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指向上級機關匯報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工作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問題的報告,寫報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農業生產實踐報告篇一
觀察了解動物的分布屬性、生活習性;認識環境對動物生存的影響;加深理解動物形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意義;學會識別與分類動物。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x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x硇洲島、x森林公園、x香江野生動物世界、x長隆夜間動物世界。
觀察認識水生生物、陸生生物,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動物標本采集和制作;搞清本地動物的分布類型與特點,進行實習記錄并總結。
生化院生物科學20xx級本科班x
總體概況:20xx年7月3日至7月15日,我們20xx級生物本科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動物實習。在本次的實習中,我們進行了x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的參觀與學習、x的水生生物標本的采集、森林公園的陸生動物標本的采集、x香江野生動物世界、x長隆夜間動物世界的參觀與考察。其中,x由于處于南亞熱帶和北亞熱帶的交界地區,且三面臨海,氣候條件優越,動物資源特別是海洋動物資源豐富,故我們選取了x作為水生生物的重點實習地;x的兩大動物園,更是集中了大量野生動物,特別是具代表的珍貴動物品種不少,對我們的實習具有重要意義而成為了我們觀察陸生動物的首選。
分述:
一、x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20xx年7月4日,我們參觀了x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一是認識水生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二是為水生生物標本的采集制作做準備。
(一)博物館一樓大廳陳列著哺乳類鯨目的標本,其中有一具鯨的骨骼和小型抹香鯨、海豚的浸漬標本。
軟骨魚類:板鰓綱鰩形總目的電鰩;全頭亞綱的黑絨琨鮫。
硬骨魚類輻鰭亞綱:硬鱗總目鱘形目的中華鱘和白鱘;鯉形總目的煙脂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等;銀漢魚總目的燕鰩魚;鱸形總目的海龍、海馬、帶魚、鱸魚、鰈、鰨、鲆等。
(三)貝類陳列室亦有各種形態的貝類。
腹足綱:鮑、釘螺、寶貝、玉螺、唐冠螺、芋螺、骨螺等。
瓣鰓綱:珍珠貝、蛤、江瑤、牡蠣、庫氏硨磲、海筍等。
(四)蝦蟹類陳列室主要為甲殼綱,如對蝦、米蝦、毛蝦、螯蝦、龍蝦、鼓蝦,青蟹、饅頭蟹、蜘蛛蟹、豆蟹等。
通過對x水生博物館的參觀,我們不僅了解到我國水產資源的豐富,更對各種水生動物有了真實、細切的形態結構了解,對我們動物知識的掌握鞏固有重要的深化作用,對我們下一階段的標本采集與制作有指導意義。
二、硇洲之行:20xxx月x至x日,我們到x島進行實習考察,對x島的南港、北港進行了實地考察,并進行了海生動物標本的采集、制作。
在考察中,我們見得較多的有:
1、軟體動物有石鱉、寶貝、芋螺、釘螺、毛蚶、牡蠣等;
2、節肢動物有甲殼綱的各種蟹、肢口綱的鱟等;
3、棘皮動物有海參、海膽和海星等。
此外,我們協助老師進行石鱉的習性考察和采集工作;還采集到一種似沙蟲狀、乳白色,較透明的未知物供老師研究。
在x島的實習中,我們不僅見到許多活生生的動物,更由于標本的具體采集與制作,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這次是野外實習,采取小組負責制,故無論在野外生存能力還是團結協作方面,都得到了展現和提高。
三、森林公園:20xx月x日,我們到x森林公園進行陸生生物的考察學習與標本采集。
在森林公園,我們主要進行了昆蟲標本特別是蝴蝶標本的采集。采到的有梨花遷粉蝶、青鳳蝶、斑鳳蝶、達摩鳳蝶、寬邊小黃粉蝶等,除這些外,我們還采到石龍子、蜻蜓、蜂等。
x月x日到x日,我們對前幾天所采集的標本進行整理。野外所采集標本由于條件限制,我們當時只是進行定型與保存的初步工作,標本在試驗室的整理才是關鍵。在實驗室的幾天中,我們對標本進行了最終定型、填寫采集標簽、進行標名等,這些工作都是靠大家的協作完成的,故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又一次得到了體現。
這次實習我們達到了預期目的,對于加深動物的認識及其結構與功能的一致性的了解亦有了更深的體會。此外,對動物的其他知識及標本的采集制作等技能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所以實習是成功的。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古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深刻的認識,實習過程是難忘的,學到的東西是有用的,這將使我們終生受益。
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有了這一次的實習為基礎,我相信我是能夠深切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是一種很好的進步,我能夠提高自己,有了憑借,我很欣慰。
在將來我畢業工作以后,我相信我會一直記得這次實習的,因為這次實習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積極的影響。我一定會記得的!
農業生產實踐報告篇二
今年我縣農業生產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了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會議精神,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校、農民增收為核心,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在今年多雨、低溫、寡照等多種自然災害的狀況下,經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和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實現糧豆薯畝產261斤,比上年的畝產204.8斤增長27.4%,總產實現30.2萬噸,比上年的16萬噸增長88.7%,農民人均收入實現元比上年的4364元增長%。現將20xx年農業生產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狀況
(一)、種植面積。今年我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5155公頃,比上年的106562公頃增長45.60%。其中,水稻70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0.05%,與上年70公頃持平。小麥7226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4.66%,比上年的1880公頃增長284.36%。玉米2141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1.38%,比上年的1687公頃增長26.91%。大豆142144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91.61%,比上年的96335公頃增長47.55%。雜豆800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0.51%,比上年的1699公頃下降52.91%。薯類518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0.33%,比上年的2425公頃下降78.64%。飼料作物219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0.14%,比上年的17公頃增長1188.24%。油料96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0.06%,比上年的271公頃下降64.58。藥材1408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0.91%,比上年的1337公頃增長5.31%。蔬菜421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0.27%,比上年的495下降14.95%。瓜果類111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0.07%,比上年的129下降13.95%。其它農作物1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0.0006%,與上年1公頃持平。
(二)、產量狀況。糧豆薯總產量302051噸,比上年的160178噸增長46.58%。公頃單產實現1975公斤,比上年增長28.58%。其中:水稻單產4829公斤,與上年持平。總產338噸,與上年持平。小麥單產4026公斤,比上年的2939公斤增長36.9%,總產29093噸,比上年的5525公斤增長426.57%,玉米單產3429公斤,比上年的2929公斤增長17.7%,總產7341公斤,比上年4941噸增長48.57%。大豆單產1846.5公斤,比上年的1448公斤增長27.52%,總產262429噸,比上年的139493噸增長88.16%。雜豆單產1389公斤,比上年的1042公斤增長33.3%,總產1111噸,比上年1771噸減少37.27%。薯類單產3280公斤,比上年的3062公斤增長7.12%,總產1699噸,比上年的7426噸減少77.12%。
二、20xx年農業生產主要工作
(一)、推行土地連片耕作規范經營機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年初我們透過召開會議,下鄉宣傳,典型引路,政策扶持等有效手段,用心引導廣大農民推行土地連片耕作,規模經營,每個鄉鎮選取一個村進行整村推進試點。遜河鎮雙河村成立了訓華農民專業合作社,(110戶農戶,3000畝土地)和大豐收合作社(6戶農戶7500畝土地),兩個農民合作社實行了“五統一”經營方式,即統一連片耕作、統一供種供肥、統一播種、統一農業技術措施、統一農機服務作業。今年這兩個農機合作社種植大豆、小麥均獲得好的收成。大豆畝產325斤,小麥畝產713斤,分別比分散經營的農戶增產16.2%和19.5%充分顯示了規模經營的優勢。經調查統計全縣13個示范村的糧食單產均比全縣糧食單產增產15%以上,而生產成本比全縣下降11%以上。充分顯示了土地連片耕作規模經營的節本增效作用。今年土地流轉面積達37.5萬畝,土地規模經營面積37萬畝,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16%。比上年的32.2萬畝增長15%。規模經營主體784個,其中股份合作經營2個,2.3萬畝,家庭農場式763戶,22萬畝,農機合作社經營13個,面積13萬畝。
(二)大力推廣大中型農機作業,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近幾年透過落實大中型農機補貼政策,加快了我縣農機具更新步伐,截止到目前,全縣擁有農用拖拉機10200臺,其中35馬力以上7000余臺,80馬力以上350臺,農機總動力34萬千瓦,建農機合作社31個,農機專業服務戶293個。為充分發揮大中型農機具作用,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透過落實購置大中型農機具補貼,大型農機具深松整地補貼等扶持政策,鼓勵農民采用大型農機具作業,今年全縣大型農機具整地面積197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85%,深松整地三年累計達158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8%,播種、中耕等農田作業全部是大中型農機具,各項作業質量基本到達作業技術標準。如邊疆鎮常勝村,車陸鄉車陸村等村屯,推行大型拖拉機和大型精量點播統一播種的大豆,真正實現了壟上雙行精量點播,壟體深松和測深施肥的壟三截技術標準,畝產大豆均在320斤以上。
(三)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質產品。繼續實施調優、調專、調綠的種植結構調整戰略。一是大力推廣優質、優良農作物種植。透過落實國家對大豆、小麥、玉米、水稻作物良種補貼政策,極大的調動了廣大農民推廣應用優質、優良農作物品種的用心性,今年四大作物優質,優良品種普及率達98.5%以上。二是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專用農產品。據統計今年高油高蛋白大豆種植面積達180萬畝,占大豆播種面積的85%。小麥種植品種全部是硬質麥。“龍麥26”,和“龍麥30”。邊疆鎮高灘村、靠山村、車陸鄉**村等村屯春天與客商簽訂南瓜籽生產合同,秋收收獲時全部由客商按合同收購。其效益比同面積的大豆二倍以上。三是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生產。今年我縣種植業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生產面積130萬畝,占各種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6%。其中*綠色食品大豆7.98萬畝,圓蔥200畝無公害農產品大豆122萬畝。
(四)、落實了部級大豆高產建立項目。今年我縣承擔部級大豆高產建立35萬畝,其中核心區2萬畝,落實在邊疆常勝村和車陸鄉車陸村各1萬畝。示范區8萬畝落實在9個鄉鎮9個村。輻射區25萬畝,落實在9個鄉鎮34個村在省農委的具體指導下,嚴格按農業部實施方案操作,使35萬畝大豆平均畝產386斤,比全縣大豆平均畝產246.2斤增產56.7%其中核心區2萬畝大豆畝產獲得220.8斤,比計劃目標增長0.4%。
(五)、落實了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高產建立、麥豆論作示范區等項目。
1、實施了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為加快我縣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提升糧食綜合生產潛力,今年在全縣9個鄉鎮,12個村和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建13處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總面積3.5萬畝,透過推行土地連片耕作規模經營,推行大型農機具作業,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措施,將先進的管理經營機制,現代農業設備,先進的科學技術,綜合配套組裝在示范區內,充分展示現代農業增產增收的作用。13處科技園區大豆平均畝產達320.6斤比全縣大豆平均畝產246.2斤增長32.2%。
2、開展了部級大豆高產建立活動。今年,我縣承擔部級大豆高產建立35萬畝,其中核心區2萬畝,落實在車陸鄉車陸村1萬畝邊疆鎮常勝村1萬畝;示范區8萬畝,落實在9個鄉鎮9個村,輻射區25萬畝,落實在9個鄉鎮34個村,嚴格按方案實施,使35萬畝大豆高產建立項目區的大豆畝產獲得345.2斤的好收獲,比全縣大豆年均畝增長40.2%其中2萬畝核心區的大豆畝產441.6斤,創新縣大豆單產水平。
3、落實了省級麥豆輪作示范項目。今年我縣承擔省開發辦麥豆輪作示范項目,種植小麥3萬畝,落實在干岔子、百合、前進、遜河一、二村、新、九、三中心等8個村。在今年春旱嚴重的狀況下,采取節水灌溉保苗,實現小麥畝產625斤的好收成,畝產達867斤,創歷史水平。
(六)實施了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
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的文件精神,我縣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進行了改革,由過去的鄉鎮管理,改為縣派出機構,由縣業務部門直接管理。為充分發揮農業推廣機構在發展現代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按照上級建設示范縣的要求,選取大豆、北藥、小麥三個作物為我縣主導產業,確定常勝、車陸、雙河、干岔子、新、克林河等6個村為大豆示范基地,面積為1.5萬畝,確定前進、奇克鎮苗圃為北藥示范基地,面積為1萬畝。培育科技示范戶1000戶,其中大豆示范戶600戶,北藥示范戶100戶,小麥示范戶300戶。確定技術指導員100名,北藥10名,小麥20名。經過一年的努力工作,圓滿地完成預定的各項工作指標。
(七)、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
今年以來,我們透過開展科普之冬送科技下鄉、科技入戶等活動,把抓培訓,送科技等技術貫穿去年,椐統計全年工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360余次,廣播講座48次,科技大集13次培訓農民2.15萬人次,科技示范戶1000余戶,培訓縣、鄉、村農業技術人員370余人次,縣鄉科技人員下鄉1200余人次。
(八)、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今年我們在農業生產上重點推廣的農業技術一是測土配方施肥80萬畝。二是大豆壟三栽培153.2萬畝。三是45共分小壟密植技術60萬畝。四是種子包衣216萬畝。五是根瘤菌肥拌種8萬畝。六是生物肥3萬畝。七是中微量元素4萬畝。八是太空技術處理種子2萬畝。九是納米“863”種子處理5萬畝。十是深松整地技術198萬畝。
(九)、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立足抗災奪豐收。在抓春耕生產工作上,我們把防災抗災奪豐收貫穿于備耕和春播生產全過程。針對我縣易發生的災害,采取的預防措施為:一是為防早霜對農作物的危害,今年透過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深入村屯農戶檢查了農作物品種布局與推廣應用狀況,縣農委下發了《**縣20xx年主要農作物高產優質品種區域布局規劃》,杜絕品種越區種植,并在春播時用心引導農民適時早播。二是為防旱災對農作物的影響,透過適時早播,抓苗齊、苗全、苗旺,增強農作物抗旱潛力。水利部門從4月中旬開始,用心組織農民打抗旱井,投入資金購置噴灌設備,提高灌溉潛力。氣象部門投入35萬元資金新購置人工增雨、防雹設施,用心應對不良氣象條件對農業的影響。三是為防洪澇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縣財政及有關部門透過整合資金,對江河堤壩進行加固建設,對易內澇地塊實施挖排水溝。四是為防治病、蟲、草害對農作物的危害,縣生資、農技部門用心籌集農藥,制定了防治預警預案。由于措施到位,防災、抗災物資準備充足,使發生自然災害時實現早動手、早防治,確保了農業生產安全。
(十)、開展了農業保險。今年是農業政策性保險在我縣實施的第一年。我縣共有8個鄉鎮30個村參加了種植業保險,保險總面積為200,002.37畝,總保費為3,000,035.55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200,014.20元,省財政補助資金750,008.88元,縣財政補助資金450,005.34元,農戶上交保費600,007.11元。透過縣農委、財政、保險公司等單位共同對受災的參保地塊實地檢測,共確定絕產面積1.1萬畝,減產面積1.2萬畝,受災參保農民共獲得賠償93.8萬元,其中絕產賠償50.6萬元,減產賠償43.2萬元。
(十一)、落實了第一批良種補貼工作。按照上級文件精神,今年對水稻、玉米、大豆、小麥實施全面積補貼。補貼對象為使用優良品種的種糧農民(種植者),實行有種有補、不種不補、誰種補誰。良種補貼的標準為水稻每畝15元,玉米、大豆、小麥每畝各10元。補貼發放工作中嚴格執行公正、公開、公平、透明的原則,于4月末前將省按照1224075畝播種面積標準,撥付給我縣的預補資金8571000元,以一卡通的形式全部發給種植者。按時圓滿完成全縣四大作物共計2273715畝良種補貼檢查核實上報工作。
農業生產實踐報告篇三
一、種植業方面
(一)職工培訓及各項制度的制定。
1、新職工的培訓。今年春季利用農閑時節結合師科委開展的科技之冬活動,各嘗站都開展了豐富的培訓活動,讓新職工不但學習紅棗等經濟林的栽培治理技術,還學習了兵團歷史、法律道德等各方面的知識。
2、技術人員的培訓。在5、6月份利用休息時間,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呂平惠教授、南疆果樹專家車鳳斌老師、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門旗博士對果樹的治理技術、水利澆灌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3、制訂了土地承包等多項治理辦法。針對皮墨墾區新職工多,經濟林、防護林等面積,在今年春天就召開了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大會制定了《職工治理辦法》、《土地承包治理辦法》、《林權改革辦法》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使墾區的各項治理步入正軌,并讓職工從中得到實惠,調動了職工生產治理的用心性。
(二)種植預備。
1)、在植樹前完成了土地平整、開溝、施肥、平溝等系列工作,在各期工作中,均經過認真、嚴格的檢查、抽查,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
2)、嚴格挑選苗木。成立苗木考察組,親赴苗木供給地考察,苗木運到本地后再組織細致的檢查。
3)、做好植樹方案和物資預算。
(三)種植期間,各負其責,堅守崗位,用心采用新技術。
1)、種植期間,成立植樹領導小組,下設7個工作組,整個環節統一調配,加強聯系,在今年春天順利完成植樹各項工作,建園造林面積23000畝(含補植折合面積),種植各類苗木343萬余株。其中枸杞4629畝,駿棗6575.8畝,冬棗6679.7畝,杏樹1144畝,新品種棗732畝。
(四)田間治理
1、肥水治理。墾區采用的是先進微灌方式,實行輪灌制度。在水管處和建管局的指導下,水管站和分場全力以赴確保系統運行正常。
為了增加果樹養分,促進根系生長,采取樹盤松土,施肥和噴施尿素、奧豐等葉面肥料等措施。為促進套種作物良好生長,地塊加施滴灌肥每畝每水2千克,基本上保證一水一肥的治理。
2、樹型的修剪。以撐、拉、垂、吊的方式開張樹型。杏樹以多主枝無主干的開心形為主要樹型,棗樹以自然開心形為主。棗頭枝的處理是以其長度在20厘米以上時摘心,促進老化增粗,二次枝的棗頭不摘心。
3、加強病蟲害防治,農藥以齊螨素、辛硫磷為主。
4、鼠兔害的防治。用石硫合劑涂抹樹干或投毒餌等方法。
5、抵御自然災難,發展糧食生產。在果園里套種糧食等作物,從必須程度上減輕了風沙的危害,改善了小環境氣候。今年種植玉米1480畝,小麥2751.3畝,西瓜3524畝,打瓜2128畝。現已收獲玉米92.1噸,小麥286.924噸,西瓜4997.245噸,打瓜37.418噸。在糧食等作物生產中,基本上全部實現了機械化,減輕了勞動力負擔,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6、為增加了職工收入,鼓勵職工自種黃豆、花生等經濟作物及部分蔬菜。
7、災后治理。風災、霜凍后,及時噴灑赤霉素、清水,并追施促根肥,促新芽萌發。田間灌水,適當澆水,不旱不澇,促長新枝,以保成活。
8、在春季沒有種植的3000多畝地內種植苜蓿和油菜,安裝了噴灌設施。由于自然災難嚴重,造成絕收,現已種上了小麥。
(五)、今年修建的36座大棚,按團里出臺的優惠政策已承包給職工,現全部投產,預計可基本上解決墾區今冬吃蔬菜難的問題。
二、林業方面。
成立初,就加強了防護林治理力度,制訂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如《皮墨墾區防護林治理辦法》、《皮墨墾區林權改革辦法》、《皮墨墾區承包職責制》等一系列治理制度,從根本上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用心性。確保了造林的保存率。
今年春季種植防護林1964畝,預計在秋季植樹5000畝。管護是每項林業工程保存的最基本條件。我團管護撫育范圍廣,管護是林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1、抹芽、修剪:將去年秋植和今春新植的楊樹留健壯枝一個,其余全部抹去,并于所留枝條上部留2厘米,其余全部剪除;對枝條過多的柳樹、白蠟樹修建定干,以便向上生長。
2、施追肥、噴葉面肥、清沙工作。由于土壤貧瘠,風沙危害頻繁,種植后采取追施尿素、三料,噴施葉面肥等一系列措施,促進生長量,盡早起到防風固沙的效果,對掩埋較為嚴重的防護林進行了人工清理沙土的工作。實行了100%治理和撫育。
3、補種。防護林內已死亡的株植補種沙棗,保證今年防護林成林變率。
4、病蟲害的防治。危害最為嚴重的是吉丁蟲,目前還沒有有效的防治辦法;豆天蛾主要危害沙棗葉節,噴灑90%的久效磷800―1000倍液可防治;卷葉蛾,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灑之,可防治。
5、自壓滴灌的運用。防護林全面采用先進的自壓滴灌設備,基本上克服了在沙漠地區干旱、少水、沙埋的現象,無論對和田地區來講,還是在全疆都為節水澆灌起了示范作用。
三、畜牧方面。
到目前為止,的畜牧工作基本上處于自發、起步階段,現存欄牛2頭、羊38只、豬21頭(其中4頭為荷蘭豬)、雞669只、鴨87只、鵝3只、鴿子30只、兔子99個、驢6頭。
缺乏相應的治理制度,和防疫措施,專業技術人員極度缺乏,看病難,技術服務跟不上,造成部分牲畜死亡,也為以后發展畜牧業埋下隱患。
四、農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沙塵暴等自然災難的突發為墾區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抗災自救工作由于資金緊張,時間緊促等原因難度較大。
2、資金短缺是制約建設的一個主要原因。
3、水利設施安裝隊伍的層次水平參差不齊,在pe管上的打孔出現大小不一、不在一條線上的問題,直接導致管件損壞和漏水;調試運行時間短,部分管道運行過程中故障多,導致種植的果樹不能即時灌水,再加上部分治理人員職責心不強,出現死角的現象明顯。
4、新參加工作的技術人員較多,缺乏經驗,主動意識較差,造成被動局面,需要加強培訓和教育。
5、新職工多,缺乏相應的治理經驗。新來職工在以前大多沒有治理果樹的經驗,對自壓微灌的澆水方式不是很適應,急需加強培訓。
6、病蟲害綜合治理難度大,常規的防治器具和藥品不到位,導致猜測預告工作無法開展。物理、生物等無污染的防治方法更無法實施。
五、明年的工作計劃。
汲取經驗教訓,揚長避短,讓農業生產工作得到進一步的全面發展。
1、繼續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并運用在生產第一線。
2、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與有實力的公司、企業的合作,讓墾區的發展上一新臺階。
3、向多種經營化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擴大套種作物面積所占比例。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藥材種植。
4、加強管網安裝的監督力度,對安裝管網的施工隊伍要進行資質審核。
5、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對于危害性較大的,或者是毀滅性的病蟲害做到猜測預告。
6、成立畜牧機構,加強畜牧治理。引進畜牧專業人才。
7、加強對剛參加工作人員、新職工進行培訓。培訓包括思想素質、業務知識等方面的資料。
今年是墾區開發建設要害的一年,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帶給了珍貴的資料和數據。我們相信墾區的明天會更加完美。
農業生產實踐報告篇四
2、提高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懂得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來組織管理和經營農業生產。
20xx年1月10日到20xx年6月30日
1、實習過程
3月份上旬去大豆基地,觀看、學習大豆栽培技術。4月份下旬去花生種植基地,觀看、學習花生栽培技術。
2、主要作物栽培及其措施(花生、大豆)
大豆:
1、播種 嚴格播種時期,一般春播時間為3月上旬至4月上旬;夏秋繁種需加大播種密度。播種深度一般2~3 cm,播種后3天內用乙草胺進行封閉式化控,濃度為15 ml乙草胺加15㎏水噴施,出苗后3~4葉時間苗,4~5葉前定苗,及時補苗,做到苗勻、苗壯、苗齊。
2、種植密度 春播行距40 cm,株距10 cm左右,一般播2-3粒,三葉期定苗,保苗1株;或穴播,穴距25 cm,保苗2株。每公頃保苗20萬株左右。在此密度范圍內,遵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則,適當調整種植密度。每公頃播種量為50—70㎏。
施優質農肥1.5-3萬千克做基肥,或施尿素75㎏,重過磷酸鈣450㎏,硫酸鉀600㎏種肥(與種子下相距3 cm左右);配合使用高效根瘤菌菌肥和一定的微肥。
4、病蟲害防治 ①大豆黑潛蠅:從苗期至開花期都需要防治,用40%樂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或用90%萬靈可濕性粉劑4000倍噴霧,或用毒死蜱、卡死克等藥劑兌水噴霧防治;②大豆根腐病:用50%多菌靈拌種,或使用25%甲霜靈、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霜霉威、多菌靈等殺菌劑噴霧防治;③卷葉螟:在卵孵化盛期,每667 m2可用90%晶體敵百蟲15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阿維菌素、毒死蜱、辛硫磷、氟蟲腈等噴霧防治;④斜紋夜蛾:低齡幼蟲期,每公頃用90%敵百蟲或80%敵百蟲乳油750~1125 ml兌水噴霧或用阿維菌素、毒死蜱、辛硫磷、氟蟲腈等噴霧防治;⑤根結線蟲:使用神農丹,每667 m2使用1-1.5㎏,均勻撒于土表,隨后犁地將其深施至20 cm,或使用線蟲散,每667 m2用量為2㎏,用法同上。
5、花期管理 大豆開花結莢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生長發育旺盛,是需肥相對集中時段,也是多種害蟲危害集中時段,應把肥料、激素和治蟲農藥合理配合,葉面噴灑。具體方法是:每50 kg水加尿素1 kg,磷酸二氫鉀150~200 g,硼砂100 g,50~60 g敵殺死或滅多威農藥混合,每公頃噴450~600 kg,間隔7~10天噴1次,一般連續噴3次,以達到保莢,增粒,促粒重和兼治多種蟲害的效果;如果大豆生長過于旺盛,在初花期用多效唑化控,濃度為0.01~0.02%,加上0.05%的鉬酸銨混噴,效果會更好。
6、收獲 夏季收獲期高溫高濕,莢落黃時及時收獲晾曬,防止大豆在田間遇到多雨天氣使大豆霉變、劣變,導致產量下降,商品性差。
花生:
1、品種選擇。 選用高產優良品種是奪取花生高產高效的重要條件。春播花生可選用適應性廣、開花結果比較集中、飽果率和出仁率、出油率較高的品種。
2、播前種子處理
(1)選種及種子分類
(2)曬種 去掉花生殼的種子在晾曬前,一定要注意不要傷及果皮。選擇晴朗的上午,在土地上(不要在水泥地)鋪一層報紙,在上面將花生種子平攤好,兩個小時翻晾一次。天氣好、氣溫高,曬一天就可以,次日即可播種。用這樣的方法處理種子,既利用日光殺死種子表皮上攜帶的病源菌,又使花生種子降低含水量,提高發芽率,能使花生提前出土1到2天。
(3)拌種 ,花生青枯病、根腐病、莖腐病等病害發生呈上升趨勢,尤其在花生連作田塊發生嚴重。對于這些病害可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5%拌種,或用適樂時10ml拌5kg種子,防治效果非常顯著。
3、巧施肥料打好基礎
施足基肥。 花生花芽分化早,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間長,而且前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弱,中后期果針下扎時肥料又難深施。因此,施足基肥就顯得十分重要,基肥用量應占施肥總量的80%~90%。一些花生田只施基肥,后期不進行追肥也能獲得高產。基肥主要是有機肥,有機肥既能滿足花生對各種礦質元素的需要,又能改良土壤。每畝施1000~3000公斤的優質圈肥;地力越差,有機肥效果越明顯,新整農田更要多施有機肥,才能保證當年豐產。
增施磷肥 花生所需磷肥比一般作物多,對磷肥的吸收利用率也高。試驗證明,每畝施過磷酸鈣10公斤, 增產效果顯著,而且后效 很明顯。 在薄地施用磷肥時,每畝加入2.5~5公斤的尿素 作為種肥,更能發揮磷肥的增產效果。但要注意在施用種肥時要將肥、種隔離,以免傷害種子,影響其發芽出苗。
鈣肥 花生每畝施用硫酸鈣10公斤,既可以調節土壤ph值,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又能改善氮素營養,促進莢果發育,減少空果和爛果。
菌肥 人工接種花生根瘤菌可使花生早結根瘤、多結根瘤,提高花生植株的固氮能力。目前生產上推廣的花生根瘤菌劑(或稱根瘤菌肥)每畝一般用25克,使用時要將其加適量水調成糊狀與種子拌勻,注意要隨拌隨種,防止日曬,也要避免與殺菌劑混用或接觸。
4、適時下種
(1)播種時間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春花生適種期。播種過早,影響花芽分化,而且遇到低溫陰雨天氣,容易造成爛種;播種過晚,不能充分利用生長季節,影響生長發育,降低產量和品質。
(2)播種深度 一般以5厘米左右為宜。如土質黏、墑情好的可適當淺播,反之則應適當深播,注意淺播不能淺于3.3厘米,深播不能深于6.6厘米。如果播種時墑情稍差或土壤沙性過大,則要帶土踩種,覆土后及時進行鎮壓。如遇土壤墑情差,則應及時進行抗旱播種。
(3) 合理密植 花生合理密植的密度范圍因自然條件、品種類型、栽培技術的差異而不同,總的要求是“肥地不倒秧,薄地能封行” 。一般普通直立型大花生春播密度應掌握在8000—9000穴,每穴2粒。
半年的實習讓我感悟頗多,受益頗深。讓我對農作物生長、栽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好的將我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一起。更好的掌握和應用了課本上的知識,很多以前不熟的,甚至模糊的知識,都漸漸想起來,加以鞏固,記得更牢了。這次的實習收獲頗多,再苦再累也值得。相信這次的實習經驗對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一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農業生產實踐報告篇五
生產實踐活動是農學科目上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旨在開拓我們的視野,增強專業意識,鞏固和理解專業課程。這次的農學實習方式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學校農場進行蔬菜種植,并且在漫長的作物生育周期內,通過對作物的觀察總結經驗和整理之前學過的只是。第二部分主要是參觀的農業公司的技術管理,以及企業管理人員以講座形式介紹有關農業生產的相關內容,同學們下農業產品生產基地參觀,向企業的現場管理,并向技術生產工作人員學習請教相關農業生產上的知識,而帶隊老師組織同學們分組討論、發言,通過交流實習體會方式,加深和鞏固這次農業實踐性實習的內容。兩天的農業生產實習對我來說是意義頗深的。使我不僅熟悉了現代農業公司產品的生產流程,更讓我體驗到農業現代化作業的高效、快捷,尤其是農業公司良好的工作氛圍,理想的行業前景,對我的對農業現代化的觀點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在這短短兩天實習中,我見到了許多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受益匪淺。
第一部分:學期第二周至第十六周
第二部分:20xx年5月15日和5月16日
我們組有6個人,在開始種植作物之前,我們先收集了資料調查
了在當時的廣州的氣候和環境下究竟適合種植什么蔬菜,通過了一致的統一的討論,我們選定了莧菜。
種植前我們首先是選定了種植的地方,然后翻耕土地,施基肥。同時種子也在水中浸泡了一晚,并且在第二天時候的環境下灑落在土地中。
莧菜很快就萌發了,長勢也不錯,在其后的幾周內,我們每天觀察莧菜的生長并且記錄了其在土地中的生長情況。但是到了四月份的時候,廣州開始了連續的下雨天氣,因為我們的土地地勢較低,而且排水的溝渠也不太疏通,因此菜苗都被淹死了。
痛定思痛,我們很快地總結了經驗,找出了原因,并且也決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補救。我們堆高了我們田地的高度,挖深了排水的溝渠的深度,清除了周圍的雜草,及時買來了油麥菜的菜苗并且開始種植趕上同學們的種植進度。
最后,雨期過去了,油麥菜也進入了穩定的生長發育。在我們精心的照料下,油麥菜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獲。
第二部分:外出觀察學習 第一天上午 地點:珠海
公司:廣東鄉意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減輕有害物質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保障食品安全不懈努力。 在鄉意濃公司內,我們首先是在導游的介紹下,大約了解了公司的大致情況,然后在公司辦公樓的產品展覽室中,看了他們公司的主要產品,各種類的大米產品,今年新品的茶葉,以及其他小米,植物油等。從而讓我們知道其實米類的產品其實也是分很多類別的。
之后我們還參觀他們的生產線,從烘干到蛻殼,再到大米拋光,入袋。了解他們能年產6.6萬噸的最主要的流程。同時更是參觀了他們公司的產品存倉,知道了他們的庫存和物流狀態。
臨近中午前,我們班還去了鄉意濃公司在新會的水稻種植基地。在那里,我們了解了他們基地的綠色種植的方法,利用水稻—鴨,水稻—魚等模式生物防治以及靠近魚塘的塘泥增加土壤肥力,大大地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
第一天下午 地點:珠海
珠海農科奇觀位于珠海市梅溪雙龍山下,占地20xx畝,是直屬珠海市的農業科研示范基地,是中國最早開放的農業旅游觀光園,同時也是一個環境優美、展示高科技農業的現代觀光農場。依靠現代農業高科技,農科奇觀創造出無土種植而開花結果,四季常青的神話。珠海農科奇觀(珠海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成立于1963年,其前身為珠海縣(后改市)農科所是到20xx年止珠海唯一的一所綜合性農業科研事業單位,是“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廣東省農業區域性試驗中心”、“國家亞熱帶蘭花生產示范基地”和“國家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基地”。既肩負者珠海面上農業的服務、推廣、示范、指導等公益性職責,又承擔者課題研發、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經濟職能,同時還是省、市對外開放、宣傳的重要窗口。
在珠海的農科奇觀中,我們看到了神奇而碩大的南瓜,長在樹上的番薯,長滿一架子的圣女果,這都讓我們感到驚訝的同時又眼界大開。另外園中的蘭花種植,沙漠植物,以及小型的動物園也是亮點。
第二天
地點:廣州番禺海鷗島 公司:佳碩農場
廣州市番禺區佳碩農場是一家自主種植經營:水果、花卉、種苗、走地雞等產品的獨資企業,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海鷗島海心村,美麗的的廣州新城后花園,與旅游圣地蓮花山一河之隔,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肥沃的土地、潔凈的河水、清新的空氣,這些都是培育新一代無公害、綠色食品的必要條件。 佳碩農場沖破傳統農業,結合當代國情,利用先進科學的耕作技術和完善的經營體系,始終堅持“生于自然,長于自然”的生產理念,因地制宜,實行有機種植,憑著勤勞、勇敢的精神,用愛心栽培出全年不間斷的時令水果,打造新一代無公害、綠色食品的優質品牌!順應了國民高品位生活需求的潮流!使得農場經營的水果、木瓜、番石榴、走地雞、花卉等暢銷消費者市場并享有較高的地位。其以產品品種齊全、價格合理、質量保證、誠懇待客等出眾的服務贏得廣大客戶的肯定與信賴。
在佳碩農場的一大特色是他們的火龍果還有胭脂紅番石榴的種植,在面積不大的地方里,他們能比其他農場更有特色地發展旅游觀光,農家樂等農業相關的經營項目。另外,他們在重視綠色農業,就地取材大力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同時,場內設有涼亭、燒烤場等悠閑設施,客人可以親自下田采摘新鮮水果,客人在享受農家樂的樂趣遠離都市的喧噪繁雜,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溫馨平靜的田園生活。這樣也能讓農場減少了產品的流通環節,也為農場的產品找出另一種出路。
總結這個學期下來,我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多,在作物的種植中,很多東西其實并非像書中的知識所說的死板,更多的是變通,靈活地運用書中的知識。
但是我認為最有意義的是,外出的兩天,我學到了那些公司他們在農業上的理念:綠色無公害的產品理念,利用自然環境因地制宜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就自身優勢以點蓋面發展相關農業業務。 首先,我認為在現今的農業行業上,綠色無公害甚至有機,會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各種行業的標準也會越來越嚴格,將標準往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方向進行。
其次,現在的農場越來越會用科學的方法,著力于在保持自然的環境前提上,用物理,生物等方法保持土壤肥力,除去病蟲害。其實在這過程中,已經是一個綠色農業的具體模式,更是能保護了環境,降低了成本。
最后,農業與觀光旅游,農家樂等服務行業的結合,已經是慢慢的脫離了以前傳統的農業了。用一點來輻射整個面,不僅僅是為自己的公司增加收入,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創造了一個新的行業。 在兩天的實習中,我們受益匪淺。不僅通過實習掌握高產栽培技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而且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親自體驗,鞏固了我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從而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增強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在無形中進一步明確了我們的學習目的,鍛煉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以后的學習和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次短暫的從課堂走向田間的課程實習,使同學們切實領悟到農業生產實踐的魅力,體驗到一個真實的現代化農業的生產環境,實現了課堂學習的理性認識與現場學習的感性認識的有機結合,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學農、識農、務農、強農的專業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