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作為人類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演講者、聽眾、溝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時間、環境。優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魯迅的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
魯迅先生,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我就來談談我心中的魯迅先生。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樸素的魯迅先生。讀魯迅先生的文章,總覺得很親切、很自然。魯迅先生不像別人用華麗的詞語來修飾文章,他用貼近生活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的魯迅。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關心人民的魯迅先生。對青年,他是多么的關心。關心新一代的成長,關心新一代的未來。對中老年人,他像朋友一樣對待。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拉車夫腳受傷了。魯迅先生仔仔細細地為他包扎傷口。在那個年代,拉車夫是受人嫌棄與鄙視的,可魯迅先生對百姓如對親人的。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勤勞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視時間如生命一樣寶貴,為了人民的生活,魯迅先生常常早起、晚睡,魯迅先生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也愛惜別人的時間。在《一面》中作者6次描寫了魯迅先生的瘦,那是為人民忙碌而形成的。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愛書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書都是整整齊齊、干干凈凈的。魯迅先生的書看起來都像新的一樣,魯迅先生最討厭別人在書上亂寫亂畫,把書折了、撕了。魯迅先生在看書前是要把雙手洗干凈的,桌子也要抹干凈的。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直率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說話從來都不拐彎抹角,有話直說。雖然這樣的性格容易得罪別人,可是總不會欺騙自己的。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的演講稿篇二
1、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
2、幸福永遠存在于人類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諧于穩定之中。
3、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4、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5、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6、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7、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8、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9、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10、上人生的旅途罷。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11、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12、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13、懷疑并不是缺點。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14、一勞永逸的話,有是有的,而一勞永逸的事卻極少
15、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16、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
17、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名言警句 )有希望,便是光明。
18、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19、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20、友誼是兩顆心的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
21、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里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里。
22、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23、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24、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25、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26、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27、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28、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29、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
30、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魯迅的演講稿篇三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我好象是一頭牛,吃的是草,擠的是牛奶。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倘若看書,便成了書櫥。
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魯迅名言
勇者舉刀向強者。——魯迅名言
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魯迅名言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魯迅名言
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魯迅名言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名言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魯迅名言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魯 迅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魯迅
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 魯迅
魯迅的演講稿篇四
在這個寒假中,我看了很多本書。但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還是《故鄉》。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后面的一句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重壓之下,變得衰老、拘謹與可悲。
真正的金子。
從閏土身上可以看出舊社會的黑暗與勞動人民的苦難,我們應該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新中國、一個新社會感到幸福。
魯迅的演講稿篇五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胡須成了一個隸書“一”字……他,就是魯迅。
那么在我看來,魯迅是一個關心進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魯迅先生穿著破爛衣服去理發店理發,一位年輕的理發師打量了他一下,以為魯迅是一個乞丐,于是就胡亂地理了幾下,于是魯迅也亂抓一把鈔票給那位年輕的理發師,理發師便數了數,呀!他猛地一驚,多了許多錢!他的心里樂開了花,真想魯迅多來幾次理發。
過了一個月,魯迅他再次來那家店理發,那位年輕的理發師認出了魯迅,就笑容滿面地給魯迅細心地理發,理完后,魯迅他細心地給年輕的理發師錢,理發師數了數,咦?怎么錢剛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著魯迅,魯迅他便笑著說:“前一次你亂理我的頭發,我也就亂給你錢,但今天你仔細地理頭發,那我也仔細的給你錢……“聽到魯迅的一番話,那位年輕的理發師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我看到這里時,我心想:魯迅他的教育方式真特別!
當我們學到《一面》時,才更加覺得魯迅他是一個十分關心進步青年的。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內山書店買書時,買書的錢不夠,沒想到魯迅竟在內山書店躲避敵人,為了讓年輕人可以汲取豐富的知識,他把自己譯的書送給了年輕人,可見魯迅關心愛護進步青年。
社會的未來就是現在進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識才能創造未來,魯迅他把希望都寄托給了進步青年,進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樂放在別人身上的……應該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
魯迅呀!你真是一位關心進步青年的學者呀!
魯迅的演講稿篇六
魯迅座右銘(通用30句)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魯迅座右銘,歡迎閱讀。
1、一碗酸辣湯,耳聞口講的,總不如親自呷一口的明白。
2、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
3、時刻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4、創作翻譯和批判,我沒有研究過等次,但我都給以相當的尊重。對于常被奚落的翻譯和介紹,也不輕視,反以為力量是非同小可的。
5、那些維持現狀的先生們,貌似平和,實乃進步的大害。最可笑的是他們對于已經錯定的,無可如何,毫無改革之意,只在防患未然,不許"新錯",而又保護"舊錯",這豈不可笑。
6、中國的"民族主義文學家"根本上只同外國主子休戚相關。
7、翻翻過去的血的流水賬簿,原也未始不能夠推見將來,只要不將那賬目來作消遣。
8、性急就容易發脾氣,最好要酌減"急"的'角度,否則,要防自己吃虧,因為現在的中國,總是陰柔人物得勝。
9、把達觀富翁、紳士淑女、反動文人等群丑的嘴臉拿出來示眾庚子義和拳敗后的達觀,富翁,巨商,士人的思想,自己念佛,子弟卻學些"洋務",使將來可以事人,便是現在,抱這樣思想的人恐怕還不少。……在中國社會上,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有蕩滌的必要。
10、狗性總不大會改變的,假使一萬年之后,或者也許要和現在不相同,但我現在要說的是現在。如果以為落水之后,十分可憐,則害人的動物,可憐者正多,便是霍亂病菌,雖然生殖得快,那性格卻何等地老實,然而醫生是決不肯放過它的。
11、我想,普遍,永久,完全,這三件寶貝,自然是了不得的,不過也是作家的棺材釘,會將他釘死。
12、平和為物,不見于人間。其強謂之平和者,不過戰事方已或未始之時,外狀若寧,暗流仍伏,時劫一會,動作始矣。
13、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
14、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調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這些確可以算作那時的"革命文學"。這些也可以說,是"遵命文學"。我所遵奉的,是那時革命的前驅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決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錢和真的指揮刀。
15、夫近乎"持中"的態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前者是無主意,不盲從,不附勢,或者別有獨特的見解;后者則是"騎墻",或是極巧妙的"隨風倒"了,然而在中國最得法,所以中國人的"持中"大概是這個。倘改篡了舊對聯來說明,就該是:"似戰,似和,似守;似死,似降,似走。"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
16、那時中國的創作界固然幼稚,批評界更幼稚,不是舉之上天,就是按之入地,倘將這些放在眼里,就要自命不凡,或覺得非自殺不足以謝天下的。
17、忘記是誰說的了,總之是,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
18、名聲的起滅,也如光的起滅一樣,起的時候,從近到遠,滅的時候,遠處倒還留著余光。
19、世界上有兩種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
20、舊的和新的,往往有極其相同之點。
21、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22、兒童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
23、娜拉走后怎樣,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24、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25、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26、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必須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
28、她卻是什么都記得:我的言辭,竟至于讀熟了的一般,能夠滔滔背誦;我的舉動,就如有一張我所看不見的影片掛在眼下,敘述得如生,很細微,自然連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淺薄的電影的一閃。
29、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30、念書應本身思索,本身做主。
魯迅的演講稿篇七
少年魯迅不僅聰明勤奮,而且對自己也嚴格要求;在三味書屋上學后不久,魯迅的爺爺在一場科舉考試中因替親友行賄,觸犯了法律,被逮捕入獄。魯迅的父親因為著急上火,不久就得了一場重病,躺在了床上;魯迅作為家里的長子,就和母親一起擔起了探視爺爺、照顧父親和弟弟的重擔。他每天要去接醫生,經常到藥鋪抓藥。家里的錢越來越少,為了給父親治病,魯迅經常拿著母親給他的東西送到當鋪里、換了錢給父親治病抓藥。每天他都往返在當鋪與藥鋪之間。
“你怎么才到呢?”
魯迅從座位上站起來,回答道:
“先生,我去藥鋪給父親抓藥,耽擱了一會兒,就來晚了。”
“無論什么理由,作為學生,遲到都是不妥的。今后應以此為訓,你坐下吧。”老先生嚴厲地說。
魯迅坐下后,沒有埋怨老師的批評,他想:先生批評得對,一個總愛遲到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我不能原諒自己,無論什么理由都不能耽誤上課。為了記住這次遲到的教訓,魯迅就在三味書屋自己書桌的右上方,用小刀刻了一個“早”字,以“早”字來告誡自己: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遲到,要勤奮,要遵守私塾的紀律。
從此以后,魯迅起得比從前更早了,他一件一件地忙完家里的事情后,就趕緊背起書包,匆匆地向三味書屋走去,沒有再遲到一次。魯迅就是憑著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勤奮好學,在全班取得了最好的成績。這件事,魯迅始終沒有忘記。許多年以后,他還告訴身邊的親人,要記住這個“早”字。
直到今天,在紹興三味書屋紀念館里,還擺著魯迅當年用過的那張書桌,桌上那個刀刻的“早”字,還依稀可辨,它向每一個來過這里的人,講述著少年魯迅的這段故事。
魯迅的演講稿篇八
這學期開學以來,我們開展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是讓我們把名人讀書故事和名人名言等和讀書有關的事以手抄報的形式寫出來。本人收集了許多資料,并把自己讀書的方法和魯迅先生做了比較。
本來我是不該和魯迅先生做比較的,可我喜歡讀書,太喜歡讀書了,我……“什么呀!你是有一點點愛讀書,可你看的是什么?故事書!你看看人家有名的文學家,他們才是真愛讀書呢!好好學著點……”真掃興,我還想好好夸夸自己呢!不行,不能讓自己太跌面!我讓你們看看,我和文學家魯迅誰更愛書與讀書!
魯迅先生,舉例一:魯迅先生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牌,他馬上去賣掉買了一本書和一串紅辣椒,晚上冷時,就嚼一顆辣椒,用這種方法堅持讀書。愛讀書指數:五顆星!!
魯迅先生,舉例二:魯迅先生讀書前,總是先把手洗干凈在拿書,借出書后,書如果有破損,魯迅先生會很不高興……愛書指數:五顆星!!
說完了魯迅先生的,就該說我的了!
本人,舉例一:“哈哈哈,這個故事好好玩呦!笑的我的門牙都快掉了!老媽,我給你讀讀!哈哈——”現在想起那個故事:我還想笑呢!只不過——’愛讀書指數:五顆星!!負!
本人,舉例二:“喂!你這個熊孩子!口口聲聲說自己愛讀書,書在哪呢?!枕頭下頭的褥子下面!哦?怪不得這幾天睡覺這么硌的慌呢!愛書指數:十顆星!!!!負!!
魯迅的演講稿篇九
我們這個時候認識歷史中的偉人的方式,也不過就是兩種:看別人寫他的文字或者是他寫別人的文字。那些在歷史中的人也許離我們太遠,唯有文字是永恒且歷歷在目的。于是魯迅,這個曾經名譽極大,為民肝膽涂地對敵毫不留情的英雄式人物,就這樣走近了我。
魯迅的文字是極犀利的,哪怕是在溫暖的書頁上靜靜呈現,也具有讓人靈魂顫栗的力量。那長著紫色圓臉的少年閏土,一聲“老爺”讓多少人心底升起悲哀。然而,這樣折現出的魯迅冷靜而堅固的影像,最初在我腦海中其實完全相反。
七年級學課文《社戲》,不長,卻讀起來艱澀無比的背誦段落,曾讓人連連嘆氣,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迅哥兒,是和同齡孩子一樣的頑皮機靈,加上讀書帶來的升華,讓他的形象十分討喜。而雖然是小說題材,人物原型卻還是屬于魯迅自己,不免讓人有十足的代入感,我便以為魯迅一定是擁有一個極快樂的一生。
這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可以窺見端倪。那無憂無慮的百草園承載了多少美好的記憶,與蟋蟀蜈蚣作伴,與皂莢樹桑樹一同成長,就連學習生活也蠻多樂趣。
然而,這終于不是一成不變的,魯迅快樂的只有童年。家道中落,初嘗艱辛,魯迅在一步步蛻變和成熟。過程自然無從細知,然而我卻知道,這樣的改變一定會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
魯迅始終是想沖破黑暗的,父親被愚醫反反復復折騰了幾年,他勘破這樣的麻木,立志學醫去醫人;可日本留學中,中國國人的麻木,又讓他升起強烈的不甘,他想改變這一切,于是毅然棄醫從文,學著用一支筆去救民于水火,用那再鋒利不過的文字去醫人。第一醫,醫的是身體,第二醫,醫的是心靈。
這其中,《藤野先生》算的上是他柔軟與堅硬的一個轉折點。求學尚且稱得上快樂無憂,但在目睹弱國被欺凌的慘狀后,他已經變得極為堅硬。文中說與藤野先生分別后,他們再無書信來往。我想這大概是魯迅在向過去的自己說一聲再見,斬斷的一干二凈。
成長畢竟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這一路,嘗過多少苦澀。魯迅是一個堅硬的人,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不懼遇到的挫折越來越多。但他真的什么也不怕嗎?他怕,他怕自己的快樂越來越少。
于是,魯迅留下一部與其他風格大為不同的作品——《朝花夕拾》。他將記憶中彌存的溫暖與快樂保存起來,帶著一往無前的勇氣,把柔軟化作直面黑暗現實的動力。
這是魯迅,他無比的真實,在他身上既有柔軟,也有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