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jīng)驗總結。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培養(yǎng)孩子合群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1.學生各自準備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然后推薦到學校來,我建立一個圖書書目。
2.每個學生都是圖書管理員也是讀者,通過書目可以向其他學生借書。有人從自己這里借書的話,就一定要做好借書的記錄。
3.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做一個簡單的統(tǒng)計。如:借書最多的人,書被借出去最多的人。
1.每天固定時間進行閱讀,不超過15分鐘。一開始可以家長讀一段,孩子讀一段。熟練后可以家長讀一頁,孩子讀一頁;家長讀一章,孩子讀一章。以此來促進親子閱讀的興趣。
2.讓孩子讀較短的故事,然后進行復述。這樣既可以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孩子的記憶力,一舉多得。
培養(yǎng)孩子合群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責任心是一個人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有著強烈責任感的人會勇敢地承擔起自己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他們會盡最大努力把應該辦的事情辦好;而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則會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容易隨波逐流,無所事事。
有一位企業(yè)家開車送女兒上學,到了學校門口,女兒卻坐在車里哭著不下車,央求父親陪著進教室。原來,女兒沒有完成作業(yè),怕老師批評。女兒想的是,爸爸是很有名氣的企業(yè)家,看在爸爸的面子上,老師也許就不會批評自己了。這位父親給女兒兩個選擇:一是自己進教室,另一個就是立即回家。他說:“要知道,你今天不想面對的,明天還是要必須去面對。”于是,女兒自己走進了教室。
自己的行為就要自己負責。這個觀念的樹立,對成長中的孩子有重要影響。不要老惦記著家長的社會關系、家庭的資產(chǎn)等可利用的資源,不要依賴家長,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
允許孩子犯錯誤,但不允許孩子推卸責任,更不應幫助孩子尋找理由逃避責任。家長應當要求孩子勇于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論孩子有什么樣的過失,只要他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就要讓他去勇敢地面對,不能讓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出面解決。比如孩子損壞了別的孩子的玩具,家長就應要求孩子自己去幫人修理或照價賠償;孩子一時沖動打傷了人家,家長就應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門道歉,并鼓勵孩子去照顧被打傷的孩子等等。
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他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美國男孩向父親認錯后,父母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從口袋里拿出1250美元遞給他說:“這些錢先借你,一年后還我。”從此,這位美國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掙足了1250美元并還給了父親。
責任心的培養(yǎng)需要相應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須在一定情境中通過親身的活動來進行。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就必須讓孩子實際承擔責任,讓孩子在參與中培養(yǎng)責任心。
有一位母親要帶12歲的兒子去游樂場,出家門的時候,父親囑咐:“兒子,你已經(jīng)是一個小男子漢了,替爸爸照顧好媽媽,記得把媽媽帶回家呀。”一路上,兒子一直緊緊牽著媽媽的手,還時不時地問媽媽是否口渴。他認為,他的責任就是要把媽媽照顧好,把媽媽平安帶回家。
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在反復的實踐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家長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對家庭、父母、家人承擔一些責任。生活中,家長要敢于給孩子委以“重任”,讓孩子感到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別總是認為孩子還很小,做不了,做不好,每一個小的地方,家長都不應放過,更不能懷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對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創(chuàng)造條件有意識地鍛煉孩子,讓孩子學著負責任。只有多為孩子提供實踐的機會,孩子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孩子通過做事就會得到對“責任”的一種寶貴的.心理體驗,這樣的心理體驗多了,孩子的責任意識自然得到強化和提高。
家庭是孩子發(fā)育成長的最重要場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所在。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可以從家庭這塊陣地入手,讓孩子在學習之余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從而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僅僅有享受,還必須負有一定的義務和責任。例如:飯前準備餐桌、飯后收拾餐桌、洗碗、倒垃圾、洗自己穿的衣服等。通過這些家務勞動,孩子能體會到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是社會的小主人,應該對家庭、社會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有一個11歲的小女孩,負責倒垃圾已經(jīng)6年了。在她5歲時,突然對倒垃圾產(chǎn)生了興趣,一聽到收垃圾的鈴聲,就提著垃圾桶去倒。她的父母為了保持她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培養(yǎng)她倒垃圾的責任感,對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揚,說她能干、勤快,還經(jīng)常當著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稱贊她,引起人們的贊譽。這樣,激發(fā)了孩子主動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把這項勞動看成一種責任。
讓孩子積極地參與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孩子感覺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當孩子體會到了他在整個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無的,他確實是被整個家庭所需要的時候,他對家庭的責任感也會油然而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宋代思想家張載曾說:“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歷事皆能不忘。”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深刻的,而且是終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現(xiàn)的責任感的強弱,是孩子最先獲得的責任感體驗。
有一天晚飯后,父親帶著兒子去公園散步,忽然發(fā)現(xiàn)前面的地上有一個被丟棄的飲料瓶,強烈的責任心使父親不由自主地撿起來,然后扔進了附近的一個垃圾箱里。兒子問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父親說,良好的環(huán)境需要大家共同來維護,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這么做。聽了父親的話,兒子略有所悟。以后,每當在公共場所見到別人丟棄的廢紙或飲料瓶,他都會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箱內。
可見,家長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如何,對孩子來說是一面鏡子,父母的責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責任心。一個對家庭、社會毫無責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養(yǎng)出有責任心的孩子。所以說,父母只有在生活中嚴以律己,給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響和教育孩子。
培養(yǎng)孩子合群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方式,特別是通過親子閱讀更是讓我體會頗深,這不僅是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給孩子、家庭帶來無限樂趣的一項親子娛樂活動。
我女兒現(xiàn)在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她特別愛看書,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逛書店,一有時間我們就會去書店選上我們各自喜歡的書籍一起閱讀,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親子閱讀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一、從傾聽開始
我在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每天晚上堅持給她講一個故事,從小美人魚開始一個故事她能反復的聽,一個故事她能聽10遍都不會覺得無聊,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書中的故事我常常講一個開頭,她就可以從頭背到尾,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女兒愛上閱讀應該就是從傾聽開始的,我覺得傾聽也是一種能力。直到現(xiàn)在,雖然每天都有回家作業(yè),但我仍然堅持每天給她講一個故事,這已經(jīng)成為她和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書本的多樣化
可能在兒童時期童話故事更能吸引小朋友的興趣,但我認為多樣化的閱讀才能更好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我最近在給她讀的是最美童詩,我覺得童詩能讓兒童成為一個感情更加細膩、心靈更加柔軟,生命更有質地的人。往往我覺得這一段文字寫的特別好,我就會重復的讀,并且適當?shù)囊龑柵畠哼@句話美在哪里?只有全面的閱讀才能更好的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二、營造閱讀環(huán)境
要想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事事處處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閱讀也是這樣,做父母親的如果熱愛閱讀,孩子也一定會喜歡上閱讀,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快樂、共同成長。
三、從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的轉變
因為在女兒還是幼兒園小朋友時,認的字很少,所以一般都是我讀給她聽,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也認識了不少的字,有必要讓她從親子閱讀轉換到自主閱讀。因為自主閱讀才是收益一生的才能!
五、親子閱讀影響
增加知識面:這些都是課本上汲取不到信息,所以閱讀真的可以使孩子增加多方面的知識,對學習大有裨益。
對寫作能力的幫助:在女兒看圖寫話作業(yè)中,我發(fā)現(xiàn)女兒的小作文比較寫得形象生動,還會用到一些修辭手法,雖然還寫不到完美,但絕對不是一篇讀起來沒有生氣的流水賬。
可見,親子閱讀給女兒帶來的這些影響,無疑是可以讓她受用一生的財富。
培養(yǎng)孩子合群的心得體會總結篇四
對一個剛從幼兒園過渡至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還不適應一時的變化,適應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知識的學習積累不急,成績的高低都是暫時的,只要讓孩子不斷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興趣,今后孩子一定會是優(yōu)秀的學生。如果老師和家長的語言及要求讓孩子覺得學習不好玩,甚至學習是件苦事,老師和家長就是失敗的!這并不是說老師和家長不提要求,而是給教師和家長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學習的要求通過趣味的活動、游戲潛移、優(yōu)默化的傳遞給學生。比如:結合孩子抽象思維差好動特點,盡量同孩子互動,以游戲、表演、道具等多種活動方式,把要學的“字”形象化的展示給學生。引導孩子對知識的好奇,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想知的這種好奇,你可設計出無數(shù)奇妙活動游戲來,如學“貓”字,可一起扮貓叫,畫貓圖,寫帶“貓”字頭盔等等,但千萬不要把學習和游戲、學習和看電視對立起來。要讓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快樂成長,在成長中快樂學習。
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人的思想和個性的差異。優(yōu)秀的老師和家長不會強迫孩子寫作業(yè),不會強迫孩子糾正不良習慣。這同樣給老師家長提出更高要求,如寫字:有的孩子手協(xié)調能力強學寫字能力強些,有些孩子就弱些,優(yōu)秀老師布置作業(yè)同孩子商量,有的寫一行,有的就寫幾個,最好還是先摹寫。作為家長遇到老師布置很多寫字作業(yè),孩子很不情愿,你就主動同孩子商量:你幫他寫幾個,讓他寫剩下幾個,甚至讓他只摹寫幾個,但提出要求能否寫好一些?相信孩子一定非常高興,而且字也會寫得認真多了,“認真”這是最重要的。這時候,你要堅信你的孩子是“人”,只要認真地這樣寫下去,一定會認得這個字而且寫得很好,何況一年級學生就應該以多讀多說為主!他還是孩子嘛,保持認真,大一點字一定能寫好!如果孩子能很喜歡看各種圖書,你就做最崇拜孩子的聽眾,鼓勵她不斷復述,你的孩子語文以后決不會差。
對成人社會而言表揚的對象往往是競爭的優(yōu)勝者,而老師和家長千萬牢記,對孩子而言表揚(評分)僅僅就是就是一個手段——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和欲望的手段,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的手段,成績好要表揚成績差更要表揚,優(yōu)秀的教師會給每個孩子打高分。比如:一年級學寫字造句,哪怕寫得再差,你也要象當初教他說話時一樣,無比熱情的贊賞表揚,不要和別人比,哪怕是是他自己無意中寫出的相對好一點的字句,毫不吝嗇的給他擁抱的贊賞,一次次強化他的優(yōu)點,他的缺點即使不說也會一次次減少,(比如你不斷地說他作文開頭寫得真好,他以后就會愈加想把開頭寫好。你驚嘆于他的錯別字比以前少了許多,他就會努力追求盡量少寫錯別字!)跟老師搞好關系多溝通,要求老師在學校大大表揚你的孩子(即使很“差”)。
這條一直是我遵循的家教方法。在生活上,與孩子相處要像朋友一樣,說說笑笑、玩玩鬧鬧。不能有家長作風。在我的家里,孩子有時可以直接稱呼我們的名字,我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尊重,這是朋友間的對等交流,可以很好的增進我和孩子的.情感,在孩子逐步成長的過程里,將來孩子會逐漸脫離我們而靠近他的朋友,和我們知心話越來越少,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面對孩子,這樣我們會無奈失去孩子的信任,所以,我一定會給孩子一個靠近我的空間那就是平等地對待他。我覺得作為父母,“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用溫婉的方式向孩子指出錯誤,俯下身來跟孩子平等對話,像朋友一樣。我覺得只要我們誠懇的對待孩子,孩子會感覺很溫暖,會不由自主的變“乖”,繼而配合家長的教育。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也要謙虛,不能不懂裝懂,誤導孩子,我的孩子喜歡問問題,隨著他的年齡增加對知識的拓展相應有難度,偶爾我也會被他問住,但我一定會在一定的時間找到答案告訴他。學習一定得嚴格要求,不能有絲毫懈怠。豈不聞,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矣。
在當今社會,安全是第一,讓孩子學會一些安全知識是必要的,比如過公路時,自己要做表帥,紅燈停,綠燈走,每過一次公路,都要給孩子說一遍,加深孩子印象,講一些小故事,來說服孩子。還要讓孩子記住必要的電話,比如什么情況下打110、119、120、父母的電話等。讓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吃陌生人的東西;要讓孩子做一個誠信的孩子,不要比吃穿等。總之,要用故事和生活中她能看到的真實事例,讓孩子樹立從小做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培養(yǎng)孩子合群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五
社會上流行著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前,小、初、高三個學段沒有一門涉及理財方面的課程。學生基本不了解理財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理財?shù)姆绞健⑿б妗L險、目的和意義。2017年版《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中設置了“現(xiàn)代家政技術”模塊,可謂解了燃眉之急。
如果讓學生對理財持有健康的心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學生長大獨立之后就會有經(jīng)濟責任心,不會成為“月光族”“啃老族”。在消費購物中,學生也能夠經(jīng)得起廣告的誘惑,學會理性消費,不沉迷于物質享受,家庭也能避免陷入財務困境。
我曾經(jīng)通過模擬軟件讓學生輸入家庭財務概況,記錄家庭一年12個月的收入和支出,得出月收支對比圖、月結余趨勢圖;家庭有房貸、車貸的,還要計算負債率,測評家庭財務風險。高中學生有一定的零花錢,但數(shù)額不大,可以在資產(chǎn)中心設置一定的現(xiàn)金。比如用1000元進行不同方式的投資:轉入銀行活期存款,看月利息和年收益;購買銀行理財產(chǎn)品,根據(jù)當前銀行理財?shù)睦视嬎闶找妫粚τ谛庞每ǖ氖褂茫乙沧寣W生體驗其高利息與逾期不還的后果。
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終于明白:理財?shù)哪康氖亲屬Y產(chǎn)增值,實現(xiàn)家庭財富的累積;明白理性消費的重要性,正確使用信用卡,樹立風險意識;每月實現(xiàn)有結余,家庭抵御意外支出的能力就會變強,生活質量也能得以提高。在對家庭各項支出記一筆賬的同時,學生知道了父母的不易,理順了家庭財務狀況,知道家庭或個人每月的收入、支出、剩余、透支,從而養(yǎng)成合理規(guī)劃消費的習慣。
數(shù)字化金融時代,購物、理財、轉賬、支付等都慢慢趨向線上,特別是疫情背景下,經(jīng)濟條件基本與生活質量掛鉤,經(jīng)濟條件制約著人們的出行、消費、學習、保健等。成年人早已知曉這個道理,沒有穩(wěn)定的經(jīng)濟條件,生活和感情都得不到保障;但學生可能缺乏這方面的經(jīng)歷和信息,也不接觸家庭財務,許多學生甚至不知“柴米油鹽貴”,不知節(jié)儉樸素。但學生不可能做一輩子的“孩子”,他們總有一天會走上社會、組合家庭。如果在學生時代,就讓他們知道理財?shù)囊饬x和價值,就可以避免養(yǎng)成盲目消費、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的習慣。
對學生盡早進行理財方面的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讓學生學會記賬。學生通過記賬,了解家庭的收入支出、經(jīng)濟狀況以及當前的生活物價,知道錢是怎樣花出去的,還能避免大手大腳,做到有規(guī)劃的消費。
第二,讓學生學會理性消費。可以讓學生模擬家人的購物情境、購物習慣,分辨有沒有盲目消費、過度消費的行為。教師設計一些對比性活動,比如用一定的錢買相同功能的不同物品。這時,不同的消費觀念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購物標準:有追求品牌的,有追求實惠的,有追求折扣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消費方式,讓他們掌握配置最佳資源的能力。
第三,讓學生嘗試用壓歲錢理財。因為學生不會理財,壓歲錢基本都被“沒收”了。教師可以建議學生說服父母,取用家長能接受的資金作“本錢”,進行一些理財嘗試,讓學生體驗到通過合理投資實現(xiàn)財富增長的成就感,從而懂得財富積累的方式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