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故鄉在遠方篇一
我還是一個幼小的孩子,總是跟在媽媽的身后覓食、玩耍、歇息。媽媽曾告誡我:孩子,你永遠也不知草叢或巖石后,何時就會有一道道可怕的目光盯著我們,獅子、老虎還有最可怕的人類。母親的這番話讓我增添了一份警惕感,可在玩耍的時候我常常就忘卻了這種恐懼,剩下的只有純真與美好。
“來吃草啦!”是母親在喚著我呢,我邁著輕快的步伐跑了過去。鮮嫩的略帶露珠的青草是我的最愛,所以在吃草的時候,我也總挑這種草吃,媽媽不得不說我真的很挑食。填飽了肚子就可以去玩耍了,我興奮地奔向了山林的深處,媽媽也在身后緊緊地跟著我。
永遠離開故鄉,離開親人。也許,這就是我們鹿的命運。
我的故鄉在遠方篇二
這便是煙雨江南,這便是我的故鄉,我的遠隔千山萬水的故鄉。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常常,于夢中與你照面,夢中:溪流潺潺,楊柳依依,蓮葉田田……小巷里人來人往;石板上,腳步聲咚咚成韻;沿溪的茶樓里人聲嘈雜,熱鬧非凡,清越的彈詞隨著琵琶之聲悠悠飄來,喧鬧也難掩其舒緩和悠揚。河道里船只來來往往,叫賣聲不絕于耳。呵,動聽的吳儂軟語!每每于此醒來,都禁不住淚濕枕被。
后來,我努力地尋覓你的芳蹤。除了夢境,我近乎癡狂地搜索與你相關的任何信息。于是,我知道了絕美如畫的蘇州園林,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放翁夜泊聽雨的煙雨秦淮,“橋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的水韻周莊……我還看道了白居易騎馬踏著淺草于白堤之上踽踽獨行,桃花庵里唐寅手持酒壺揮毫而書,拙政園里寶玉才華初顯,十八里相送中梁祝寫下了一段凄美的蝶戀,而荒涼的魯鎮上質樸的'閏土早已走遠……這些都是我模糊的記憶里所不曾知道的。呵,原來故鄉,你這般聲名赫赫。
看著手中干癟的菱角,黑而硬。我知道在故鄉它是紅色的,我知道它長在蘆葦掩映的湖中成片成片的碧綠菱葉之下,我知道在湖里,魚兒們三五一群,或嬉戲或漫游,它們分外的喜歡它,正如我眷戀著遠方的你。
我的故鄉在遠方篇三
從月球上沉思著:地球對我而言,只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來到月球已經很久了,久得連我自己都記不清了——月球上沒有電,沒有足夠的水和食物,更別說像日歷這樣的生活用品了。
“娜娜!”阿姐從遠處跑來,纖瘦的身影,似乎搖搖欲倒,回身向她看了一眼,她氣喘噓噓的說:“要不要回地球?”唇角微微上揚,躲避,不是辦法,我們躲了那么多年,是該接受現實了。
輕輕點了一下頭,就這樣,我回了地球,曾經的美好家園,飛船的門開了,人人身上背了一個大大的氧氣瓶,樹已經枯死了,連氧氣都不怎么有了,此時的地球,一片灰色,千篇一律,靜靜地,似乎從來不曾有過綠。
涼風吹過我的面頰,吹起我的衣角,勾起曾經的會議,多年前,我曾在這片土地上玩耍,曾在不遠處的小河中鉤過魚,現在呢?垃圾,遍地的垃圾,沒有絲毫生氣,跪在河邊,捧起一條已經死了的魚兒,若有所思,阿姐飛奔過來,用消毒水擦著我的雙手,這里不僅是垃圾,有的,還是可怕的病毒啊!我將防毒手套重新戴上,起身準備離開這條讓我難過的小河。
“快回飛船里,這里又要地震了!”阿姐拉起我邊便跑,隔著厚厚的防毒玻璃,吃著特殊處理的,沒有任何味道的食物,看大地裂開,一天地震幾次,已不足為奇,順手將食品袋放進垃圾箱,等地震停止,我拿起一壺水走了出去,手緊緊捂住口袋,這是我保存了很多年的種子。
埋下種子,將水灑了下去,我不知道它可不可以抽芽,開花,結果,但我仍懷抱著夢想與希望,“種子,你不要辜負了我對你的栽培哦!”一個回身,卻發現所有人正驚愕地看著我自言自語,接著,有人濕了眼角,由一位不知名的叔叔帶頭,栽下了很多種子。
耳邊緩緩響起阿姐的音樂: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
若有朝一日回到從前,我們一定珍惜地球上的一切,可現如今呢?
撫去眼角最后一顆淚珠。
我的故鄉在遠方篇四
此情此景,我的心直往下沉。我的故鄉,你在何方?
左思右想……忽然,眼前一亮,對,就這么辦!
我飛速沖向位于地底1000米深處的“世界環境研究基地”——我的辦公室,開始和我的助手們行動起來。
五年的時間一晃而過,經過千百次艱苦的研究、實驗以及無數次的失敗,終于,克隆機問世啦!
我把一棵百年老樹的基因放進克隆機里,在儲存倉經過24小時的營養液浸泡、培育,再移送到放大器里……一周以后,上千棵蒼翠挺拔、綠意盎然、生氣勃勃的大樹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我們馬上調集了大量的世界綠化基地的工作人員,將大樹移栽到山坡、河谷……就這樣,我們花費了四年的時間,克隆了無數的、不同種類的樹木,進行了大量的移植和栽種!與此同時,我還把各種各樣的綠色植物的基因也放進了克隆機里進行培育,并把它們進行了移植。
十年過去了,慢慢的,山林、田野、山坡、城市逐漸又綠了,大地重新披上了綠色的新衣;天慢慢的變藍了,清澈的小溪又重新流淌在山林間,五顏六色的小野花綻開了自己動人的笑臉,云朵重新穿上了雪白的襯衫。啊!空氣多么清新啊!大地又重新煥發了勃勃的生機。
咦!好像還缺少了什么東西?
對了!還缺少小動物們歡快的身影呀!
我連忙將已經絕跡了的小鳥、小魚、小兔子、小鹿、孔雀、老虎等動物的基因放進克隆機里……哦,對了,大熊貓、藏羚羊、滇金絲猴……這些珍貴的動物也不能少!就這樣,大自然的生物鏈又重新被我連接了起來,地球又重新恢復了活力!
現在,人們生活在綠樹成陰的城市里,呼吸著潔凈的空氣,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幸福地生活著!
……
睜開雙眼,我才驀然發現,原來這只是自己的一個美好的夢想。望望窗外黑沉沉的天空,我的心里透出了一絲亮光。我堅信,在我的努力之下,我定會將我的夢想變為現實的。
哦,我的故鄉,已不再遙遠。
我的故鄉在遠方篇五
我是一株小小的蒲公英,身著白色的衣裳。我嬌小的身軀里有大大的夢想,我的故鄉在遠方。
我現在在寒冷的北方,而南方的溫暖才是我的故鄉。在哪兒,我將迎著晨光、伴著夕陽種下自己的夢想。
我一直在飛揚,一直在向往。我越過江河,跨過山崗。我曾被雨水打濕,通體冰涼,但我不怕,因為有陽光;我也曾被風吹到角落,我也不怕,因為我有翅膀;我還被頑皮的小朋友抓過,把玩過后扔在地上,我仍然不怕,因為我擁有堅定不可動搖的信念——只要有風,不管是微風還是狂風,都將變成我的力量。
雖然我很小,雖然我一貫被視為弱不禁風,但是你們忘了啊,我的夢想始終充斥在我的心房。我小小的身軀,我白色的衣裳,我大大的夢想,最終會書寫出一篇華麗的篇章。
我是不幸的,在我一步一步向故鄉前進時,被有可愛又可恨的風帶回了出發的地方。好冷,我的身上結了霜。但我決不放棄,堅信陽光會賜予我溫暖,撫平我身上的傷。
過了好久好久,久到我都忘了自己還在空中飛揚。身下的景象熟悉又陌生,但卻始終沒有故鄉的清香。我飛揚,繼續飛揚,不斷飛揚,直到我瞧見了蘇杭。她們還是那樣年輕,那樣漂亮。喜悅溢滿了我的胸膛,我的家鄉,我的夢想,就在前方。
我不再徘徊,不再惆悵,只一心尋找那熟悉的香。明明故鄉就在眼前了,我為什么還感覺路程那么漫長?我知道了,是思鄉心切啊!我努力地尋找那縷清香。忽然眼前一亮,看見了那個我魂牽夢繞了很久的身影,那身跟我一樣的白色衣裳。
她是我最親密的伙伴,是那朵為了完成花的莊嚴使命而開花的野百合。她令我心馳神往,心神蕩漾,她就是我的希望,我的夢想。
我的故鄉在遠方篇六
月光趁著空寂的瓦礫堆,唯有雪花在翩翩,惹得人心凄冷。記憶中,朦朧月色總是映著醉人心魂的詩意,可是,瓦礫總是那般惹眼,百年依舊。
——題記
那沉重的一筆畫在紙上,卻傷著你的心,我又怎能不知道。刻在你身上的傷痕,我同樣痛,只是期望,一千次的疼痛換得你重新一展塵埃下的芳容。
我知道,你賽不過蘇杭,爭不過齊魯。而且,我的父輩們曾經依賴的那點美麗也遠去了,留下的,只是我的遐思。那一次,我在畫片上看到你,卻仍是一臉愁容,我知道,你為遺失了曾經的美麗而獨自傷懷,那一次我想用畫筆還你青春,可蕩漾開來的,仍是冷到心里的風雪。那一次,我在心底請求你原諒,你的美麗,我依舊無緣一見。
只是,我不甘。父輩們留下贊美的你,我卻未見過你的美麗,我不過是聽來的你,我所見到的只是瓦礫,只是垃圾,還有雙手撫摸到的你的累累傷痕。生活還在繼續,機器聲還在隆隆作響,歡樂散去,留下的依然是傷疤。一切,并沒有因你而逆轉。
你知道,那堆瓦礫是為了建起更多的高樓,以求得更好的明天,所以,心里因為美麗遺失的不滿,你忍了。你的心永遠為著我們。你知道,那掩著你破舊外套的是歡聲笑語,所以,對那強加在你身上的垃圾,你沒有憤慨,你的心永遠為著我們。曾經,看慣了身上染的滿是灰土的你,我在憤憤不平的如今,那份親情仗義,卻早已被心底的痛苦掩得無蹤無影。
我問自己,你是我心里的那個故鄉嗎?可是,每一次的詢問都讓我的心倍感疼痛。
總是固執地說江南好美,每次,我都清晰地聽見你艱難的喘息。總是固執地想,我的心該屬于溫婉之鄉,每次,我都因此而清晰地聽到你的心在顫抖。當愛花的我,碰觸著散著高貴如你的丁香,你用飽經滄桑的聲音對我說:“去找我吧。”那時依舊嚷著要去看梅的我,其實早已沉浸于這淡淡的幽香。那時,我知道,并且毫無疑問,我是屬于你的。只是我也知道,你不在這里,你是存于閬苑深處的。談到那兒,你一定心存喜悅吧。那里飽含著你太多的歡喜,而那正是我從未謀面的故鄉。
我知道,我的故鄉在遠方,卻不是蘇杭,不是齊魯,而是遠在天邊又近在咫尺的你,我只盼望著,有生之年能見到你。
我的故鄉在遠方篇七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每當聽到這首《橄欖樹》,我就會想起故鄉,青海。
我的故鄉在遙遠的西部——青海省。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常常給我講述故鄉的山水和風土人情。于是,故鄉那青青的草原、藍藍的天空、清澈的小溪、皚皚的雪山就成了我兒時向往的地方,總想回到故鄉看看,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在我十歲的時候,爸爸終于帶我回到了故鄉。
這次故鄉之行,我和爸爸從山東淄博出發,穿越江蘇、河南、陜西、甘肅四省,到達青海省會西寧已是晚上九點了,由于旅途勞累,我沒能欣賞西寧市的夜景,便匆匆趕到了奶奶家。經過一夜的養精蓄銳,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讓爸爸帶我出門,去感受故鄉的風土人情和美麗的山水。走在西寧市的街道上,高樓林立,馬路寬敞,大街上非常干凈整潔,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路的兩旁佇立著高大的.白楊樹,各色盛開的鮮花則在樹的四周環繞,爭奇斗艷,互不相讓,仿佛在向人們證明自己的美麗。到了夜晚,人群依舊熙熙攘攘,霓虹燈不停地閃爍,處處展現了這座西部城市的現代文明氣息。
我的故鄉有很多名勝古跡和自然風景。塔爾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古跡。塔爾寺,藏文名為貢本賢巴林,位于西寧市東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蓮花山,始建于公元1379年,是我國藏傳佛教四大中心之一。全寺占地面積60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主體建筑52座,殿堂、僧舍9300余間,鼎盛時期有僧眾3600名。塔爾寺古建殿宇雄偉壯觀,文物珍品琳瑯滿目,古跡藏書浩如煙海,藝術三絕(壁畫、堆繡、酥油花)異彩紛呈,所有這些,都向世人展示了青藏高原光輝燦爛的文化。
除了古跡,秀麗的自然風景也是青海省的一大特色,這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號稱高原明珠的青海湖了。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古稱“西海”,藏語叫做“錯溫波”,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意為“青藍色的海”,青海省也因此而得名。青海湖東西長109公里,南北寬65公里,湖岸線長約360公里,水體面積約4300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的風景美不勝收。天空湛藍湛藍的,大朵大朵的白云,在藍天上悠悠蕩蕩,就像棉花糖。湖岸遠處的山尖上頂著白皚皚的雪,就像一只只白頭翁佇立在藍天白云下。湖水四周綠毯子一樣的草地上,點綴著各色野花,成群的牦牛、綿羊徜徉在青草與野花之間,就像一片悠悠的云。半山腰上,收割過的土地里,青稞的秸稈就像站成排的衛兵。這一切,都呈現出雪域高原的獨特自然景觀。從西寧到青海湖,還要翻越“日月山”,走過“倒淌河”。關于這座山和這條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走到青海的時候,因為她太想念自己的父親唐太宗及家鄉,就取出一面鏡子照向東方,一不小心將鏡子打碎了,就變成了今天的日月山。她流出的眼淚也匯聚成了一條自東向西流淌的河流,也就是倒淌河。如今倒淌河已經干枯,但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卻依然在流傳。
這就是我的故鄉,我的故鄉在遠方。
我的故鄉在遠方篇八
如今,回到故鄉,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直直的灰白的公路,像一把利劍插入故鄉,我覺得有點耀眼。路旁臥著幾座低矮的土屋,遍地的雜草隨風蕭瑟著。遠處傳來丁丁的伐木聲和轟隆隆的挖掘機的聲音,隱約中還有小河的呻吟。路過一片曾經竹林,還剩有幾根孤零零的竹子在搖曳著,隱隱還在吟唱曾經的歌謠,帶著幾屢傷感,一份追憶。
從不敢忘記故鄉的模樣,因為故鄉就像母親的微笑,就算無法觸摸,也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滿載著溫柔的情意。
小時候,我踏著滿地青翠的顏色,貪婪地呼吸著竹林里的清新氣息。那一桿桿竹子聳入天空,相互伸展著蒼翠欲滴的綠意。我徜徉在故鄉的竹林里,懷揣著綠色的夢,決心走向遠方。
小時候,我漫步在河畔,光著腳丫走在軟軟的小路上,去看天朦朦亮時,綠色的稻葉上掛著的晶瑩剔透的露珠在晨曦中閃光;忽然,稻葉迎風而舞,抖落掉那一串串珍珠,滴落在我的心田上,孕育著我兒時的夢想。
那時,故鄉的山是連綿起伏的,像一幅山水畫:由深而淺,由近及遠,看似淺淡,卻構成了自然而唯美的畫面。如今,山間的崎嶇小路被推成了筆直的大道,像一條條用尺子比畫出來的直線;那軟軟的路面也鋪滿了堅硬的石子。看著這一切,我不知道是喜,還是憂。
山崖下,正在施工的大橋和灰白的公路,將瀑布攔腰切斷了。充滿詩情畫意的小河哪里去了?那崖下千年沖涮不掉的巨石,如今在鐵鑿下徹底破碎了。一輛輛滿載著渴望的卡車高歌著,輾著灰白的公路,駛離故鄉,奔向城市……不,請不要載走我的故鄉!
多少個夜里,我在睡夢中滿懷希望地吟唱:“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如今回到了故鄉,我卻一片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