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屬于現實活動范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那么演講稿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迎接演講稿篇一
部分同學沒有從暑假的.放假狀態中調整過來,上課時候聽課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走神,這樣會影響聽課效率,不利于新知識的接受。新的學年,新的學期,大家應該做好調整,進入學習狀態,為新學期的學習而努力。只有學習狀態好了,學習效率才會有提高,這事大家做好的一點。
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在初中階段,我們是處在承前啟后的一年,我們現在最重要,最本分的工作是認真學習,繼續打好基礎,為將來中考,乃至高中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是一份需要堅持不懈,認真自覺的態度來對待的一件大事。但是我們還是有同學存在馬虎對待,缺乏自覺性的不好的學習態度,這個是學習最大的阻礙。老師以及我們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認真對待學習,希望大家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認真對待,堅持努力。
除了良好的學習狀態和認真的學習態度,學習的過程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其實好的學習的方法也可以說是良好的學習方式。
聽課是接受新知識的最好時間,老師課堂的見解有利于我們大家把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比起我們自己去學習要有效的多。有的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自己去看書的時候是低效率又很難把握難點重點,而且當他在看書的時候,別的同學已經是處在復習的階段,久而久之,進度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就會拉開距離,不認真聽課的同學將會落后。所以做好聽課工作,認真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環節。要聽好課,同學們要做到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上,一定做好筆記,并且積極動腦思考。
要完全接受并掌握新知識除了積極預習,認真挺好課,還要同學們,課后及時的溫習,把新知識整理消化,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學過的知識不及時復習是很容易遺忘的,所以復習的重要性和聽課是一樣的,孔子教誨弟子們要“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這里強調及時,就是要同學們把聽課之后還沒冷了的新知識,溫習溫習,達到更好的掌握。
學習與作業總是掛鉤在一起的,不論小學初中和高中,甚至大學,都是有作業伴隨的。作業的重要,對老師來時,是作業是檢查同學們對新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老師通過作業總體了解同學們對知識掌握的好壞;對同學們自己來說,認真完成作業,把自己的情況反映在作業中,通過老師的批改,是找到自己知識薄弱環節的最好方法。所以那些馬虎對待作業的同學要改正自己的心態,認真的對待自己的作業。
進步就是好學生,提高就是一百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大家能夠用行動證明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
迎接演講稿篇二
直面挫折,挑戰人生
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生命不可能只有幸福。
在我們的生活中,挫折并不少見,它是智者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還記得《老人與海》中那個倔強的老漁夫嗎?他的信條是:“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但是卻不能打敗他。”現實生活中又何嘗沒有這樣的“漁夫”?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用同樣的信念實現了理想。正因為有了種種挫折的磨礪,他們的生命才顯得格外熠熠生輝。
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見,挫折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絕好機會,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對待它。
林肯的父親是個農民,家境極為貧窮。林肯斷斷續續地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足1年。但林肯從小就養成了熱愛知識、追求學問、善良正直和不畏艱難的好品質。他買不起紙和筆,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寫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練字。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練習講演。林肯失過業,做過工人,當過律師。從29歲起,他開始競選議員和總統,前后嘗試過11次,失敗過9次。最后一次成功是在他51歲那年,他終于問鼎白宮,并取得了輝煌的業績,馬克思稱之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林肯沒有選擇放棄,他的鍥而不舍最終成就了一段非凡的歷史。
在命運的驚濤駭浪里,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大海里沒有礁石就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經不住挫折就成不了強者。
對于我們青年一代,挫折是必不可少的人生一課,只有跨過一道又一道坎,我們才能奔向成功的終點。我堅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讓我們一起勇敢地接受挑戰,向著美好的生活邁步前進!
定了演講的成功與失敗。
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議論文。它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演講未必都使用演講稿,不少著名的演講都是即興之作,由別人經過記錄流傳開來的。但重要的演講最好還是事先準備好演講稿,因為演講稿至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其一,通過對思路的精心梳理,對材料的精心組織,使演講內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條理。其二,可幫助演講者消除臨場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演講者的自信心。
演講稿特點
主要區別
演講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區別。
見的一種社會活動。
主要特點
第一、針對性。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用于公眾場合的宣傳形式。它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喻聽眾,打動聽眾,“征服”群眾,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問題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評論和論辨要有雄辯的邏輯力量,要能為聽眾所接受并心悅誠服,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社會效果;其次是要懂得聽眾有不同的對象 和不同的層次,而“公眾場合”也有不同的類型,如黨團集會、專業性會議、服務性俱樂部、 學校、社會團體、宗教團體、各類競賽場合,寫作時要根據不同場合和不同對象,為聽眾設計不同的演講內容。
第二、可講性。演講的本質在于“講”,而不在于“演”,它以“講”為主、以“演”為輔。由于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說能講為前提。如果說,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過閱讀欣賞,領略其中意義和情味,那么,演講稿的要求則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講稿對演講者來說要可講;對聽講者來說應好聽。因此,演講稿寫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過試講或默念加以檢查,凡是講不順口或聽不清楚之處(如句子過長),均應修改與調整。
第三、鼓動性。演講是一門藝術。好的演講自有一種激發聽眾情緒、贏得好感的鼓動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依靠演講稿思想內容的豐富、深刻,見解精辟,有獨到之處,發人深思,語言表達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講稿寫得平淡無味,毫無新意,即使在現場“演”得再賣力,效果也不會好,甚至相反。
首先,要根據聽眾的文化層次、工作性質、生存環境、品位修養、愛好愿望來確立選題,選擇表達方式,以便更好地溝通。
其次,演講稿不僅要充分體現演講者獨到、深刻的觀點和見解,而且還要對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體態語的運用進行設計并加以注釋,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另外,還要考慮演講的時間、空間、現場氛圍等因素,以強化演講的現場效果。
第五、口語性
把長句改成適聽的短句;
把倒裝句改為常規句;
把聽不明白的文言詞語、成語加以改換或刪去;
把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把生僻的詞換成常用的詞;
把容易誤聽的詞換成不易誤聽的詞。
這樣,才能保證講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清楚明白。
第六、臨場性
演講活動是演講者與聽眾面對面的一種交流和溝通。聽眾會對演講內容及時作出反應:或表示贊同,或表示反對,或饒有興趣,或無動于衷。演講者對聽眾的各種反映不能置之不顧,因此,寫演講稿時,要充分考慮它的臨場性,在保證內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縮的余地。要充分考慮到演講時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付各種情況的對策。總之,演講稿要具有彈性,要體現出必要的控場技巧。
主要功能
第一、“使人知”演講。這是一種以傳達信息、闡明事理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它的目的在于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學家朱光潛的演講《談作文》,講了作文前的準備、文章體裁、構思、選材等,使聽眾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識。它的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準確。
第二、“使人信”演講。這種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賴、相信。它從“使人知”演講發展而來。如惲代英的演講《怎樣才是好人》,不僅告知人們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條衡量好人的標準,通過一系列的道理論述,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舊觀念。它的特點是觀點獨到、正確,論據翔實、確鑿,論證合理、嚴密。
第三、“使人激”演講。這種演講意在使聽眾激動起來,在思想感情上與你產生共鳴,從而歡呼、雀躍。如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說》,用他的幾個“夢想”激發廣大的黑人聽眾的自尊感、自強感,激勵他們為“生而平等”而奮斗。
第四、“使人動”演講。這比“使人激”演講進了一步,它可使聽眾產生一種欲與演講者一起行動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二戰期間的英國倫敦作的演講《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行動起來,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點是鼓動性強,多以號召、呼吁式的語言結尾。
第五、“使人樂”演講。這是一種以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使人快樂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多以幽默、笑話或調侃為材料,一般常出現在喜慶的場合。這種演講的事例很多,人們大都能聽到。它的特點是材料幽默,語言詼諧。
迎接演講稿篇三
我愛勞動,在學校擔任衛生委員,在家擔任“衛生小衛士”。
在家我也很勤勞。今天上午我洗完澡后,主動把襪子洗了,地拖了一遍。洗襪子時先把襪子沖濕;之后打上肥皂,泡一會兒。我趕著這點時間又把家里的地拖了一遍。屋子拖好了就把襪子沖洗干凈就行了。
在家我也很勤勞。今天上午我洗完澡后,主動把襪子洗了,地拖了一遍。洗襪子時先把襪子沖濕;之后打上肥皂,泡一會兒。我趕著這點時間又把家里的地拖了一遍。屋子拖好了就把襪子沖洗干凈就行了。
我希望我以后越做越好!
迎接演講稿篇四
我很小的時候看過一幅畫《兩驢吃草》畫的是兩頭驢,被一根繩拴住了,它們的兩邊各有一堆草。它們反向走各去吃自己這邊的草,可是繩子不夠長,兩頭驢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
媽媽還說,一個人曲折漫長的生命之路上,少不了遇到坎坷,這時就需要和別人團結協作才能渡過難關吃到你眼前的“青草”。
一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只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只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這兩首童謠,講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不負責任,互相推諉;“三只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里”,就是學會合作,團結力量大的結果。 同學們我們都要做小螞蟻不怕累不怕苦,遇事不斤斤計較,學會互相合作,大家團結起來使我們班成為萬全道小學最團結最棒的班級體!
迎接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
我是xx,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為之努力,或許現在浮躁的生活環境讓人很難靜下來思考,但是這也是一種成長的歷練,當我們感覺學習很累的時候不妨靜下來思考思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或多或少會影響著我們,能夠靜下來這不失為一種美好,同學們大家做到了最理想的自己了嗎,自己最想成為的那種人,我們一直在告訴自己加油努力,但是缺少了一種信念,大家都在想著怎么去變的優秀,又或者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只是做到剛剛好,完成作業的時候也只是剛剛好,為什么我們不能做好的一點呢,一件事情在稍微努力那么一點點,或許有人會問:“我們會差那么一點點嗎?”那么我告訴大家,就是差那么一點點,我們想要成為自己心中理想的那種人,做更好的自己,就必須去強迫自己別人做的多,比別人努力,這是必然的。
做一個優秀的自己有很多的前提,我們怎么去做比別人優秀,首先就是突破自我,一定首先跟自己比,先去發現自己的問題,不能總是想著自己的怎么怎么去超越別人,一旦這么想那么就完了,不要總是想著被人哪里哪里很好,我們是需要去關注自己的缺點,別人的優點是別人的,我我們是一下自己學不來的,我們只有去完善自己的缺點,這樣以來就自然而然變得優秀,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我們做的事情存在的意義,要有價值,優秀一直都在我們身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收獲這些優秀,慢慢的積累做好這些事情,我們在積累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很多的難題,不要怕,應為前面比這個難得還有很多。
同學們,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中一定能夠改變這些,一定能夠慢慢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定的,日常的學習中我們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把一件事情做好,而不僅僅是把它做到剛剛好,一定是做到更加好,養成做事情有始有終的習慣,學習也是這樣,做一個作業必須是把作業做好,不是去剛好完成作業,效率跟質量第一位,老師很幸苦,教我們知識很不容易,我們把握好老師教的每一個知識點,自己好好的消化,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作業,我們今天這么努力的話,明天的自己會感謝現在的自己的。
還是那一句話,做更好的自己,一定要有所努力,不去羨慕他人的優點,發掘自己的缺點,在學習當中腳踏實地的去探索。
迎接演講稿篇六
我們應該為理想插上翅膀,我們都知道,雞一般是在平地上踱步,有了翅膀是不用的。為什么呢?因為它退化了,這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里的理論。它是留戀我們人類為他們提供的環境的。所以,目標意識淡化了。
蝴蝶一般是飛不高的,為什么呢?因為它已經沉醉于花叢之中不能自拔,所以它不飛。
知了為什么總是棲息在樹干上,不飛呢?因為它怕暑日下的陽光。樹木的蔭子使它安逸。
而我們應該很清楚,我們不是雞!我們不是蝴蝶!我們不是知了!我們是一只展翅的雛鷹,我們應該去擁抱藍天,我們應該去征服大地。
其次,我們應該將翅膀安在“理想”的什么部位呢?
也同時有兩種不同的見解,有人是將翅膀放在夢里的。說得好聽一些,是先前所說的“夢想”,難聽一些是專做“白日夢”。
還有人是將翅膀安在行動的身上的。那么和上面所說的,我們追求實際。但是,我們應該強調一些,可能我們還會將我們的理想放在嘴上。就像小學生們,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當我們信誓旦旦的在一年級的時候說,我們將來要做科學家,我們要做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可是呢,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我們的嘴上的理想一點一點的被腐蝕,現在那是面目全非了。所以,我們強調,我們的理想要符合實際,還要付諸于行動,不能停在嘴上。
其實上面的內容,我不說大家可能比我還要清楚。但首先是為了我們展望未來,其次是為了我們反省今天。但是這卻是不得不重復的道理。
有人嗟嘆,理想很美好,可是現實太過于殘酷了。的確,我也時常抱怨。但是不到最后,怎么能說自己的理想實現不了了呢。就是百八十的老人還是在高考呢,我們呢?年齡是他的四分之一,但是心理的厭世退卻程度卻是他的四倍。
抱怨無用!只有實在的去反省,時時刻刻檢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主要的內容是這樣的,說自己在考場上考試,爸爸在外面替自己疏通,考大學是無用的,有了有錢的爸爸才是實在的。自然我沒有他那樣優美的文筆,但是我們應該很清新的看出來,這個社會太“經濟”了。實在的說,我贊成,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我們應該是要靠我們自己的雙手來實現理想的。而不是靠自己的父母的資本來買理想。可能理想是可能實現的,但是我們靠這樣的旁門左道來實現,的的確確不光彩,也是不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的。可能多話的人說,嘿,你瞧,那小子的大學是他爸爸有錢去疏通才有的上的,成績差的很嘞。
曾經聽過一個實事。有一位學生離自己報考的高中有一些差距,他的爸爸到那個高中的校長的辦公室里想疏通。
“不收啊!”校長態度很堅硬。
“那我給你20萬吧,您就收吧!”
“還是不收。”校長態度冷淡。
“還是不收是吧,我……我……買下你的學校,你收不收啊?”
“還是不收!”校長還是一樣的態度。
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想說,我們是要追求實干,我們不是考金錢的,我們要靠自己的實力。所以同學們,不要讓自己寬裕的家境來迷住我們前進的航標,消退我們前進的動力。
我們的這個社會還是很浮躁的。曾經有一位德國的文學評論家說,中國的現當代文學簡直就是垃圾。現代的上海大學評論家朱大可說,這個社會是浮躁了,然后是文學也這樣急功近利。
我們作為學生,也是社會中的一個角色。自然也是會受到社會這個不良風氣的影響。所以我們,不能浮躁,要一步一步的來做學問,一點一點的來進步。所以,在實現理想的同時,我們要踏踏實實的。
謝謝大家的聆聽!
迎接演講稿篇七
我們的價值追求”主題班會
一、活動目的:
1.本次班會,重在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使學生具有孝敬、誠實、友善的傳統品質。
2.通過格言理解、故事講述、視頻教育等引導同學們對這三種品質有更高的認識。
3.班會總結升華主題,令同學們發自內心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二、活動流程:
1.孝敬篇:
1)學習古今名人名言
2)24孝故事簡介及經典故事講述
3)讓同學們回家嘗試孝敬父母的6件小事
4)觀看央視的公益廣告《老爸的謊言》、《給父母的紅包》
5)請同學們談談觀后感,主持人作簡單小結
2.誠信篇:
1)了解誠信的含義,講述哈佛大學校訓的來歷
2)講述芝加哥大火事件
3)引述雙匯瘦肉精事件
4)學習古今名人名言
5)觀看華東大學學生們拍攝的微電影《誠信考試》
6)請同學們談談觀后感,主持人作簡單小結
3.友善篇:
1)擊鼓傳花,同學們互動游戲
2)學習古今名人名言
3)講述名人待人友善的小故事
4)了解為人友善、和諧相處的技巧
4、節儉篇:
1)講述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2)了解我國水、電、森林資源等方面的資料。
3)學習有關勤儉節約的名言。
4)討論制定勤儉節約倡議書。
5)展示《憫農》歌曲課件
三、活動總結:
孝敬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敬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敬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正常的社會秩序,是良好的國際形象。
友善是天空,包容萬物,友善是氧氣,孕育生命,友善是陽光照耀美德的生成, 友善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潤滑劑。
節約是大海中的水滴,點點滴滴的節約行動,會回報給我們一片浩瀚的海洋。
讓我們在新世紀的藍天下共同宣誓 :做個孝敬長輩,誠實守信,待人友善,勤儉節約的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