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遠方的家讀后感500字篇一
我看到你搖頭,你內心默默著:“家可絕非是這樣小的物件。”可我依稀也聽人說過,家是歲月洪流中不可更改的故事,在一個接一個的巨浪里我們根本就無從回頭,只有向前,向著未知的海域;只有依偎,緊緊靠在小小海船的身邊。
——聽過海的聲音,看過海的樣子,自此之后似乎是任這凡塵千般美景,也不足以令我動心了。那份莫名的寬闊和那不自覺心生向往的自由,縱然海的脾氣時常暴躁,但在這一秒,我還是它乖巧的孩子,我能聽到它在耳畔的呢喃,我能感受到那冰冷深處的溫暖,我們像是相依相伴的旅人,不過是我在它的心房間徜徉,這最大的未知與對前路的恐懼讓我更為用力的攥緊它的手,更為努力的拼命向前沖
——有人說家是和海一樣的存在。你能看到窗外的飛雪卻不會碰到它刺骨的溫度,你能看到狂風將蒼天大樹連根拔起,卻不會擔心席卷其中。風雪還在,危險還在,不過是家把你包裹起來,讓你當個安心的孩子,快樂,自在。
人總會在特定的時刻才能想起身邊常在的以致于被忽視的溫情,比如空氣,比如水,當然,還有家。想必我們是不會在每天清晨將手掌放在心上,道一聲“謝謝,我還能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不會在每一株急待澆灌的麥苗前高聲:“謝謝,這世界上還存有大片的生命之泉”,你看這并不完美的我們,忽視著最為重要的東西,卻幾近苛刻的追求遙遠的天邊。
說到這兒我又停下筆,聽著耳邊傳來的海浪聲,平靜卻震撼。這矛盾的感官讓我一時間不知從何講起,不過是覺得微妙而已。也不知為何要在這文字間將海與家聯系在一起,我有這樣一個假設,在這一顆心的深處,便是一片浩瀚的汪洋,那或許是我的夢想,或許是我的希望,我就乘著一葉小舟劃行,遇到過驟雨,碰見過大浪,你平日里看到弱不禁風的小船兒,卻能給予我前進的無限力量,以至于到了今天我們還不曾分開,以至于我早就下定決心用一生的時光,與它相伴。
那是我的家啊。
是我在茫茫海上無助時的關懷啊,是我在蒼穹之下無處藏身的庇護啊,是我時光印記間最為珍貴的紋路啊。在這一刻,我多想時針不再轉動,讓我就這樣,安心的睡下,在家的適中溫度和海的平靜呼吸下。
遠方的家讀后感500字篇二
我的故鄉在遠方,在那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地方.
故鄉山坡上的黃栗樹、松樹、柏樹,它們迎著一陣陣風兒,猶如大海咆哮,又如碧波奔騰,樹上的鳥兒不停地唱著優美悅耳的歌.肥沃的田地里,成片的玉米、稻谷、高粱,郁郁蔥蔥,扛著紅纓槍的玉米棒子,很是叫人眼饞;飽滿卻謙虛得彎下腰桿的稻谷,讓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更讓人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舉著紅火把的高粱,也不甘示弱,它們要把收獲的明天迎來!
故鄉被一條石溪所環繞.溪水永遠是那么歡快地流淌著,不停地吟唱著.你聽,多么動聽的歌謠啊!溪水拍打到石頭上,飛濺起團團浪花.你看,溪水多么清澈啊,溪邊的花兒也在風中扭動著迷人的腰肢,為那清澈的溪水而舞.
故鄉的村頭有兩棵大樹,一棵是柳樹,另一棵是棗樹.春天來了,柳樹早早的發芽,長出了像心一樣的小葉子,裝點著隨風飄舞的樹枝.風兒給它梳理頭發,雨水給它沖澡.棗樹呢,那橢圓形的葉子油亮油亮的,一顆顆亮晶晶的小棗,那么干凈,那么光潤,像一顆顆綠色的珠子掛滿枝頭.陽光一照,閃閃爍爍,又像是綴上了許多綠色的寶石,引得孩子們的口水一串串往下掉.
“哞……哞……”咦,這是什么聲音?哦,那是故鄉的老牛上山吃草了.老牛們的尾巴上拖著成群的牧童,他們要一同去找個理想的地方——花草山.那是我故鄉的仙境!那里,老牛們可以放開肚皮地吃那鮮嫩的草兒.那些草兒,用稚嫩的小手熱情地招呼著老牛,老牛也倒真領情,向草兒奔跑而去.哎,只能犧牲了草兒,才能肥壯了老牛啊!在那里,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漫山遍野的花兒,五彩繽紛,散在草叢里,牧童用這些花兒編織花帽,花衣,花屋,也編織著他們美好燦爛的未來!
還有,故鄉的人情味是最濃厚的.熱情好客是故鄉的最大特點,有客人到來,村民們的臉上是掛著笑容的,那是發自內心的幸福的笑.互幫互助,攜手共進,是故鄉的又一特點.一家有難,千家支援,萬人受惠.
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地方,是我永遠熱烈地向往著的,深愛著的在遠方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