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漢語詞語,公文的一種格式,是指對上級有所陳請或匯報時所作的口頭或書面的陳述。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人居環境政府工作報告總結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報告篇一
1、持續宣傳發動,營造濃厚氛圍。始終堅持宣傳發動不放松,在采取大量刷寫宣傳標語、懸掛橫幅、繪制文化墻等方式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升宣傳效果,創新組織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建美麗家園”演講比賽、主題班會和“好媳婦”、“好公婆”、“好家庭”、“好妯娌”、“好鄰居”評選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號召全鄉上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自己的行動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營造全社會參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良好氛圍。
2、整合資金投入,構建長效機制。針對群眾不良衛生習慣改變難、垃圾收集處理難、經費投入保障難、工作長期堅持難的實際問題,實行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鄉內主干道有路長的工作機制,與各村街、各單位和廣大商戶、農戶簽訂門前五包責任書,做到了任務層層落實,責任明確到位。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引導廣大群眾投入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中來,建立了長效的保潔員隊伍、保潔制度和清運設施,確保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20xx年,為構建長效保潔機制,鄉財政專項投入64萬余元,新建垃圾池179個,垃圾處理廠18個,配備保潔員34名,為每村購置必要的保潔工具,對鄉街道缺損綠化樹木進行補種,對薛橋、橋頭兩個示范村進行綠化、美化。同時按照“一個標準、一查到底”的要求,規范建立了每周一抽查,每月一普查的分級分期考核制度,并加強結果運用,嚴格獎懲。
3、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環境改善。在凈化美化環境的同時,高度重視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推動人居環境改善。薛橋村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了200畝桑蠶生產基地、300畝花木生產基地和600畝供港蔬菜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增加了群眾土地收益,解決了村內勞動力就業,年人均增收近2萬元,同時村集體年收入達6萬元,用于保障村級人居環境改善長效機制正常運轉。人主村著力打造人主手工掛面品牌,注冊成立固始人主手工掛面責任有限公司,對掛面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價格,統一銷售,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豫南黑豬養殖、金堰米酒、蛋雞養殖、豫黔紅高粱酒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為農戶增收,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貢獻力量。
4、加強項目支撐,改善基礎條件。多方爭取項目資金,建設基礎設施,投資360萬元建成通車了2.5公里的南平路xx街道至南大橋鄉夏集村道路、5.1公里的吊橋村至棗廟村和南大橋鄉石崗村道路、3公里街道至東羊行河故道橋道路;爭取30萬元以工代賑項目,建成通車薛橋村1.3公里村組道路;爭取100萬元的扶貧整村推進項目,修建東樓村3.9公里村組道路,已完成80%,預計一周內完工;投資13萬元建成通車人主村至吊橋村交通橋,投資33萬元修建河口組生產橋,目前正緊張施工中,預計年底完工;投資210萬元的建成通車東羊行河故道橋;爭取財政獎補金額達44萬元,建成吊橋、棗廟、宣政村部分村組道路;爭取160萬元的耕地整理項目,對薛橋村耕地進行整理;爭取1200萬元的補充耕地項目,對迎河村600畝土地進行改造,目前已完成前期測繪工作;爭取280萬元的污水處理廠項目已完成沉淀池、壓力池和過濾罐安裝,預計年內竣工;爭取403萬元的鄉中心幼兒園項目,目前正在招投標;投資141萬元的鄉敬老院建設項目開工建設,預計120天內完工;爭取108萬元項目資金,對李棚村稍塘水庫進行出險加固,目前完成全部土方工程,預計年內竣工。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對我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5、勇于先行先試,科學分類垃圾。橋頭村在基本達到“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的基礎上,按照縣委農辦要求,率先試點開展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工作,鄉村干部廣泛宣傳,細心培訓,建立了村干包組,組干包戶,黨員和群眾代表聯系戶制度。目前已建設8座垃圾漚制池,1座垃圾處理場,發放分類垃圾桶1100余個,垃圾分類工作進展順利。
截止目前,xx鄉改善人居環境工作完成了全面規劃整治任務,在所有村建立了垃圾清運、衛生維護的長效機制,各村基本達到“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目標,打造了橋頭村和薛橋村兩個亮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工作開展不平衡。各村的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不同,反映在工作成效上差別明顯。
2、工作拓展不夠深入。盡管整體實現了全鄉覆蓋,但多數村集中一條路或一個自然村整治,實行以點帶面先行推開工作,工作的廣度和深度不夠。
3、長效機制待鞏固。盡管已經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長效保潔機制,但個別村沒有形成系統的工作思路和操作辦法,存在保潔不及時的情況。
1、繼續大力宣傳,營造良好氛圍。持續做好“小手拉大手,共建美麗家園”活動和“好媳婦”、“好公婆”、“好家庭”、“好妯娌”、“好鄰居”評選活動,繼續通過編寫宣傳材料、書寫固定標語等方式,努力營造全民動手,人人參與的工作態勢,教育和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遵守村規民約、實行門前“三包”、自覺做好房前屋后的環境清潔和綠化美化建設,形成“人人愛衛生、愛家園”的良好氛圍。
2、強化考核督查,確保工作實效。進一步完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督查、協調、考核工作機制,各村每周定時或不定時自查,建立月報告制度。鄉采取抽查、督查等辦法,實行動態管理。加強考核成績運用,獎優罰劣。
3、整合各方力量,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爭取相關項目,加大項目傾斜力度,改善基礎條件,打造更多“盆景,使一個個“盆景”連成一道道“風景”,形成一片片“風光”。同時采取鄉村兩級配套一些,相關項目整合一些,成功人士捐贈一些,群眾自愿籌集一些等多種方式,增加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資金投入。
人居環境政府工作報告總結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報告篇二
按照《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爭創”中國人居環境獎”宣傳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區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的實際,以德育為核心,以滲透在生活、學習中的環保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實踐活動中接受教育、培養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為立足點,全面構思和實踐學校環境教育深層次的工作,發揮環境教育在科學文化和道德品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利用班會、宣傳欄、黑板報、手抄報、校園廣播等宣傳陣地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環保靠大家”活動。
2.以班級為單位,充分發動學生,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從學校做起、從身邊做起,開展扎實、有效的衛生清潔活動,讓學生身邊的環境清潔起來,讓學校保持干凈清潔的水平。3.以重點區域為重點,以學生活動場地、自行車停車區、廁所等區域為重點,認真落實計劃,對確定重點整治對象進行集中治理,切實不讓學校產生衛生死角。
4.以改善校容為重點,將學校及周邊花池列為一個項目,種上適宜的花草樹木,進一步優化、綠化學校的環境布置。
5.以機制落實為重點,認真清掃校園,落實衛生整治機制,加強對校內衛生的監管,加強對校外衛生整治,確保使學校成為我區文明的一個示范窗口。
6.緊抓“美化校園”的創建活動,注重管理的規范化。各個學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在學校及周邊栽種花草樹木,為創建綠色學校美化環境做貢獻。
1.開展工作的不夠深入、細致。
2.對創建工作的全面性、整體性把握不強。
3.未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致使有些工作只停留于表面。
人居環境政府工作報告總結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報告篇三
街道在收到上述問題后,立即組織街道分管領導及社區工作人員、村“兩委”成員對標對表,馬上行動,即刻整改。
一是立刻清除,疏通整理。組織20余人對全村存在的“四大堆”問題進行全面摸查,并即刻進行清除;對1處排水溝進行清淤疏通,保證其暢通;清除亂寫亂畫情況,恢復墻面整潔。
二是組織鋪設,加強監督。針對主干道無排水溝的問題,我街道即刻組織施工方,對全村及全社區進行摸排,并立即開展排水溝鋪設工作;同時繼續加強秸稈禁燒監督力度,確保不再出現此類問題。
(二)垃圾治理方面,關于村內發現3處垃圾箱損壞問題
街道立即對全村的所有垃圾箱進行了更換,全部換設成新垃圾桶,同時街道將對全街道所有村進行摸排,并對全部垃圾桶進行更換處理。
街道立即對不明水體進行了清理,同時找到污水的源頭戶,入戶與群眾做工作,對排污口進行了封堵,同時要求該戶今后通過其他渠道妥善處理污水。
一是聯系業務部門,做好群眾工作。針對村內線路雜亂問題,街道立即聯系相關業務部門及公司,對村內線路進行重新整改和鋪設,同時對亂搭亂建的群眾,入戶與群眾交流并做好溝通工作,并立即開始清理整改。
二是清除各項問題,加強疏通整理。組織25余人對全村存在的“四大堆”問題進行全面摸查,并即刻進行清除;對1處排水溝進行清淤疏通,保證其暢通;清除亂寫亂畫情況,恢復墻面整潔。
(二)垃圾治理方面,關于村內發現2處垃圾清運不及時問題
街道立即組織人力對垃圾進行了清運,同時明確了垃圾清運的相關負責人,要求其做好清運工作,抓好工作落實。下一步,街道將對此加強監督和管理力度,確保此類情況不再發生。
街道立即對不明水體進行了清理,同時找到污水的源頭戶,入戶與群眾做工作,對排污口進行了封堵,同時要求該戶今后通過其他渠道妥善處理污水。
(四)農村廁所革命方面,關于現場入戶5戶,2戶改廁后未使用的問題
街道立即入戶對群眾的改廁情況進行了解,確保群眾的改廁硬件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同時與群眾做好工作,建議群眾利用好改廁,為村內人居環境貢獻力量。
在上級問題全部落實整改的情況下,街道即刻召開相關會議,要求所有社區對照上述兩個自然村存在的情況,立即摸排整改,并在全街道開展一次人居環境大整改活動,繼續推進全街道人居環境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人居環境政府工作報告總結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報告篇四
(一)加強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一是抓好新村建設工作。20xx年以來,全市7個縣(市、區)共投入2500萬元,建設82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開展住宅、道路、綜合辦公樓及文化活動室、體育籃球場、公廁、舞臺建設和村屯綠化等。二是認真抓好農房建設,改善農民居住條件。20xx年以來,全市農房建設投入逐年增加,其中20xx年農房建設共投入30.5億元,2011年投入57億元,2012年投入60億元,20xx年投入65.5億元,20xx年投入70億元,共建農房123793間,總投資283.1億元,惠及農村群眾38萬多人。
(二)保障民生,扎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20xx年,我市開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20xx―20xx年,全市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9078戶,總投資約39.54億元(各級財政劃撥資金14.29億元),總竣工面積約529萬平方米。20xx年,全市計劃籌集資金6.42億元,完成農村危房戶改造10700戶,總竣工面積64.2萬平方米,惠及農村困難群眾90022戶27萬多人。
(三)突出重點,深入實施城鄉風貌改造工作。
從2008年開始,我市主要以南友高速路沿線、xx石景林至德天瀑布百公里旅游線及江州區至大新縣沿線為重點,以憑祥市城市風貌改造及大新縣明仕田園至德天瀑布沿線改造為示范點,深入實施城鄉風貌改造工作。20xx―20xx年全市共實施城鄉風貌改造27318戶,總投資5.74億元。20xx年全市計劃籌集資金1876.2萬元,完成左江流域沿線79個村屯2127戶房屋外立面改造,以及50戶以上村屯的綠化和道路、排水設施建設。
(四)加快名鎮名村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我市以名鎮名村建設為切入點,加快推進綜合整治村屯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深入實施“3個10萬人”計劃,加快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力爭20xx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8%。一是深入開展名鎮名村建設。通過集中投入、示范引導、輻射帶動等方式,共投入1.9億多元,重點推進憑祥市平而村、大新縣碩龍鎮、扶綏縣東門鎮、江州區新和鎮等特色名鎮名村建設。其中憑祥市平而村已完成民房建設和外立面改造、道路交通、排水排污、垃圾池、邊貿交易中心以及村委辦公樓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200萬元。大新縣碩龍鎮共投入1.3億元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并于20xx年底完成了特色旅游名鎮的驗收命名工作。扶綏縣東門鎮已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道路、文化、綠化等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000多萬元,并于20xx年12月完成特色工貿名鎮建設的驗收命名工作。江州區新和鎮特色工貿名鎮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3850萬元。二是扎實推進綜合整治村屯建設。20xx年以來,我市按照“菜單式管理、標準件建設”的辦法,對天等縣龍茗鎮龍英社區古棣屯、憑祥市夏石鎮榴利村嶺咀屯、扶綏縣昌平鄉平白村新灣屯、江州區江南街道辦沿山社區水口屯、天等縣上映鄉桃永村伏桃屯等15個村屯進行申報制綜合整治村屯建設,共完成投資2250萬元。三是繼續深入實施“書記工程”。嚴格按照國家、自治區新型城鎮化規劃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xx市城鎮化工作發展思路》及《xx市實施新一輪“書記工程”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2012―20xx年,我市共有21個鄉鎮實施了“書記工程”,總投資約5.88億元。20xx年全市共有扶綏縣山圩鎮、大新縣堪圩鄉、天等縣東平鎮、寧明縣桐棉鎮、龍州縣逐卜鄉、憑祥市上石鎮、江州區羅白鄉等7個鄉鎮實施新一輪“書記工程”,計劃總投資1.96億元。
(五)加快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家園。
20xx―20xx年,全市計劃建設污水管網164.68公里,計劃總投資4.12億元;新開工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10個,計劃總投資2.16萬元;建設污泥處理項目1個,計劃總投資2500萬元;建設鄉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3個,計劃總投資750萬元。 20xx年全市完成污水管網建設22.41公里,完成投資1.86億元;開工建設6座鄉鎮污水處理廠,總投資1.36億元。20xx年全市計劃鋪設污水管網115.28公里,計劃總投資2.88億元。繼續推進扶綏縣東門鎮、江州區馱盧鎮、新和鎮、龍州縣水口鎮、大新縣碩龍鎮、下雷鎮等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確保今年6月底全部竣工驗收。開工建設扶綏縣東羅鎮、寧明縣愛店鎮、海淵鎮、憑祥市夏石鎮等4個污水處理設施,爭取今年9月全部竣工驗收,完成投資8000萬元。開工建設龍州縣響水鎮、寧明縣海淵鎮、愛店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力爭20xx年底全部竣工,完成投資750萬元。進一步加強已建成的7座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確保全市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
(六)扶貧攻堅,大力推進興邊富民大會戰項目建設。
我市邊境0-20公里范圍內涉及5個縣(市)30個鄉鎮237個行政村。為推進邊境一線扶貧開發工作,切實解決邊境地區農村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使邊民群眾固守邊疆,安居樂業。在自治區興邊富民辦和自治區建設廳的統一部署下,我市對邊境一線危房戶實施房屋改造兌現了優惠政策。一是中央補助資金明顯增加。相比內陸縣(市、區)7500元/戶的補助標準,給予邊境縣(市)10000元/戶的補助資金。二是優先實施邊境危房戶房屋改造項目。凡邊境線0-20公里范圍內的危房改造戶全部落實了改造指標,20xx年以來,我市實施邊境線0-20公里范圍內危房戶改造建設2708戶,投入建設資金1.16億元(其中落實各級補助資金2031萬元)。
一是農村危房改造任務仍然十分繁重。據20xx年全市農村危房調查統計,全市共有農村危房戶130390戶。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9078戶,今年計劃改造10700戶,尚有40612戶急需盡快改造,初步估算需投入改造資金約28.43億元。
二是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資金籌集困難。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自然環境惡劣,極端自然災害天氣頻繁等因素的影響,我市財政收入來源薄弱單一且不穩定,致使縣級財政配套的村鎮建設資金落實緩慢。農村群眾收入淡薄,增收門路有限,自籌建設資金的壓力很大。
三是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任務繁重。全市共有6533個自然屯,至今完成規劃規劃的僅1000多個村屯,僅占總數的六分之一。村屯規劃任務相當繁重,直接影響到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鄉村建筑風貌管控工作。
四是農村鄉土建設人才十分缺乏。受就業觀念影響,農村青壯年特別是青年不愿意從事建筑行業,農村古法技藝面臨斷層失傳的危險,同時也推高了農村建筑市場的建設成本。
(一)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確保工作抓細抓實,抓到位
名鎮名村建設、“書記工程”是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要內容,農村危房改造、城鄉風貌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也是年終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指標。各縣(市、區)有關部門要按照目標管理責任的要求,建立健全主要領導牽頭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各有關單位協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建立領導包村、單位包屯、干部包戶工作制度,為全市農村危房改造、風貌改造和“書記工程”等民族推進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加快大建設步伐,爭分奪秒,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工作任務
我市農村建設管理各項工作底子薄,任務重,時間緊。各級各有關部門務必爭分奪秒,結合花山申遺活動,抓緊制定倒排工期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完成時間、保障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員、各環節的進度要求等,督促落實建設項目配套資金,督促施工隊進場施工,以非常措施、非常政策、非常力度強力推進農村建設管理工作,確保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推進工作,全面完成今年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
(三)加大督查力度,健全考核問責機制
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督查室和績效辦要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風貌改造、城鎮化工作和“書記工程”項目的督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督查指導工作,嚴格執行半月一報工作制度,積極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風貌改造、城鎮化工作、“書記工程”工程建設。
一是擴大村鎮建設各項工作實施范圍。xx市毗鄰越南,邊境線較長,地處大石山區,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生活生產條件較差,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建議上級協調解決我市享受興邊富民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有關優惠政策,使全市村屯水、電、路、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切實得到解決。
二是建議提高村鎮建設補助標準。隨著我市建筑材料、建設手工費用等價格上漲,縣級財政配套和農民群眾需要自籌的資金相應大幅增加。但由于我市財政仍屬“吃飯財政”,地方配套資金難度很大。建議上級將我市納入享受老、少、邊、山、窮地區優惠政策范圍,大幅提高我市村鎮建設項目國家補助標準,大幅降低縣級財政配套和農民群眾自籌資金比例。
三是加大農村建筑行業新生力量教育培養力度。通過加大稅收減免、發放技藝傳承獎勵基金、認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代買農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方式,完善農村建筑業從業人員“拜師學藝”激勵制度,逐步緩解農村建筑從業人員嚴重匱乏的局面。
四是加快創新村鎮建設資金融資體制機制,破解村鎮建設資金匱乏瓶頸。整合各部門惠農資金,集中扶持補助符合條件的農村群眾,切實減輕農民群眾投入村鎮建設的資金壓力。加快引進ppp模式,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領域向民間資本開放,切實解決政府建設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鼓勵農村群眾通過成立各類管理協會、集資入股等方式,建設村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并通過收取垃圾清運費、污水處理費等方式獲得合理回報。
人居環境政府工作報告總結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報告篇五
今年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做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精神,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作為踐行“三區聯動(鎮區、產業集聚區和新型農村社區)、多部門共建”模式的重要措施,突出重點,統籌安排,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強化領導,建立長效機制。組織召開了鎮辦黨政一把手和縣直有關部門一把手參加的全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全縣改善人居環境工作,落實了責任,明確了目標。各鎮辦黨委、政府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責任主體,黨政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擺上重要日程,親自安排、親自落實、親自推進。建立了保潔長效機制,徹底改善、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全面提升廣大農村群眾的生活質量。
(二)強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制作宣傳標語、展板、戶外廣告、發放宣傳單等方式,扎實開展“清潔城鎮創建”“三保三化”等主要內容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宣傳活動,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關注改善人居環境、支持改善人居環境、參與改善人居環境工作。目前,出動宣傳車100余次,發放宣傳冊1000余份、播放廣告11余條、懸掛標語27條,營造了濃郁的社會氛圍。
(三)強化整治,改善人居環境。一是對農村各類垃圾進行全面清理,清除了村內私搭亂建等臨時建筑物和亂貼、亂畫,有效解決了垃圾圍村、圍田、圍路、圍河問題。二是清除村內道路堆放的磚、砂石以及廢棄的建筑材料和雜物,以及主要道路兩側的雜草、雜物亂堆,拆除道路兩側的違章建筑等,達到了道路暢通、整潔、干凈。三是開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對馬路市場和占道經營行為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實現了道路清暢、秩序井然。四是在全市率先實行了農村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對鎮區、社區、小組的垃圾進行了分類收集清運。五是規范了農村畜禽養殖管理,對畜禽養殖嚴格進行審批,積極推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完成了萬順養豬場污染減排項目1個,確保環境整潔。截止目前,全縣共拆除違章建筑3500平方米,清除雜草垃圾15萬立方米,清理路邊蔬菜、秸稈3.6萬平方米。從今年3月底開始,結合清潔城鎮創建,在全縣集中開展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達到了全縣村莊無垃圾堆放、無污水橫流、無雜物擋道,日常生產生活物品堆放規范,道路兩側環境干凈,基本實現了農村環境“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目標。
(四)強化創建,建設美麗鄉村。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為契機,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生態鎮村建設,大力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衛生改廁、安全飲水、道路暢通、產業培育等工程。目前,完成農村民居改造3000余戶,粉刷墻體55萬平方米,實施危房改造986戶,栽植綠化面積5.86萬平方米,安裝路燈450盞,種植景觀綠化樹木1.5萬余棵,新建停車場5座,新建改建村活動室32個,新建污水處理廠2座,新建垃圾場1座,實施衛生改廁350余座,建設文化長廊及景觀花墻50處,門戶標志150個,實施農村電網改造1處、新建改造農村安全飲水工程2個,切實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今年,共完成投資5.2億元,創建美麗鄉村33個。
(五)強化監管,建立長效機制。一是抓隊伍建設。全縣65個行政村(社區),按照標準配備管理員490人,實現了常態化管理,配備了100人的村容村貌管理員隊伍,服務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二是抓機制建設。制定了“三分制”督查考核辦法(月初驗收、中旬督導、月末考評),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堅持月排名制度,實施動態管理。在日常督查考核過程中,重點考核各鎮村容村貌管理辦公室運作情況,制度落實情況,督促鎮村容村貌管理辦公室的組織制度、管理辦法、考核辦法、管理員職責及考評辦法落實到實處。三是抓規范管理。健全村容村貌管理員選聘機制,全縣已選聘215名貧困低保對象為村容村貌管理員參與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對貧困低保管理員的規范管理,保證了全縣村容村貌常抓常潔。
雖然我現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上級要求相比還有一些差距,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是農村環境還需提高。“臟、亂、差”現象還一定存在,多數農村建設規劃不盡合理,整體布局散亂,沒有綜合考慮排水、排污、綠化、草堆雜物堆放、畜禽養殖等農村實際問題,存在搶占、亂占和重復建設現象。
二是鄉村道路存在重建輕管。由于維護保養不善,部分鄉村道路嚴重損毀,且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備,既影響道路的使用壽命也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三是老式廁所影響生活質量。由于傳統生活習慣影響或限于自然、經濟條件,目前很多農村還未改廁,農戶還使用舊式坑式廁所,雨淋日曬,臭氣熏人,特別是夏天容易傳播疾病,不利于物質文明建設,也有損美麗鄉村形象。
四是農村綠化美化標準不高。總體規劃滯后,有的地方綠化不切實際,有的地方綠化管護不到位,“沒有形成“環村有林帶,村中有游園,農村像公園,庭院有特點”的特色。
下一步,我縣將嚴格按照省、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要求,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夯實工作責任,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升我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水平。
(一)思想上再重視。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工作要求,按照“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的目標,加強投入,強化措施,有效開展工作,逐步提高我縣農村村容村貌整治標準和管理水平,進一步美化人居環境。
(二)推進上再有力。堅持科學謀劃,分類指導,按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總體要求,循序漸進,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階段性規律,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堅持群眾主體、尊重群眾意愿,廣泛動員群眾參與項目組織實施,保障群眾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扎實推進。
(三)考核上再嚴格。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按照考核辦法,加大督查力度,推動各項工作落實。重點對達標村和示范村進行檢查,建立季觀摩評比、年全面考核的督查考核機制,依據目標完成情況和整治效果,嚴格落實獎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