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總結篇一
《勞動最光榮》是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曲,曾在1954年“全國文藝創作評獎”中獲獎。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贊美了“勞動最光榮”。歌曲為五聲宮調式,帶變化的兩段體。歌曲第二樂段的旋律與第一樂段基本相同。由于歌詞的原因,其音調構成較第一段增加了經過音,節奏變得較密集,使兩者既基本統一又有區別,不太容易掌握。
二、教學目標
理解“勞動最光榮”的詞意,熟悉歌曲旋律,能模唱歌曲。
在活動中領悟雙手的作用,樹立“愛勞動”“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之意識;培養大膽表現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表演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歌曲、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勞動的樂趣,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情感態度。教學難點
感受歌曲、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勞動的樂趣,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情感態度。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創編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聽歌曲《勞動最光榮》問:歌曲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景?在什么時間,有哪些人物(動物或昆蟲)?
(二)初步感受歌曲《勞動最光榮》
朗讀歌詞提問:在歌曲所介紹的小動物中,哪一種小動物(昆蟲)與別人的表現不一樣?
再次聆聽欣賞動畫《勞動最光榮》談談:雄雞、喜鵲、蜜蜂的勞動方式都有哪些?誰的貢獻大,作用大?(分工不同,各司其職,都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三)分段聆聽
聆聽歌曲,聽到小動物就出示相應的動物卡片導語:將小動物的卡片準備好,聽到歌曲唱到哪只小動物就舉起這張卡片。
隨音樂演唱第一段歌詞體會歌曲中的動物愛勞動的音樂形象
隨音樂演唱第二段歌詞簡單的動作模仿小動物勞動時的情景
完整聆聽完整的體會歌曲中的內容,音樂形象的特點。
(四)聆聽表現
分角色表演教師課前如能準備一些動物或昆蟲(雞、喜鵲、蜜蜂、蝴蝶)的頭飾面具分發給學生表演,效果會更好。
集體參與,邊聽邊表演在播放前動員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動物或昆蟲,在樂曲聲中模仿動物或昆蟲的動作、聲音、神態,自由想象聯想,展現歡樂場景。
討論蝴蝶是天生就不愛勞動嗎?(是受到“青青的葉”和“紅紅的花”的誘惑而一時“貪玩耍”的。)
(五)課堂小結想一想勞動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他會讓我們體會到收獲的喜悅,更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那么,你們是愿意做勤勞的小蜜蜂呢,還是貪玩的小蝴蝶呢?今天我們的音樂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總結篇二
教學目標:1、聽賞小提琴獨奏《大海》,讓學生能夠聽辨“獨奏”這一形式。
2、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漸強、漸弱在歌曲中的表達。
3、歌曲對比,讓學生領悟不同歌曲的情感處理。
4、歌曲《大海》,讓學生能感悟詞曲中蘊含的“美”。
重點、難點:
1、f”,及漸強、漸弱的在歌曲中的表達。
2、學生進行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情感表達。
媒體準備:
多媒體、鋼琴(電子琴)、錄音機、打擊樂器等。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練習:
聽音樂做動作,按位置坐好。
二、導入新課:
1、說想法。師:們有沒去過大海?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能不能給我們模仿一下大海的聲音,還有波浪的樣子。生:模仿……
2、聽讀讀,感受歌曲旋律。
(1)師:大海那么美,我們安靜欣賞一首獨奏曲《大海》。
師:播放小提琴獨奏《大海》,請安靜地閉上眼聆聽(并說其旋律特點,出什么樂器演奏。)
(2)出示大海歌詞,請同學加上伴奏音樂有感情的輕聲朗誦。(展開對大海的描述,感覺語言美。)
(3)展示大海的有關圖片,欣賞大海的美。
3、學唱歌曲。
(1)用:“嗚”來模唱一下這首歌曲旋律。(可要求學生做一些身體搖擺等的動作表現曲子的優美,積累三拍子的.感覺。)
(2)可用手模仿海螺的形狀,再用“嗚”吹出歌曲旋律。(注意要輕點,優美的感覺)
(3)根據歌曲的旋律畫出旋律線,例如:波浪形……(請學生用手模仿畫線來感受旋律的美。)
(4)把歌詞加在旋律里唱一唱。
(5)聽錄音范唱,要求學生輕聲范唱。
(6)學生跟琴范唱歌曲
4、游戲。
(1)回聲的游戲。師:海浪是怎樣沖上岸的呢?沖上來的聲音很大,退回去的聲音很小……(像回聲)老師唱前一句,生接后面一句。交替做“回聲”的練習。
(2)為歌曲伴奏。師:浪花的聲音是怎樣的?怎樣表示合適些?(引導學生用紙抖動的聲音來模仿海浪的聲音效果,)師:請你們抖動紙的聲音為我伴奏好嗎?(注意傾聽個聲中的強弱和樂句的韻律。)
5、師生互評,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例如:覺得自已唱得怎樣?誰唱的比較好?為什么?怎樣表現好?
6、圖畫表現大海的美。老師有很多材料,(藍色的綢布,海鷗,小魚,海船……)請同學上來給我設計,拼貼出一幅美麗的大海圖畫。
三、小結
作業布置:復習歌曲
板書:課題《大海》
美麗大海圖畫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總結篇三
為了貫徹《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全面推行高效課堂教育的課改方針,我決定指導四年級學生開展“班級音樂會”。為了使“班級音樂會”成功舉辦,讓學生對“班級音樂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音樂考試前我制定了小學四年級班級音樂會活動方案。具體內容如下:一、活動的目的
給學生展示自我的一個平臺,讓學生感受音樂快樂心情。
二、活動組織形式。
推選主持人,學生自薦表演,根據內容制定節目單。
三、活動要求:
要求人人參與,根據自己的愛好,以教材內容為主,自選內容、自選表演形式、自選合作伙伴、自選時間排練,“班級音樂會”將在每學期末進行,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參與、表現來評定學生的音樂考核成績。
四、活動內容:
1、節目范圍:自選或改編本學期教學內容。
2、節目形式:歌舞、朗誦、器樂(含打擊樂器)
歌曲演唱包括獨唱、重唱、二部輪唱、小合唱等。舞蹈表演包括:單、雙、三、群舞。器樂表演包含:獨奏,合奏等。
3、節目人數:每人至少準備一個節目,積極鼓勵學生合作表演。
五、活動安排:
教師方面:制定“班級音樂會”活動方案,在學生排練過程和音樂課堂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并為學生的排練提供幫助,做好學生間的組織協調工作。
1、歌曲教學安排:教師在學期初課程安排時可選擇一些表演性強,好聽的歌曲作為重點教學內容,為學期末的班級音樂會選擇可唱性的歌曲進行教學。
2、舞蹈教學安排:老師可根據歌曲內容特征有選擇性的為學生在課堂上簡單的律動教學,設計的內容一定要符合四年級學生特點。還可鼓勵參加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結合自己的特長有目的的準備自己的舞蹈。在期末班級音樂會上進行展示。
3、器樂表演安排:教師可提前在班級了解那些同學有器樂特長,或參加器樂學習學生準備曲子展示,原則是一定要學生自愿表演,或教師可建議學生自由組合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創編表演為自己喜歡的歌曲伴奏。
4、朗誦表演:可選擇語文課本上的。或課外的,還可以是歌曲的歌詞配樂朗誦。
5、會前準備:班上文藝委員提前一周在班級進行摸底登記,上報老師,老師可根據學生的節目在課堂上進行檢查指導。確定節目單后,指導文藝委員寫串詞,熟悉節目單流程。
2、學生方面:
(1)演出地點選擇:選擇多媒體教室。
(2)文藝委員負責節目主持,負責統計本班節目的`數量、內容等等。
(3)演出時可邀請校領導、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家長也來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和評比。
活動后的總結和反思
通過這次音樂會,學生更深的了解音樂課的內涵,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通過表演提高學生表現力和自信心。同時,孩子們在排練期間密切接觸,鍛煉了他們的合作能力,也磨練了同學間的友誼。通過音樂會的舉辦,發現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有待于進一步加強,部分學生的自信心仍顯不足。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多給學生提供合作、展示的機會。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總結篇四
一、組織教學二、新課導入:
1、“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你能不能說說你所知道的民族以及他們的生活習俗嗎?
2、“在56個民族里,有一個民族名字叫“哈尼族”,這可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都是舞蹈家和歌唱家。今天,我們就請來了一位哈尼族的小朋友給我們唱歌,我們聽聽看,她的歌曲里唱了什么?
三、學唱歌曲
1、教師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請學生談談對歌曲的感受。如: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3、再次感受音樂,老師彈琴,請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動作和最能表現快樂情緒的動作來跟音樂律動。
4、師帶讀歌詞
5、讀歌詞游戲:師讀歌詞,請學生在間奏處的地方有節奏的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來為歌曲伴奏。
6、學唱第一段,跟琴默唱——輕聲跟琴唱
7、跟老師的伴奏,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8、用同樣的方法學習2—4段
9、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律動表演
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表演,老師也可以啟發學生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分組創編動作。
五、小結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總結篇五
一、活動目的提高音樂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墾區藝術教育的發展,整體提升我區中小學生的藝術素養。加強校際間音樂教研活動的交流,使教研活動更具影響力和廣泛性,,為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搭建平臺。
二、工作策略
加大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的落實力度;開展“觀課、議課”“有效課堂”等開放式教研活動。以提高我區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為工作的出發點;以教師所面對的具體問題為研究主題,提升教師的學習意識、研究意識,幫組教師走專業自主發展的道路,從而帶動學科的整體發展。
三、活動要求
1、教研活動中心組(由常務理事、兼職教研員,名師,教學能手,學科骨干組成)負責研究確定主題教研活動的內容、形式,發言人等相關內容。
2、教研活動要突出《主題性、主體性、研究性》教研特色。
3、每次教研活動要突出一個主題,由活動承辦單位的音樂教師承擔。
四、活動形式
講座培訓、研討課、評析、討論、座談和交流等。
五、活動過程呈現
承擔主題教研活動的單位,要完成主題教研活動報告書,報告書包括以下內容:
1、活動的思路框架(主題、主辦單位、活動的目的意義、活動的內容、活動的呈現形式、活動具體分工安排)
2、活動的策劃設計(人員分工、主要素材、主要環節)
3、活動流程及展示(主要活動過程、精彩片斷記錄、評議和發言、爭議的問題、最后的共識和結論)
4、活動的評議反饋(活動的收獲、困惑、評議)
5、活動的總結反思(活動的規模、效果、優點和不足、反思活動目的意義的落實和理念的差異)附錄(活動資料、教案、表格及調查、活動數碼照片、案6、例分析)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總結篇六
教學內容:1、認識了解彈撥樂器——古箏
2、欣賞樂曲《漁舟唱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感受了我國民族古老樂器──古琴,它的音色古樸、渾厚而悠遠。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一同認識和了解我國另一件民族樂器──古箏。
2、介紹箏(古箏圖片)。
師: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既善于表現優美抒情的曲調,又能夠抒發氣勢磅礴的樂章。它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演奏時以左手按弦、右手彈弦為主,其中箏的劃奏是構成其旋律特色的一個重要演奏方法。
二、辨別結構
1、初聽:畫旋律線。
師:大家對箏這種民族彈撥樂器有了初步了解,一定還想仔細地品味它所表現的音樂吧!那么,我們就一起欣賞一首箏曲。請大家拿出紙、筆,邊聽邊畫旋律線。
(初聽古箏獨奏《漁舟唱晚》音頻。學生準備紙、筆,邊聽邊畫旋律線。)
2、描繪音樂。
師:請你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和所畫旋律線,想象一下音樂描繪的畫面。
3、出示曲名。
師:這首樂曲的曲名是《漁舟唱晚》,是表現江南水鄉傍晚的美景和漁民充滿樂趣的捕魚生活。
4、介紹曲名的由來。
師:這是近代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6年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的詩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陽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5、欣賞動畫,分辨音樂結構。
師:下面我們將音樂與畫面相結合,體會樂曲所描繪的夕陽西下,漁夫載歌歸舟的優美意境。聽一聽樂曲是由幾部分構成的?(《漁舟唱晚》動畫一、《漁舟唱晚》動畫二)
三、學唱旋律
1、欣賞第一部分。
(1)師:現在請大家分段欣賞。先聽《漁舟唱晚》第一部分音頻。
(2)運用表情術語來描述音樂。(《漁舟唱晚》對比填空)
(3)隨琴視唱歌譜。(出示《漁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題譜例)
(4)師:同學們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這段旋律呢?學生討論。
(5)師:這段旋律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懷?
教師總結:是的,和我們城市的'喧鬧相比,好像來到了世外桃源。這段旋律抒發了作者對湖光晚景的贊美之情,使我們仿佛看到了漸漸西沉的夕陽,輕拂湖面的漣漪,緩緩移動的帆影和輕聲歌唱的漁民。
(6)哼唱旋律。
師:請同學們跟錄音模仿古箏的音色,用“咚”音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
2、欣賞第二部分。
(1)欣賞《漁舟唱晚》第二部分音頻。
教師可配合視頻講述:這段音樂采用了箏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們感到聲音華麗流暢,韻味十足。
(2)隨琴學唱旋律。(出示《漁舟唱晚》第二部分主題譜例)
(3)運用表情術語來描述音樂。
師:這段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能用一個表情術語描述一下嗎?
3、欣賞第三部分。
(1)欣賞《漁舟唱晚》第三部分音頻并討論。(出示《漁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題譜例)
師:請同學們邊聽邊想,此時,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聽到了哪些聲音?音樂結束時音量有何變化?你能想到什么?請你們小組討論欣賞后的感受。
(2)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隨音樂仿佛聽到了交織在一起的浪花的飛濺聲、搖櫓的吱吱聲、漁民的歌聲和收獲后的笑聲……,隨著音樂的漸慢漸弱,漁民收網歸航,湖面上又恢復了原有的寧靜。
(3)隨音樂哼唱旋律,再次體驗音樂的情境。
四、完整欣賞
再次欣賞《漁舟唱晚》動畫。(《漁舟唱晚》動畫一、《漁舟唱晚》動畫二)
五、配樂朗誦
樂曲的意境與一些古詩的意境比較相似,可請學生配樂朗誦《漁舟唱晚》。也可試著讓學生寫寫與《漁舟唱晚》意境相近的詩句配樂朗誦。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欣賞的樂曲《漁舟唱晚》,讓同學們體會到了樂曲的情緒與意境,感受了祖國古典音樂的美感,并認識和了解了我國民族樂器──箏。希望課后同學們再找一些關于箏的樂曲來欣賞。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總結篇七
教學目標: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覺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三.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重難點:
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表演《法國號》
用模唱法學習歌曲產《法國號》。
演唱時聲音干凈而富有彈性。“嗡巴巴”第一個字“嗡”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這首歌。
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擊桌面為弱。
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二.聆聽《號手與鼓手》
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舉手表示。
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分組表演。
三.表演《布娃娃彈琴》
用聽唱法學習《布娃娃彈琴》。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聽教師范唱,學生們跟著老師的歌聲擊拍。
4小節一句跟著老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歌中兩處“3 2 1與2 3 2”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注意學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美抒情的效果。
可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四.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音樂中的洋娃娃怎樣跳舞,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復吸樂曲,一部分同學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五.聆聽《星光圓舞曲》
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
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拍。
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編創與活動
音的長短是本課的知識點。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感覺理解音的長短。
用比較的方法說也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用打擊樂敲擊,就出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七.編創與活動: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個聽辨強弱的游戲。
活動方法:
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鼓,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教師擊鼓的速度可慢些,強弱要分明,教師可四音為一組,如強_ _ _ _弱_ _ _ _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還可以讓學生隨教師的擊鼓聲轉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弱時逆時針走。
教師可發動學生獻計獻策,怎樣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到編創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