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羊脂球》讀后感1000字篇一
永遠無法忘記出自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手中,那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善良的西蒙爸爸——鐵匠菲利浦·雷米;不舍得花一分一毛自己的錢,卻糟蹋他人的金錢的都市小市民——奧萊依太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公務員——卡拉望夫婦;貪婪自私、愛慕虛榮的貴族官僚——鳥先生……不同的階級,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特點,一個個都令人感慨萬分。當然,還有那最令我難忘的充滿傲骨的妓女——羊脂球。
在那個身材矮矮的,滿身各部分全是滾圓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頭兒全是豐滿之至的,豐滿得在每一節小骨和另一節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個圈,簡直像是一串短短兒的香腸的羊脂球身上發生了這樣的情節:逃難的路上,饑餓的貴族官僚們臣服在羊脂球的食物面前,就像一只只聽話的哈巴狗,飽食后慷慨的為她唱贊美歌,贊揚她的善良,同情她的疾苦。從前在他們眼中身份卑微的妓女,此時此刻卻被他們捧成上帝的女兒。貴族們偽善面具令人“佩服”!當普魯士兵威脅到他們的腰包時,他們看不見羊肢球是他們恩人的身份,只看見她是妓女的身份。他們頓時由哈巴狗變成了柴狼,拼命把羊脂球推入火坑。他們自私貪婪的本性只允許他們用金錢、利益去衡量一切
我不禁為這世態炎涼、人情淡薄的社會感到悲哀,書本的學識未能給他們帶來善心,現實中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殘酷的爭名奪利沖刷了一切形式上的終極關懷。讓我不禁想起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在學做學問前,先學會做人!”
物質上的“貴族”不一定是“貴族”,而精神上崇高的人比“貴族”更高貴。同樣的道理,身份上的“妓女”不一定是“妓女”,而品質上低劣的人比“妓女”更讓人唾棄。或許,這些道理對于我們這群涉世未深的中學生,仿佛有些“無處可用”,但是,想想我們的身邊卻又是充滿了這樣的道理。
記得化學老師曾經說過:“我不是憑成績好壞來評價我的學生,我看的是人品,同學們,你們都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所以,你們都是我的好學生。”這一段話讓我感動,同時也讓我更加認識到做人的實質。“良莠不齊”這個成語大家都聽說過吧!我始終記得,當初語文老師解釋著成語的時候說:“意思是:好人壞人都有”。有一個病句是這樣說的:我們班的同學成績良莠不齊。當時語文老師說:“成績差的人,他就是壞人嗎?壞人的含義是:品質惡劣的人”。
一個人的身份、一個人的才智都不能夠真正說明這個人。人的美麗與否是要通過內心地感受,真真切切的感受她的內在,生活的窮富并不能代表什么,出生的環境不是你能決定的,但后天的做人準則是只有你才能決定的!
《羊脂球》讀后感1000字篇二
“羊脂球”不僅僅只是一本書的書名,也是一個一個人的名字。這是一個特殊的人,她總會有著于其他人不一樣的行為,因為在她身上,可以發現許多的優點。然而最令我欣賞的卻是羊脂球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的精神。也許大家對這一老套的意見沒什么看法,但我認為,這是值得一提得!
在從法國前往德國的過程中,大家幾乎看不到一個可以歇息,可以吃飽的地方,就連一個閃光燈都沒有,有的餓的已經快死了;有的累的已經倒在了地上……而在這時,羊脂球動心了,她實在不忍心看到于自己坐在同一車廂的人就這樣被折磨死,她拿出為自己這幾天的旅行而準備的食物,分給了大家,在生死關頭救了無數人的名。
在這生于死的交接口,誰都希望得到一份愛來養活自己,羊脂球就是提供愛的人,要知道那時會有多少人感謝她的救命之恩。
羊脂球舍己為人,助人為樂的精神實在是難得。她完全已經不在乎自己了,只要救活別人,再怎么樣犧牲自己她都愿意,她給了自己素不相識的人雞腿,給了他們水果;更令我感動就是她竟然用更多的食物去救活她的仇人。可以看出,什么仇人、陌生人,羊脂球都把他們看作自己的親人,為他們作貢獻,自己卻什么也沒吃。
當今的社會上像羊脂球的人并不多見,大家總是一個勁地說助人為樂,舍己為人,卻沒有人有過實際行動。這些人實在是可惡,說到卻卻不做到,他們如果真的能為什么奉獻點什么,那就會帶動所有人去幫助別人,這樣,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就像船長哈爾威正是已舍己為人,助人為樂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信任。
所以生活中不能缺少八個字“助人為樂,舍己為人”,哪怕卻少一個字,那世界就會不美滿。
《羊脂球》讀后感1000字篇三
暑假,蟬鳴陣陣,蛙聲漸老,紅櫻落盡青梅小。在這個暑氣蒸人的日子里,我拜讀了莫泊桑的《羊脂球》,她宛如像一陣清風,令我精神寧靜舒適。羊脂球,一個身份卑微而靈魂高貴的女人!
在未讀這本書之前,我就一直認為羊脂球是與鼠耳、牛糞球一樣被作為一種十八世紀蘇格蘭高地的藥材。然而,并非如此。羊脂球是主人公的名字,小說這樣講,因為主人公早年發福,身體肥得流油,皮膚猶如羊脂般光滑,所以別人稱她羊脂球。
在普法戰爭的那個動蕩的歲月,一輛馬車在滾滾大雪中出發,用古龍的話講,是一輛馬車自北而來,碾碎了地面上的冰雪,卻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車上的乘客除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伯爵、富商、修女之外,還有一位叫做羊脂球的妓女。這一車的乘客正準備去尚未淪陷的勒阿弗爾避難。路過馬德時,一位普魯士軍官看上了羊脂球,并扣留了馬車,他要求羊脂球委身于他,但羊脂球因為愛國情,拒絕了他。經過乘客們的“勸說”,羊脂球勉強同意。到馬車再次啟程,羊脂球又成了那個“下賤”的女人。
讀完這篇小說,我發現小說的第一章,主要寫了法國的敗軍殘部的凌亂不堪的慘狀,這里交代了普法戰爭的背景。法軍裝腔作勢地嚇唬敵人,但一聽到敵軍將要進攻的消息,一個個驚慌失措、倉惶逃命。普魯士軍隊的長驅而入,導致了法國的兵敗。也許,這為下文一個普魯士軍官的傲慢,蠻橫地阻攔馬車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因為馬車出發得匆忙,馬車上的乘客大多沒有帶食物。其他九雙眼睛都直勾勾的盯著羊脂球了,因為羊脂球帶足了三天的食物。什么肥羊腿、凍著的兔肉、好像還帶了幾瓶酒。這時的羊脂球很慷慨地與其他乘客分享的食物,僅僅一頓,全車人就把三天的食物給吃光了。在這里,羊脂球的善良大方和貴族們的虛偽卑鄙形成鮮明的對比,暗示了羊脂球的悲劇命運。
當普魯士軍官看上羊脂球時,軍隊扣留馬車,將乘客都作為人質。羊脂球認為自己作為一位法國人,應當有著愛國心,即使自己從事妓女的職業,也不能委身于普魯士人。乘客們起先都去贊揚羊脂球的愛國精神,但被扣留的時間一長,一個個的都打著主意,如何勸說羊脂球同意要求。趁著羊脂球去教會期間,他們拿定了主意。
他們大擺宴席,舉著酒杯向羊脂球致敬;他們花言巧語,鼓動羊脂球;他們甚至稱羊脂球為“夫人”(不是先前的小姐了)來表達對她的尊敬。羊脂球就是這樣被他們逼迫得同意了要求。
次日,馬車再次啟程,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除了羊脂球為來得及帶食物,其他的人都備足了食物。失去了利用價值的羊脂球像一塊被人丟棄的抹布。偽君子們終于撕下了他們道貌岸然的面具,他們似乎忘記了這個被他們稱為“小姐”“夫人”的女子,她似乎又成了那個千千萬萬人唾棄的妓女了。馬車上,達官貴人們一次次碰杯,談笑風生,兩個修女吞下兩塊大餅開始了一天的祈禱。這些嘈雜的聲音將羊脂球的嗚咽聲淹沒了。
讀完了小說,我多想去為羊脂球打抱不平。那些偽君子就活像第一章所講的戰敗法國兵,仗著自己身分顯赫,裝腔作勢出威風凜凜的神氣樣,但在苦難面前一個個抱頭鼠竄,將別人推上刑場。他們在苦難面前只剩下丑陋與恐懼了。在一個冷漠無情的社會里,羊脂球得不到任何同情。他們認為自己位高權重,身份高貴,但他們的靈魂是空虛的,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羊脂球,雖然她身分低下,但至少靈魂是高貴的。羊脂球是莫泊桑筆下一個被出賣的女英雄,一個有著貞德姑娘那樣的堅強意志和愛國熱忱的高大形象,那些與她同車的有錢有勢的“同胞”正像當年他們的祖先出賣貞德一樣拋棄了她。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
讀完《羊脂球》,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身份、地位、金錢都是次要的,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沒有靈魂的人只是一具空殼,更受到人們的唾棄!
因此,做一個像羊脂球一樣有高貴靈魂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