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廬山的霧篇一
(2)個別學生能通過朗讀的語氣讓聽者感受文字表達的意思。
關于背誦:(1)半數學生能在課堂中概括提示背誦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學生能在選擇背誦其中的幾個句子。
關于運用:(1)將學習課文積累的語言運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夠在教師提供的語境中填寫書本中積累的語句。
教學重點:抓“神奇”研讀全文,體味廬山云霧的神奇之美。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沒有)我也沒有,廬山位于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廬山觀賞一下風景。(出示課件)這里是巍峨聳立的龍首崖,這是美麗的三疊泉,秋天的植物園,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齊放的花莖,這里是幽靜的石門澗,大天池,蒼翠欲滴的山腳,……廬山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文學家、藝術家的青睞,宋代詩人蘇軾以其豪邁激qing、生花妙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廬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給忘了,你們知道是什么景色嗎?(廬山云霧)對?。⊥瑢W們,你們想不想去揭開廬山云霧神秘的面紗。
二、初讀 課文,整體感知觀其概
1、朗讀目標:請同學們認真的默讀課文,用心去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并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廬山云霧的特點。
2、學生自由朗讀
3、讀過課文之后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廬山云霧的特點?(生發言)
4、廬山云霧特點可真多,這些特點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處最吸引你呢?(教師隨機板書)
三、再讀 提出問題共解疑
過渡:作者帶我們領略過了這么美的云霧,我們趕快停下腳步認真、仔細地欣賞一會兒。
1、引出研讀專題:請同學們用勁地、大聲地讀一讀課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你喜歡的云霧特點?為什么?遇到問題,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 。(課件出示)
2、學生圍繞專題自由研讀全文,師巡視指導。
四、精讀 潛心會文領其意
五、展讀 聯系生活話感悟
1、明確交流要求:大膽表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學會交流。
2、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間路上的云霧是瞬息萬變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讀一讀嗎?
(3)師指導朗讀
(3)、剛才有那么多同學喜歡山間的云霧,你們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覺得他有沒有表達出你的心情?(說說理由)
(4)、生讀,
師領讀:師(霧來時),生(風起浪涌);(霧去時),生(飄飄悠悠)
師:男同學讀霧來時這一句,女同學讀霧去時這一句。
師:同學們,這云霧的變化簡直太快了,讓人有“風起浪涌”的感覺,有“飄飄悠悠”的感覺,有“像帷幕”一樣的感覺,更像“輕紗”一樣的感覺,現在請你自己再讀一讀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霧。
3、教師根據學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霧來時,很大很大;霧去時,很輕很輕。霧濃時,什么也看不見;霧稀時,淡淡的一層。以此句與文中原句作比較——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會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讓個別學生帶著體會讀。
5、有誰喜歡山鎮牯嶺的云霧?說說原因。(有感情)師板書
6、生讀、組讀、班讀。
生整理,師總結。
師:同學們能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來歸納,非常好。我們也可以這樣歸納剛才的學習過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霧特點的詞;其次是劃出體現云霧特點的詞;再次是品讀用詞的準確生動,最后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這只是眾多學習方法中的其中一種,如果你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那就更加好,現在請選一種適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自己去讀讀廬山云霧中稱為最壯觀的云海,讀完之后,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時候的云海?還等什么呢?趕快行動吧!
生:自由讀
師:誰來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時候的云海?(雨過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陽光照耀下的云海)。
師:你最喜歡什么時候的云海?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生讀并體會
請把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讀中去吧!齊讀
生繼續回答
生:讀句子——雨后的夕陽如同一輪火球,燃燒在云絮翻飛的銀濤雪浪之上,將云絮染上斑斕的色彩。微風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練;又如萬朵芙蓉,競相開放。
師:老師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廬山云霧的顏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聲的告訴我們,廬山云霧中最壯觀的要算云海。(板書:壯觀)
師: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語言更美,老師也很想來讀一讀好嗎?(師配樂范讀)
師:你們也來讀一讀吧,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生:配樂齊讀。
師:是的,這廬山之美景,廬山之神奇真讓人留連忘返,現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廬山云霧吧。有個要求,請同學們把看到景用課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來(播放課件)
學生邊看課件邊回答。
師:欣賞了這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此時此景,你一定會有許多話要說吧?請說一說(出示課件:望著這美麗的廬山云霧,我…… )
師:這多變、多情、多彩的廬山云霧曾使無數游客被折服,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無不贊嘆,這《情歸廬山》的詩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讓我們來讀讀這首詩。生各抒己見。老師總結:同學們,當你高興時,不要忘記來到大自然,你會更加熱愛生活;當你心情煩惱時,請來到大自然的懷抱,你會心情舒暢、豁然開朗;當你遇到挫折時,請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你會更勇敢地面對生活,在學習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讓我們笑對人生吧!
情歸廬山
廬山,像奮蹄的白馬,昂揚向上。
廬山,你吸引了李白、蘇軾、陶潛,
多少文人墨客為你潑墨揮毫,抒寫你不老的青春。
啊,廬山,云遮霧罩的廬山,如真似幻的廬山。
你給了我夢一樣的溫馨。
廬山的霧篇二
執教:城郊中心小學?費燕萍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
2、進一步認識過渡句,體會它的作用。
3、理解課文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緊扣云霧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三、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趣(1分鐘)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是多么令人心醉(板書)。有同學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廬山云霧為什么會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讓我們也走進廬山,去領略探究廬山云霧,去解開這個謎。
二、創設情境,進入角色。(5分鐘)
1、讀讀課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議一議,每個段落分別寫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霧。
2、交流:師: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在——山間路上看云霧,第四自然段寫的是在——山鎮牯嶺看云霧,第五自然段寫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霧。板書(山間路:牯嶺:大天池:)
3、師問:哪個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生:山間路;生:牯嶺;生:大天池)
(1、生發表不同意見。師:我們現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它為什么會令人心醉?)
三、體驗廬山云海的美,教學第五自然段(12分鐘)
現在讓我們拿起照相機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來,你選哪些畫面拍呢?老師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自己反復讀一讀,劃一劃,然后同桌議一議。
1、自讀體驗美,同桌交流。
2、協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說照片(師:現在請你介紹一下,你拍了哪個畫面的照片。生:……師:能不能用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你拍的照片。生讀。)
(2)出示照片(看照片,說照片)(師:這是某某同學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誰來說說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讀照片文字(師:(如果學生說不清)照片真美,我們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清楚,咱們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句話,體驗一下這種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張令人心醉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體驗一下這張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體驗文字美(這張照片哪個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讀一讀,再劃一劃有關詞語,想一想你從這個詞中體驗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學生談體驗(師:你劃了哪個詞,從這個詞中你體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學生說不出)師:大家再讀一讀,你還發現了什么?相信你們還會有新的體驗。
講到哪一句隨機出示句子。
(1)生:每當雨過天晴,站在“大天池”等處俯瞰,只見萬頃白云轉眼間匯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應畫面
b、畫面上出示文字,讀文字
c、自由反復讀,劃出感受最深的詞,想想為什么劃這個詞,相互說說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边@個詞我感受最深,因為寫出了云海的氣勢。
e、品讀體驗,理解詞語:俯瞰(??),轉眼間(時間短)匯成(四面八方)萬頃、一片、汪洋大海(面積大)
那么大面積的白云一下子從四面八方匯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2)云海茫茫,波濤起伏,青峰秀嶺出沒在云海之上,變成了云海上的小島。(句式:詞語:云海茫茫、波濤起伏、出沒)
a、學生說拍了哪個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賞照片(你們看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們感覺怎么樣?)
c、生欣賞照片
d、師出示文字。?“云?!u”
e、咬文嚼字,體驗感悟。
師:把句子反復讀讀體會一下,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生……
f、齊讀,感悟
(3)特別是太陽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絢麗動人。雨后的夕陽如同一輪火球,燃燒在云絮翻飛的銀濤雪浪之上,將云絮染上斑斕的色彩。微風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練;又如萬朵芙蓉,競相開放。(感受云海的“色美”與“形美”)
a、生:我拍了太陽照耀下的云海這張照片……
b、師:請你用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你拍的照片
c、學生初讀
d、師出示照片欣賞照片(這是某某同學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誰來說說,它為什么讓你心醉?)
e、生說
f、師出示文字(多媒體)
g、齊讀
i、生發表不同意見
j、理解斑斕、云絮翻飛、銀濤雪浪、火球、燃燒、染
k、理解比喻句,展開聯想
(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師:場面壯觀,色彩絢麗動人
出示“廬山云海中最壯觀的要算云?!?/p>
師:用哪個詞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壯觀。師:加上最。
(三)師:說說你這張照片是什么時候拍的,在哪里拍的。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節梳理(先講時間地點,再講云海的美景),作者寫廬山云海就是先介紹了時間、地點,重點描述了云海壯觀的畫面,咱們再把這一段讀一讀,去感受廬山云海的壯觀吧!
(五)配樂讀
三、體驗霧美,學習第三自然段(8分鐘)
過渡:廬山的云海確實壯觀,令人心醉,剛才有同學對山間路上看到的霧印象很深,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話概括的寫出了霧的特點。
1、速讀
2、交流(說特點:瞬息萬變,趣味無窮)理解“瞬息萬變”
3、再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詞句寫出了廬山霧的“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劃一劃,同桌議一議。
4、交流
5、協作交流感悟美:
(1)生讀,隨機出示多媒體畫面
(2)反復讀,你讀懂了什么?
a、游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云,轉眼間變成彌漫窗外的濃霧。(生:“剛剛……轉眼間……”)說明變化快。
b、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重點品讀)
(3)學習“霧來時……去室時……濃時……稀時”
a、生:我覺得(……)這句話寫出了霧的瞬息萬變、趣味無窮。
b、師:整體感知:反復讀一讀,想象一下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
c、交流:生說?!办F來時……去時……濃時……稀時……,比喻)
d、細讀,品詞品句
e、一邊播放錄象,一邊說感受。
師:霧來時……生:風起浪涌:師:(出示畫面)你感到濃霧的氣勢……生:風起浪涌,氣勢很大。師:讀霧來時。
師:霧去時,你感覺到了什么?生:飄飄悠悠(理解體驗)
依次體驗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體驗飄逸外衣
f、欣賞讀(配樂)
四、體驗霧氣的美麗,學習第四小節(5分鐘)
過渡:廬山的霧,真是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那么山鎮牯嶺的霧氣呢?
自由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詞句寫出了霧氣的令人心醉,你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然后與你的同桌說說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處”?隨機出示--朝夕相處
1、交流讀。
重點學習:a、廬山霧時而冉冉升起,使人終日不見廬山真面目;時而霧氣團團相銜,浮游蕩漾。(理解冉冉升起,終日,團團相銜,浮游蕩漾)
b、牯嶺一半隱進仙境,一半留在人間。
c、句式:時而……時而……
a生:我覺得…………
d細讀文字,小結:特別有感情,時間長
五、梳理
剛才我們從九江出發,來到廬山,在山間路上領略了廬山濃霧的——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又來到半山腰的山鎮牯嶺感受了廬山霧在牯嶺的時間長,最后我們來到山頂的大天池,去領略了云海的壯觀。
當我們體驗到了廬山云霧的特點之后,也就回答了上節課廬山云霧為什么會如此令人心醉這個問題了。
六、整體感悟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5分鐘)
1、讓我們再去感悟一下這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再讀3、4、5自然段(音樂)
七、課堂小結(1分鐘)
1、說感受:欣賞了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著這美麗的廬山云霧,我真想……)
2、質疑:上一堂課我們提出的問題,這節課我們解決了。那么在我們腦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問產生了呢?(生問:……)這樣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又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的問題咱們下節課再來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廬山云霧是廬山的一絕,廬山象這樣的美景還有很多,有機會大家可以去上上廬山旅游網,去領略一下廬山的美;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上中國旅游網,去領略一下祖國美好的河山。
附1:有關網址:
廬山旅游:/test/
中國旅游網:http:www,
校校通:
附2:板書
廬山云霧
(令人心醉)
大天池:壯觀:汪洋大海
絢麗動人
牯嶺:朝夕相處?時而……時而……
一半……一半……
剛剛……轉眼間……
山間路:?瞬息萬變?霧來時……霧去時……
霧濃時……霧稀時……????
廬山的霧篇三
廬山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這次暑假,我有幸去了一趟廬山。
我們乘車來到了山腳下,只見周圍盡是連綿起伏的山巒,山巒如刀削過一般,像一把利劍,直插云霄。白霧繚繞在連綿起伏的山巒上,像仙女拋下的一條條綢緞似的,大家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
廬山的山道像一條盤龍似的,兩旁蒼松翠柏,不時傳來陣陣鳥語。不管誰到這里,都會困頓盡消,生氣倍增。
我們的目的地是三疊泉,說道三疊泉,我不禁想起了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詩。我們沿著石頭鋪成的羊腸小道,向著三疊泉近發了。望著一千多級的臺階,我發愁了,心想:我能爬上去嗎?不行,不管怎樣,我都要一鼓作氣,堅持到底。我咬著牙,終于爬到了三疊泉。
??!瀑布可真壯觀。只見那瀑布從天而降,飛流直下,仿佛是一臺天然的織布機,在大山的懷抱中永不停息地轉動,紡織出千丈白練。它是那么纖柔輕盈,美麗動人,悠悠地舒展于雄偉的天地之間。瀑布落到水潭里,發出“嘩嘩”的聲音,那聲音很響,猶如千軍萬馬向我們奔來。那潭水清澈得如翠如玉,令我驚嘆不已!
第二天,我們還游玩了仙人洞.五老峰景區.龍首崖……每一處都是一幅美麗天然的畫卷。
廬山你真美,我永遠都會記住你!
廬山的霧篇四
;于廬山,我并不陌生,早在秋其的散文集《輕呢》里,便知道這座神秘大山所散發出的柔和氣質與詩性光芒。甚至知道它每一枚落葉,每一根細草,每一條溪水在母體裙裾上的優美睡姿,以及風裹挾著地表溫度,從狹長飄搖的山道,再途經書頁間吹來的氣息。
匡廬,一個深情到可以落淚的地名。那個綠色山谷里,鎖著大門幾近廢墟,李德利的三面透明的玻璃房,這座大山最初的造訪者,曾以水晶般的姿態迎接著光與影的覆蓋。秋其帶著她的學生坐在生滿綠苔的臺階上,講述這座大山的人文故事,一個英國傳教士的傳奇人生。他規劃了它,有了最初扶搖而上的天梯,繼而各色皮膚人流的涌入。
那些迷失在山坳里,被藝術家遺棄的孤零零的小屋,都曾是這座靜默大山懷抱里的嬰兒,得以原始呵護。
牯嶺小鎮,街心公園,水波寧靜的如琴湖畔,紅皮尖頂教堂,花徑,冬季掛著門簾的店鋪,生意清淡時織毛衣的守店人,隨風飄進來的清香雪粒;修鞋的楊師傅,賣服裝的小紅,古衫掩映下的木質老別墅,生蘚綠木在壁爐里的劈啪聲,潮濕的炊煙,以及一些狹窄混居的院落,普通平凡的人們都是我熟悉的。我熟悉著秋其熟悉的一切,她用輕柔的視角,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渺小與偉大之門,又于我的腦海加工組合,予以無邊想象。廬山已不再是座山脈,而是一種私人輕質的表達,呼吸上的碎片和指南。
上山,是臨時決定的,暗夜里,我站在賓館潔白的床單旁,翻遍行李,想找尋一件禮物。
明早我將還原一座大山的莊嚴,要不要見下秋其,這是我反復問自己的。外面是瑞昌小城寧靜的夜色和尚未褪去的暑氣。
輾轉榻上,十一時,我發出去一條短信。
我告訴秋其我的行程,并討要兩本她簽名的書。
我曾經把她的散文《元人山水》發給朋友看,朋友說喜歡。我又把秋其送給我的《輕呢,山中日子》轉給朋友閱讀,朋友說秋其像他,唯凈方靜,他喜歡的山水,在秋其的書里。
我和秋其是很淡的朋友,并沒微信相通,只有一個簡單的號碼,誰也不曾撥響。我們有過很平靜的友誼,均建立在彼此的閱讀和書信往來上,她的文字比我成熟老練,且意象豐富。我認為她是目前國內我最喜歡,有著自身獨特風格,人品文品都令我敬佩的女作家,盡管她拒絕這樣的稱謂。她的履歷很簡單,沒有任何裝飾性的職務和曾發表文字的羅列。她每一天都路過那些名人別墅,知道與一座大山相比,人畢竟是渺小的。她只是一枚山風養大的落葉,活著,便與山中草木相依,并輕呢。
五年前我不用手機,她也曾把手機順進紙簍,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并對對方懷揣夢想。真實的并不見得美好,但經過精神的加工和打扮,足以慰藉這個虛化的世界,以及對美的簡單追求。
初秋的八月底,陽光依舊烤人,車子搖晃盤旋在300多道彎路中,胃都要沖出來。也許是沒休息好,也許是不再年輕,前所未有的暈車令我非常難受。直到車子落于山頂,在清涼的山風吹拂下,我才歸于舒緩和平靜。
湛藍的天空起伏著朵朵白云,那流淌無法觸摸的意象,讓人覺得活著真好,于大自然的恩賜,你無法不愛這個世界。腳下的坡道和遠處隱隱的山巒,告訴我,真的已經來到了廬山。她和我見到過的所有山脈一樣,新鮮的空氣里,各色植物彼此相安,并對人類的腳步,表現出極大的包容和友善。
廬山的景點分東西兩線,西線是觀景線,東線為人文線,這是我粗略的劃分。一座大山,一旦住進人類,注定是沸騰的,人們也會以主人自居,行使著大山的權力,180元的進山費,把每一??諝庳撾x子都打上了稀薄的標簽,成為部分人視野里的歸屬,而把另一部分人耽擱在山腳之下。
秋其最初曾迷戀過這座大山的人文情懷,用長長的篇幅解說它的厚重性,時間的隔斷,人與亭,還有碑。后來她戛然而止,從歷史的古董中跳出,看到了更廣闊,為之喜悅,接近神靈的東西。霧靄與山嵐,碎葉與土層。
這座大山屹立了多久,誰也不知道!成千上億年的自身繁榮,那時山花明凈,空氣清透,山中植被生或死都是甜蜜的,就像女人的子宮總是能孕育出新鮮的生命。偶有人涉足,也是如李白那樣,鐘情于大自然山水的堅毅散淡之士,拄著盲杖的壯舉。捧一溪山泉,聽一簇鳥音,皆近神恩。是一百年前的打破,繼而今天汽車尾塵的進入,人們得以扎根在她的皮毛之上,并時不時劃上幾刀。
一座大山是神秘的,你看到的只是它莊嚴袍袖的一角。沿著曲折陡峭濕漉漉的石階上行,護欄下面是萬丈深淵。白云飄蕩的山谷,對面崖壁上建的紅瓦綠瓦小屋,松枝懸出的美麗圖案,鏡子般的天體,都會令人發出驚嘆:生活在廬山真好!
也許來得太晚,并沒看到傳說中的霧。秋其曾說:“霧是大山情感的延伸?!痹谒难劾锷绞怯兴季S的,同樣需要潔白柔軟的表達,纏繞過的位置,都會留下淚滴。
很多巖石伸出崖岸,成為絕佳拍照點,膽大的可以跳過去。我恐高,只能在邊上觀望。
中午我們一行人在鑫輝酒店吃飯,我和秋其約好十二點半在那見面。
我的行程很緊,只一天的逗留,若能在山中過夜,我不會短信于她。趁著夜色,與山中的星子一起去河南路拜訪她,去看一看那座傳教士留下的百年木屋和她的日常,以及屋后的六棵古衫和院內的四棵法桐,是不錯的選擇。它們伴著她的孩子成長,她也在廊下摘菜,掃落葉,收拾玩具,記日記。再與她沿著湖畔,吹著夜風,走一走,那才是真正的廬山。
下車前,我為自己打了層唇彩。
于包房剛剛落座,就聽到外面吧臺有人問菡萏女士。我迎了出去。這是我第一次見秋其,她很瘦,一頭溪水樣的長發搖至腰際,像風的組合。她大包小包提了很多東西,一提廬山云霧茶,一盒手帕,兩本我討要的書。這是我擔心的,喜歡她的文友很多,上山的也很多,若都這樣,不僅是寶貴時間的占去,更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她的樣貌和聲音,與我的想象并非一樣,穿衣風格也不同。我是城市豢養的腐朽,她是山野林泉的自由,手腕上戴著銀圈,指甲上打著淡粉色美麗蔻丹,依舊是那個我直覺中,安第斯排簫《at night i think of you》里的蛇羽女神,充滿著靈驗之光。我忽然覺得我的禮物她不見得喜歡,那是我翻遍整個旅行包,唯一能送她的,尚未開封的一條湖藍色雙層加厚蠶絲披肩。
盡管初見,我們并不陌生。就像兩片葉子,所有的遙想只為匯聚在同片溪水旁。我們談起很多相熟的文友,感恩曾經的情義和那些平淡時光。我們相識于《歲月論壇》,那是面安靜的湖泊,我們在那里找尋著自己的影子。秋其安靜地記著自己的讀書筆記,關于夢想,遠方和內心的不安。那些碎片異常珍貴,是平凡日子里的金粒。她每天除了教學帶娃外,尚要深夜閱讀。我在那里發發小文,彼此間偶爾交流幾句都是滿足的事情。
我們也曾為彼此的精神給予過援助。
秋其說愧對一些師長的期待,實自謙,是不想在一條道上擁擠。她放下,折回山谷。她說很多年,她喜愛聽白發老馬克的民謠《我挖到一顆鉆石》,遺憾的是她不是,永遠都不是。鉆石純金可以在幽暗深處自己發光,人的命運卻穿行在人為的光線中。她的寂靜連同夢境也只是外衣口袋里的一層布料。
席間我們談到牧童,落下淚來。一個樸素帥氣的男孩,文學路上的跋涉者,獲獎都沒錢去領。秋其說,那是我們的前生。是呀!那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可以擁抱的靈魂。文學沒有改變他,只會更窮,他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默默地看著老母帶著他的兩個孩子往返于站臺,再揮淚而去。他的父母和孩子,依舊叫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文學的友誼超越一切。
秋其異常謙卑,像個學生,管在座的朋友叫老師,那一刻我很難過。她來自厚實的泥土,芬芳且輕盈。她甩掉過那個城市作協給予的職務,也曾為這座大山的過度開發呼吁過,但聲音太弱,沒人聽得到。也曾作為地方文化名人,為上山的臺灣學者,中外作家,包括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嚴歌苓等講解過這座大山更深的淵源;也曾站在學校的臺階上,一個個呼喚著她學生的名字,希望他們能留下來。廬山不僅只是一個風景區,還應該有文化之根,這座山體所萌發的金色小芽,以及日后孕育出的醇香果實。
所以有時候我不知道這座山是母親,還是她。
有朋友捉弄她,從網上找了份《死活讀不下去的十部書》給她看,她一看全讀過。翻書是她生活中的享受,即便不寫,也有極大的快樂。
她有時會爬到屋頂鐵皮瓦上坐坐,山上雨霧天多,晴好的日子大家趕緊曬被子,晾衣繩不夠,便轉至屋頂曬,那里的房屋順著山勢而建,上幾個臺階便是。她也常和女兒一起在夜里爬上屋脊,看山月,看樹影,也在看頭頂上通往四面八方日漸松垂的電纜線、電話線以及更多的無以數計的屋頂和窗,以及斜對過山坳處正在拆或建的未完成的建筑群。她說相信,那輪山月也能打動我,因為月的視野,以及惠臨萬物柔和的清光。
她說那些有光或燈熄了的廢屋,也一定會令我動容。清輝之下的微塵草芥眾生,是我們都無法割舍的,每一家都可能會遇到突如其來的秘密或悲傷。屬人的空間常常是破碎和雙重的。
她的語言還是那么慈悲,閃著佛性之光。
她說原諒她那天太倉促,未能為我精心準備一份禮物。時間太緊了,只好離校后在牯嶺街的“廬山故事”帶了盒茶。后來她都笑話自己,實在太笨重了!
她說于文字,她目前眼睛里還有煙霧雜質,無法獲得更清明的視線。
我早起五點讀到她的淡藍色小信,像寬大的湖水落于長窗前。聽她講日常,想象著她女兒靜怡說她像江洋大盜在屋頂走動的樣子和那些被褥散發出的暖香。那一刻竟笑了。
看過她的《月亮的味道》,知道她對訪客的態度,也知道文學與她的情義和選擇,更知道她對生命的鐘情以及家居瑣碎的熱愛。我一直把她當作一面鏡子,照下自己,免得迷失得太遠。在她的面前,我是慚愧的。
見她,也曾忐忑,猶豫再三。我怕錯過,一錯就是一生,永不能再見。所以決定打擾她!
我告訴她,她的云霧山茶,恰恰好。一罐給了我父親,一罐給了我的老師,一罐留在了家中。送給父親的,當晚父親就打開,用藍花小壺泡了一壺,他說好喝。茶湯很淡,像薄薄的雪,是纏繞我們吞沒我們的云霧,散去時會留下甘露。她的禮物是重的,我無法把一座大山提回,只能把它安放在碗里,似透明的玉,泛著淺淺的綠,再流經心里。
我說那披肩,是為自己變天準備的,若能披到她的肩頭,將是我倆的暖。也曾覺得唐突,她短信里的回復,像山泉,讓我釋懷。
天暗下時,我坐在初秋的窗前給她寫完回信。
我和秋其曾有個共同好友,也是師長,他重秋其勝于我,曾把秋其的文字下載打印裝訂成冊。在秋其來信的第二天,我的郵箱里,靜靜躺著這位素未謀面的朋友為我的兩本集子寫的評。除了珍藏和深謝,我不知該做點什么。關于小書,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風吹著紙頁,早就散了。
于這樣的情意,我不知如何回復,便把秋其寫給我的長信,及我給秋其的復信轉至朋友郵箱。第二天是個雨天,清早在細細的雨聲中醒來,便讀到回信。他說:讀了兩頁書信,仿如兩片葉子悄然落在我午夜的案頭。嘴角會心一笑,綠了山野里這寂靜的夜色。
是呀!秋其和任何人都不同,在我心里,她是廬山的代名詞,亦像窗外的細雨,那么惆悵,孤單天空中的若許淚滴。若走在這樣的細雨里,那樣千百條細如銀線的包裹,該是除了傘下更深的平靜。
相關熱詞搜索:;廬山的霧篇五
1、學習課文二、三自然段,通過品讀,感受作者文筆的優美。
2、感受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品讀文字,感受作者的文筆,感受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一、導語?揭題
1、?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美。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盡情地謳歌,盡情地抒寫,千古佳句流傳至今,你知道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 是啊,這正是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由于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下奇觀——(課件顯示課題)請讀課題,再讀,有云霧的感覺。
正所謂瞬息萬變萬萬變,勝似夢境之迷離。就讓我們吟著大詩人蘇軾的詩邁步于廬山的云霧里,做一回神仙吧。(欣賞的風光片)
4、? 說說你此刻的感覺吧!
二、通讀課文
1、? 想看看描寫它們的文字嗎?打開課本讀讀課文,喜歡它,就用心把它讀通。
2、? 喜歡這篇課文嗎?能讀通它嗎?
3、? 請你再快速瀏覽課文,然后說說那些是你喜歡的段落。
4、? 把你喜歡的段落細細地反復地讀讀,把你的喜愛之情讀進去。
5、? 讀一段好文字能讓人心情愉快,而快樂是需要傳遞的。你再來品讀你喜歡的段落,然后想辦法讓你的伙伴也來喜歡它。
1指名學生說說喜歡的段落和理由。
(1)寫了來時去時濃時稀時的情景。作者的觀察仔細,用詞準確,一段美文渾然天成,讓我們更加迷戀廬山的萬種風情。(這個句子個別讀、男女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看著錄象配音讀。)
2、用了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富有韻味,讀來口齒生香。
3、音樂能讓朗讀更加靈動飄逸。(配樂讀)
4、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更加多姿多彩,的確是瞬息萬變,趣味無窮?。ㄗx總起句)
6、? 連起來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段
1、? 霧多、時間長,總讓人感覺如在人間仙境中。
2、? 時而……時而,變幻莫測的廬山,正如一位仙女,猶抱琵琶半遮面,讀出這種感覺。作者僅用“時而”兩個分句就已寫盡它的神韻。山與霧渾然一體,難分彼此。
3、? 至此,我們忍不住還要感嘆——的確,瞬息萬變,趣味無窮。
4、? 我們把兩段連起來讀,配樂讀。
五、小結說幻想:
六、課外延伸
多么浪漫美好的愿望啊,那么你可以點擊這些網址(提供幾個網址),神游廬山,一覽祖國好風景。
廬山的霧篇六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登山路上、山鎮牯嶺、大天池等處的云霧形態、顏色的描寫,贊美了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能劃出課文中的過渡句,并說出它們的作用。
2、學會10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誦第2、4自然段。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風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憑借本課語言特色,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句子內涵。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
四、教學設計意圖:
1、在大語文思想的指導下,從小問題入手,進行研究性學習,并在研????????????????????究互動中實現師生之間的及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的碰撞。
2、以體驗感悟、交流等語言實踐活動貫穿教學,充分挖掘句子內涵,????????????????????以讀悟情,激活學生思維,全體參與,充分體驗,為語言實踐增添????????????????????情趣,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2、出示句子“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饼R讀。????????????????二、深入學習課文第二段。
2、小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選擇其中一段進行研究。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學哪些句子,為什么?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4、交流反饋,指導感情朗讀,隨機填表,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
三、細讀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廬山云霧古往今來,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樣贊美它的呢?????????????????學習課文第一段。
2、出示蘇軾的詩,理解意思。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體會清代學者的言行,感悟廬山云霧的令人心醉。
4、指導朗讀,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
四、擴展活動:贊廬山云霧。
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
云海
(大天池) 壯觀
斑斕
(濃霧)
登山路上???????多變
形美
(霧氣)
你,??????????????????????????
是壯麗的廬山。???????
瀑布是你的胸懷;???
云霧是你的風采。???
你,?????????????????????????
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你用純潔的溪流,??
滋養神奇的云霧。??
你,??????????????????????????
是令人心醉的云霧,
云霧中蕩滌著塵埃,
使人終日不見廬山真面目。???
九江的山間云,??????
壯觀的云海;??????????
好似萬朵芙蓉,?????
競相開放。???????????????
廬山之美景,廬山之神奇,
使人流連忘返。????????
這真是,??????????????????
江山如此多嬌!?????
馬橋鎮中心小學
六(1)班?????顧佳慧??????????
廬山的霧篇七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蔽业募亦l就是美麗的廬山,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
春天,松柏穿著著綠森森的外套筆挺地站在山邊站崗。山間濃霧繚繞,仿佛夢境一般,讓人如癡如醉。太陽出來了,千萬縷像利劍般的金光穿過樹枝,灑在地面上,倒映出奇形怪狀的樹影。清新的空氣,各色的花朵,把廬山裝扮得格外精神。
夏天,山下炎日暑月,廬山上的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一片,擋住了驕陽似火的太陽,讓人感覺絲絲清涼。廬山上的湖靜靜的,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映出了周圍美麗的景色。夏日的廬山真是是人們避暑游玩的好去處。
秋天,山上碩果累累瓜果飄香,果樹結出各種各樣的果實,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紫瑩瑩的葡萄……三疊泉瀑布“嘩嘩嘩,嘩嘩嘩”流下來,熱烈歡迎秋天的到來。火紅的樹葉落下來,地上鋪了一層紅紅的地毯。游客們在林間拍照、游玩、嬉戲,體驗廬山的另一番風味。
冬天,下雪了,雪花在林間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雪娃娃給廬山織了一件厚厚的衣服。大雪落下來了,蓋到了亭子上,給它戴上了一頂巨大的白色帽子。冷冷的風刮過樹梢,動物們不得不躲洞里,松鼠只得靠秋天收獲的松果過日子。
一年四季的廬山展現了不同的景色,非常迷人,讓人流連忘返。我愛廬山一年四季的美景,更愛美麗的家鄉。
廬山的霧篇八
(2)個別學生能通過朗讀的語氣讓聽者感受文字表達的意思。
關于背誦:(1)半數學生能在課堂中概括提示背誦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學生能在選擇背誦其中的幾個句子。
關于運用:(1)將學習課文積累的語言運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夠在教師提供的語境中填寫書本中積累的語句。
教學重點:抓“神奇”研讀全文,體味廬山云霧的神奇之美。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沒有)我也沒有,廬山位于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廬山觀賞一下風景。
(出示課件)這里是巍峨聳立的龍首崖,這是美麗的三疊泉,秋天的植物園,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齊放的花莖,這里是幽靜的石門澗,大天池,蒼翠欲滴的山腳,……廬山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文學家、藝術家的青睞,宋代詩人蘇軾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廬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給忘了,你們知道是什么景色嗎?(廬山云霧)對?。⊥瑢W們,你們想不想去揭開廬山云霧神秘的面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觀其概
1、朗讀目標:請同學們認真的默讀課文,用心去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并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廬山云霧的特點。
2、學生自由朗讀
3、讀過課文之后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廬山云霧的特點?(生發言)
4、廬山云霧特點可真多,這些特點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處最吸引你呢?(教師隨機板書)
三、再讀提出問題共解疑
過渡:作者帶我們領略過了這么美的云霧,我們趕快停下腳步認真、仔細地欣賞一會兒。
1、引出研讀專題:請同學們用勁地、大聲地讀一讀課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你喜歡的云霧特點?為什么?遇到問題,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課件出示)
2、學生圍繞專題自由研讀全文,師巡視指導。
四、精讀潛心會文領其意
五、展讀聯系生活話感悟
1、明確交流要求:大膽表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學會交流。
2、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間路上的云霧是瞬息萬變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讀一讀嗎?
(3)師指導朗讀
(3)、剛才有那么多同學喜歡山間的云霧,你們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覺得他有沒有表達出你的心情?(說說理由)
(4)、生讀,師領讀:師(霧來時),生(風起浪涌);(霧去時),生(飄飄悠悠)
師:男同學讀霧來時這一句,女同學讀霧去時這一句。
師:同學們,這云霧的變化簡直太快了,讓人有“風起浪涌”的感覺,有“飄飄悠悠”的感覺,有“像帷幕”一樣的感覺,更像“輕紗”一樣的感覺,現在請你自己再讀一讀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霧。
3、教師根據學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霧來時,很大很大;霧去時,很輕很輕。霧濃時,什么也看不見;霧稀時,淡淡的一層。以此句與文中原句作比較——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會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讓個別學生帶著體會讀。
5、有誰喜歡山鎮牯嶺的云霧?說說原因。(有感情)師板書
6、生讀、組讀、班讀。
7、指導學生嘗試用
生整理,師總結。
師:同學們能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來歸納,非常好。我們也可以這樣歸納剛才的學習過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霧特點的詞;其次是劃出體現云霧特點的詞;再次是品讀用詞的準確生動,最后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這只是眾多學習方法中的其中一種,如果你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那就更加好,現在請選一種適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自己去讀讀廬山云霧中稱為最壯觀的云海,讀完之后,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時候的云海?還等什么呢?趕快行動吧!
生:自由讀
師:誰來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時候的云海?(雨過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陽光照耀下的云海)。
師:你最喜歡什么時候的云海?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生讀并體會
請把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讀中去吧!齊讀
生繼續回答
生:讀句子——雨后的夕陽如同一輪火球,燃燒在云絮翻飛的銀濤雪浪之上,將云絮染上斑斕的色彩。微風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練;又如萬朵芙蓉,競相開放。
師:老師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廬山云霧的顏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聲的告訴我們,廬山云霧中最壯觀的要算云海。(板書:壯觀)
師: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語言更美,老師也很想來讀一讀好嗎?(師配樂范讀)
師:你們也來讀一讀吧,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生:配樂齊讀。
師:是的,這廬山之美景,廬山之神奇真讓人留連忘返,現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廬山云霧吧。有個要求,請同學們把看到景用課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來(播放課件)
學生邊看課件邊回答。
師:欣賞了這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此時此景,你一定會有許多話要說吧?請說一說(出示課件:望著這美麗的廬山云霧,我……)
師:這多變、多情、多彩的廬山云霧曾使無數游客被折服,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無不贊嘆,這《情歸廬山》的詩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讓我們來讀讀這首詩。生各抒己見。老師總結:同學們,當你高興時,不要忘記來到大自然,你會更加熱愛生活;當你心情煩惱時,請來到大自然的懷抱,你會心情舒暢、豁然開朗;當你遇到挫折時,請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你會更勇敢地面對生活,在學習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讓我們笑對人生吧!
廬山,像奮蹄的白馬,昂揚向上。
廬山,你吸引了李白、蘇軾、陶潛,多少文人墨客為你潑墨揮毫,抒寫你不老的青春。
啊,廬山,云遮霧罩的廬山,如真似幻的廬山。
你給了我夢一樣的溫馨。
廬山的霧篇九
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長約25公里,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今天,我就要去游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廬山!
廬山可真是大動脈,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動脈,北枕滔滔長江。
我們通過檢票口后,順著盤蜒的環山公路向上。從高處俯視山下,房屋成了迷你玩具,車子像甲殼蟲一樣爬來爬去。
下了車,我們隨著小路向山上走去來到含鄱口。
含鄱口是個大平臺,顧名思義,在此可以俯視美麗的鄱陽湖,甚至可以看到白鷺飛舞。下樓梯,我們乘坐廬山纜車。在纜車上可以看久負盛名的廬山瀑布,嘩嘩的水聲撲面而來。
下纜車,走下500級樓梯,我們來到了廬山瀑布。當年唐朝大詩人李白游山玩水,經廬山瀑布,吟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痹谶@里,連對方的說話聲也聽不到。
賞瀑布,看怪山,一路向下來到廬山山林深處的牯嶺鎮。清新的空氣充斥著這個小鎮,新興業化給這個小鎮每一處都添上了素雅的一筆??芍^:景美、史美、人更美。
廬山的美景讓人說不完。廬山的美景讓我佩服,廬山的歷史讓我感嘆,廬山的人文更讓我折服。有機會,我一定重游廬山,再次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廬山的霧篇十
作者:葛躍東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練習用“秀麗”、“流連忘返”“造句。
3、學習二三節,體會總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導入??:
1、見過山嗎?凡是山都會有什么?
2、這些,廬山都有,可它為什么與其他山不一樣,顯得很神秘呢?(“山,多幻變,敢把天刺穿。”)
抓“變幻無?!?/p>
3、你知道什么可以稱之為“變幻無常”
二、抓抒情句導讀全文
出示:云霧籠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
流連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連忘返?
作者流連在何處,流連著何物?相信你讀了全文會明白的。
三、自讀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連在何處?(山上、山道、山腰)
流連著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學第二節
(1)你最喜歡讀哪一句?讀中議
(2)還有什么姿態?
(3)句子與句子之間有什么關系?
3、學第三節
(1)它的第一句與其它幾句也是總分結構,全節都是圍繞“瞬息萬變:”來寫。
(2)理解“瞬息萬變:”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萬變:”
(4)還有什么變化?
4、學習中你還有什么問題?
四、小結。
1、齊讀最后一節。
2、作者忘記了回家,你想對他說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