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報內容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簡訊篇一
下午三時許,隊員們乘車來到木貢村委會,并且見到了民間藝人代表和問題服務中心的唐主任。唐主任以及民間藝人代表對于實踐隊隊員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本次訪談氣氛活躍,融合藝人表演、負責人介紹和隊員提問等方式。
訪談在一位老藝人的歌聲中開始。宋冬菊老人為大家演唱民歌《郎在高坡打傘來》,并向隊員們介紹了這首歌曲的歌詞大意及傳遞的情感。隨后,唐主任簡要介紹了山民歌形成的原因,他表示,由于山區地形限制,恩施地區農人通過唱民歌的方式來傳遞情意、表達在農事生活中的感受。
隨后,5位民間藝人進行了花鑼鼓表演和薅草鑼鼓表演,樂曲粗獷、節奏明快。隊員們對藝人的表演紛紛贊賞,并進行拍照、錄制等活動。唐主任向隊員們介紹了花鑼鼓表演的基本組成和在現階段的主要用途。唐主任表示,花鑼鼓演奏主要由嗩吶演奏、碗鑼演奏等五部分組成,各個部分相互配合,不可分割。在談到花鑼鼓在現階段的主要應用情況時,唐主任表示,花鑼鼓在現階段主要用于喪事。在恩施地區,請專業的花鑼鼓團隊在入葬前夜進行演奏是當地風俗之一,表演花鑼鼓的藝人也會得到相應的報酬。
在隊員提問環節,隊員王怡然詢問了近些年花鑼鼓的需求人數的變化情況。唐主任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示,近些年木貢村對于花鑼鼓有需求的人數并未出現較大的變化。唐主任說到,演奏花鑼鼓是一種鄉俗,至今在當地仍然很盛行,花鑼鼓隊伍的需求人數與入葬的老人的至親數量密切相關。
藝人代表們談到了目前花鑼鼓發展遇到的一些問題。他們表示,由于從事花鑼鼓演奏經濟效益低,所以年輕人學習花鑼鼓的熱情并不高,這可能導致數年之后出現技藝失傳的問題。
在談到沐撫政府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問題及工作時,唐主任表示,沐撫當地政府對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采取了一些初步措施,但是仍然有很多方面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