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屬于現實活動范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好的演講稿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家鄉的味道演講稿貴州篇一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過年的喜慶氛圍濃烈來。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每年的臘月二十八前后,膠東地區的人們都習慣蒸一些棗饅頭,取蒸蒸日上之寓意。人們經常叫它大棗餑餑。棗饅頭在春節中有重要地位,是必不可少的。
棗饅頭用途很大,可以食用,可以供佛,還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大棗饅頭又稱棗花饅頭,取早發之意。
揉面故為重要,面可能影響的棗饅頭的賣相和食用。經常看母親揉面。一推,一拉,沾上點水。面團好像在母親手里的一個娃娃,時而伸長,時而收縮。柔完后,要醒發二十分鐘,做出來的味道更美。
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了。將面團倒出后,面盆上還有余存,總想拿來當橡皮泥捏小人,可是粒粒皆辛苦。母親有一雙巧手,總能將不討人喜歡的面團做成一個個美麗的事物:有普普通通的包著棗片的饅頭,也有美麗的鑲嵌著大棗的花兒,還有像生日蛋糕形狀似的一層一層的小餑餑。紅棗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紅紅火火,還有驅邪祈福的含義,是必不可少的。真是大飽眼福了。
除了棗餑餑,還有一種與它相近的面食盾。它跟棗餑餑相似,都是面跟棗片做成的,也都是供奉佛祖。但是棗餑餑供奉在佛祖前,而盾是除夕夜里發紙敬天地的時候供奉。擺放上兩者也有區別:棗餑餑是五個一組,三個放在下面,兩個對著壘在上面。而盾就是一對一對擺放就可以。
中國有句俗話:不蒸饅頭,要爭氣!過年蒸棗饅頭,也有爭氣的含義。蒸棗饅頭,蒸出一年的好彩頭!滿滿的都是過年的味道。象征來年的日子會蒸蒸日上。饅頭是發面做的,蒸的時候會發起來,所以也象征會發財發家。
蒸棗饅頭時,可謂是口水直下三千尺了。需要二十分鐘之久,對我來說可是一種煎熬。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終于,在鑼鼓齊鳴,狂擂亂敲的響聲中,在饅頭和盾齊齊出鍋了。我卻已經是饑餓多時了。饅頭香甜,福壽臨門,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有什么能比家鄉更好?
有什么能比家鄉更親?
家鄉的味道,在舌尖上異彩紛呈。真想一嘗再嘗,好好地品嘗家鄉的味道,品嘗家鄉棗餑餑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演講稿貴州篇二
世界太大,有多少人因為家庭、工作的原因,而被迫來到異國他鄉,不一樣的風情,不一樣的習俗,甚至不一樣的味道,但那家鄉的味道,愛的味道,卻永遠不會變,我們把它珍藏于心底。
小時候,我總是嘴饞,總膩歪在外婆旁邊,纏著她給我蒸米糕,外婆總是用手揪下我的臉蛋,連聲說:“好,好。”我頓時一蹦三尺高,在外婆臉上“卟”的一聲親一下,就屁顛屁顛地跟在外婆后面,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的手,偶爾覺得無趣了,便搬個小凳,在院子里數螞蟻捉蝴蝶了,外婆不停地攪拌著和好的面糊,雖然手上忙著,可眼睛總是在捕捉著我的身影,看我跑得滿頭是汗,外婆像變戲法似的,變出一條手帕,給我擦擦汗,嘴里卻念叨著:“看你跑成這樣,渾身都濕了,想感冒啊……”我便湊到外婆身邊,一個勁地打岔,盯著那香噴噴的米糊。外婆盯著我笑笑,不語。
可惜我當時年幼,怎么就沒有看出來外婆看我的眼神是那么的寵溺,那么的開心呢!
水開了,發出一陣“嗚嗚”的聲音,外婆小心地放入米糊,刮刮我的鼻子,陽光射進窗戶,照在她的身上,好似被涂上了一層金粉,把我看得入迷……米糕出爐,那味道,令人難以忘懷。
蒸氣散去,我站在路邊,手里拿著那塊微涼的米糕,我笑笑,付錢離去。回頭望去,蒸氣包裹著那個小攤,早已模糊。
家鄉的味道演講稿貴州篇三
每到過年的時候,老家都會有傳統的習俗:炸油角、年糕,年糕是由糯米粉加水,打制成漿糊,然后再在上面撒些花生啊、豬肉啊,自己調換口味。接著,在放進大鍋里煮六七個小時,最后把糕拿出來,用刀分成幾塊,大家一起吃。
過年時,小孩子們還有幾件大事,第一件大事,自然是買零食。有買糖的,有賣冰棍兒的,還有的買堅果兒。第二件大事,不過于買新衣服。大過年的,誰都想穿著新衣服來過年,果不其然,在大街小巷里都有穿著新衣服的小孩子到處溜達。但這第三件事才是最重要的事,那就是男孩子們要買的鞭炮,有落地炮,一飛沖天,火箭筒等各種鞭炮,夠他們玩個痛快。
老家的年飯也很“奇葩”,當太陽下垂,黃昏之時,當飯菜的香味飄進每個人的鼻子里時,每家每戶都會擺出一張桌子,拼湊在一起,有點像苗族的長桌宴那樣。把飯菜端到桌面上,全村一起吃飯。小孩子們這下有口福了,東桌挑一下,西桌拿一點,樂在其中。吃一口家鄉的飯,和一口家鄉的茶,哼一首家鄉的小曲,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飯后,大人們都坐在桌旁聊著天。小孩子們便到空地上放煙花、玩游戲,各做各的事。有時吃一口家鄉的小吃,和一口家鄉的糖水,瞧,這個便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猶如如一顆糖果,甜而不膩,使我回味無窮。
家鄉的味道演講稿貴州篇四
我的家鄉是一片美麗的土地--湖北潛江,這里被人們譽為“水鄉園林、魚米之鄉"。家鄉的特色小吃數不勝數,小龍蝦、嘗相思、二回頭、春盒不勝枚舉。但一提起嘗相思,我覺得那才是一種真正的家鄉味道。
嘗相思的外形好。它小心翼翼地裝在一個小巧的玻璃瓶里,瓶身高約9厘米,直徑約7厘米。透過晶瑩剔透的瓶身看去,翻滾的紅油里躺著圓乎乎飽滿的黃豆,像一粒粒蠶卵,跟紅艷艷的牛肉粒渾然一體,讓人垂涎三尺。迫不及待的擰開瓶蓋,一股濃郁的醬香味撲鼻而來,雖不像花香一樣清新,但卻有一種香醇的辣味。醬汁色澤鮮亮,似火紅的驕陽,配料在辣椒的點綴下,構成了一幅艷麗的紅松圖。
嘗相思的味道美。嘗相思六個系列三十八個種類,每一樣各有其味,都同樣受人深愛。就拿經典品類香辣牛肉醬來說吧,粒粒飽滿的黃豆滾入口中,輕輕一咬,醬汁迸發;慢慢咀嚼,辣味四散開來,在口腔里蔓延;咽入喉嚨,咸鮮中帶著一些甘甜,舌尖上只剩下一絲甜甜的味道。吃起來回味無窮,令人欲罷不能。艷紅的牛肉粒肥瘦相間、滑而不膩,碰撞到牙齒,辣與咸交織著,一口咽下,渾身都是滿足。咬下去的一瞬間,馬上胃口大開,食欲滿滿,真是道美麗的開胃菜!
嘗相思的歷史久。早在東漢時期,大文學家蔡邕創造了它,并對它“情有獨鐘”,后來在世間廣為流傳。那時在制醬的關廂門里,常年散發著誘人的濃香。經歷了時空變幻,嘗相思依然名流千古,而且“子孫滿堂”。有香辣牛肉醬,有香辣脆脆響,有香辣蝦球醬,有香辣魚丁醬,還有百吃不厭的五香豆腐乳吃過的人都是贊嘆不已、拍手稱絕!
家鄉的味道演講稿貴州篇五
天空像是被颶風吹了整整一夜,干凈得沒有一片云,只剩下純粹的藍,張狂的渲染在頭頂,像不經意隨手打翻了墨水瓶,暈染開千絲萬縷的藍。
七月流火,正是北京最熱的時候,小院藤蔓灑下大片涼蔭,一個老奶奶,坐在底下,手中執了把蒲扇,一邊為懷里的小嬰兒打扇子,一邊聽寂寥的蟬鳴。
小小的四合院里,紅墻灰瓦,丹漆的木門,小孩子們的紙風車,勾勒出北京最細微的模樣。墻根的小草,街角的豆汁店,巷尾賣糖葫蘆的老爺爺。這就是北京最原始的模樣。
老奶奶腳邊的小貓動了動,像跳上來蹭蹭扇子的涼氣,卻被熟睡的小嬰兒一腳踹在地上翻了個圈。而那小嬰兒一臉不滿,在睡夢中紅了鼻頭。老奶奶笑了笑“囡囡乖,寶寶乖……”蒲扇也微微調轉,給貓兒一點涼意。小姑娘醒來便開口要糖葫蘆吃。老奶奶只得邊笑邊把手邊的糖葫蘆遞給了她。
這是家,北京的家,它的味道早已繾綣在韶光里,婉轉在胡同的每一個轉角處。
故宮,紫禁城。
明黃的屋檐歷經數百年的洗刷也沒褪去那銳利的顏色。角樓,城樓可有多少人曾在這里觀望,跪拜,向國家致以崇敬,立下大志,保家衛國。有多少詩人寫下詩句,為進入皇宮深處一探它的神秘。有多少士兵在這里整裝待發,用堅韌鑄成盔甲。當他們回歸之時,滿城的銀杏葉將飽蘸宮殿屋檐的色彩在大道兩旁相迎。國之風采,國之自豪,盡在這一方水土。
數不清的歷史,文化,堅毅的品質在時間的長河中沉淀下味道。藏于北京的一磚一瓦,一人一景,一草一木,便是無情也動人。
北京,國之都,是國家的味道,是家、國的味道,溫馨與莊嚴無縫融合,這便是北京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演講稿貴州篇六
望望窗外,馬路上,汽車打著鳴笛,駛向了世界的某個地方,漸漸地,汽車不見蹤影,車位后的煙霧,還在空中慢慢飄浮。
第一次,我回到了出生地——香港,我興奮至極。在香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去吃港式早茶。
那天,早茶店門口可是排起了“長龍”,看著服務員端出的燒鵝、蝦餃……我瞪大了雙眼,口水情不自禁地滴了下來,媽媽溫柔地對我說:“小饞貓,你看你口水都滴到地下來了!”我看了看四周,哎呀,別人都盯著我看了,我羞澀地低下了頭。
終于,我等到了午飯時間,香噴噴的燒鵝端上了我桌,外面的一層皮光亮亮的,燈光照射下,閃著光,看著就讓人特別有食欲。我輕輕地咬了一小口,外脆里嫩,鵝肉在嘴里爆開汁,簡直太美味了!
但我更懷念,家中外婆那一道糖醋排骨,成了以前在家中的必點菜!燒出的排骨特有嚼勁,酸甜可口,閉上眼睛細細品味,真是一種美妙的享受。
雖然外面的世界不同凡響,但還是會很懷念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演講稿貴州篇七
東臨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東,我的家鄉滄州便坐落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這里的美食品種繁多、應有盡有,只有生在滄州這片熱土,才可以盡情享用這饕餮美食。
驢肉火燒至今還保留著大部分原始的做法,“咔嚓”一口咬下去,先感覺到的是酥脆的火燒皮,再而是細膩順口的驢肉、咸香燜子,就當你感覺稍稍有點膩的時候,尖椒稍帶點微辣的汁水便浮現出來,真是人間絕配!不僅如此,有的老店面還會給你加上一勺煮驢肉的濃湯,濃郁的味道使驢肉的`鮮度再次大大提升。每當我品味這一人間珍品,就能感受到濃濃的肉香隨著纖維的分裂迸發出來,燜子深深積淀的油脂在此刻深深滲浸著鮮嫩的驢肉,尖椒又賦予了驢肉一股清新的味道,使人唇齒留香。
吃驢肉火燒,當然還得要有湯呀!羊腸湯,滄州的男女老少都喜歡喝。肥腸、苦腸、血腸、羊肚……在沸騰的滾湯里上下晃動使其均勻受熱后裝入碗中,盛上熱湯就能上桌了。調味品都在桌上,可按照個人的口味自行調制,吃起來爽滑軟嫩別有一番滋味。
冬天的早晨,你走在路上經常會看到一群群人站在桌旁——那是人們在喝羊腸湯,我也經常是其中的一員。清晨人們來到路邊攤,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腸湯端上來,喝上一口一直暖到心田,立刻就會驅走冬日的寒冷。那場面,真叫一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