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恩節手抄報篇一
1 幫了你那么多,也不要求你謝,看在今天是個好日子的份上,就給我送只火雞算了!
2 愛人,給我許多豐富的回憶,一份近乎完美的感情,和一個不完全和諧卻永遠溫馨的家庭。讓我在以后的歲月中,一次一次地回味與重溫,那想來幸福的點點滴滴。
3 我把思念寫在天空,他被風帶走了,我把問候寫在海灘,他被浪花帶走,我把感激藏在心中,誰都帶不走,謝謝你我的朋友。
4 愿化作南飛的大雁,在飛過的天空中留下感激得痕跡,我愿化作大海中的鯨魚,在波濤洶涌的浪花中留下對你的謝意。感恩節快樂。
5 風吹過的大地,浪洗過的海灘,云飛過的天空,你經過的地方,我用真心寫下所有的感激,愿你開心每一天。感恩節快樂。
6 感謝的心就像一瓶陳年的老酒,時時刻刻在心中醞釀著沉香,無限的情誼蘊藏著美好的祝愿,希望老朋友在感恩節能收獲一份快樂。
7 一輛友誼之車,承載著最美麗的心愿向你駛來,造一艘感激之舟,乘風破浪向你駛來。無論你身在何方,請接受我發自內心的感謝,感恩節快樂。
感恩節手抄報篇二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感恩節手抄報篇三
如果我小時候太黏人,媽媽就會跟我反串角色,她拉著喊:“媽媽,你給我剝糖果。”我只好給她剝,一會她又喊:“媽媽,我要抱。”我就抱抱她;她再喊媽媽的時候,我就會說:“哎呀,煩不煩呀!”這最后的效果是,我變乖了。
父母設計了好多套兒,專門為了馴我這頭小獸,他們讓我四歲就一個人住樓上,讓我擁有書房和臥室,痰盂要自己洗,房間要自己打掃,衛生狀況良好,他們就會在墻上我照片的旁邊貼小紅花。
這是頭一步的事情,讓我有獨立自理的能力,并且開始培養了我的榮譽和責任感。
之后,他們會引導我的興趣愛好,爸爸常常拿著毛筆蘸水在地上寫字,起初我總好奇地跟在他屁股后面看,每當我伸手去抓的時候,他都故意推開我的,三番五次地,我還是執意要去抓時,他才分給我一只小筆。這種最初的阻攔讓我覺得得來不易,興趣激增。
等到七八歲,我的第一個叛逆期到來時,日子可沒有那么好過了,常常是棍棒伺候。灶旁撂著一根燒火棍,那是給我用的。每天下學,我必須趴在小凳子上,在母親的嚴密監視下寫滿一張田字格,然后再完成作業,那其實是我練書法最初的啟蒙。這種威嚴之下,寫不了幾日就成為習慣了,所以以后每天下學都興高采烈哼著小調子把任務完成。
等到會寫拼音時,他們逼迫我寫日記,用拼音寫,偶爾插入那么一兩個漢字,就像現在有人用中文寫作,偶爾寫幾個洋話一樣。寫完日記,他們會給我打分,滿十個一百分會獎勵一本新日記本,我當時對這個西西弗斯般的悲劇毫不自知,竟被裹入這個周而復始的循環中好多好多年。停電了,點著蠟燭也要寫,母親拿著蠟燭照著水仙花,說,看,這些花的影子照在墻上像不像美麗的公主啊?我眨巴眼淚說,像,然后真的靜靜地觀察下去,那是我對美最初的感受。有時候實在痛苦得不行,眼巴巴地望著爸爸就要哭出來,說,“今天真實在沒什么可寫的了呀。”爸爸說,“就把這句寫上去。”而且還給了我一百分,我笑嘻嘻地欣賞著那個一百分,至今想來,那一句話確實有意思,當初情境也在這一句話之中意思全在。
二年級我被鄉下選送縣城參加全縣的鉛筆字比賽,得了全縣第一名;寫水仙花的那篇日記也在二年級被投稿發表了。此后轉到縣城讀書,四年級參加全縣鋼筆字比賽,是第一名,全縣手抄報比賽也是第一名。
而這些第一,又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命運。二年級到縣里參加比賽時,我抱著縣小的國旗桿對媽媽說,要是我能在這里讀書多好啊!媽媽說,你得第一,我就給你轉學。結果我真得了第一,父母真的十五天后就帶我從農村來到縣城轉學。我們放棄了在農村小洋樓里的生活,租在一個很臟很暗的小屋里,父親為他從鄉國稅局調到縣國稅局的工作展開了最積極的考試和公關,不久順利進城。父母說,承諾就是承諾,更別說是對孩子的。
三年級,因為鋼筆字好,被班主任選送到剛剛成立的軟筆書法班。
“周日的那場大雪,每踩一腳都會沒過大腿,我匍匐爬進了教室,練習書法。那天,書法班二十幾個孩子,并沒有人缺席。
窗外時有被大雪壓斷樹枝的坍塌聲,我們又驚愕又興奮。熒光燈亮得很安靜,可以聽見教室后面那盆炭火突然的噼啪響,但沒有人去烤火,雖然左手凍得握不了拳,可寫字的那只手卻很暖和。
先生穿著大襖,樣子與魯迅很像,不高的個子,寬闊的胸膛,高昂的顴骨,一撇一字硬胡須,聲音洪亮但話不多,和藹但很少笑。
周末以外,每天放學后的四個小時,我們也要練功,懸肘懸腕地站著習書。
沒有人敢坐,餓了就偷偷地咬一口父母送來的包子,再趕緊塞回桌兜;下班過來陪孩子的家長,也都靜靜地守在一旁。
最初的十多天,我一聞到墨水便惡心,跑到教室外吐清水,先生出來,上下推撫我的脊背說,“這樣的話,你還是不要寫的好。”我連忙擺手,心里很著急,畢竟,我們二十幾個是班主任精心挑出來的,她請了書法老師教我們,這份榮耀辜負不得。
此后,我努力地克服,捶胸頓足也好,憋得冒汗也好,流眼淚也好,都不會再跑出去吐。不知什么時候,不知不覺的便好了,而這墨香,一聞便是十五載。
我們小孩子在一起,會互相摽著勁,任何事情都不放松。
有一天,先生讓我們買拓本的《勤禮碑》。家長下班之后,陸續地來了,聽孩子說要買帖,便騎車出去,一會兒便買來。眼見著書店里的《勤禮碑》一本一本被同學的父母買走,我心不安穩了。
天色黑了下來,可爸爸還沒有到,已經聽說還剩下最后一本了。
這時,喬梁的媽媽到了,喬梁朝媽媽又跺腳又比劃叫她快去,看著喬媽媽騎自行車奔向書店時,我喪氣極了,可就在這當口,爸爸出現了!衛凌云對著我爸爸喊,“快去買字帖!苗苗商店右邊那家,《勤禮碑》最后一本了,喬梁的媽媽已經去了!你快騎摩托車去呀!”爸爸微微一笑,戴起頭盔,轉身出門,發動摩托,那印象真是帥極了。
當爸爸把《勤禮碑》甩在我桌上時,我握著心愛的字帖,喜不自禁。喬梁媽媽空手回來了,衛凌云一邊開心地對我笑,一邊幸災樂禍地對喬梁笑。
后來,聽說喬梁踢足球進了中超,這與那本字帖也很有關系吧。
那支毛筆如今只有一寸多長了,筆桿被我咬爛了。而它像勛章一樣地被仔細地保存著。
我總覺得就是光華給我的第一支筆,讓我受到了先生的寵愛,因為它讓我能夠把字寫的更好。
常常,先生走過我們中間,頓作停留,爾后,從身后握住誰的手,他稱之為“手把手”。
那是先生特有的方式,我們小小的身軀在先生寬厚的懷中,微微蜷縮,滿副聽話的樣子,小手被他巨大的手掌緊緊地握著,隨他有力的行筆游刃、推回,嘴里默念“起、運、提、頓、收。”有時,手會被握疼,但那很幸福。
被先生擁在懷里是足以驕傲和讓人嫉妒的。
我喜歡叫他老師,喜歡最后走的時候喊一聲“張老師,再見!”那意味著很酸很酸的腿、膝、臂、指可以歇息了,意味著可以狼吞虎咽地吃東西了,意味著可以再和老師親切一次。
那些舊日時光就這樣在愛與怕中蕩漾。
追隨著先生,我們過年在街上寫春聯,賣了錢全部捐給敬老院;參加全國書法比賽、暑假跟著先生去大城市領獎。
那些年,孩子們一起在頒獎的城市里玩耍,一起在酒店里起哄,半夜在酒店下的花園里聊天,吃冰棍,被蚊子咬得滿身是包,空著很多的房間不睡,橫七豎八地倒頭睡在一起。先生也在那樣的日子里,和我們親密無間,他甚至還在房間的地毯上給我們表演倒立行走,然后衣服倒掛,露出肚臍,先生的汗衫項后好像總會破幾個小洞,哪怕是活動剛剛發的汗衫,過一兩天也是這樣,這個小細節,我總覺得很有意思。
那些干凈的時光一如活潑的流水,涓涓而清澈。
這里還有一件小事,在一次筆會上,我和瑜偉遇到了一個字寫得很漂亮的姐姐,我們羨慕地圍著她,向她求一幅字,她爽快地答應了。又一年的暑假,在另一個城市的一次筆會上,人群中,我和瑜偉居然又看見了她!瑜偉大聲地喊,“馬佳佳!”在她回頭的一瞬,我們興奮地沖向她。她摟住我們,那時候,姐姐要比小弟弟們高出很多。
我們留影了,當她把手搭在我肩膀上的時候,我笑得很害羞。以后會時常拿起那張照片,想給她寫信,但一直也沒有。她給我寫的“墨緣”,我一直保存著,她還給我留下地址。我一直都記得是秦淮路4號。
第二天,別的同學都去旅游了,我卻跟著母親很早就排起了隊,參加龐中華的簽字活動,希望再看到他,他出現時,人群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當他拿起我的簽名冊,看到我掛的小牌子,說,“喲!一等獎獲得者!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可從來沒得過獎,這么看來你是我的老師呀!”他抱起我,親了我的額頭,爾后,一筆一劃地用小篆在我的冊頁上寫下:“小小王磊是我師!——龐中華”。那么自然而然卻又親切真摯的一個擁抱、一個吻、一個獎賞、一句夸贊,在一個孩子心里掀起了多么大的波瀾!
時至今日,我又恍然明白了,正是少者懷之的先生之風,才讓晚輩不敢傷仲永。
記憶中,常記得先生在給我的信中寫道,你一定不要辜負我!不要辜負家鄉人民的希望!時光交錯中,又看見昏黃的燈下,先生的墻壁之上,掛著他題寫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時光已過去了很遠,但亦在溫存中永駐,五月去看的先生,看到在他的家里,比我們當年更小的孩子,依然在認真地寫字,瞬間感到無尚的幸福,想走到他們身后,給他們“手把手”。
除去中學幾年沒有寫書法,我現在依然在堅持,而且無論讀書札記、課堂筆記、詩稿、文抄,全部都用毛筆書寫。
《中庸》有言曰,“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這些故事里的每一幕都有父輩在我身旁守候,他們小心翼翼,在我幼稚的心里播種期待,用愛把它們潛移默化為我的所愛,當我奮力繼承時,它們又融為我生命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由此,我與親師共一體、同一心,流淌著他們的血,心慮著他們的思。而今我把這些道出來,是要講述一個孝字,關于相遞與相承,關于愛與不辜負。
感恩節手抄報篇四
1.圖片經過縮放處理,請點擊圖片在新窗口打開查看原圖,或將圖片存盤至電腦中查看。
2.本黑板報圖片為網友推薦而來,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在本站展示僅為網友借鑒、欣賞他人作品時提供方便。如有任何疑問,請與本站聯系。
3.歡迎您向本站提供推薦優秀的黑板報作品。
感恩節手抄報篇五
知道感謝,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加溫暖,因為感恩,所以我們的生命變得五彩斑斕。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后,感恩節才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基督徒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市鄉鎮到處都有化裝游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分別了一年的親人們也會從天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圓,品嘗以“火雞”為主的感恩節美食。
美國當地最著名的慶典則是從1924年開始的梅西百貨感恩節游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凡,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游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也會回家過節,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并且對家人說:“謝謝!”。感恩節后,學校會讓同學們畫一張感恩節的畫,大部分學生都畫的是火雞。
總銷售額能占到全年的1/3強,是各個商家傳統的打折促銷旺季。瘋狂的購物月從感恩節的次日(星期五)開始,這一天即被稱為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據說是因為周五這天一大早,所有人都要摸著黑沖到商場排隊買便宜貨,這種行為有個非常形象的說法,叫early bird(早起的鳥兒)[4]。在外國“感恩節”和中國的春節一樣重要!
每年一度的總統放生火雞儀式始于1947年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但實際上這個傳統儀式可以追溯到美國內戰林肯總統當政的時期。1863年的一天,林肯的兒子泰德突然闖入內閣會議請求赦免一只名叫杰克的寵物火雞,因為這只被送進白宮的火雞,即將成為人們的.感恩節大餐。
2006年11月22日,布什在白宮玫瑰花園舉行感恩節放生儀式上,特赦了一只名叫“飛鳥”的火雞。
美國總統沒工作25號特赦感恩節火雞.并將火雞被命名為“勇氣”。這也是他上任以來,首次特赦火雞.沒工作并對保護美國人民身家安全的英勇戰士表示感恩。
每年11月的第4個星期四是美國感恩節。在女兒薩莎和瑪麗亞的陪伴下,沒工作特赦了本來要用做盤中餐的火雞.沒工作說,我原本打算吃掉這只火雞。由于薩莎和瑪麗亞的干預,我赦免了“勇氣”。這只火雞將被送到迪士尼樂園。為防止意外,當局還準備了一只備用火雞,名叫“卡羅琳娜”。
舞、比賽等許多娛樂活動,其中有些一直流傳至今。有種游戲叫蔓越桔競賽,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給針線一份。比賽一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后把蔓越桔一個個串起來,3分鐘一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于串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給他一個最差獎。
還有一種玉米游戲也很古老。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游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一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一個碗里,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后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數量最接近的獎給一大包玉米花。
絕對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獎。比賽用的勺子越小,游戲就越有意思。除去這些活動外,有些家庭在節日里驅車到鄉間去郊游,或是坐飛機出去旅行,特別是當年移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游客們向往的所在。在那里,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號仿制的船和普利茅斯石,還可以花幾個小時在移民村里參觀。移民村是仿照當年的樣子建成的。參觀時,還有專門人員扮成請教徒同游客們談天,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