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篇一
對于生命來說,什么是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是金錢,還是名利?不!這些都不是。民以食為天,這個道理,大家一定飛外,沒有糧食吃,過不了幾天,我們就會被饑餓折磨致死。所以我要說,糧食,才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之本,沒有糧食,我們將無法生存。
也許,你會認為,現在誰家沒吃的呀,不要危言聳聽了。是呀,我們現在是多么幸福!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在家里被當祖宗似的供著,在外面被當寶貝似的護著……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富足的時代,所以不了解那些饑餓的人的痛苦,不飛外在亂世中掙扎的人的渴望,也根本不會明白一碗飯、一個面包對于即將餓死的人的彌足珍貴。糧食,在我們眼里是那樣平常,那樣微不足道。
其實,我們的祖輩、父輩也經歷過饑荒的年代,那時,他們的餐桌上別說紅燒肉了,菜都是水煮出來的,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肚子餓了,就只能去吃野菜、啃樹皮,野菜樹皮吃完了怎么辦?他們甚至去吃一種軟軟的泥土。許多人因為吃泥土而脹死,餓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現在,我們國家雖然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我們的糧食并不富足,我們的許多糧食是從外國進口,漂洋過海來到我們飯桌上的。要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泱泱大國,我們的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我們的耕地面積,卻只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從外國進口的糧食雖然能解決一時糧食緊張的問題,但終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所以,珍惜糧食,成了眼下最要緊的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節約每一粒糧食,那不僅僅我們國家的糧食足夠了,說不定還能捐一些糧食給非洲或者其他地區被饑餓威脅的孩子呢!
珍惜糧食,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的世界會更美好!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篇二
在生活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懂得了努力學習、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師長、還懂得了珍惜友誼......成長過程中,還有一些從難忘經歷中明白的道理。二年級的一次,使我刻骨銘心,那就是我懂得了節約糧食。
一年級的時候,我不懂得節約糧食。每一次吃飯時,都要倒飯。爸爸因此沒少批評過我,而我卻不以為然地說,才幾勺兒飯呢,有什么好珍惜的。從此以后,我幾乎天天倒飯,而且越倒越多。爸爸見了,氣的腦漿都快流出來了,火冒三丈地說:好,以后每天給我少吃一頓飯,叫你不更正。
我還是和前面一樣,不假思索地說,這點兒飯,想要做出來是很容易的,怎么樣?怎么樣兒!反而,我卻在一旁樂得手舞足蹈,眉開眼笑。爸爸媽媽見狀,白色的臉都快被氣成紫色,可我卻若無其事,好像置身于ktv的處境中,忘乎所以。
一直到了二年級的國慶節,我才把這個壞毛病改正了過來。
國慶節時,爸爸買了小車,載著媽媽和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德化老家。準備割稻谷了,奶奶和姑姑大聲叫到。爸爸和二姑以及大家全副武裝,而我則戴上了一個帽子,原來我是去觀看的。我趕到田間時,看到大家一個個豆子般的汗珠流了下來,割了半天,才完成所有的一半。
眼看天就要黑了,大家更是爭先恐后,加快速度,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我心想,原來糧食真是來之不易的呀!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夜漸漸深了,大家總算是忙完了,個個滿頭大汗,累得氣喘吁吁,筋疲力盡。
“開飯了,我和媽媽大聲喊道,滿桌子上的美味,令我口水直流。累了一天的大家聚在一起,桌上充滿著歡聲笑語。這一頓飯,我吃得一粒米都不剩。大家也是一樣,桌子上的菜也被吃得一干二凈。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懂得節約。是啊,糧食真是來之不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糧食,我也懂得了怎樣珍惜糧食。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篇三
節約糧食——一個聽了不知有多少遍的詞語。我國作為擁有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大國!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也許有許多人不知道。從古人鋤禾日當午,直到現在人們統計的精確數字,無一不表明糧食的來之不易。從播種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雙饑餓的眼睛在渴望。.。.。.再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糧食的人,將熱蒸蒸的白米飯倒入到垃圾袋。看到學校里的同學們淡漠的不屑的臉,絲毫不猶豫的動作,不禁有些心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節約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美德,是x國人永遠不會彎曲的背脊,是大家堅信的理念。但是現在我們的行為為什么會變質了,節約不再被認為是美德,卻被當成小氣、摳門的意思。
現在似乎說到節約,大家就會不由想到低碳這個詞。而低碳日的成立也是勢在必行了,低碳日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在這一天,我們將動員地球村普通居民,通過個體和群體行動,參與創建國家及全球層面解決氣候變化等緊迫問題的方案,并在各地展開大規模社區性低碳生活活動的具體構想。全球變暖,對于人類既是挑戰,也是創造新時代、新經濟、新文化的良機,是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價值創新的動力。
我們需要改正的機會,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我們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這短短的一周——所謂的每年的糧食周,其實只要我們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節約糧食日。節約糧食和低碳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
馬克思說過:節約無異于增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也正是基于對x國國情和家底的清醒認識。無論從人均資源量或政府、企業、家庭的財政情況來看,我們手頭其實都很緊。在我們這樣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能否在節約的問題上進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關社會和諧乃至x國社會的未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當節約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內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約型社會不遠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朗朗的讀書聲透著活力,希望我們可以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如果人人都不珍惜糧食,那我們一天得浪費多少糧食。中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糧食問題是我國的重大問題,所以節約糧食刻不容緩。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篇四
當《舌尖上的中國》在全國風靡的時候,當官員們把享樂、奢靡當做自己官位高低的一向指標的時候,__x卻在《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材料中作出指示,表示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全黨以及國家工作人員乃至全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逐漸培養這種良好品格!
節儉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必需;節儉是持家之本;節儉是安邦定國的法寶;勤勞節儉有利于防止腐敗;節儉能降低社會生產成本。節儉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有教養的體現,也是我們每一個不可或缺的優良品質。如果一個社會奢靡之風蔓延,無論物質上如何發達,也難免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使社會風氣敗壞。如果奢侈豪華、驕奢淫逸成為一種“時尚”,那就是一種悲哀了。
成由勤儉敗由奢。狠剎奢侈浪費之風,大興勤儉節約之風。不論職位高低,不論崗位差異,都必須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廣大黨員干部更是要率先垂范。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在生活中不放縱自己,做群眾身邊的好黨員。
節約用水,不浪費每一滴水資源,如淘米水可以洗碗;節約糧食,能吃多少買多少、炒多少,盡量食用新鮮的食物,以免造成不新鮮食材的浪費;家中能用的電器或其他物件,沒有安全隱患不需要換新的可以不買新的;若是空調、冰箱等物件不得不買新的或換購的話,就可以購買節省電、對空氣污染少些的;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飯盒,不適用塑料袋等,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篇五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無論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
今天下午,我吃飯的時候,米粒全都掉在碗外面,湯濺得到處都是,菜也只夾了一小筷,媽媽看見了,嚴肅地說:“你看看你,吃飯成什么樣子,桌上全都是米粒!菜啊湯啊什么的濺得到處都是!我們吃的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植的,應該珍惜勞動成果,正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聽了十分慚愧,不由得想起了朱元璋節約糧食的事。
在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著香,小蔥豆腐,意味深長,一清二白,_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會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后不論誰擺宴,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待!
皇帝都如此節約,我卻不懂得珍惜糧食,還故意浪費糧食,。有些人也一樣,現在有些餐館十分浪費,客人們為了擴大排場,只有幾個人,卻要點一滿桌子的菜。客人們吃飽后,卻又一大堆菜沒吃完,沒辦法,只好全部倒掉。這樣,既浪費了錢財,又浪費了糧食。
節約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司空見慣。但是這一點一滴,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數字也慢慢增加,不久后,這數字一定大的驚人。一樣東西,它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每天每人都浪費一點,在不久的將來,這東西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它記在心頭!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篇六
節約糧食,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同學們,為了讓貧苦家庭早日遠離饑餓,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抵制奢靡腐敗之風,從細微處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帶頭人,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社會糧食狀況令人心痛,這么多的人因饑餓正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從根本上扭轉消費觀念、節約糧食值得我們學生深思,從我們小學生做起。
從小我們就學會了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這句詩的含義呢?暑假時我曾在水頭田垅里看到農民伯伯、阿姨們,頭頂烈日,有的腳踩打谷機,汗流浹背,渾身濕透;有的彎腰弓背,在燙腳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糧食一滴汗的真正含義。是呀,每一顆糧食都是農民的血汗凝成的,我們一定要特別珍惜。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篇七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進一步增強學生愛糧、節糧意識,__縣第五小學以第__個“世界糧食日”為契機,在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期間開展了以“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
10月__日,我校舉行了以“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為主題的升旗儀式。國旗下,孩子們莊嚴肅立,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分別進行了國旗下演講,全校學生受益匪淺!
本周,全校統一進行了以“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班隊會活動,教育學生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更是責任。自覺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養成愛糧節糧的良好習慣。
課余時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圍繞主題,制作了手抄報。一幅幅色彩斑斕的作品,表現了孩子們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理解,傳遞了“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
各學年還設計了以“節約糧食”為主題的黑板報,師生積極開動腦筋,發揮才能,紛紛獻計獻策,使本次活動的意義更加得以體現。
征文活動中,孩子們放開思維,與同學分享了自己對珍惜糧食的理解和構想,并將自己的決心盡情流露在筆尖之上。
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學生理解了糧食安全、愛糧節糧的意義,提高了對糧食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從小珍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為養成愛糧惜糧的良好習慣起到了促進作用。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篇八
袁爺爺,您是那樣淳樸。您時常在稻田間勞作,頭戴草帽,挽起褲腳。我彷佛看到了您用粗糙的雙手撫摸那一串串金黃飽滿的稻穗,深邃的眼神望著無邊無垠的金黃,流露出希望的光。我依稀聽到了您少年時立下的誓言:“讓每個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于是,數十年的田間研究,歷經無數次實驗、無數次挫折,伴隨著雜交水稻的問世,您解決了中國十四億人的溫飽問題。
袁爺爺,您是那樣無私。您研究水稻長達四十多年,付出了極大的忍耐力和智慧。因為有您,多少中國人不再餓肚子,多少中國人一日三餐米香彌漫。而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晶瑩飽滿的米粒背后是您一生為其努力的心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頓飯都凝結著您的智慧,每一粒米都流淌著您的汗水。在這個豐衣足食的年代,我們定會珍惜您在背后傾注的一切努力。我想這是對您最好的報答,也是您對我們最大的希望。
袁爺爺,您就這樣離開了我們,離開了您熱愛著的每一片稻田。您創造了雜交水稻的奇跡,留下了雜交水稻的種子,更把勤勞的種子、智慧的種子、無私的種子留給了我們。您說過,“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您放心,終有一天,我們會結出豐滿、厚實的果實,不讓您失望。
稻香陣陣,感恩斯人!袁爺爺,一路走好!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篇九
勤儉是什么?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哲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鉗制。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家雜志社舉行“打造節約型社會”有獎征文活動,應征的稿件堆積如山。作者中不乏專家、名者,也有很多真知灼見。但出人意料的是,特等獎卻由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生獲得。為什么呢?因為他是唯一一個把征文稿件打印在正反兩面紙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