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計劃書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教學計劃篇一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并根據學習語文的規律和兒童身心的需要,設計、編排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本班學生48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6人。大部分學生滿了六歲到了入學年齡。學生剛入學不久,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于形成的初步時期。對于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了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但是,學生們大多經過學前教育,口語表達能力與交往協作能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培養和發展。他們充滿了對學習知識的熱情和渴望。因此,我們要致力于保護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欲望和好奇心,并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快樂中學習,培養學生們樂于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本冊教材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六個部分。入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接下來是漢語拼音,學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后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做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每個單元之后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一)、教材:
全冊教材由“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和“口語交際”六個部分組成。為了方便識字和閱讀,生字和課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學教育”共兩部分,主要通過圖畫讓初入學的兒童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的姿勢,重視用眼衛生并在實踐中養成“姿勢不對不讀書”、“姿勢不對不動筆”的良好習慣,另外就是使學生從小學會愛惜學習用品。
2、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并抄寫音節,在四線格上寫得正確、工整。學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
3、識字,分2組編排,每部分每課都配有一幅情景圖,這樣按排不僅能使學生情景圖集中識字,而且還能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
4、課文,共安排20篇課文,分6組編排,每篇課文均由圖、文、生字表、練習、筆順圖、描紅六部分組成。14篇課文中隨課文教學識字400個,寫字100個,課文部分具有頭緒簡、篇幅短、內容新、插圖美、作業準的新點,具體表現在:(1)入選課文篇幅短,而且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活潑,插圖新穎有趣。
(2)每篇課文均為全文注音,這樣安排既可復習漢語拼音,幫助學生識字,也有利于進行朗讀、背誦、訓練、培養閱讀能力。
5、每組課文之后安排了一個語文園地,內容包括認讀生字,鞏固漢語拼音,復習筆畫、筆順,進行詞、句訓練和說話訓練。每個練習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6、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1、學習習慣:
(1)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認對、讀準23個聲母、24個韻母和16個整體認讀音節。
(2)能準確地拼讀音節。
(3)能說出聲調符號的名稱,讀準四聲,學讀輕聲。
(4)認識四線格,能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5)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3、識字寫字:
(1)培養寫字興趣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正確的筆順規則在四字格里書寫、做到書寫正確、規范,姿勢端正、卷面整潔。
4、口語交際:
(1)學會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愿意與別人交談,聲音清楚,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5)能看圖用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名連貫的話回答問題。
(6)能按照圖意用幾句連貫的話講一件簡單的事件。如:“這樣做不好”,要求學生根據圖畫,說出小朋友從小就要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5、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于讀物中感性趣的內容,樂于與他人交流。
(5)能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認識句號、問號、感嘆號,能讀出陳述、疑問、感嘆等不同的語氣,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連、輕重。
(7)朗讀、背誦、指定的課文,分出角色朗讀對話。
(8)正確地復述課文、語句連貫。
內 容
課 題
課時
周次
入學教育
入學教育
2
1
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
45
2~5
識字(一)
1、一去二三里
2
6
2、口耳目
2
6
識字(一)
3、在家里
3
6
4、操場上
3
7
語文園地一
3
7
有趣的游戲
1
7
課 文
1、畫
2
8
2、四季
3
8
3、小小竹排畫中游
3
8
4、哪座房子最漂亮
3
9
5、爺爺和小樹
3
9
語文園地二
2
9
6、靜夜思
2
10
7、小小的船
2
10
8、陽光
3
10
9、影子
3
11
10、比尾巴
3
11
語文園地三
2
11
這樣做不好
1
11
識字(二)
1、比一比
3
12
2、自選商場
3
12
3、菜園里
3
12
4、日月明
3
13
語文園地四
2
13
我會拼圖
1
13
課 文
11、我多想去看看
3
14
12、雨點兒
3
14
13、平平搭積木
3
14
14、自己去吧
3
15
15、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3
15
語文園地五
2
16
該怎么辦
1
16
16、小松鼠找花生
3
16
17、雪地里的小畫家
3
17
18、借生日
3
17
19、雪孩子
3
18
20、小熊住山洞
2
18
語文園地六
1
18
小兔運南瓜
復習
1
18
19
1、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入了解學生,改進教學方法,正確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緊扣教學目的進行教學,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教材優美的情境圖,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5、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合作地開展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6、認真批改每課作業,及時作好反饋、小結。
7、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輔差。
8、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棄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做到“讀”字當頭,多讀、精講、重視朗讀背誦的指導,重視學生對語字的認識和積累。
9、重視范讀、范寫、范背,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并結合范讀、范說進行聽力訓練,結合范寫,進行觀察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教研專題:優化識字,促進養成
研究措施:
1.多渠道識字促其自主發展
(1)根據漢字的特點來識字。中國的字有其豐富的內涵,音形義三者結合,漢字的特點非常明顯,在識字教學中借助漢字的特點,采用“象形法”“比較法”“分類法”“表演法”“遍順口溜”“猜字謎發法”等來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2)寓教于樂。在游戲與活動中識字。由于低年級的年齡特點進行趣味識字更能激發其識字的欲望和興趣。如:猜字謎,小猴子摘桃子,找朋友,送字寶寶回家,你指我猜等,把游戲穿插在識字教學中。
(3)針對差異,通過互教互學來識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差異,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有的學生已會讀,有的學生基礎差一些,因此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互教互學,互相帶動,既促進了識字又培養了合作意識。
(4)拓寬學生識字途徑,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廣告牌,店名,報紙,看電視等多種途徑識字。
2、學以致用,鞏固識字成果。
(1)借助開放性作業,鞏固識字。識字是為了學以致用,在通過多渠道掌握的.生字的基礎上,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如:可以用這樣的作業來啟發學生:觀察你的房間都有些什么?請你試著將他們畫下來,并用學過的生字或者拼音寫出他們的名稱。
(2)注重課閱讀。在閱讀中鞏固識字。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例如,利用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將故事引入課堂,將生字靈活運用起來。
內容:識字二〈日月明 〉
時間:十四周星期四
㈠、具體的評價方法
1、課堂觀察
⑴、學生是否認真(聽講、作業、討論);
⑵、學生是否積極(舉手發言、提出問題并詢問、討論與交流、閱讀課外讀物);
⑶、學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大膽嘗試并表達自己想法);
⑷、學生是否善于與人合作(聽別人意見、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
⑸、學生思維的條理性(能有條有理表達自己的意見、解決問題的過程清楚、做事有計劃)
⑹、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思考)
⑺、學生的讀書、寫字姿勢是否正確,是否有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語文學習記錄袋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可以采取建立語文學習記錄袋的方式,以反映學生學習語文的進步歷程,以增加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在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語文學習記錄袋的內容一般包括:每月評價表、單元測試卷、成功的作品和獲得的獎勵。材料要真實并定期加以更新,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斷成長與進步,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也為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據。
3、綜合測試和分項測試。
⑴、綜合測試:簡化頭緒,突出重點,采取等級評價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和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北酒谟媱澲貦z查學生的識字、寫字和詞句積累情況,精減題型,明確要求,力求給學生提供一個最能展示自己知識和能力的平臺。在結果顯示上,實行等級制,取消分數制。
⑵、分項測試:分解目標,多方參與,寓評價于游戲活動之中。就小學一年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而言,可以從學習習慣、朗讀背誦、口語交際、課外閱讀等方面進行考查,以等級制顯示出來。
①學習習慣的評價目標: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讀、寫及認真思考、積極探究的習慣。
②口語交際的評價目標:
a.能聽懂別人說的一句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能聽懂老師的提問和同學的回答。
b.能根據一定的情境或看圖說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句連貫的話。
c.能按照要求用幾句連貫的話講一件簡單的事情。
③朗讀背誦的評價目標:
a.朗讀、背誦指定的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b.正確的復述課文,語句連貫。
④課外閱讀的評價目標:能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獨立閱讀適宜的短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有一定的讀書速度。(從有關讀物中選取一些適宜的短文,讓學生抽讀,師生共同進行評價。)
以上幾項采用先分后合地方法評定等級,一般分為優秀、良好、達標、待達標四項。
㈡、評價結果的呈現形式
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定量評價采用等級制。定性描述采用評語的形式
1、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業務學習,認真做好筆記。
2、積極參加教研組的活動,向同伴學習,共同提高業務水平。
3、及時對教學工作進行反思。
4、每周至少安排一個小時閱讀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專著或雜志,認真做好筆記,隨時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5、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
1、結識新朋友——自我介紹,認識同學(第一周)
2、我的書法美——漢語拼音書寫比賽(第六周)
3、小故事大王——講故事比賽(第十一周)
4、我最會朗讀——朗讀課文或課外讀物比賽(第十六周)
5、書寫進步了——漢字書寫比賽(第十八周)
s("content_relate");【2015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范文】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11-06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練習題07-26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06-17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試卷「人教版」06-16小學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練習題人教版07-19人教版初二上冊《背影》語文教案11-23人教版語文第七冊教學計劃12-13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基礎練習題07-192017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試卷06-17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寒假作業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