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優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蒙古演講稿篇一
假期,我父母會帶我出去旅行。去過東北長白山看雪,去過三亞看海,去過遼闊的新疆祖國的美景。但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暑假的內蒙古。
經常在電視上聽到關于內蒙古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和《陪你一起看草原》歌曲,那里的風景真的很美!爸爸決定帶著我們全家和幾個好朋友去內蒙古看草原。我們從長沙飛到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兩個多小時,然后從呼和浩特轉機到呼倫貝爾盟的首府海拉爾。十天的行程中,我們感覺內蒙古草原真的很美!
當我們下了飛機,進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我們的車在草原上飛奔了很久,除了綠色。第一個景點,我們去了埃爾貢河濕地公園。埃爾貢河是內蒙古最長的河流,也是蒙古族心中的母親河。當我到達公園時,我看到清澈的根河緩緩流過,蜿蜒流過整個濕地公園。我們爬上公園的臺階到達山頂,帶著眼睛經過所有的白樹。父親告訴我,這是草原上最多的樹,叫白樺樹。到達山頂和廣闊的草原真是太美了!蔚藍的天空,白云,清澈的河水,綠色的草原,五彩繽紛的鮮花,每個人都拿起手機,拍下了美麗的風景,仿佛要把美麗的風景留在這里。
我們去的第二個景點是參觀中俄邊境的一個村莊。為什么去這個小村莊?因為他的位置是我們國家地圖的最東邊,通過導游的介紹,我們陸續打開了手機里的地圖定位功能。哈哈哈哈我們在中國地圖最東邊看到一個標志著我們緩慢移動的紅點,大家都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當我們到達山頂時,中俄邊境被一條長長的鐵絲網隔開了。我們找到了標有“中國”字樣的石碑,一張一張地拍照。山腳下駐扎著士兵。有時候,俄羅斯士兵會在邊境巡邏。對面俄羅斯人的房子又矮又小,煙囪里飄著白煙。我們還租了馬,在邊境跑來跑去,在草原上騎馬。感覺好極了!
到了內蒙古,當然要體驗蒙古包。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我們住在低矮的白色蒙古包里,透過落地窗欣賞大草原的美景。我們在外面的草地上玩的時候,天突然變了,突然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一場小雨過后,白云漂浮,地平線上出現一道彩虹,天空架起了一座彩虹橋。有七種顏色,拿起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刻。雨后,空氣非常清新。我可以閉著眼睛自由奔跑。不管我怎么跑,都只有綠色。讓人神清氣爽,可以忘記我所有的煩惱。
藍天白云,綠草如茵,牛羊成群,小蒙古包,煙霧繚繞,夏天的草原美如童話世界。我們身處茫茫草原,心情特別珍妮弗。我們高呼:草原,你真美!
蒙古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歡迎來到了我們的蒙古之旅,我是這里的旅行社的導游——林杰成,大家叫我林導游就可以了。
我們這個地方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大草原,到了那里,主人們會在小丘上騎著馬,穿著五彩繽紛的衣裳歡迎我們,只要我們在乘五分鐘車程就可以了。
五分鐘過后,我們來到了目的地,,下了車,這里的天空別處更可愛,空氣那么新鮮,天空那么明亮,這里的草原無邊無際,就算你用天文望遠鏡竟也看不見盡頭。
首先,我們參觀一些蒙古包,蒙古包使用一些帆布做成的,然后用一些堅硬的竹子作為支撐架,如果用一些不堅硬的竹子,刮大風的話,就會好容易倒的。
然后,如果你們會騎馬,只有跟主任說一聲,那里的馬任你騎,如果你不會騎,跟主任說一聲,就會有人叫你騎。
到了晚上,主人們會熱情的吧你邀請到一座蒙古包里。蒙古包中間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擺著一盤奶豆腐,一盤手捉羊肉,一杯酒。吃著吃著,吃的美味的時候,會有一個鄂溫克的姑娘,他們很拘束,也有點羞澀。他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都唱的唱。
各位旅客,現在這個蒙古之旅就在這里結束了,謝謝你們得到來。
蒙古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行導游,大家可以叫我“董導”。我們即將游覽美麗富饒又神奇呼倫貝爾大草原,感受什么是“藍天綠地”,什么是“綠色凈土”。
呼倫貝爾大草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由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總面積約93000平方公里。這里生長著120多種營養豐富牧草,是中國現存最豐美優良牧場,豐美水草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有“牧草王國”、“最純凈草原”美稱。
走近草原放眼望去,一碧千里,滿眼皆是綠色,中間點綴著白色羊群,猶如一幅巨大綠色畫卷,無邊無際,在草地上走走,空氣十分新鮮,有一種說不出來奇妙感覺。大家也可以冬季來這里旅游,冬季呼倫貝爾是冰和雪世界,這里美景讓你仿佛置身童話般世界,每年12月這里都會舉辦冰雪節,有冰上捕魚、馬拉雪橇、觀駱駝等活動。
來到草原,一定不要忘記去呼倫湖。關于呼倫湖和貝爾湖還有一個傳說:從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女孩能歌善舞,才貌雙全,名叫呼倫;男孩力大無比,能騎善射,名叫貝爾,他們為了拯救草原與妖魔奮勇搏殺,最后女孩變作湖水淹死了眾妖,男孩為了尋找女孩勇敢投湖,于是他們雙雙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潤草原呼倫湖和貝爾湖。
站在湖邊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如海一般遼闊。在湖邊常常會遇到剛剛還是晴空萬里轉眼間風云突變,下起了大雨,可西方太陽并未褪去,這就是“太陽雨”,一面是電閃雷鳴烏云翻滾,一面是陽光明媚嬌紅醉臉,這時你會看到呼倫湖上穿高高架起一座彩虹橋,草原正以最隆重禮節向你祝福呢!
草原上人極為好客,一座座蒙古包里,主人們正歡歌樂舞,迎接著大家到來,一會大家可以在草原上騎馬、騎駱駝,看賽馬、摔跤比賽和烏蘭牧騎演出,吃著草原風味“全羊宴”,參與晚上特色篝火晚會,讓大家盡情體驗獨特草原風情。
多余話不多說,大家要細細品味呼倫貝爾大草原無限樂趣,祝大家旅途愉快!玩得開心!
蒙古演講稿篇四
《夢中蒙古》
我的祖先的早晨
在一行邊塞詩中迎接雪,大雪
飄落圣地西涼
在左右之間
額濟納就是東歸,淚水的河流
源自中亞
衛拉特,流浪異域的部族
她的信使在刀鋒的陰影里走了七百年
至今也沒有抵達故地
伊金霍洛,年邁的牧人
對他的晚輩描述巴丹吉林
時間從沙山一側流到另一側
就是一年
科爾沁黃昏
出嫁的女子凝望老哈河,燕山余脈
她歌唱,鷹翅光潔的翅膀
托著憂傷的音符
北方
肯特山呈現凈水,河流奔向貝加爾湖
烏蘭巴托星夜,仰望的人
在銀河岸邊看到馬群
年輕的智者正在飲水
應昌路
生我的地方,達里諾爾已經進入霜季
克什克騰遙望呼倫貝爾
就如想念親愛的姐妹
阿爾山未睡
它在等什么?我在夢什么?
蒼茫深處寂靜無聲
20xx年10月23日午夜 于湖南長沙南城
蒙古演講稿篇五
滴水壺景觀掛于美林鄉敖包梁一側的石崖立壁上,高約30米,因雨水滲水積在山腹匯集而成,長年滴水不斷,峭壁頂上一塊壺型巨石凌空懸臥,斜墜如倒水,故得名滴水壺。
滴水壺一年四季,變幻莫測,春秋兩季,滴水不止,一里之處就可聽到叮咚悅耳、有韻有致的滴水聲。夏季的滴水壺最為壯觀,此時滴水壺水量充沛,形成了小瀑布,從崖頂上一瀉而下。這珠璣的組合,水流的跌落,雖沒有“忽聞雷聲殷前川”的雄姿蓋世,卻有“溫柔是我力是我”的生動秀美。遠遠望去,潔白水簾,飄飄然然,揚揚灑灑,如綢緞飄舞,如仙袂飄舉,如淑女浣紗,好一幅美妙的水景圖,讓人陶醉。冬季滴水壺則結成數丈冰掛,似壁銀簾,重新回歸渲泄后的平靜和爆發后的沉默中。滴水壺的四周也充滿生機和驚奇,滴水壺川溝谷狹長,寬約30米,周圍天然次生林資源豐富,針闊樹種繁多,秋霜過后,黃、綠、紫、紅,各色紛呈,絢麗多彩。
內蒙古河套平原(河套灌區)導游詞三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后稱“土默川”;后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后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占平原總面積的1/4,余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蒙古演講稿篇六
游客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去游覽的是位于喀喇沁旗王爺府鎮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區——喀喇沁蒙古親王府。喀喇沁蒙古親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當時塞外規模較大的建筑群,距今已有320年的歷史。清代中晚期,這里又是卓索圖盟的政治中心。
喀喇沁親王的遠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屬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立下過汗馬功勞,曾三次救過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賜他九次犯罪而不罰,并封為第九位千戶那顏。由于他們父輩即是摯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當兄弟看待,并把女兒嫁給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即駙馬的稱號。
元朝建立后,駙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寧之地,賜“諾顏”號,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蒙古語為“守衛者”的意思。
其后,傳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孫蘇布地,他統領喀喇沁部在天聰二年歸附了皇太極。在蘇布地的幫助下,皇太極征服了漠南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地區蒙古各部先后歸附清朝。天聰九年(1635年),蘇布地之子固魯思奇布受封札薩克,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爺(先封貝子,后封多羅都棱郡王)。第一代王爺和第二代王爺圖巴色棱都居住在今遼寧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爺班達爾沙才遷到喀喇沁旗龍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從龍山遷到今王爺府鎮。后又經歷十二代,傳至貢桑諾爾布。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親王品級。之所以在這里建王府,一是當時的錫伯河川草深林密,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環境優雅;二是這里有十八羅漢山,以王府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臺山,所謂風水好,符合當時王公貴族的心理。據史書記載,原王府占地面積130余畝,房屋400余間,整體建筑宏偉壯觀,布局嚴謹,體系龐大,結構精巧。前后共五進院落,主體建筑有大堂、二堂、儀廳、大廳和承慶樓。中軸對稱,東西兩側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構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門相連。西院為政治活動、宗教祭祀場所,建有廟宇、祠堂、客廳、議事廳、書齋、練武場。東側為生活區,有戲樓、王爺和福晉的臥室、倉庫、膳房。王府的后面是花園,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園林式。花園內有十一座院落,137間房舍,有老爺祠、馬王殿、土地祠,還建有戲樓、花窖和養鹿場。五座造型各異的涼亭,三座低欄平橋,潺潺流淌的泉水,環繞著疊石聳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園林景色。王府門前有九棵古榆,廣場屹立著一字排開的十三座敖包。府內堂舍丹青斗彩,樓閣雕梁畫棟,花苑姹紫嫣紅,樺柏巍然參天。整座王府,肅穆古雅,氣勢恢弘,處處體現著主人的榮貴。喀喇沁親王府歷經三百多年風雨,東院已蕩然無存,西院也僅存不多,后花園早已消失,僅主體建筑保存下來。1997年以來,地方政府投入巨資進行搶救性保護性維修,恢復了中軸區和東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風貌,復建照壁、垂花門等。恢復后的親王府有府門、轎廳、回事處、議事廳、承慶樓、書畫廳、揖讓廳、書塾、福晉居室等建筑,并舉辦有“喀喇沁親王府復原陳列”、“清代內蒙古王府歷史陳列”等大型展覽,被文博專家譽為中國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館。
喀喇沁親王府為內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規模最大、規格等級最高、現狀保存最好的王府,體現了地區特色和民族宗教特點,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20年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筑外,王府內值得稱奇的還有月臺上的古松——龍鳳松,東邊的為鳳松,西邊的為龍松,自然生長,惟妙惟肖。這兩棵松樹已被列為“中華奇樹”之中。
門外廣場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四代王爺貢桑諾爾布。貢王,字樂亭,生于1871年,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27歲時接任多羅都棱郡王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薩克和卓索圖盟協理盟長、盟長。1920年,被袁世凱晉封為親王。貢桑諾爾布是最后一代王爺,也是政績最突出、最開明的王爺。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學識淵博,才思敏捷,通曉漢滿蒙藏多種文字,還擅長詩詞書畫,騎射拳腳。他承襲王位后,對其父親時代的弊政進行改革,將旗民的無限徭役改為定額制,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此基礎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興辦教育,興辦實業,訓練軍隊,創出了內蒙古地區“五個第一”。
第一個辦學堂——崇正學堂。辦教育是貢王實施新政的第一步。光緒二十八年(1920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創了崇正學堂,招收旗內30多名適齡兒童免費入學,并親自擔任校長。現在的王府蒙古族中學的前身就是崇正學堂,至今已有120年的校齡,培養弟子數萬,他們分布在祖國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他還在京創辦了被譽為中國少數民族人才搖籃的蒙藏學校。第一個辦女學堂——毓正女學堂。光緒三十年,貢王去日本考察,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后強盛起來的主要原因,是科學教育水平高。回國后,他又辦起了毓正女學堂和守正武學堂,并且聘請日本女老師何原操子任教,講授蒙、漢、日三種語文和各種家務學科。在守正武學堂內學習軍事、訓練軍隊,以保護地方安全。第一個派保送進修生和留學生。為了提高教育水平,培養人才,貢王又第一個從各學堂抽出骨干,去國內天津、北京、上海和國外求學深造。
第一個辦報紙。為了提高旗民的素質,了解蒙古內外的情況,貢王又第一個辦起了內蒙古最早的石版印刷的報紙——“嬰報”,創辦了報館。
第一個辦郵電。貢王在蒙古地區第一個辦起了郵電,他親自指揮放樹架線,架通了喀喇沁——圍場的電話線路。在農業發展上,進行農作物增產試驗,講科學種田,并從浙江用火輪運桑苗數萬株到北京,再用駝馬運回本地,大面積種植,養蠶織布,現仍存有當時留下的桑樹四棵。
在工業發展上,開設了織布、染色、造絨氈、肥皂、蠟染五座工廠,發展地方工業,安置勞力,減少吃閑飯的旗民。考試大編輯整理在商業發展上,建起了“三義洋行”,廣招天津北京等地客商來經商,當時市場繁榮,一片昌盛景象,素有“小北京”之稱。
貢王推行的這些新政和經濟的發展,在赤峰地區都是他人未曾創建的事業,對喀喇沁旗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貢王也因此在喀喇沁旗及至蒙古地區的聲望越來越高。貢王有如此先進的思想、勇于開拓的意識,其思想根源在于他在京供職任蒙藏院總裁時,和進步人士吳綬卿、梁啟超、吳昌碩、嚴復等進步的民主人士密切交往,受他們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和孫中山先生的往來,奠定了他思想進步的基礎。
20xx年8月25日在北京湖廣會館,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國民公黨組成國民黨,史稱“五黨共和”,召開選舉國民黨理事代表大會。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王寵惠、貢桑諾爾布、王人文、王芝祥、吳景濂、張鳳惠九人以不同的票數當選國民黨理事,后來孫中山被推選為理事長。貢桑諾爾布以唯一的蒙藏代表當選,成為第一屆國民黨中央理事會九理事之一。而后,多次與孫中山出席國民黨各種重要會議,及時向世界闡述中華民國的民族政策,貢桑諾爾布是史料記載最早的少數民族國民黨創始人之一。正當建黨伊始,袁世凱竊取政權,孫中山顧全大局讓位于袁世凱,因貢桑諾爾布親歷了戊戌變法毀于袁世凱的后果,又看到好友梁啟超、吳昌碩、嚴復被袁世凱排斥的遭遇,他不支持袁,回到喀喇沁王府,最早提出了“蒙漢民族團結自治”的口號,深受蒙漢民族的歡迎,并在熱河省部分地區實踐。后來,北洋政府懾于貢王在蒙古地區的威望,于1920年9月9日嚴令調貢王進京,任蒙藏事務局總裁之職,開始了他在北洋政府20年的政治生涯。任職期間,貢王曾多次勸阻外蒙古和西藏的獨立活動,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做出過貢獻。1930年貢王因腦溢血死于京城,時年59歲,死后葬于遼寧建平王子墳。喀喇沁親王是民國內蒙古地區24王之首,是品級最高的加授親王。
朋友們,游覽喀喇沁蒙古親王府給我們增長了不少歷史知識,加深了我們對近現代史上蒙古族重要歷史人物貢王的認識。歡迎大家再次光臨喀喇沁蒙古親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