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優秀的小學教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興趣,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效。教師在編寫小學教案時,要注意形式多樣,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下是一些小學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篇一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十四個生字。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文字與圖片了解屈辱的過去,激發愛國熱情。
以讀激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敵人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篇二
(觀看多媒體視頻)…
老師能夠看到你們臉上寫著復雜的表情,把你們的感情讀出來。
2、此刻你體會到了什么?(男生讀)
一場大火在短短時間里燒毀的是什么東西?
(回到第三自然段)
沒有了…沒有了…也沒有了…還沒有了…
3、再齊讀本段,感受憤怒之情。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篇三
出示:
金碧輝煌玲瓏剔透蓬萊瑤臺武陵春色
舉世聞名皇家園林眾星拱月瑰寶精華
掠走銷毀灰燼損失不可估量
自由讀
個人領讀
(仔細觀察,第一組都是描寫什么的?圓明園內景色的詞語)
(第三組呢?描寫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造成的損失的詞語)
請再仔細觀察,作者用了哪一個詞語來形容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造成的損失的程度?不可估量。是的,誰能告訴我這個詞語的意思呢?——不可計算的損失,無法統計的損失。你的預習很充分。圓明園的損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們根本無法去統計。
請大家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篇四
雨果致巴特萊德的信(圖片)
孩子們,你們讀懂了什么?
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廢墟只是幾處啊,只是圓明園的冰山一角呀!你們知道圓明園有多大嗎?347公頃。
師:一公頃相當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師:你算一下有多少萬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師:估算一下我們的學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師:你說這么大一個圓明園相當于多大一個教室?
生:大約10000多個
師述:法國大作家雨果在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跡”是指——圓明園。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圓明園。(板書:圓明園)這座園林現在還有嗎?沒有了,它被毀滅了。今天老師就帶領著大家一起來學習課文《圓明園的毀滅》。(圖片出現廢墟)
請大家伸出手,跟老師一起來把課題書寫完整。毀的筆順要特別注意。
齊讀課題。再讀。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篇五
1、通過誦讀推敲詩意,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2、理解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風格特點。
3、培養學生探究、質疑、批判的文化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要求學生掌握“抓詩眼,品意境”,“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2、挖掘文本的深層意蘊,探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難點)
教學安排:
一學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作者簡介
由英文詩歌《紅豆》引出詩人王維。王維字摩詰,太原人。其思想以四十歲為限分前后兩個時期。早年王維積極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詩筆寫愛情,如《紅豆》,寫親情和友情,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四十歲后,則清心寡欲,流連山水,寄情田園,于是有了“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他在長安東南置下宋之問的輞川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從此,暮鼓晨鐘,青燈黃卷,沉迷于佛法禪理當中。今天我們選學一個反映他后期生活的篇章《山居秋暝》。(出示課題)
二、教師范背或指名學生背誦默寫。
三、誦讀指導。(節奏停頓,語氣語調)
四、學生談初讀感受,自由評析,教師點評。
五、鑒賞全詩。(引導學生探究、質疑、批判。)
要點:1、
新雨——清
空山——幽
秋意清明
首聯交代節令天氣,秋雨過后,群山如洗,空明清幽。“空”為全詩之眼,言山空實則為心空,詩人晚年已經參悟世間萬相,看透人事紛爭,心境歸于寧靜。
2、頷聯起筆寫景,先高處著筆,神圣靜穆,展現畫面的高度。再低處收束,流動延伸,拓開環境的深度。這是一幅清泉映月圖:朗月如鏡,纖塵不染,照徹詩人靈魂,清泉自流,逝者如斯,當為人生倥傯。一靜一動,一色一聲,和諧安適。“松、泉”兩象言歸隱之情趣,古人歸隱,均言埋跡林泉,遁形江湖。
3、前四聯寫自然萬象,此聯起,寫人物活動。“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因要符合詩律,故用倒文,實為“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此山中之趣,除天籟,尚有人籟。故詩人并不孤寂。“竹、蓮”均為高潔之物,浣女漁舟則寫出鄉居安適之氛圍。
4、最后一聯乃言志之語,自然萬物盛衰榮枯已不為詩人關心,“自可留”是自可隱,順應天性,恬然自適在結尾顯露無遺。
5、小結。法國藝術理論家凡貝爾說:“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詩歌亦如此。此詩之“意味”在于詩人心中埋跡山林,閑適自足之真性情。中國古代也有“歌詠言,詩言志”的說法,本詩之志又體現在詩的景和畫中,因此蘇東坡曾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
6、關于“空山”。《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空”不光寫出清幽安閑之境,也正是詩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禪心,不是山空,是心空。
7、質疑和批判。黃培芳在《唐賢三昧集箋注》評“寫景太多,非其至者。”
六、學生將此詩改寫成散文短章,相互交流。
七、課堂遷移訓練。(見課件,從略)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與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3.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結構特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猜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出示課件1)
1.出示謎語: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準是下雨或刮風。
提問:“它是誰呀?”——太陽公公
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習生字生詞:
(1)齊讀詞語表中的詞語。
(2)教師指導正確書寫易錯字:殖 蔬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交流收獲
1.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請概括每部分的段意。(出示課件4)
生總結,匯報
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紹太陽遠、大、熱三方面的特點
第二部分(4—8):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
2.我們來讀第一部分。思考,這部分介紹了太陽哪些特點?(出示課件5)
生總結、匯報
板書:特點:遠大熱
3. 作者先給我們講了一個傳說。你知道介紹傳說的作用嗎?(出示課件6)
生總結、匯報
師:介紹神話傳說,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閱讀興趣。
4.找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過渡句,說說過渡句的作用(出示課件7)
生總結,匯報
生:“雖然……但是……”用這個關聯詞結束上文,引起下文“關系密切”的介紹。所以,這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板書:關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出示課件8)
生總結、匯報
第二部分是總分總的結構,文章先說“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緊接著就分段告訴我們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雨雪的形成、風的形成、太陽的殺菌能力和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最后用“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來結束。前后呼應。
四、作業超市(出示課件9)
1.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兩遍。
2.熟讀課文,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上網查找說明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2.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出示課件12)
二、學習1---3自然段,品味說明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12)
1.課文是用什么方法來介紹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呢?在前三個自然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交流、匯報
師出示句子
(太陽離我們……也要飛二十幾年。)
思考:a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b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個句子,讀出“遠”,讀出感情。
師總結:這段話采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準確,更容易理解,突出了“遠”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寫太陽“大”的特點呢?生找句子,并匯報
出示句子
(我們看到太陽……所以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b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作比較。
3.體會描寫“熱”的句子:
a找出描寫“熱”的句子,說說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好處是什么。
生總結,匯報
出示句子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板書:列數字。
b讀一讀,讀出“熱”的特點
4.小結說明方法。
師:在介紹太陽的特點的時候,作者主要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學習4---8自然段,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出示課件18)
1.體會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讀5---7自然段,說說太陽和我們的關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相關資料圖片。
b請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讀,并做出評價。
板書: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 形成雨雪 形成風 殺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復朗讀,體會太陽作用之大。標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太陽,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四、布置作業。
上網查找關于太陽的其他知識。
上網查找自己喜歡的天體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導入這篇課文時,我使用了謎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問題引導他們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參與,很快地把握了內容,明白了說明方法的作用,教學效果良好。
2.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分段解決的方式,通過引導學生分段閱讀,分段把握的方式,讓他們理解主要內容,明確主要說明方法。同時,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拓展開拓學生的視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我把控得不夠好,致使一些同學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及時改變教學方法,爭取讓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道德品質教育,努力做到心中有他人。
知識要求:學習生字、新詞;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品質。
能力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重點難點:
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理解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具準備:
常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解釋什么是民間故事
二、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三、 細讀課文,質疑問難
1、 會認讀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
2、 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語
3、 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講了一件完整的事?
四、 理解課文內容
1、 課文從哪到哪講了一件完整的事?
2、 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 品味詞句,學習品質
1、 請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
2、 思考下面問題,從文中找到答案,想想表現了人物的什么品質?
海力布為什么只要龍王嘴里的寶石?
3 、海力布能這樣做,是一時沖動嗎?他平時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找出來讀讀,說說。
六、 談體會
七、復述課文內容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篇八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得到了一塊能聽懂動物說話的寶石,后來為了救鄉親們,他把聽到的話告訴了鄉親們,自己卻變成了一塊石頭的故事。
【關鍵詞】
救白蛇得寶石救鄉親變石頭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贊美了海力布熱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本文為民間故事,充分體現故事情節完整、曲折、生動的特點,并帶有神話色彩。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使人物形象鮮明突出。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本課生字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復述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2)能有自己的閱讀感受,受到“熱心助人、舍己求人”的教育
3、教學重難點:
(1)抓住文中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細心體會人物的品質。
(2)學習瀏覽課文,練習有一定的速度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學情分析】
到本學期為止,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預習,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檢測,在檢測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但文章的關鍵詞語,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辨析、理解與運用,進一步提高他們掌握字詞的能力,以及借助詞語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課堂重點訓練的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借助語言訓練,初步掌握品讀重點詞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繼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簡要復述是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通過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了解了一些復述的方法。但學生在復述課文時往往抓不住重點,復述等同于背誦課文內容;有的在復述過程中條理不清晰,語言不簡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鋪設“臺階”,更好地幫助學生清楚、有條理、有重點地復述課文。
【教學策略】
1、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課以討論為主,在充分準備實物、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2、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
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蒙古族民間故事,而且具有神話色彩。據說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山村,有一塊奇特的石頭,傳說是海力布變的,大家稱這塊石頭為“海力布”。海力布是一個獵人,怎么會變成一塊石頭呢?為什么他的故事會流傳了這么久呢?同學們想知道嗎?現在我們就來學習16課。
二、板書課題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22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說的真好)
3、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呢?
現在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同桌可以商量。起因: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得到了寶石。
經過:海力布勸鄉親們搬家。
結果:海力布為了救鄉親,自己變成了石頭。
三、分析理解,閱讀感悟
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了解了故事,那你認為海力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板書熱心助人舍己為人
看來同學們的課文讀的非常認真,概括能力也特別強,
3、海力布因為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這么好的一塊寶石,他想多打獵去賣錢嗎?
抓重點詞語指導朗讀(急忙、急得掉下眼淚、鎮定)
5、在這里有幾個描寫動作的詞,誰能找到,如果讓你描述人物動作時你會運用這些動作的字、詞嗎?試一試。
6、還有嗎?(生找說感受)現在情況十分危急,盡管海力布全鄉親們避免災難,但是鄉親們都不聽他的,所以他流著眼淚著急的說(引讀“我可以發誓,我說的話千真萬確。相信我的話吧,趕快搬走!再晚就來不及了!”)焦急地說(引讀)鎮定的說(引讀)
7、為什么由著急變得非長鎮定,是,雖然他很著急,但她沒有亂了方寸,是因為他已經決定要救鄉親們,只有犧牲自己。
8、誰能找到最后一部分對海力布心理描寫的句子。
9、讀課件說體會。這里有兩個詞“遲延、災難”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什么意義。
11、當鄉親們看到海力布變成石頭的時候,他們心里會怎么想呢?會怎么說呢?誰來模擬鄉親們來說一說。
12、鄉親們得救了,可我們可愛的獵人變成了石頭,找同學們讀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四、劃分段落
五、復述課文。
海力布的故事這樣感人,你們想不想講給別人聽,根據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復述課文。
六、結束語
老師建議你把這個故事講給你周圍的人聽,我相信同學們通過學習,一定會把海力布的這種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精神發揚光大,我也相信同學們時刻能做到心中有他人,處處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