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字變化規律教案篇一
教學《1-5的認識》這節課中,主要是把認數與生活相聯系。本節課根據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一起到動物園游一游。學生們一開始便情緒高漲。他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爭著搶著回答問題,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愿望。在游覽動物園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說說喜歡的小動物,然后數一數喜歡的小動物的個數,最后用相同個數的小圓片表示出來。通過創設的情景和擺圓片的操作過程,鞏固了學生認識數1-5這一知識點。
不足之處:
3.在擺正方形寫數字時,“1.2.3.4.5”沒有寫在對應的正方形下邊,這可能會影響小孩子對數的大小認識。
一年級數字變化規律教案篇二
今天學習6-9,還是老問題,進度慢,慢在課堂管理,紀律方面,老是有小孩走神,發出聲音,摸摸這個,看看那個。把數字6-9都寫完了,但是習題沒做。早上第一節課在4班,整個課堂氣氛低迷,小朋友萎靡不正,蔫頭蔫腦,像泄了氣的皮球,本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我就做的不夠好,今天氣氛出奇地沉悶,怎么調動都調動不起來,太累了。嗓子也受不了。5班紀律要好一點,但是明顯也沒有前幾天好。許睿聰、鐘一宏、胡文博、孫昊天,經常大聲講話,紀律性很差。那些寫完數字拍了好幾下手的',隨便喊老師的,甚至下位的,一定要嚴格要求,嚴厲批評,批評也要講究藝術,藝術從何而來,看書學習。人數太多,老師顧不過來,可以同伴互相欣賞,覺得寫得好的就可以推薦給老師看。
在教學6-9的時候忘記讓學生用手指表示了。在看圖數數的時候節奏太慢了,應該一開始引導孩子按順序數數,數的時候把話說完整,圖上有幾個什么等等。
最后教學語言要簡潔,課前準備要做好,嚴?。。?!在一年級培養行為習慣的時候嚴格要求,不能有絲毫放松。
一年級數字變化規律教案篇三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
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征,用音樂引出鐘表,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并說說這個時刻在干什么。
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一年級數字變化規律教案篇四
《認識鐘表》這一課時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對鐘表并不陌生,但是,真是讓學生來說一下時間,學生還是沒有生活經驗,本課時設計時,我設置了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以此幫助他們進入情境之中,幫助他們學習。在學習中,認識整點和大約幾時,效果還是比較好,認識幾時半,還是有點糊涂。
課程一開始,我設置了一個猜謎環節,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導入很順利,接著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這個情境圖的設置非常好,孩子們認真的觀察圖片,發現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以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這個情境圖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但是我有一個困惑就是,我拿出鐘面模型,讓孩子們認識幾時半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比如,分針指到6,時針指到8和9之間,這個時候應該是8時半,但是開始有好幾個孩子說是9時半,我采用的方法是,時針還沒有走到9,也就是還不到9時,怎么能說是9時半呢?應該先到9時,才能接著到9時半。一部分孩子會了,可是,還有幾個孩子比較迷糊,怎么給孩子解釋,才能更好的讓孩子理解,這是我的一個困惑。
而對于大約幾時的認識,這個本應該是一個難點,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預設是,這是一個難點,在大約幾時的認識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結果,孩子認識起來,效果卻非常好,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又回到認識幾時半上,結果因為沒有預設到,自己也覺得不是很順,我感覺孩子們也是有點繞暈了。
通過這次教學,我認識到,對課程做充分的預設非常重要,課堂上,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難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一年級數字變化規律教案篇五
10是一個特殊的數,10的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基礎。這節課我力圖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來認識10。我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主體圖,說一說畫面上有什么物體是表示10的,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說一句話,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在教學10的組成這部分內容中,我注意創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10的分與合活動中,學生可以用擺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組合的辦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擺,直接用類推的辦法都可以。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