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能夠幫助到我們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方案匯報開場白篇一
:
情感目標——提高安全意識,愿意自覺去學習防溺水安全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增強與同學的合作交流意識。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知道每一個學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識。
能力目標——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給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1、游泳中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討論:在游泳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以后,教師進行總結:
“四不”:未經家長、老師同意不去;沒有會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教師作總結: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不會游泳;游泳時間過長,疲勞過度;在水中突發病尤其是心臟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渦。
3、溺水的急救
(1)發現溺水者如何將其救上岸。
教師進行詳細講解:
方法一:可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拋給溺水者,再將其拖至岸邊;
方法二:若沒有救護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護。接近溺水者時要轉動他的髖部,使其背向自己(為什么?)然后拖運。拖運時通常采用側泳或仰泳拖運法。
未成年人發現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營救,應立即大聲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定:“未成年不能參加搶險等危險性活動。”
1、同學們小結:
通過這次活動,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小結: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樂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學們通過這堂安全教育課,學會珍惜生命,養成自覺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則的好習慣。
設計方案匯報開場白篇二
1、能朗讀,能背誦并能正確默寫,培養對古詩的興趣。
2、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背誦古詩,了解作者和詩的大意,讓學生體會詩歌描繪的情景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詩歌方面的審美能力。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課時
投影儀
一、故事激趣導入
默讀第九課課文《推敲》,了解賈島“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書:唐〃賈島
小結:唐代詩人賈島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他的詩自然質樸,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五言絕句《尋隱者不遇》。
二、讀題、釋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討論:尋?隱者?遇?
3、想想題目的意思。
4、引導質疑。
三、精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反復朗讀,讀準音,讀通句。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3、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
松下?童子?只?深?不知處?
4、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大意。提問,看誰對詩句的理解更正確。
5、背一背。
四、觀看投影,練習對話,體會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想問句,同桌練習。
3、觀看投影圖片,練習對話。
4、體會作者感情變化。
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
五、總結全詩,背誦感悟
1、總結:這首詩采用問答體,一問一答,寓問于答。是通過尋訪者(賈島)向童子打聽師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應的回答寫的,這三次問答,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語言樸實自然,讀來卻令人尋味。
2、有感情的背誦《尋隱者不遇》,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六、補充閱讀
賈島《題詩后》
七、作業
1、填詩,練字
尋( )者不遇
( )下問童子,
言師采( )去。
只在此山中,
云( )不知處。
2、想想詩歌描繪的情景,并畫下來。
八、板書設計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滿懷希望
言師采藥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線希望
云深不知處。徹底失望
設計方案匯報開場白篇三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有關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根據學生成長過程的需要,在學校的全教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幫助和服務,以達到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形成小學生心理健康和個性主動發展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我、悅納自我、調控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標:
1、加強心理小輔導員的管理,利用“心理減壓站”社團,使我校的心輔工作上一個臺階。
2、在學校網站開設版塊,提供心輔的空中平臺,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同時接受學生家長的咨詢。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你心我知”心理廣播的質量。
4、加強師資培訓,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各類培訓班,提高教師的心輔水平。
5、繼續開設好心理輔導活動課,讓心理輔導促進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6、開設團體輔導觀摩課,加強研究,提高實效。
7、撰寫個案、論文,注重資料的積累。
三、具體工作:
隊伍:建立以校長為核心,以德育教導為分管領導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和全校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組成強大的師資隊伍。目前我校已有1名教師通過了新區心理咨詢的培訓,并獲取了相關證書。本學期我校將加大教師的培訓面,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區心理輔導中心舉辦的各類輔導班,提高師資水平。我們將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到我校作專題講座,爭取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日上臺階。
團輔:在前幾年我校開設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基礎上,今年的3年級開設此課,每周每班開設一節,期末上交教案。組織校內的研究課,并組織參加片里的觀摩課。經常吸收反饋,提高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實效性。
個輔:繼續建立對學生個別心理輔導的接待制度,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1:50——12:50為個別心理輔導開放時間。作好情況記載并作資料保存。心理輔導員每月定期進行心理輔導的交流與分析,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宣傳:今年為了加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增加了三塊宣傳陣地。一塊是利用每周二的談話課時間開設“你心我知”的專題廣播,到時將播送學生學習上、生活上、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問題,案例分析等。
第二塊宣傳陣地是輔導站與工會結合,利用工會的板報進行這方面的宣傳。利用家長會和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有關方面的宣傳。第三塊是通過學校網站不定期地提供心理輔導方面的信息,接受學生、家長等的咨詢。
常規:班主任作好每學期1位學生的個案分析,撰寫心理健康教學論文,每學期至少一篇,期末上交。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區舉辦的相關論文比賽。注重資料的積累,在校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測驗,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設計方案匯報開場白篇四
《乒乓球正手攻球》主題學習設計方案
設 計 者:梁妮
設計者單位:榆林市特殊教育學校 設 計 日 期:20xx年7月15日
1.概述
(1)、背景說明(怎么會想到本課題的):
乒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有著廣大的群眾的基礎、完善的乒乓球設施,并且隨著倫敦奧運會包攬4枚金牌之后,人們對乒乓球這項運動的期望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乒乓球正手攻球作為本單元主題,是因為攻球是乒乓球運動的一種主要進攻技術。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擊性強、應用范圍廣泛等特點,深受廣大中學生的喜愛。
(2)、課題的意義(為什么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乒乓球正手攻球是乒乓球運動的一種主要進攻技術,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擊性強、應用范圍廣泛等特點,能夠發展學生的協調性、柔韌性等身體素質;通過學習讓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都有明顯的提高;在學習技能和合作學習、小組比賽過程中能相互交流,團結協作,通過相互學習提高自己,認識自己并改正自己;掌握正確的正手攻球技術,發展上下肢協調能力;通過學習,提高技術,獲得學習樂趣和學習成功感; 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3)、課題介紹:乒乓球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技術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所以安排的課時相對比較多,在這個單元中,重點強調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分組進行教學。
2.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1、通過本單元5課時的學習, 讓學生學習正確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技術。
2、掌握正確的正手攻球技術,發展上下肢協調能力;
3、運動技能:85%的學生能完整掌握本單元學習的內容。
4、身體健康:發展學生的協調性、柔韌性等身體素質。
5、通過學習,提高技術,獲得學習樂趣和學習成功感;
(2)過程與方法:
1、基本技術①初步掌握握拍、發球、推擋、攻球、搓球等基本技術以及單個技術的簡單組合;②發展靈敏性和協調性等體能以及快速的判斷能力;
2、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加大練習的難度,初步接觸移動中正手攻球技術,并隨課程的進行提高擊球的穩定性,初步學習簡單橫向移動步法(跨步、跳步)。
3、掌握常用步法,在練習中能較為熟練的運用,達到步伐流暢的程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心理健康:通過學習讓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都有明顯的提高。
2、社會適應:在學習技能和合作學習、小組比賽過程中能相互交流,團結協作。 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3.學習者特征分析初中學生大部分正處于青春發育期, 生理和心理日趨成熟,具有獨立思考、 判斷和模仿能力,同時他們具有良好的速度、 力量和靈敏素質且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礎, 具備了學習攻球技術的條件。
4.學習任務分析
(1)基本技術、初步掌握握拍、發球、推擋、攻球、搓球等基本技術以及單個技術的簡單組合;發展靈敏性和協調性等體能以及快速的判斷能力;培養探究學習的能力,回答問題:正確的正手攻球手臂動作時怎樣的?
(2)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加大練習的難度,初步接觸移動中正手攻球技術,并隨課程的進行提高擊球的穩定性,初步學習簡單橫向移動步法(跨步、跳步)。回答問題:擊球的時機;
(3)掌握常用步法,在練習中能較為熟練的運用,達到步伐流暢的程度。回答問題:為什么強調還原動作?
5.資源信息化資源圖片、視頻、課外閱讀資料 常規資源:自備的球拍、乒乓球 教學支撐環境:學校室外乒乓球臺
6.實施過程學習過程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從正確的握拍,手臂夾角,揮筆方向,還原動作,進行初步的學習,采用老師教學,學生討論學習,優秀學生帶動的多種方式進行。在后續的教學中,逐步加大學習的難度,按照接近比賽的方式進行鞏固練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進行身體素質練習,提高學生身體的基本素質;通過學生相互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
《看不見的愛》主題學習設計方案
設計者:李敬芝 設計者單位:四井子學校 設計日期:20xx-10-11 1.
概述
真愛,她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優美品質,值得發揚和光大。讓我們每一個人學會關心,學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從而達到讓世界充滿“愛”
一.學習目標分析
指導和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的目標,這是現代教育科學向各學科教師提出的新課題。語文學科由于自身的性質和特點,較之其它學科,學習目標的確定更加困難,因而就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有自己獨立的知識體系(言語知識、文學知識和文章知識)和自己獨特的學習內容(言語知識、言語能力和言語習慣)。盡管二者不盡相同,但“有意義的言語”學習卻是共同的,即要培養和訓練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可以說,語文知識和聽說讀寫語文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目標的核心內容。
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師預期實現的結果,是教學后應產生的事前標志,是在主觀上預先建立起來的教學和學習形象。語文教學目標中既包含了“教”的目標,又包含了“學”的目標,但在通常情況下,教學目標已變成了單純“教”的目標。這就從總體上達不到教學目標的預期效果,應該說,這也是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和特殊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目標是多階段、多層次、多規格的統一體,它體現和貫穿在語文學習的全過程。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1. 小學階段的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特點,缺乏抽象性,思維活動依賴具體的事物和經驗的支持。
2.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取決于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的程度以及對老師的偏愛 3. 他們的起點水平較低,因此老師要選擇相對簡單的內容組織教學
3. 易接受新知識并善于發問,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強。
三.學習任務分析
1. 小學階段的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特點,缺乏抽象性,思維活動依賴具體的事物和經驗的支持。
2.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取決于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的程度以及對老師的偏愛 3. 他們的起點水平較低,因此老師要選擇相對簡單的內容組織教學
3. 易接受新知識并善于發問,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強。
4.資源利用教科書來學習,教師參照參考書來教育學生,并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帶領學生到學校圖書館里閱讀相關資料。并建議學生閱讀有關人間真愛方面的書籍。
5.實施過程
①. 活動啟動階段 名人故事 辦小報
②.活動制定計劃階段 分小組, 明確責任 制定小組計劃
③.活動開展階段查資料 采訪錄音
④.活動成果交流階段
⑤.活動總結階段
6.評價
評價量表
設計方案匯報開場白篇五
《信任》是本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介紹的是我和姐姐看到自采桃子的告示而去看個究竟,在桃林里自采桃子,充分感受到了被主人信任的快樂。作者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整個故事的:告示牌引起興趣,去桃林要探究竟→小屋子沒人看守,留下紙條表明心意→自采桃子無比暢快,告別桃林享受信任。
1、正確認讀本課9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并掌握多音字撒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反復誦讀,對相關內容展開想象,體驗情感。
2、用自己的話描述了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從故事中體會被人信任的愉悅之情,并由此崇尚與人相處時相信別人和取信于人。
課前準備:生字詞的簡章課件,本課的情境圖片。
根據你自己的理解,談談什么是信任?看到這篇課文的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讓我們來看一看,這篇課文到底寫了些什么?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出示生字詞課件,學生開火車讀一讀。
3、利用多種形式理解詞語:豐碩、沁人心脾、沉浸、小心翼翼,樸實等。
4、檢查學生讀文情況。
1、默讀課文,之后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引導學生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描述整個故事。首先是看見告示牌,感到有趣,想去看個究竟;之后是去摘桃子很歡愉;最后是離開桃林,體會到了被信在的喜悅。)
2、出示本課情境圖片:兩個孩子抱親自摘的桃子,笑得那么開心,她們為什么這樣高興呢?她們僅僅為摘到桃子而開心嗎?
3、充分發揮你們的想像,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我和姐姐來到小屋,讀了主人留下的紙條,可能會想些什么?
②我們采完了桃子,又會想些什么?
③果園的主人為什么會采取這樣的經營方式?
讓學生談一談,自己身邊的被人信任或是相信他人的事例,并寫一寫。
設計方案匯報開場白篇六
(一)主題活動背景
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人們獲得健康的重要保證,要成為健康的人,除了要講究和注意,衣、食、住、行的科學和衛生外,重要的還要有足夠的營養食品供給。然而,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并沒有被人們所重視 。現在社會上不健康的食品沖擊著整個食品市場,特別是在校園門口的各小店中的垃圾食品,數不勝數。那些食品從形狀、色彩、口味都特別受小學生的青睞,孩子們往往經不起這些食品的誘惑,一日三餐不好好吃,想盡辦法去買那些垃圾食品。小胖墩越來越多,孩子的發育期年齡越來越小。所以食品安全已成為人們倍感關注的問題。所以通過全班交流,同學們一致認為研究“身邊的不健康食品”很有意義,為了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到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我們班決定開展《我看身邊的不健康食品》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主題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日常生活中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了解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初步了解和掌握辨別食物是否衛生、安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手段、方法。
2、能力目標
利用網絡、媒體等渠道收集相關資料、信息,并能夠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手段完成對資料的處理。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合作完成調研和訪談,填寫調查表、寫倡議書、學會自己動手制作手抄報。
3、情感目標
通過本主題活動使學生視野開闊,學會關注生活、關愛他人;養成同他人合作的態度和能力;能夠正確地看待社會問題并積極地參與,認識到作為社會一員自身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
(三)活動方案設計
1。總體設計
本次主題活動的參與人員有:南村中心小學四年(5)班的全體學生共48人;整個活動的時間預計為4月中旬至5月下旬;共計10個課時,其中,學校課程表安排的活動課時為8個課時,課外所需課時為2個課時,課內活動則主要安排在課室內,課外活動主要安排在社區內進行。教師進行會議,成立調研小組,由學生進行小組調研。在調研實踐中整理出調查結果,然后進行交流評價活動,最后把學生的成果進行展示,與大家分享小組勞動成果,體現自我的成功感。
2。單元與課型設計
第一單元:開題活動。用課堂兩課時。我們班的學生之前從未參加過綜合實踐活動,對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進行。所以設計課分“開題活動課”和“方案設計課”兩課時。開題活動課:主題生成利用多媒體出示一些圖片講解食品安全的相關內容,然后學生通過討論激起研究的興趣,生成主題,分解專題,確定研究內容和調查方向。方案設計課:通過展示范例,分步指導,教會學生根據本小組專題的特點設計活動方案。
第二單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訪問等方法作調查,教會學生做好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學生匯報活動過程,總結成功經驗,同時提出活動中遇到的困惑,互相給予意見或建議,老師參與其中,適時給予指導,讓學生更好地修改活動方案,完善調查體驗活動。
第三單元:交流評價活動。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收集到的并經過整理的資料,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評價,在同學與老師的提議下,把已有的資料進一步的完善,并根據各組活動特點,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活動成果。最后通過小組,個人及教師對活動的評價,讓學生回顧活動的過程,初步了解其他各小組的活動的收獲,感受活動成功與快樂,根據活動特點設計直觀、生動的成果呈現形式,人人動手、各有感悟。
第四單元:成果展示活動。把各小組的活動成果展示出來,讓其他成員欣賞和學習以及提建議,并讓同學說說自我心得。利用攝影,手抄報等來展示小組成果,進一步了解身邊的食品。
(一)第一單元:開題活動
1、提出問題
(1)、 師導入,激發興趣:同學們,最喜歡吃什么樣的食品呢?
(2)、師:食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天天都不能離開食品,可見食品對我們來講是多么重要呀!(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多種食品 —— 讓同學們鑒別,哪些屬于不健康的食品哪些屬于健康食品?)
(3)、利用一些圖片講解身邊不健康食品的相關內容。
(4)、提問:食品安全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的聯系和影響?同學們想多了解嗎?引發學生對了解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聯系,確立班級活動課題“我看身邊不健康食品”的主題活動
2、確立主題
(1)、請學生先說說想了解身邊的哪些不健康食品,初步談談自己對不健康食品認識。
(2)、開展小組調查活動:上網查找、訪問,看新聞、報紙等,了解有關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識。
(3)、交流匯報: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4)、通過交流,歸納整理。
3、制定計劃
(1)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想研究的內容,自由組成小組。
(2)引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
(3)小組長組織同學邊討論,邊把小組計劃填好。
(二)第二單元:實踐活動
1。教師集中指導,進一步完善各小組活動安排。
2。各小組展開活動。
(1)第一小組主題: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識
實踐過程:小組各成員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食品安全知識,再通過日記、攝影、訪問等形式豐富調查研究的結果。
同學們在教室交流討論有關問題
(2)第二小組主題: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實踐過程:小組各成員先上網查找資料,對垃圾食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再到有關的地方進行調查訪問,最后通過日記、調查報告等形式豐富調查研究的結果。看,這是學生調查時的訪問記錄:
(三)第三單元:交流評價
1.回顧導入
(1)教師通過展示小組內收集到的資料,回顧與點評,引導學生回憶前期各階段活動。
(2)各小組進行交流回顧所開展的實踐活動,選擇合適的人選和方式準備交流。
2、交流:
(1)各小組對本組的活動進行總結并交流。
(2)各小組說說自己進行本次實踐活動的心情。
(3)小組之間的活動與交流。
3.評價:
(1)各組互評,說出對他組、他人欣賞的地方,提出更好的改進活動意見或建議。
(2)教師針對困惑進行評價,給予指導。
4.意義建構
(1)教師小結,肯定同學的成績和表現,強化收獲,形成建構。
(2)給出意見和建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形式,把成果表現出來,下節課進行展示。
(四)第四單元:成果展示活動
1、主持人結合多媒體課件回顧班級進行活動的一些情況,同時簡介班級各小組。
2、各小組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成果展示活動。
賣不健康食品的檔鋪
3、教師進行活動小結
(一)我們的倡議書
通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了不健康食品對身體的危害。只有食得安全、食得放心,才能令人有安全感,幸福指數才能進一步提高。在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老師只是起指導的作用,我們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真正的體現。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不是帶著口袋來,裝著答案去的簡單的知識收獲的過程,而是師生精神世界的一次旅游和探索。活動中學生們所迸發出來的求知欲望和合作的精神深深的震撼著我,使我知道學生身上存在的潛能是不可低估的。教師只要在活動中給學生搭建信任的平臺、展示的天空,學生們就一定會還給我們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