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優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宋詞的演講稿篇一
蘇軾(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相傳隋朝隋煬帝開挖汴河的時候,曾命人制作“水調歌”。后來,唐朝人把這首曲調演繹為歌舞大曲。大曲由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組成,而“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所謂“水調歌頭”就是水調大曲中序的第一章的曲調。水調歌頭又叫《元會曲》、《臺城游》等。全詞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不等,前后片各四平韻。
蘇軾(公元1037-1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朝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20歲那年,他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他個性獨立,一生追求自由。42歲任知湖州時,因涉嫌誹謗御史臺入獄,第二年被貶到黃州,在東坡修筑一室,自號東坡居士。49歲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57歲又因出言不慎,被貶惠州、儋州。63歲被召北歸回京,次年死于常州。
第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道明亮的月亮是什么時候來到這里的?此時,我想拿起酒杯,向上天先敬一杯酒,然后問一問青天,這個月亮究竟是什么來歷。
第三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我多么想變成神仙,乘著今夜的秋風,飛回天上的宮殿去呀!卻又十分擔心,恐怕天上那些玉石砌成的瓊臺樓宇里太冰冷了,我在高高的宮殿中,經受不住那樣的寒冷。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我胡思亂想的時候,竟然對著月亮跳起了舞,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澈的影子隨著人的動舞,仿佛躍上云端。那種乘云御風的感覺真是灑脫呀,哪像在人間那樣抑郁!
第一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已經夜深人靜,月亮向西移動,月光照進了朱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房間里。此時,有多少人不能和親人團圓,因為思念,無法入睡呀!
第三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然而,細想一下,人生總是坎坷不平,有悲傷,有歡樂,有離別,有相聚。月亮也是圓缺不定,有陰暗,有晴朗,有圓滿,有虧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啊!
第四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既然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為離別而悲傷憂愁了。因此,在這里祝愿大家:健康長壽!雖然親人朋友遠隔千里,但不妨礙我們同時對著月亮。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美麗的月色吧!
因此,有很多宋朝人堅決不同意朝廷組成強大的國家軍隊,到北方和野蠻人打仗。宋朝人非常精明,也十分自私。當然,精明與愚笨,自私與無私都是相對的。所謂人生苦短,建功立業重要,還是享受生活重要?這是千古的難題。
宋詞的演講稿篇二
演繹著光陰的故事,目睹著生命的浮沉,訴說著永久的故事。這就是宋詞的魅力所在。
———題記
在悠悠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中,到處都有文化的明珠,綻放著屬于自己的光彩。但我卻獨愛宋詞。
愛宋詞,愛它的凄婉,愁腸。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米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米,不是揚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一改平日的筆調,寫下了這婉約詞《水龍吟》,讀起來猶如秋雨落心間,凄涼,讓人的心隨之而顫動。
“星橋鵲駕,經年裁剪,想離別,別很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雯兒晴,雯兒雨,雯兒風。”李清照的這首《行香子·七夕》又道出了多少人的離愁心儲。古人用自己的筆墨寫下了自己的思緒,他們可曾知道,有多少后認為這些詩詞傾盡畢生精力去研究學習。
愛宋詞,愛它的清新枝上柳絮紛飛時節、淡雅。
“花褐殘紅青否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樣一個枝上柳絮紛飛時節,看那花、那草、那水、期待自己心中的伊人。
愛宋詞,更愛古人那種幽遠的意境。
對我而言,宋詞才是一位真正的女子,不必氣宇軒昂,不必威鑷天下,不必阿諛逢迎,她只需要用它的清新詞句,便可讓人深深地為之折服。
窗外柳絮紛飛,眼前亂花迷眼,桌上放一杯香茗,暗香浮都。手捧宋詞,讓我走近宋詞,去感受那份永久的美,去體會那份幽遠的意境。
宋詞的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一位搏擊高手參加錦標賽,自以為穩操勝券,一定能奪冠。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決賽中,他遇到了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雙方竭盡全力攻擊。拼xxxx中途,搏擊高手意識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對方招數中的破綻,而對方的攻擊卻往往能夠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搏擊高手慘敗在對方手下,失去了冠軍獎杯。
他憤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xxxxx,一招一式地將對方和他搏擊的過程再次演給xxx看,請求xxxx幫他找出對方招式中的破綻。他決心根據這些破綻,苦練出足以攻擊對方的新招,好在下次比賽時,打敗對方,奪回冠軍的獎杯。
xxxx笑而不語,在地上畫了一條線,要他在不擦掉這條線的情況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
怎么讓那條已經定格的線變短呢?搏擊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再次向xxxx請教。
沒想到xxx卻在原先那條線的旁邊,又畫了一條更長的線。兩者比較,原來的那條線,看起來確實顯得短了許多。
同學們,學習上、生活中處處有比較,時時有競爭,我們千萬不要走入誤區,以為攻擊對方的弱點,就足以削弱對方的實力。擊敗對手的正確做法是使自己變得更為強大,也就是“超越對手,超越自己”。只有你變長了,對手才會顯得短。
謝謝。
?
宋詞的演講稿篇四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宋詞的演講稿篇五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詞以一個問句開始,詞人寫道:“何處望神州。”“神州”指中原地區。“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這里的“神州”是詞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區,是他一生都想收復的地方。接著寫道:“滿眼風光北固樓。”“北固樓”在今鎮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詞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卻是北固樓的優美風光。然而,那時候卻是山河破碎,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這對于愛國詩人來說,觸景生情,心念家國,哪里有興致去欣賞美景。
詞人接著說:“千古興亡多少事?”這是一句問話。詞人禁不住發問,從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敗已成陳跡,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形容漫長、久遠。這里,疊詞的運用,不僅暗示了時間之慢,而且也表現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接著的“不盡長江滾滾流”句,詞人借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意境,不但寫出了江水奔騰而去的雄壯氣勢,還把由此而產生的空間感、歷史感都形象地表達出來。
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問,以提醒人們注意:“天下英雄誰敵手?”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唯曹操與劉備耳!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辛棄疾便借用這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在曹劉之上。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并非稱贊有加,然而,在這首詞里,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掌乾坤。這種用心,更于末見意。作者在這里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似,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據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辛棄疾借用此典,意在說明只有像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才能與孫權一決高低。其實,暗示了只有孫權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詞人贊賞孫權,就是要此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嘆如今南宋當下沒有像孫權這樣的人來扭轉乾坤。
于是,詞人末句寫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據有關資料記載,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孫權儀表堂堂,氣度不凡,于是感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意思是說,生兒子應該像孫權一樣,而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一樣。我們從詞人用這一典故來看,希望南宋有如孫權那樣的有志之士。其實,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孫權一樣,有奮發圖強,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當然,暗示了自己的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
這首詞通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郁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