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個人在經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一
10月4日,中秋節這一天,我驅車十多公里,來到三宮鄉花兒溝村,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在家訪過程中家長的熱情好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自豪。
學生哈麗娜的家長對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每到一家,我都會給家長們簡要介紹了當前學校教育的理念與發展,以及我們班級是如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面對面促膝暢談,家長對我們教育人給予了高度評價與鼓勵,我也懇請家長對于我們學校的發展、班級建設有什么建議的可以盡管提出來。”哈麗娜的家長用不太流利的國語表示:“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我們的孩子放在你們學校很放心,我們家長一定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
家長對老師的到來,接待的非常熱情,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學生本人感到:原來自己并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師的心中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總是在注視和關心著自己。學生賀然說:“老師,您這次家訪,給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還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個好學生,在家里更要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現。”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學生葉力那爾見到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他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松和諧的閑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后,他們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并希望老師經常到家。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二
雖說,與學生及其家長溝通的形式多樣,我們可以通過打電話、發短信或者親自到學生家里家訪等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了交流。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和梁艷芳,陳冠棋等老師采取到學生家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這項工作讓我的教學生活變得繁忙而充實,我也從中受益匪淺。平時,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等因素,很少有時間來學校,也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于是趁著“德育處號召進行普訪”之風,我們幾個主科老師對大部分學生進行了家訪,讓家長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在學校的表現,以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促進孩子的發展。
我從家訪中悟到了以下幾方面的道理。
與家長交談中,知道有一部分家長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照顧,老人大多很溺愛孩子,隔代教育弊端很多,督促孩子的學習,操作起來更困難。比如凌佳怡同學,去家訪,我給電話他父親時,他還在外面為了生計而奔波,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 當然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不同表現,得到了這些信息,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能對癥下藥。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會聽老師說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別感動于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去水廠,樟樹布那天,由于我們班在那個片區的學生太多并且樓層也高。 學生住的相隔距離又遠,我們從樟富路山巔訪了幾家下來已經很累了。當時是9:30分左右,突然從山頂又傳來聲音,何靖蕾同學趴在她們家四樓的窗戶在喊英語老師,聽到孩子期盼老師的聲音,我們三個又拖著疲憊的腳步再次往山頂爬。
到10點了,我們想別再打擾家長了,這時后進生曾志鵬家長又來電說:“呂老師,你們還來我家嗎?孩子已經到路口看了好幾次了,就是要等老師家訪后才肯睡。”我們都被家長和孩子打動了,又走了一段路并上7樓, 雖然上去只是坐10多分鐘。孩子給老師倒茶后,開心的睡了。我們雖累,但覺得值得,特別是對一年級的孩子。但是家訪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家長不冷不熱的:比如李永杰的家是一個例子。父親雖熱情,忙著招呼老師也忙著做生意電話忙過不停,母親卻愛理不理忙著追她的連續劇,孩子躲在房間不敢出來。這些我們都能理解,孩子來處五湖四海,千家萬戶。
有些家長由于忙于生計,很少能與我們老師面對面交流,對于學校的教育現狀、教育問題有疑惑的,對于自己孩子出現的問題我都能及時說明與解釋,盡可能讓家長了解和理解,并有意識地把更多的信息傳達給家長,讓他們對學校有個較全面的正確的認識,以促進學生的教育和學校的發展。
這次家訪給我的最深體會是拉近了與學生、與家長的距離,加強了溝通,增加了相互間的了解。同時我也覺得家訪要做到真誠,要真正地為了學生,要和家長共同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純粹地向家長數說孩子的不是或是把學生的一些問題拋給家長,應該是與家長共同想辦法,一起教育好孩子。
為此,讓我們每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用心地做好“家訪”這一功課,讓家訪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 讓家訪促進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發展是很有必要的。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三
一年級是孩子們人生中的重要階段,也是他們與學校之間的橋梁。對于家長來說,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任務。近日,我參與了一次家訪活動,下面我將分享我在家訪中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在家訪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在一戶家庭中,我看到了一個愛與關懷充盈的溫暖天地。他們給予了孩子充足的時間與精力,不僅關注孩子的學業進度,也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這種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橋梁,在學業上獲得了不俗的成績,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尊重與認可。
其次,在和家長交流中,我認識到了教育與家庭之間的緊密聯系。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學校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我們不能忽視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影響。通過家訪,我了解到了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式。有些家庭重視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通過鼓勵孩子做邏輯思維的游戲和解決問題,培養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而有些家庭則注重孩子的情感培養,通過和孩子共讀,互相傾聽,幫助孩子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在家庭的教育中,父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與家長緊密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努力。
另外,在家訪中,我也留意到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有些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期望過高,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談話過程中,我強調了合理的期望與鼓勵的重要性,并和父母交流了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此外,有些家庭存在著過度保護和溺愛孩子的現象,孩子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需要引導家長正確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最后,在這次家訪中,我體會到了家訪的重要性和價值。通過與家長的面對面交流,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況和需要,促進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共同發展。家訪不僅是了解學生狀況的渠道,也是溝通學校和家庭的橋梁,幫助家長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重視家訪工作,與家長共同努力,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
總之,家訪活動讓我深刻認識到了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教育與家庭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及家訪的重要性和價值。通過與家長的交流,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況,促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我相信,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全面發展的孩子。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四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每年的暑期師德學習期間,總會安排家訪這一活動。今天,我和另外兩位老師被安排在自己所在村家訪,下午3點多,老天也好像特別眷顧我們,隱去了炎炎的烈日,趁此機會,我們三人相約出發。
對于這次家訪我深有體會,在走訪的過程中雖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我覺得這是件有意義的事情。通過家訪,我們了解了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進一步掌握了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內心情感等等,增強了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家長也通過家訪了解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了解了班級的總體情況,更清楚自己孩子的優勢和劣勢,使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并通過與老師的交流,更好地和老師配合,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下面具體說一說自己的一些感受。
1.“家訪”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走進村里,村里年紀大一些的人都認識,看到我們三人,就知道馬上就要開學了。家里有孩子讀書的家長,更是熱情,邀請我們進去坐坐,涼一涼,然后是非常輕松的交談,他們對我們的到來表示了極大的肯定和贊賞。通過交談,與學生家長架起了聯系與溝通的橋梁。我們向家長詢問了學生假期學習任務、作業完成情況;聽取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意見;摸清學生在家情況及平時在家表現。家長也向我們了解了學校的一些情況,還有家長向我們提出了要求,有位家長說:“現在,除了寒暑假期間,很少看到老師來家訪,雖然可以通過電話聯系,但和家長的聯系還是不夠。我讀書的時候,一個學期老師至少要到每個學生家里去一次,真希望你們平時也多來家訪,這樣相互間才能有更多的了解。”最后,他們會依依不舍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并希望我們經常到家來坐一坐,聊一聊。
2.在走訪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也為此深感憂慮。到了一個地方,有些村子外面沒有一個人,于是我們就先找熟悉的學生,一到門口,大門緊閉,我們就在外面叫,一開始沒什么反應,難道家里沒人?又叫了幾聲,聽到了一些響動,我們知道有人,就喊:“(學生的名字),你出來!”這時,學生才下樓。
我們問他:“家里其他人呢?”
“都不在。”他回答。
“一個人在樓上做什么呀?這么叫你也沒應。”
“有時看電視,有時睡覺。”
“那你作業都做好了嗎?8月31日上午報到的時候要交給老師的。”
“快做完了,剩下不多了!”
“那你這幾天趕快完成了!”
“嗯!”他轉身就要走,我們叫住了他。
向他打聽另一位學生,我們問他:“(學生的名字),你知道他家在哪兒嗎?”
“不認識!”
“你們同一個村,竟然不認識?”我們驚訝。
“那你還知道有誰也和你一樣讀小學嗎?”
“不知道!”
“怎么會不知道?”
“這個暑假我就在家里,沒出去過。”
“那你們平時讀書的時候,也沒有和同學來往嗎?”
“沒和誰玩。”
聽到這些,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這就是部分農村孩子的生活嗎?整天就呆在家里,和電視、電腦、空調相依為伴?難道是孩子怕出去曬太陽?難道是家長不放心孩子出去玩?同村的孩子,竟然沒一點交往,我們的教育沒有問題嗎?是因為村子里孩子少的緣故吧?一個個問號,在我們腦子里不停地閃現。
雖然,同村的孩子竟然不相識這一現象是極個別的,但也足以引起我們老師和家長的深思,在我們的孩子中還有多少我們沒有發現的問題呢?我想,通過我們的家訪,深入調查,一定會有更多的了解和發現。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五
家訪是學校與學生家庭之間極為重要的橋梁。通過家訪,老師可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情況,使學校與家庭形成教育共同體,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努力。身為一名一年級的學生,我也深受家訪的益處,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第二段:家訪帶給我的成長和改變
在家訪中,第一次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家長,我感到緊張而有些拘束。但漸漸地,我學會了主動與老師和家長交流,展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在家訪中,我學會了做好自我介紹,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積極參與到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中。這使我在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
第三段:家訪中的收獲和體驗
通過家訪,我有機會親眼目睹了每位同學家庭的特點和環境。我發現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優點和困惑,同時也了解到每個同學的不同成長環境。這使我更加理解和尊重每個人的差異,在與同學相處時更加包容和關愛。此外,家訪還增進了我與家長之間的互信和合作。我們共同探討孩子的問題和困惑,并尋找解決的辦法。家訪使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和合作,形成了共同育人的格局。
第四段:家訪帶來的幫助和支持
在家庭訪問中,老師向家長交流并解釋了我在學校表現的情況和困難,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我在學校的需求和需求。同時,老師也從家長那里收到了寶貴的反饋和建議,對我的教育和成長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我認為,家訪不僅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和關心我的學習情況,也為我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第五段:對家訪的感悟和展望
通過家訪,我深刻認識到家庭與學校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家庭是孩子發展的起點和歸宿,學校是孩子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基地。只有兩者密切配合、互相合作,才能讓孩子全面發展。未來,我希望能在家庭和學校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和合作,共同努力為我的成長和未來鋪就堅實的基礎。
在我一年級的學習生活中,家訪是一次寶貴的經歷。通過家訪,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社交技巧和表達技巧,也深切體會到了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緊密聯系和合作意義。我相信,通過家訪,我能夠更好地與家長和老師進行溝通,更好地達到自己的發展目標。我將珍惜每次家訪的機會,用心去經營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關系,為自己的成長努力奮進!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六
11月28日,沙灣小學五年級召開了本學期的第一次家長會。這次家長會圍繞“學校階梯式德育活動”“學生在校表現和學習情況”“家庭教育中的幾個問題”這三個大方面和家長進行了探討分析。為了使今后的工作能更上一個新的臺階,特做總結如下:
準備與到會情況:學校對本次家長會的召開格外重視,領導提前對各班主任做了動員與要求,各班班主任都提前精心布置好班級,努力營造一種親切、和諧的氛圍。五年級所有到會家長先是在學校電教室集中,聽取學校德育處萬主任和安全辦葉主任的講話,然后各家長再回到孩子所在的班級與各班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進行交流。
家長會會議情況:首先,邀請各位家長到電教室入座。家長會7點20正式開始。由德育處萬主任介紹五年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并向家長們介紹了五年級的階梯式德育:立志,和家長一同觀看了兩部很有深度和內涵的微電影,在座的每一位家長都很認真的學習,并由此開始思考自己和孩子之間相處的問題。隨后安全辦的葉主任向各位家長講述了安全方面需要家長們配和的相關事宜。兩位領導的講話每位家長都認真聽取,相信對家長們如何教育孩子有很深刻的啟發。
8點15分左右,各位家長回到各個班級由班主任主持召開各班家長會,并和任課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各班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老師都對本班學習好的學生進行了表揚,對學習差的學生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對經常不完成作業和紀律差的學生的家長提出了幾點建議,然后就家長們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家長們熱情高漲,將自己孩子存在的問題作為共同的話題進行著熱烈的探討。家長們共同尋求著教育孩子的方法。
會議的最后是家長們自由交流熱烈討論,并向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家長會情況分析:通過家長會召開過程來看,家長比較在意,敏感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們對此要求家長多重視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作業自覺性、閱讀習慣等。)實事求是分析孩子的基礎與學習方法,用動態地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變化,多鼓勵孩子在現有基礎上向更高層次邁進。
家長會效果:使家長對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同時也讓家長們學習到了一些優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以使自己在管理孩子時,能夠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法處理不同的事件。我們也更詳細地了解了學生在家的情況,這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開展。
家長們對新形式下的教育很關心的,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很高。有些方面我們離他們的要求還相差一段距離。從與家長的談話中,可以發現:我們對孩子的了解還不是很深,有許多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沒能夠進入,沒有真正了解與理解孩子們的所思、所言、所行。今后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搞好教育教學工作。要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平時要是與家長沒有會面的時間,我們也可以通過電話聯系,多與家長、學生接觸。
總之,這次家長會開得比較及時和成功,看到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支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由衷地感到欣慰。同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不斷鞭策自己,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讓這些孩子在我們的手中享受陽光教育。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七
進入學校一年級,我對家訪一詞并不陌生,因為曾經聽爸爸媽媽談起過他們因工作需要進行的家訪。然而,親身經歷家訪的過程卻是我第一次。在家訪的前一天晚上,我坐在書桌前認真打開家訪記錄本,整理信息并記下一些問題。第二天,我懷著緊張又期待的心情準備去家訪。
第二段:多彩的家訪體驗
第一次去家訪的經歷非常讓我難忘。家訪隊伍由班主任帶領,還有一位年級部的老師。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第一個家庭。一進門,家長熱情地迎接我們,并為我們準備了茶和點心。我們跟著老師的引導,逐漸熟悉了家長、孩子和家庭的環境。孩子們面帶笑容向我們介紹自己的家庭,他們能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點,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交談,我感到孩子們家庭的溫馨和和睦,這讓我更加喜歡家訪。
第三段:感受到的親切與關愛
在家訪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家長對教育的重視,以及對孩子的呵護與關愛。有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主動請教老師和家訪隊,尋求切實的教育建議。有的家長為孩子們展示了自己的專業特長,讓我們了解到了家庭教育的多樣性和重要性。通過不同家庭的家訪,我逐漸理解到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困擾和挑戰。家長們希望通過與老師的交流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這讓我深感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緊密聯系。
第四段:豐富了學生的教育視野
在家訪過程中,我見識到了各式各樣的家庭和生活方式。有的家庭繁忙,孩子們放學后常由家長關照,有的家庭環境清潔整齊,孩子們學習環境優美。通過與家長和孩子們交流,我感受到了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特點和效果。這也讓我認識到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這讓我有了更加寬廣的眼界和教育視野。
第五段:體會與收獲
通過一年級的家訪,我受益匪淺。首先,我意識到家訪是一種教育方式,深化了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通過與家長和孩子的交流,更能夠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計劃。其次,我認識到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尊重家長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家訪讓我更加明白學校和家庭需要相互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提供積極的環境。最后,我在家訪中感受到了關愛和親切,家長愿意分享他們的生活和教育經驗,讓我深感愛的力量。
在家訪中,我不僅了解了孩子們的家庭情況,還更加了解了他們的特點和需求。這讓我更加有信心和動力在日后的教育教學中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我相信,家訪這個教育方式會在我成長的道路上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讓我更好地了解孩子們和他們的家庭,進而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八
家訪是老師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一座橋梁,是學校與家庭交流的一個窗口。家訪看似很費時間,但和教師單一的在學校觀察的時間比起來,還是相當省時和高效的。每家訪一家,教師就能從家長的口中對學生的優缺點有了大致準確的了解。之后的后續工作就是需要教師紀錄學生的基本情況,建立學生檔案,在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家訪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也會把學生的即時表現,和家長進行交流,幫助學生一步步的成長。我就多次家訪實踐談點體會:
盡可能多了解被訪學生在校的思想表現、各科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習慣、與同學的相處情況等,以便家訪時信手拈來,游刃有余。深入到家庭細致了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學習環境、在家的表現;了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及教育方法;也了解了學生家庭的困境等,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加強了師生感情,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
成功的家訪首先是讓家長接納你,信任你。因此見面的講話顯得非常重要,談話時一定要懇切真誠,采用商量口吻,不用“命令式”“批評式”,讓對方家長感受到來訪老師的誠意,在不便正面表達本意時,應采用委婉的語氣尋找合適的時機或者從側面表述。家長和老師之間互相信任。去家訪之前,曾事先打電話給學生家長說明家訪時間等事宜,許多家長都在言語中表達了對老師家訪的支持和感激。家訪時,耐心地向學生家長講述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思想品德等基本情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這就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使家長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有信心地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也讓家長多了一份理解:老師在我們孩子身上的功夫不少啊,比我們家長更了解孩子。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彼此間的情感距離一下拉近了。所以我們家訪時注意說話的技巧,不讓家長感到難堪的同時,又能達到家訪的目的。
我們班小品是個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孩子,作業經常欠交,上課無精打采。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幾位老師到他家走訪,并針對他的情況為他制定了一張時間表。開始一個星期他表現非常好,嚴格按照時間表進行作息。但由于他自身的控制能力較弱,我怕他堅持不了,所以我經常打電話向他媽媽了解他在家的情況,并及時在班上表揚他,幫他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隔段時間還去他家坐一坐,這樣他就覺得老師關心重視他,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因此一個多月來,他都是嚴格遵照作息時刻表按時作息,不僅能夠保證睡眠,成績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對家訪的一些心得體會,我覺得與家長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不僅要靠家訪,更重要的是平時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只要是真誠的,與家長的目標是一致的,家長永遠都會接納我們,理解我們,從而教育他們的孩子尊重老師,好好學習。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九
段一(引子):
家訪是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橋梁,通過家訪,我更加了解了家庭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最近一次的家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段二(主體一):
這次家訪的對象是一位同學的爺爺奶奶。他的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照顧成長。在訪問中,我發現他們家的環境相對簡樸,生活并不富裕。然而,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教育卻十分重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他們希望孩子能夠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一天能擁有更好的生活。這種堅持和努力讓我深受感動,也更加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
段三(主體二):
在與爺爺奶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孩子在學校表現良好,但在家里卻缺乏自覺性,作業常常要被催促才完成。因此,我建議爺爺奶奶在家中給孩子樹立明確的學習時間和目標,幫助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我也鼓勵他們多與孩子交流,了解他的需要和困惑,幫助他解決問題。通過與爺爺奶奶溝通,他們也表達出對我的建議的接受和支持,他們愿意付出更多努力來幫助孩子進步。
段四(主體三):
與爺爺奶奶的交流不僅讓我更加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況,也發現了他身上的閃光點。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關心,總是鼓勵他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培養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孩子通過繪畫和手工制作等課外活動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這讓我對他寄予了更大的期望。我在家訪過程中帶去了一些涂鴉本和手工材料,希望能夠進一步發掘他的潛力,并引導他在興趣愛好上的更深入探索。
段五(總結):
通過這次家訪,我不僅更加了解了孩子的家庭背景,也對他的成長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將積極與家長保持聯系,與他們一起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努力。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這個孩子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同時,也希望通過家訪這種形式,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和家庭,讓教育更有效地達到每個孩子的成長需求。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十
“家長訪校周”活動結束了,自己在這次活動中有以下幾點感受:
作為教師,最本職的工作便是教書育人。對于自己每天上班必做的事情——教書本應是手到擒來、得心應手的,但在聽聞“家長訪校周”活動后,確實頗為緊張。自己所面對的不是專業的教師,而是一群愛子心切、疼女至急的父母,他們關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長,必然會對孩子所在班級老師的水平關心。正是帶著這樣緊張的心情進行準備,才得以上出家長滿意的課,營造家長放心的課堂。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著。或許會覺得家長不懂教育,但從家長的“反饋表”所寫內容時才發現,家長中“藏龍臥虎”,有些所寫語言可以堪稱為專業。由此可見,作為教師不要小覷家長。但也正因為這樣,我們為之高興,因為在與家長交流、溝通時,會更為簡單。
溝通是人與人了解的橋梁,學生是聯系家長與教師的紐帶。無論老師或家長,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從這次活動與家長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既愛又恨。“恨”是“恨鐵不成鋼”。盡管家長對孩子不滿,但還是希望能得到教室的肯定。這次交流后我有個最大的感觸便是: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要讓家長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愛心、責任心,讓家長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地關愛他的孩子。我想:我們的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樣的會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家訪心得體會家長一年級篇十一
家訪是我們幼兒園每學期末每位老師必做的工作,剛開始時我很迷惑:我們現在的通訊這么發達,很多時候我們都通過電話交換,有些小事則可以在接送的時間三言兩語與家長交換意見,有必要走進家庭實行這樣傳統的家訪嗎?家長會樂意接受嗎?通過三個學期的家訪工作,現在我以為家訪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減少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間隔,使我們的溝通交換更加有效。現在我將我本學期的家訪感受做以下概括:
今年我們班有41名幼兒,我們的目標是走進每位幼兒的家中,但是家長們對我們家訪反應不一:有的驚奇,是否是我的孩子在幼兒園里犯了嚴重的錯誤,老師要到家里來家訪?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亂,那個時間我們沒有空,抽不出時間接待老師;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沒有機會和老師好好交換呢,對我們的到來非常的興奮。面對家長不同的態度,我們更困惑了,會不會因此而造成負面的影響,給家長們帶來額外的負擔?但有一點,我們更清楚了:家長們的家庭教育觀念確切需要我們的引領,而走進家庭的家訪活動,正好給了我們一次了解、溝通的機會,對孩子,對家長,對我們自己,都將會是一次挑戰。
在家訪的進程中,我們深切地感遭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看,也感遭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家長們問的最多的題目是,幼兒園甚么時候開始教寫字算數?對這樣的題目,我們具體地向家長解釋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使家長明白我們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兒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我們也具體地向家長了解了幼兒的愛好愛好,性情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態、學習環境、在家表現、行為習慣,并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看,同時,有禮節、有分寸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乃至是家長還沒有留意到的閃光點,懇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腸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但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示家長不但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另外我們還給家長們布置了冷假作業,就是讓家長冷假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把幼兒拿回家的幼兒用書再和孩子一起看一看,學一學。
這次家訪給我留下了很多深進的,值得我反思事情,這對我今后的幼兒園教學工作來講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在學期行將結束的那個星期,我們班發生了一件令我非常難過的事情,葉文偉小朋友的大拇指被門夾到了,而且骨折了,當時我真的手足無措,這可是我從教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事故了,對葉文偉和他的家長我感到非常的內疚。家訪第一天我和陳老師往買了水果打算往文偉家看看他,我們坐著三輪車剛到他們家路口,就看到文偉和他爸爸在那等我們了,到了他家他爸爸媽媽和熱情的接待了我們。我們首先對在幼兒園發生的這件事表示了歉意,也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在整個家訪談話進程中他們表現出了對這件事的理解,說這是個意外,沒有關系,文偉自己平時也很調皮,還說文偉經常說老師很好。聽了他媽媽的話我一方面覺得很興奮,家長這么理解我們的工作,另外一方面更覺得內疚了。這次家訪還有多印象深進的事,如:鄭樂珊興奮的拿小時候的照片給我們看,給們講小時候的事;葉雯婕興奮的給我們表演培訓班學過的舞蹈;還有很多家長會著孩子在路口接我們等等,這些都很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在嚴冷的冬夜感遭到了熱和。
通過家訪,我們不但了解到了平時不了解的情況,與家上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叫,更大范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遭到了教師工作的神圣與責任,關于家長們對于幼兒園家訪反應不一:有的驚訝,是不是我的孩子在幼兒園里犯了嚴重的錯誤,老師要到家里來家訪?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亂,那個時間老師沒有空,抽不出時間招待老師;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沒有機會和老師好好交流呢,對于老師的到來非常的高興。面對家長不同的態度,老師們更困惑了,會不會因此而造成負面的影響,給家長們帶來額外的負擔?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家長們的家庭教育觀念確實需要老師的引領,而走進家庭的家訪活動,正好給了老師一次了解、溝通的機會,對孩子,對家長,對老師自己,都將會是一次挑戰。
家訪是老師幼兒園每學期末每位老師必做的工作,剛開始時我很疑惑:老師現在的通訊這么發達,很多時候老師都通過電話交流,有些小事則可以在接送的時間三言兩語與家長交換意見,有必要走進家庭實行這樣傳統的家訪嗎?家長會樂意接受嗎?通過三個學期的家訪工作,現在我認為家訪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減少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使老師的溝通交流更加有效。現在我將我本學期的家訪感受做以下概括:
在家訪的過程中,老師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家長們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幼兒園什么時候開始教寫字算數?對于這樣的問題,老師詳細地向家長解釋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使家長明白老師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兒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長。同時老師也詳細地向家長了解了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況、學習環境、在家表現、行為習慣,并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望,同時,有禮節、有分寸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甚至是家長還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地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醒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另外老師還給家長們布置了寒假作業,就是讓家長寒假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把幼兒拿回家的幼兒用書再和孩子一起看一看,學一學。
這次家訪給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值得我反思事情,這對我今后的幼兒園教學工作來說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在學期即將結束的那個星期,老師班發生了一件令我非常難過的事情,小朋友的大拇指被門夾到了,而且骨折了,當時我真的不知所措,這可是我從教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事故了,對于和他的家長我感到非常的內疚。例如:家訪第一天我和陳老師去買了水果打算去文偉家看望他,坐著三輪車剛到他們家路口,就看到文偉和他爸爸在那等老師了,到了他家他爸爸媽媽和熱情的招待了我們。我們首先對于在幼兒園發生的這件事表示了歉意,也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在整個家訪談話過程中他們表現出了對于這件事的理解,說這是個意外,沒有關系,文偉自己平時也很調皮,還說文偉經常說老師很好。聽了他媽媽的話我一方面覺得很高興,家長這么理解老師的工作,另一方面更讓我們覺得內疚了。這次家訪還有多印象深刻的事,如:鄭樂珊高興的拿小時候的照片給老師看,給們講小時候的事;葉雯婕興奮的給老師表演培訓班學過的舞蹈;還有很多家長會著孩子在路口接老師等等,這些都很讓老師感動,也讓老師在寒冷的冬夜感受到了溫暖。
通過家訪,老師不僅了解到了平時不了解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識,更大范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老師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圣與責任,激發了工作熱情;更使老師得到了教育和鍛煉。家訪不僅僅給老師教師帶來了感動和寶貴的經驗,家訪也帶給了孩子們滿心的快樂:“老師到我家來了!”家訪后的幾天,孩子們交流的話題都是同一個內容。孩子們的一言一行,都讓老師感受到那種溢于言表的快樂。家訪更帶給家長全新的感動:“老師,謝謝你如此細致!”教師對孩子日常言行的細微介紹,對孩子個性的詳細剖析,老師的家教理念讓家長們耳目一新,從來沒有想到,教養孩子還有那么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