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鑄牢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心得體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心得體會1
5月19日上午,我校校領導、中層干部和全體思政課教師一起參加了由商都縣教育局組織的教育系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會。來自市委黨校的劉老師在會上做了精彩的培訓講座。通過聆聽劉老師深入講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我對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明確政治定位,指明行動方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我們新時代搞好民族各項工作的行動明燈。有句話說的好,“沒有方向的船,什么風都是逆風”。所以說,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有助于鑄牢整體意識,激發全國各族人民維護國家統一、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熱情和信心。
二、匯集群眾智慧,凝聚發展力量。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才能成就偉大事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以實際行動來維護中華民族共同體,其實這也是一個凝聚智慧和力量的過程。新時代新征程,尤其是在當前的國內國際大環境之下,世界發展形勢嚴峻,而我國所面對的各種壓力也層出不窮。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需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匯集來自各方面的力量,為我們中華民族這艘巨輪繼續破浪前行提供強大的動力。
三、促進政治認同,樹立文化自信。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們的遼闊疆域由各民族共同開闊;我們的悠久歷史由各民族共同書寫;我們的燦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創造;我們的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由各民族共同培育。在中國的歷史上,凡是國力強盛、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的時期,無一不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尊重了過去輝煌的歷史,尊重了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實踐中所形成的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又堅定了文化自信,包括對各民族所創造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對我們黨所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還包括對未來我們2035年遠景目標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自信,等等。
面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56個民族共同的夢。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團結奮進,共筑精神家園,既是習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量、同心同德、共同奮斗的重要遵循,對于實現兩個100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心得體會2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民族團結成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家可以理解這個“鑄”字,經過高溫熔鑄,物質內部分子結構發生變化,形成一個關系緊密、不可分割的整體。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有機組成的整體,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調整體性、共同性、向心力,這是對民族團結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多元與一體的關系,“一體”就是指我國56個民族早已結成相互依存、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民族實體。這個民族實體就是中華民族。“多元”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個體的多元。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者辯證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要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尊重差異是為了包容多樣性,卻不能過分強化和固化這種差異。我們要通過學習“四史”、“五觀”,增進“五個認同”。作為黨的干部應該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提高政治站位,不斷提高政治能力,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民族地區工作,要主動加強民族團結意識,對黨的民族政策不打折扣堅決執行,站在維護國家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高度,看待和處理民族問題,心中既要有局部更要有全局,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思想認識上去了,更要主動作為,敢于擔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心得體會3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我們要深刻把握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要在全社會各民族中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各民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開啟了內蒙古發展的新紀元,創造了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譜寫了我國民族關系史的光輝篇章。內蒙古作為國家政治安全、生態安全兩個屏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區、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諸實施的地方,地處祖國北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待,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心得體會4
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先要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的理念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特別強調,“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這句話為我們辯證認識“一體”和“多元”的關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的理念內涵,才能切實理清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搞清楚哪些方面必須“同”,哪些方面可以“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治理。其次,要充分認識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戰略意義,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國無魂不立,族無魂不聚。再次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和手段。這一點體現在我們高校工作中,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各族學生在共同學習生活中彼此相互溝通,加深了解、增進感情。最后要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擔當責任,忠誠奉獻。作為工作、生活在邊疆民族地區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提高政治站位,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到日常各項工作之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履職盡責,爭做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模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心得體會5
通過連日來的集體培訓和個人自學,我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推進雙語教學改革有了更加強烈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首先要深刻認識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其次要準確把握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要求: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處理好“多元”與“一體”的關系;要深刻把握“兩個結合”,一是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二是堅持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必須理清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要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對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心得體會6
如何將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完整納入“三全育人”體系建設之中,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首先,要充分認識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年、精神力量之魂。其次,要把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我們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履行政治責任、擔當歷史使命的具體表現。最后,要把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圍繞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著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夯實“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全面構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培養“四有”好老師,建設一支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要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程的育人效應,將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專業課教學之中;要把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大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深化文化認同,匯聚民族力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心得體會7
通過在本次培訓班的認真學習,特別是對總書記2019年在全國民族團結表彰大會上講話的學習,我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其中感觸最深的是總書記運用大量的史實闡述的:“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是先人們給我們留下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中華民族情感的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命運的共同體、是中華文化的共同體、是中華民族政治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利益共同體”。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人生觀、祖國觀和民族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高等學校的教師,同時作為一名學院的黨務工作者,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首先要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同時把愛國主義、愛我中華的種子撥入年輕學子的心靈深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年一代的心田中生根發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心得體會8
青年學生是國家未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貢獻者和參與者,更是促進民族文化交融,增進民族團結的堅實力量。要堅持把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持續拓寬思政教育渠道,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網絡思政格局,積極打造有熱度、有溫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網絡育人陣地,認真探索“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銜接,不斷拓展傳統思政教育的維度,積極創新學生易于參與的途徑、樂于接受的方式,真正把思政工作做到入眼入腦入心,引導學生牢固樹立“五個認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共繪民族團結“同心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