的毛是柔軟的、毛茸茸的,但是摸上去你才知道那是硬的,而且還很扎手。這個小熊的肚皮是黃色的,手里捧著一份包裝過的粉色禮物盒,頭側歪,眼睛看向遠方,炯炯有神,整個小熊與筆筒差不多高,大約有四厘米。
在另一個“心”形上面有一個“奶油蛋糕”,在“蛋糕”的周邊印有生日快樂的英文字母,旁邊還有幾個粉色的心形圖案,字體顏色呈褐色,與棕色的“蛋糕”相對應。表達了朋友對我的祝福。
在“蛋糕”的上面有一個水晶球,在水晶球的里面有兩個高約三厘米的小熊,手牽手、背靠背,一起捧著一份心形禮物,似乎里面裝著朋友對我的牽掛。兩個小熊平視前方,好像在看那宏大壯麗的山河。當你搖晃筆筒時,你會發現水晶球里有許多晶片,經過陽光的照射,呈射出五顏六色的光芒,耀人眼目,翻騰著的晶片宛如晨霧漫卷,美麗極了。
對于這個筆筒我真的是愛不釋手,我將對好友的思念、牽掛裝入筆筒之中,筆筒雖小但卻裝著不可稱量的友情,我會將這深深的友情埋在心間,會將這筆筒好好保留。
變廢物為寶的筆筒篇三
1.了解筆筒的構造,學習用搓、捏、團圓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歡的筆筒。
2.能熟練運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裝飾。
3.能耐心傾聽、大膽制作。
1.仔細觀察各種筆筒,了解它們的基本形態。
2.各種廢舊材料,制作過程圖。
3.陶泥人手一份。
1.參觀“筆筒天地”,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見到的筆筒。
教師:你們看見了什么樣的筆筒?它有什么用途?
2.集體討論筆筒制作方法。
(1)教師:我們怎樣才能把泥條盤起來呢?(幼兒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嘗試各種方法并講述。
(3)教師小結:先把泥搓成條,然后把泥條依次盤起來。先盤一個蝸牛形的底,然后再往上盤,注意邊盤邊將泥條的.內側相互抹平。還可以運用一些輔助材料裝飾筆筒。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筆筒。教師對有創意的筆筒進行點評。
變廢物為寶的筆筒篇四
1、了解筆筒的發展,及外形和功能特點。收集各種適宜做筆筒的紙盒,并能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筆筒制作的設想。
2、欣賞筆筒的過程中,探究筆筒的特點及制作方法,能選擇合適的方法對紙盒、塑料瓶、易拉罐等多種造型展開想象,進行加工、美化裝飾。
3、在活動中,學生能善于發現、樂于探究、敢于創新;體驗設計制作的樂趣。
重點:了解筆筒的外形和功能特點。探究筆筒的設計制作方法,創造出一只美觀、實用、新穎的筆筒。
難點:功能和外形的巧妙組合、外觀的點綴。
:教師準備課件,自制筆筒數只。
學生準備雙面膠、紙盒、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等材料。
生:用它來做節節蟲、吊飾、帽子。
生:用它來做花瓶、垃圾桶。
生:用它還可以來做花籃。
師:大家真了不起,這些被廢棄的東西,經過你們的想象,都成了有用的物品。(解析: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回憶以前的課程利用廢舊物品設計制作的各種物品,調動起學生的興趣。)
生:有許多花紋,看上去很美。
生:比平時見到的筆筒更特別了。
生:顏色更鮮艷了。
生:這些筆筒是利用塑料瓶、紙盒等材料制作的,不是工廠里生產的。師小結:是啊,這些生活的廢棄物有很大的利用價值,今天,我們就用同學們帶來的廢棄材料來學做筆筒。(板書)
(解析: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設計制作的筆筒來吸引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興趣,并進入本課的學習任務)
師(介紹):筆筒是“文房清供”的一種,是指傳統文房四寶基礎上一種輔助用具,包括筆筒、硯臺等,比銅的起源較早,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了,到了明朝走向了成熟,出現了不少風格,流傳世間作品有很多,由于它既有日常生活的實用之物,又可成為書桌上的陳設品,所以它集實用與賞玩于一體,深受愛書寫、繪畫的學者喜愛。
(解析:學生雖然不知道文房四寶,但在這里邊欣賞邊介紹關于筆筒的歷史,給學生一個文化的熏陶)
師:同學們看了這些筆筒,
生:這些筆筒又可愛的卡通形象。
生:古代的瓷器筆筒很簡潔,給你高雅的感覺。
生:這些筆筒讓我們覺得很美、有花紋、實用的。屏幕顯示:顏色、圖案漂亮、外形新穎實用。
師:怎樣才能做出一只美觀、新穎、實用的筆筒呢?老師給每組發一件筆筒,個組根據老師的問題進行探究。(方法、造型、色彩、裝飾、實用穩定)
第二小組研究筆筒的內部構造。
第三小組研究筆筒的顏色。
第四小組研究筆筒的圖案。
第五小組研究筆筒的用途。
每組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討論研究,教師參與學生探究中,教師組織學生匯報。
外形——新穎依據材料的特點組合、加工。
花紋色彩——好看、大方有規律。
(解析:本環節旨在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來探究筆筒的外形、構造、花紋、色彩等方面的設計制作方法,為學生下一步設計自己的筆筒提供參考)
論:我打算選擇什么材料,制作一個怎樣的筆筒?
生:我們要用塑料瓶設計一只擬人化的筆筒,讓它帶上笑臉,看到它,我們的心情會愉快。
生:我們想用紙盒來設計一只有小鬧鐘的筆筒,有了它,我們可以更合理的'安排時間。
生:我們想用易拉罐設計一只像茶杯一樣有柄的筆筒,拿起來比較方便。
生:我們想用大小不同的紙盒設計一只像機器人一樣的筆筒。
2)在紙上設計一下,互相提一下彼此的建議
(解析:這一步是體現設計應用領域的關鍵環節,讓學生在探究的方法引領下構思自己的作品,為了讓學生創作更具有目的性,在做之前,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在畫出的筆筒小樣上再思考有什么地方不和諧,還可通過組內同學交流提建議,使作品趨于完美。)
a、自己或與小伙伴合作設計制作一只美觀、新穎、實用的筆筒;
b、造型有特點、突出,裝飾美觀、實用。
比、賽一賽。
師:請同學們動手制作一個漂亮的筆筒
(提示:1、請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2、制作速度快,筆筒美觀、大方。)
1、把做好的筆筒擺在講臺桌上。
2、小朋友們,請把你的筆放入你認為最滿意的筆筒中。
3、你能說出它好在哪里嗎?
4、經過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取得了可喜的勞動成果,你們打算怎樣來安排我們的勞動成果呢?在你的周圍尋找一些被遺棄的東西,用它們來制作一件有用的物品,在藝術節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