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春節手抄報初中春節英語手抄報篇一
“新春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下面小編整理20xx春節禮儀初中手抄報內容大全,歡迎閱讀。
一、春節的來歷:
傳說,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每當寒冬將至,出來食人,使人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斗中,這種兇惡的猛獸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想了一個辦法, 在"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燃起熊熊大火,"年"聽到爆竹的響聲,便逃走了。以后,人們開始以"掛紅燈、放爆竹、吃年飯"來慶祝新年。
二、春節前的準備(臘月初八以后,各種年事活動便逐漸展開)
1.祭祀灶神:灶神,又稱"灶神",俗稱"灶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宮,向玉皇大帝匯報情況。除夕時分再返回人間。人們擔心向玉皇大帝進讒言,所以再他去天宮的時候為他進行祭祀活動,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準備活動:寫春聯,準備肉食,準備面食以及理發、沐浴,打掃衛生。
三、民俗活動--靜態民俗
3.春聯:(1)春聯的來源:古代稱"桃符"。據說,東漢王充《論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壘二神住在大桃樹上,處理鬼魂。他們把為非作歹的惡鬼都喂老虎 吃。因此,人們認為鬼害怕神荼、郁壘,也害怕桃樹。于是每到過年的時候人們總在門口懸掛桃符或桃木人來趨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聯:公元965 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宮內門的桃符上寫了:新春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春聯。此后春聯成了春節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之一。也有人家喜歡 貼"福"字,而且倒著貼。因為"倒"諧音"到",所以倒貼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畫:(1)門神畫的來源:有三種說法。一說源于神荼、郁壘的神話傳說,古人把二神像掛在門口驅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瓊、尉遲恭看門驅鬼,并把二將 畫在宮門上。一源于唐玄宗夢見鐘馗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畫工把鐘馗畫在門上。(2)灶神畫的來源:民間傳說灶神在除夕從天宮返回人間,所以人們總在這時候 買新的灶神畫貼在門上,希望他能帶來吉祥與幸福。(3)其他常見的年畫。
5.福字:最早"福"字--傳說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當年姜太公封神時,封妻子為窮神,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過年貼"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給大臣賜福之習。一年賜福,恭王福晉把賜給的福拿倒了,犯殺頭之罪,李連英為其解圍:"老佛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今年賜福,福真的就 到了。
"慈禧一聽極高興,連說:"福到了……"傳至民間,"福"也貼倒了。
6.窗花:窗花是貼在窗戶上慶賀新年的剪紙作品。窗花有兩種制作方法。第一種是剪刀剪,巧手的婦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紙剪出許多花樣。第二種是刻刀刻,一般由專業的民間藝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張窗花,供應市場。
四、春節民俗--動態民俗
1.除夕守歲:
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個夜晚。由于農歷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臘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臘月二十九夜是除夕。
2)除夕 守歲:除夕重要的活動是守歲。因為秦漢以后,我國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時當作一天的開始時刻,相當于現代計時方法的23點到1點。除夕夜的子時,正是辭舊 歲,迎新年的關鍵時刻。為此,人們不得不徹夜不眠,守候著這一時刻的到來。全家人團聚一堂,一邊包餃子,一邊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
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鐘聲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齊鳴,迎接新年到來。
2)爆竹的來歷:據南朝梁代示懔《荊楚歲時記》記 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當時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爆裂發出巨大的聲響,就能嚇跑怪獸 與惡鬼,保護全家平安。大約到了唐朝,人們把竹筒里裝上火藥,點燃火藥,發生爆響。后來,人們又用紙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樣的鞭炮了。
3)鞭炮的 種類:鞭炮有各種花樣。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進,又發明了煙花。煙花:又稱"禮花","焰火"。它在爆炸時能發出極為絢麗的光芒。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目前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用煙花裝點自己的節日夜空。
3.舞獅子:白居易《西涼傳》: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鏡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胡兒。跳舞梁前來致辭,應似涼州未陷日。安西都護進來時。舞獅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興起的時代。
4.其他民間活動:扭秧歌,踩高蹺,敲鑼鼓。
5.祭神祭祖:在傳統的春節活動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設有專門的神龕,供奉各位神靈,同時還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畫像。正月初一早上, 人們恭敬地在神龕與祖宗牌位前獻上供品,(其中包括剛剛煮好的第一碗餃子),點上香火。十分虔誠地感謝神明與祖宗在天之靈在過去一年對自己的保護并祈求他 們保佑來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兒孫們開始向長輩親人拜年。傳統的拜年禮是向長輩親人三叩首,現在大多已經改為三鞠躬。一邊行禮,一邊祝愿長輩身體健康,萬事如 意。長輩端坐,接受兒孫們的拜年以后,把一個紅包送給兒孫們。這就是"壓歲錢"。一般作為孩子們春節期間的零花錢。其他親戚之間則互相拜年,陸陸續續,可 以持續很多天。朋友之間見面,則互道"恭喜發財"或"春節好",以示慶賀。
拜年活動體現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孝敬孝順;長輩對兒孫的慈愛關懷。親戚朋友之間 的拜年,也極大的促進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十分重視拜年活動。宋代詩人戴復古《歲旦族黨會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對芳辰。上下二百 位,尊卑五世人。排門喬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將消歇,風光又一新。"把當時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動寫得有聲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詩人薛道衡《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正月七日為什么稱為"人曰"呢?這和中 國古代神話有關。神話中說,神在初一創造了雞,初二創造了狗,初三創造了羊,初四創造了豬,初五創造了牛,初六創造了馬,初七創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類 誕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這一天稱?"人日"。
為了紀念人類的誕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時候,人們就剪出彩色的紙人,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頭上。用來象征人們 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煥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紙的內容又有發展變化。唐代詩人余延壽《人日剪彩》:"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葉綴色,花寄手成春。 貼燕留妝戶,黏雞待餉人。擎來問夫婿,何處不如真?"所剪內容包括紅花綠葉,飛燕家禽。個個栩栩如生。這已經于現代民間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節民俗--飲食民俗
年糕與餃子是春節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稱"年年糕"。它諧音"年年高",包含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較強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黃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 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過,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更喜歡的春節食品是餃子。
2)餃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 者曾經發現過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餃子保存下來。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而且春節這一天吃的餃子必須在除夕12點以前包好。餃子好吃,關鍵在于餃子餡,純 肉的,純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樣無窮,口味可異。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任意變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歡吃餃子。在春節所吃的餃子中,有一個包著豆腐餡的,還有一 個包著一枚硬幣。誰吃到豆腐餡的餃子,誰在新的一年里就會發財,人們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餃子里。
六、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元宵"。漢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亂,所以規定這一天為"上元節"。東漢明帝為了表示對佛祖的尊敬,下令 元宵點燈。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為觀賞花燈的民俗節日。故名"燈節"。元宵的應時食品是湯圓,北方也叫元宵,象征著團團圓圓。
唐代,元宵賞燈活動盛況空前,舉國同慶。《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盞百枝燈樹?"高八十尺,樹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 見,光明奪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寬數十丈的燈樓,供游人觀賞。宋代又有過之,無不及。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以草把縛成戲龍狀,用青 幕遮籠,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皇帝還親自率領盛大的儀仗參加賞燈活動。詩人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 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儂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見娛樂活動通宵達量,熱鬧非凡。
可以說: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狂歡,為整個春節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初中春節手抄報初中春節英語手抄報篇二
終于可以元旦放假了!終于可以回黃埔去看望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了!這是我星期一放學時,在路上的心里話。因為平時,我周末要上特長班,沒有時間回黃埔,所以,一放長假,我和爸爸媽媽 必定要去黃埔看望姥爺姥姥和爺爺奶奶。
元旦的下午,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和媽媽一起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向黃埔前進。
在爺爺奶奶家,我們全家人一邊看電視,一邊打撲克,其樂融融地度過了一個開心的夜晚,我們玩到很晚才睡。第二天早晨,我快速地起床,吃完早飯后,就直奔姥爺姥姥家。
到了姥姥家,我發現哥哥也在家,真是興奮的不得了。哥哥上初中后,我們很少有時間在一起玩了,這次可一定要玩得痛快點兒。我催促哥哥快點兒寫完作業后,就開始和哥哥商量著,怎樣度過 快樂的元旦假期。
先玩什么好呢?哥哥雖然上初中了,但還是和我一樣很喜歡玩藏貓貓,于是,經過“石頭剪刀布”公平的方法,第一輪先由我藏、哥哥找。
“藏哪兒好呢?”我小聲嘀咕著,找遍所有地方了,我都找不出來一個隱蔽的地方。于是,我開始求助爸爸。爸爸經過一番思考后,決定讓我藏在他的衣服里。結果,哥哥費了好大勁才找到我,真是太 開心了!
午飯過后,我和哥哥決定到樓下去玩。想了半天,我們決定玩跳房子的游戲。
跳房子,當然要先畫上房子。我們先找到了一塊小石頭和一片陽光充足的地方。第一次的房子是我畫的,但經過商討后,我們決定不用這個玩,因為畫的有點不合理;第二次是哥哥畫的,我們才玩了一 會兒,就覺得不好玩了;第三次,我和哥哥一起畫,這次我們把以前的畫法改進了一下,覺得沒有什么毛病了,我們才開始正式的跳房子游戲。
游戲開始,我一直領先,慢慢的,我開始驕傲了,總是扔不準,好不容易扔準了,跳房子時又總是踩線犯規。而這個時候,哥哥有條不紊地一輪一輪超過了我。我開始著急了,急忙調整心態。哥哥跳到 了第八關,怎么也扔不準了,我也到了第八關,不能再失去機會了。我瞄準了第八關的格子,用力一扔,哎呀,扔遠了。第二次,我又瞄準第八關的格子,勁兒要小一點兒,哎呀,這次勁兒太小了,沒 扔進去。到了第三次,我總結出一個方法:扔石子的時候,不但要瞄準,還要用力均勻,不能用力過猛,也不能太輕。我摒住呼吸,瞄準第八關,彎下腰一扔——耶!進了!就這樣,我順利地過了第八 關、第九關,最后還“買了房子”。
該回家了,雖然不想走,但一想到馬上就要開學了,我還是戀戀不舍地上了車,離開了林海花園的大門口。
這個元旦假期過得真快,真開心!
元旦對于大家來說都不是一個陌生的節日,雖然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過年不是那一天,但相對于世界來說這就是跨年的準備了吧,但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元旦也是相當重要的節日了,在中國都會寫到歡度元旦,元旦快樂的字樣。
中國會把元旦定位法定的節日,今天是每年都會有的日子,就像許多文人寫到的一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也是宋人王安石對新景象,新氣氛的一種寫照,天天忙綠的工作人員可以在這幾天得到充分的釋放,有些會去到離自己城市比較進的地方去旅游,雖然是假期,但時間比較緊促,就只能到附近的地方轉轉,而有些不想出去的人,有可能會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都會呆在家里,因為大城市的生活節奏是很快地,就算你特別努力的奮斗都有可能被社會所淘汰,更別說原地或者退步了,所以好不容易可以有一個小長假,當然是決定在家里度過自己的假期了,有些在外地打工的人群,在這個時候回不到家里,為自己的家人坐上一頓可口的飯菜,單位或者是社區就會組織集體的文藝晚會,可以讓大家在一起熱鬧一下,還會組織專門的敲鑼打鼓,活躍氣氛,還有大家集體跳民族舞,雖然跳的不是特別完美,到位,但大家都會積極的投入到這個大集體家庭中去,科技的一步步發展,使我們還可以在各大電視臺看到每一個電視臺所演出的聯歡晚會,也可以隨我們一起度過這個美好的元旦節,在學校的同學們在這一天還會聚到一起開聯歡晚會,買好自己所想吃的零食,節目時非常的精彩,唱歌好的就去到講臺唱歌,會跳舞的就會被我們一擁而上,把他推到舞臺中間,當音樂響起,他開始為我們表演他的才藝,我們也跟著音樂一起舞動著自己的身體。
這就是傳統的元旦節,雖然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所拼搏,所努力,但節日對于中國人來說還是其為重要的。
1、和人元夕
王之望
長安百尺朱樓高,傳籌夜酬聞雞號。
金吾馳禁玉漏永,九衢遍走狂歡遨。
訪尋三曲選清唱,交結五陵皆大豪。
笑將千金買斗酒,輕若九牛亡一毛。
賦詩更作文字飲,止酒一篇羞和陶。
筆端百韻斗奇險,坐上幾人推俊髦。
萬事轉頭成短夢,十年屈指如奔濤。
祗今衰老但悲感,長歌終日彈豪曹。
2、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本詩詩意清新淳樸,大有陶淵明遺風。
3、甲午元旦
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4、元日(玉樓春)
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初中春節手抄報初中春節英語手抄報篇三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在貼春聯,觀看精彩的聯歡晚會,同時也有小伙伴在畫春節手抄報,本文為大家整理了初中春節英語手抄報,僅供參考!
初中春節英語手抄報1
初中春節英語手抄報2
初中春節英語手抄報3
初中春節手抄報初中春節英語手抄報篇四
1.圖片經過縮放處理,請點擊圖片在新窗口打開查看原圖,或將圖片存盤至電腦中查看。
2.本黑板報圖片為網友推薦而來,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在本站展示僅為網友借鑒、欣賞他人作品時提供方便。如有任何疑問,請與本站聯系。
3.歡迎您向本站提供推薦優秀的黑板報作品。
初中春節手抄報初中春節英語手抄報篇五
春節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代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下面是春節手抄報圖片初中,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回憶起老家的春節,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啊!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販們也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年”的腳步又響起來了。
過年前夕,許多人都十分忙。許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向家走去。
在我們老家東北,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晚上,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 鞭炮四響,禮花沖天,大家的歡聲笑語增添了過年的氣氛.本是冷清的街道變得熱鬧,傳統的春節就這樣年復一年,一代人傳一代人的延續著,燈火通明的居民區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請來了門神和財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在我們東北,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這樣一個說法,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不掃地,就是不愿將好運氣、財氣掃走。所以只有等著到了初三才可以掃地。
正月不剪頭。大年初一到農歷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克(死)舅舅,沒有人會在正月里剪頭。“二月二,龍抬頭”這表示著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剪頭會很吉利,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都會爭相剪頭,討吉利。
我總是盼著過新年,因為那個時候就可以穿新衣服,收壓歲錢,放鞭炮......等等,總之是想著盼著過大年。真想以后天天都這樣該多好呀!
記得去年春節快來臨時,我在家里學寫對聯,我站在一旁看大人們寫對聯,只見他們手拿一支毛筆,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紅紙上寫了幾個大字。具體內容我已記不清了。那一幅對聯寫得非常工整,我見了就對伯父說:“能教我寫對聯嗎?”我清楚地記得伯父問:“你會用毛筆嗎?你知道應該怎樣寫對聯嗎?”我搖了搖頭說:“不會。”于是他又說:“你今年又長大了一歲,居然連毛筆都還不會使用,趁著這個機會,我就教你幾招吧。”聽了伯父的話,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于是伯父又教導我:“寫每個字時并不是要用同樣的力量,在寫每個字時,用的力量要有輕重變化,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更有變化,看起來也更美觀。伯父說完還示范地寫了幾個字讓我模仿。看著伯父寫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著伯父的樣子試著寫了幾個字,還真有進步,比剛才寫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開心極了。
伯父還告訴我,寫字要經常訓練,多去模仿名貼。寫得多了,字就越寫越好看。
在這個春節,我初步學了點寫毛筆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壓歲錢還更高興,還更實惠。
春節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我們大家都很喜歡這個節日的來臨。我們是小孩子嘛,喜歡在春節的時候放松一下,還喜歡穿著新衣服去別人家作客。那么大人們呢,當然也喜歡過這個有意義的春節了,因為大人們都忙碌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所以趁過年了,可以在家里打打牌輕松一下,這是多么難得的機會啊!
除夕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在爺爺家吃團圓飯,在餐桌上,有我最喜歡吃的糖醋排骨和八寶菜,晚飯吃完以后,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可熱鬧了!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我看見了不可思議的魔法師劉謙在為觀眾們表演節目,還有很多精彩的表演,我們看到了精彩的表演以后,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到了春節的第一天,我們就穿著新的衣服,去給爺爺拜年,拜好以后我們就一起去了墳山,給奶奶拜一個早年,讓奶奶保佑我們身體健康。弄好以后,我們就準備回家了。到家以后,我們閑著沒事干,就讓爸爸給我們搭雪橋,爸爸搭了半個鐘頭就把雪橋搭好了,我是第一個試驗品,踩上去以后,一踩就塌了,把我摔了一個大跟頭。圍觀的人就哈哈大笑。如果是他們摔跤的話,我一定會比他們笑得聲音更大。
從初二到初四,爺爺的家里就一直是熱鬧的,到了晚上的時候。我就會和姐姐們一起去小店里買煙火,買好以后就拿到爺爺家門口去放,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可高興了,可是大人們聽得煩死啦,好像耳朵會聾一樣,被大人們訓斥了一頓以后,我們就垂頭喪氣,感覺在春節里連煙花都放不來的話,那么這個春節還有什么意義啊!接著,沈潔姐姐提出了一個建議,說:“要不我們去柯橋玩吧?”我們幾個連聲答應,好啊!好啊!說到了去玩,我們幾個都是很樂意的……我想,我不用說你們也應該知道柯橋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地方吧。
春節,是一個令人開心的日子,我想,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再回到過春節的那段時間,那該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