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暑假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篇一
昨天,我沒讀過《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這時,如果你讓我選擇,我定會情不自禁地說:“我就是云——自由自在;我就是風——乘風破浪;我就是海——容納百川……”我有太多太多的選擇,只要對我有用。
今天,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這時,如果你讓我選擇,我定會毫不猶豫地說:“我就是小豆豆——擁有美好的童年;我就是小林校長——呵護好動的學生;我就是媽媽——慈祥和善……”我愛上了太多的人物,因為讓我學會了許多道理與品質。
我羨慕小豆豆,她被原來的學校退學之后,來到了快樂自由的巴學園。在巴學園,她們的教室不像我們的教室是房子,她們教室竟然是電車教室。她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有人想做科學試驗,就弄得滿教室都是泡泡。她們游泳的時候都不穿游泳衣,赤膊下水。她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同學坐,彼此之間沒有攀比,只有團結友愛。小豆豆能幫助比自己大的殘疾男人阿泰爬上了樹,實現了約定。更有意思的是,她們學校的校歌竟然只有一句:“巴學園,巴——學——園——”。巴學園簡直就是孩子們的樂園。
我更羨慕小豆豆,碰上了一位善解人意的小林校長。小林校長對學生的教育實在讓人敬佩,他會聽小豆豆長達四個小時的對話,只為小豆豆能快樂地表達自己。他能為腿部有殘疾的孩子辦一場特別的運動會,只讓他樹立信心。讀到這里,我的心里也多了一份寬容和善良,記得假期里合唱培訓,一位隊友打碎了我心愛的茶杯,這可是媽媽送給我的禮物,伴隨我整整三年了。看著心愛的茶杯粉身碎骨,我的心很痛。可是看到呆若木雞的隊友,我的心痛馬上消失了,微笑著說:“沒事,你的手手沒有受傷。”隊友很感激,擺擺手。這是我第一次讓步,想不到,寬容別人,自己也快樂。
我還羨慕小豆豆,還有一位慈祥的媽媽,讓她少走了許多的彎路。
其實我也擁有小豆豆的所有的快樂,因為我可以選擇。
暑假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篇二
假期里,一想到即將與一年級的小不點兒打交道,我內心不免有些惶恐。這心事被一個同事知道后,她神秘地對我說:“推薦你讀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讀完后包你有所感悟。”就這樣,我捧起了這本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代表作。一口氣讀完,我感觸良多,腦子里總浮現出那所讓人無限向往的理想樂園,那位讓人無限崇拜的理想校長,當然,還有那個既頑皮又可愛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是一本很溫暖的書,它不僅帶給全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書中給我們描述的巴學園不僅僅是一個學校,更是個充滿愛心和幻想的地方,主人公小豆豆在這里不僅學會了愛,還學會了在生命的別離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這里珍藏了對于我們教育者來說最重要的東西。這本書是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候的一段真實的故事,讀來覺得非常有意思,同時,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故事中的小豆豆本是個天真活潑、善良可愛的小女孩,因為與當下的教育制度格格不入而成為眾人眼中的“問題孩子”,無奈之中,在媽媽的帶領下,她來到了自己的綻夢之地——巴學園,開始了在這兒的精彩生活,最終成長為一個聰明又不失冷靜,活潑而又十分禮貌的女生,而這一切,大部分要歸功于小林校長,他是書中成熟、睿智的象征,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小林校長之所以成功,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有思想地工作。“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品質,并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成為富有個性的人。”這就是小林校長與眾不同的教育理念。當然,他不僅這樣想,更是躬身實踐著。你看,面對小豆豆長達四個小時的喋喋不休,他居然哈欠也不打一個;面對從小患小兒麻痹癥的泰明,他讓所有孩子光著身子游泳,懂得什么樣的身體都是美的這個道理;當小豆豆因為不小心把錢包掉進了學校的廁所,為了找到錢包,用長把舀子把便池里的東西舀出來時,小林校長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弄完了,把這些東西全都放回去。”……真感嘆二戰前日本就有這樣好的教育嘗試,有這樣人文的辦學理念。反觀我們的周圍,這種真真正正遵循教育本質的人幾乎消失殆盡,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耐心,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維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對于孩子的過失,總習慣居高臨下地痛罵學生,或者用罰做作業的方式懲罰學生,這是多么失敗的教育啊!其實,像小林校長那樣,俯下身軀去接納孩子的過失,蹲下身子去用心傾聽學生的訴說,遠離心浮氣躁,擯棄急功近利,我們的學生會在自由、平等、開放的環境里獲得更充分的發展,成長為心理健康,有專長的人才。
第三、有技巧地工作。巴學園最提倡的就是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作為校長的小林先生,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實現著這點。書中,盡管他對犯錯的女老師發火,但他沒有選擇還有別的老師在的職員室,而是在誰也看不到的廚房里,真正讓我們見證了尊重式的批評藝術。讀著讀著,我看到了一個有著與眾不同教育方法的小林校長,也想到了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反應慢、紀律松、成績差的學生,心情好的時候,提醒、交流都還做得到,但要是碰上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那些一錯再錯、屢教不改的學生就不會那么幸運,一頓狂批肯定是免不掉的,哪會管什么方法,更不會分時間、地點和場合,跟小林校長相比,真的覺得好慚愧。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絕不是口頭的口號,只有像小林先生一樣構建融洽的師生情感,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尊重規律,學生才會自然的把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說心里話,我很敬佩小林先生。雖然巴學園現已不復存在,但小林校長那種尊重、愛護學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作為教師,今天我們要做的不是重建一所巴學園,要學的不是小林先生具體的做法,而是要學習他辦學的思想,學習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學習他尊重規律辦教育。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不會白費,也只有這樣,祖國的花朵才會朵朵嬌艷綻放。
暑假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篇三
這周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寫這本書的是日本著名女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
她所寫的這本書是講一個叫小豆豆的女孩子的人生經歷。
喜歡小朋友的校長先生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新天地,就連淘氣的小豆豆都能坐在座位上好好學習。
巴學園是一個美妙的地方,是一個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地方。我覺得我們要是能有這樣的學校該有多好啊!我希望現在的大人如果能不強迫孩子學習讀書,那就太好了。我喜歡這個學校——巴學園。
廣東廣州華南農業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何岳娟
暑假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篇四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寫的一本書,這本書所講的是一所小學和一個女孩子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這本書不僅給全世界幾千萬讀者帶來無數笑聲與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豆豆雖然才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但她才一年級就被退學了。因為她在上課時總會做出一些正常孩子不可能做出的事,老師很煩她這樣,于是她就被退學了。
小豆豆的媽媽帶小豆豆來到“巴學園”,想讓她在這兒讀書。在這個學校里,小豆豆看到了奇特的景象:這個學校的教室是六輛已廢棄的電車廂,還有其它景物也那樣新奇。小豆豆喜歡這個巴學園。她見到了校長小林宗作,這位校長請媽媽回避,讓小豆豆隨便和他聊聊,小豆豆一直不停說著,小林校長一直沒有打斷過,小豆豆竟說了四個小時!但校長沒有厭煩,倒挺喜歡這個天真的小女孩,便答應了小豆豆成為這個學校的學生。
接著,小林校長帶小豆豆參觀電車教室,小豆豆看到教室里面,驚嘆了一聲,電車內沒什么變化,只是吊環和扶手沒了,裝上了黑板和椅子。小豆豆數了數,一個班(一輛電車)只有9個學生。
第二天起,小豆豆的新奇之旅開始了,她又可以上學了。在幾個學期里,她體驗到無限的新鮮事物:游泳、暑假、冒險、溫泉旅行、交上好朋友、野炊,甚至是生離死別。一切看似簡單、普通,但對小豆豆來說都是新的,都是第一次經歷。
戰火是無情的,在美國當時世界無敵的b-29轟炸機的狂轟亂炸下,電車教室沒有了,辦公室消失了,禮堂不見了,游泳池也沒有了。小林校長幾十年的心血——巴學園在幾分鐘里化成灰燼。悲慘的結局令人無法接受,所有人都認為:炸彈可以炸毀美麗的巴學園,但炸不掉小林先生和老師們的美麗童心,以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暑假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篇五
第一次打開《窗邊的小豆豆》,我就被小豆豆那個純真、新奇,充滿童真的世界所吸引,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
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本書的作者,日本著名女作家——黑柳徹子。小豆豆從小就是一顆令老師頭疼的"怪味豆"。靜靜地課堂上,小豆豆會突然站起來,站到窗前和小燕子說話,經常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她還會在課堂上突然跑到窗前,和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并懇請他們表演節目,弄得全班同學好奇地趴到窗前來聽曲子,而不愿意上課。她還經常在課堂上突然關合課桌抽屜,弄得啪啪響。連隔壁的班的班主任也受到了很大的干擾……我經常被她的純真可愛,新奇的冒險經歷,逗得哈哈大笑。
豆豆最終因太淘氣而被責令退學,她來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新學校——巴學園。
在教育上有著神奇魔力的小林校長令我敬佩,巴學園的教學方式令我羨慕與驚訝,巴學園的生活令我神往。我希望生活中的我也一樣得到父母和老師的理解與細心呵護,在屬于我的巴學園里,快樂地成長。
暑假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篇六
通過閱讀《窗邊的小豆豆》,那個讓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心所欲地實踐著她天真的腦袋里一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有著獨特教育模式的巴學園一度讓我神往之極.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了以往所沒有的想法和體會。
在日本,窗邊族,指的是那些被人們冷落了的孩子。他們不是有生理缺陷,就是有心理上的或者性格上的缺陷。這個詞給人一種被排除在外圍,而不是處于主體的地位上的感覺。作者黑柳徹子在第一所學校中,想必一定也隱隱約約地有一種被排斥感.所以才會擬這樣一個書名.其實在我們看來,像豆豆這樣的女孩子,根本沒有什么缺陷,就因為她太好奇、太好動、太富于幻想罷了。看見燕子在筑巢,她會和燕子說話;看見化裝廣告推銷員在吹奏音樂,她會邀請他上來演奏,她忘記了這是在學校,是在教室,她還有很多讓老師頭痛的事,所以,她才上一年級,就被第一個學校開除了。
學習了小學生心理學,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心理的發展其實是一個過程,一個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學校是把兒童從家庭引向更為廣闊的社會的過渡機構,它為社會培養符合社會規范,適應社會需求的新成員.一所學校的校風,校園設施,學生所接觸的老師以及學生的同年齡團體等構成了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師,同年齡團體尤為重要.小豆豆幸運的來到了巴學園,也為她以后的成功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洗足池水雖然淺,卻能打動偉人心"這樣的校歌,只有幾十名學生,幾個電車教室的巴學園,其崇尚自然教育、還孩子自由天性的的教育理念卻打動了無數人的心,留給我們無盡的思考.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巴學園的上課方式。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那道題開始做。“小學生們就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先上語文課也行,先上算術課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歡作文的小學生在寫作文,后面的`位子上,喜歡物理的學生點起了酒精燈,把燒瓶燒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著什么爆發實驗。” 在已經習慣了背著小手、中規中矩的中國小學生看來,這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譚”,但這是真實的。在小林校長看來,這種看來“亂糟糟”的上課方法卻很管用:隨著小學生們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師能夠清楚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對于老師而言,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課方法。 還有巴學園的音樂課,"能使人體的固有組織更為精巧,同時又能培養心靈節奏"的旋律教育法,它讓孩子們用心靈去聽,去感知音樂,而不只是死板板的教育,喚起孩子們的感知能力……巴學園還在暑假期間組織像溫泉旅行這樣的各種集體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相處,彼此熟悉,高度的凝聚力使孩子們之間心理相容,朝氣蓬勃。良好的心理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個性及各項能力的發展。從黑柳徹子的后記中我們發現巴學園的小學生們最后都有著一個不錯的歸宿,這些都是巴學園成功的有力佐證。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關愛孩子們,探索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教育模式,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潛力 。
讓我們關愛每一個”窗邊的小豆豆!關愛這些祖國的未來。
暑假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篇七
今年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叫做《窗邊的小豆豆》的書,我深有觸感。
《窗邊的小豆豆》是由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在1981年編寫的,感動了千萬名的讀者。
本書講述的是在東京的一所小學,一個小女孩和那里上學的孩子發生的趣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即黑柳徹子)。小豆豆之前在別人眼中看成怪怪的“小豆豆”,因為上課時總是開關抽屜和宣傳藝人、燕子打招呼,打擾到班上的同學,所以被退學了,后來到巴學園,成為了成熟的“小豆豆”。
巴學園十分獨特,教室是用電車做的。每次上課時都由自己來選先上什么課,下午就出去散步。巴學園的學生也有身體有障礙的孩子。最讓我敬佩的人是小林先生,也是巴學園的校長,小豆豆第一次來巴學園說了四小時的話,小林先生十分認真的聽。
另外,校長還讓全校個子最矮,手腳最短的高橋君在運動會上讓他全部項目拿冠軍。這些都體現了校長對孩子的關愛。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快樂,幸福,痛苦是什么感覺,這是一本關于教育和愛的不可多得的好書。
暑假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篇八
讀這本書的感受就像喝一杯暖暖的熱茶下肚,十分舒心,全程被巴學園里面的氛圍所感化。
本書講述的是作者黑柳徹子在小學的真實經歷,以“小豆豆”當時的視角來講述故事,語言較為簡單,雖被歸于兒童文學,但受眾面十分的廣,也被當作“教育書”備受矚目,許多讀者向往于書中的巴學園——夢想中的教育,即使結合當代現實來看是不切實際的,但可以為此而努力。
最重要的是,有包容的校長小林先生,即使做出再荒唐的事情,他也不會錯怪學生,而是從他的角度看待問題,教他之后怎么做。
書中良好的教育方式數不勝數,在不傷害孩子內心的基礎上教他們一步步成長。
可惜書籍的最后,戰爭和炮火來臨,即使結局是悲傷的,但過程是美好的。這些在巴學園度過的經歷,都會成為他們一生的寶貴財富。
后記中還記載了學生們長大后的情況,他們每年都會重聚一次,擁有這樣的經歷和伙伴們真溫暖。作者還談到她取這個書名的原因,原來“窗外”是被排除在外面的感覺,有點感觸。
暑假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篇九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亞洲唯一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日本作家黑柳徹子撰寫的《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使我頗有一番感觸,文中那位既淘氣又可愛的小女孩“小豆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講述了一個因為淘氣而在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小豆豆,在巴學園里學習的一段美好時光。無論是巴學園的美麗景象,還是那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都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用廢棄的電車來當教室;每天上課的順序都是由自己安排的;每天每個人的座位都根據自己當天的心情和需要來坐……這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都是天方夜譚,而在巴學園里,與眾不同的事例還真是讓人數不勝數呢!
能創辦這樣一所特殊的學校,我想它的“主人”也一定很特別。他就是校長——小林宗作先生。我非常喜歡小林先生,為了能更加了解學生們,和他們交朋友,讓師生沒有距離,他不僅付出時間,更多的是對學生的關心。如:專門為個子矮小的高橋君精心安排的運動會;精心做出計劃的.事情也是為了讓那些覺得“在別人眼里我很特殊”的羞恥的念頭消失,讓歡樂和笑聲一直留在每個人的心田……尤其是他使小豆豆從一個“壞孩子”變成好學生,正是因為小林先生非常地關心、了解她。他的關愛打動了小豆豆,因為在她進巴學園之前和之后,從來沒有一個人像小林先生那樣耐心地聽她說四個小時的話,竟然一點兒也不覺得煩,有時還會問道“然后呢”。小林先生以他那堅持不懈的耐心和對學生真摯的關愛,深深觸動到了小豆豆的心靈深處,最終決定選擇做一個好學生……在巴學園里,即使放學之后,孩子們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著早一點到學校去。巴學院是一所充滿魅力的學校,令人向往………。
讀完此書,我都有點嫉妒小豆豆了,她有童話般的學校和了解孩子心思的好校長,她的童年絕對是快樂的。教育也可以充滿快樂。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得到洗滌,給我的腳步增添力量,讓我們也和小豆豆一起快樂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