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計劃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3年慢病監測的定義 慢性病管理工作計劃優質篇一
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進行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制。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實行接診制度,對轄區內患者進行登記管理。高血壓患者每3月隨訪一次,糖尿病患者每季度隨訪一次,隨訪工作必須落到實處。正確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并進行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慢性病患者管理率達90%以上,控制率達60%以上。
1、建立慢病基礎信息系統,利用現有網絡對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新發的首診病例進行登記建檔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領導分管此項工作,責任落實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檔案和組織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早期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的早診率和早治率。
3、加強我鎮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的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識和技能,減少或延緩高血壓、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4、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我鎮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5、建立規范化的高血壓、糖尿病、重型精神病檔案管理系統。
1、建立我鎮居民健康檔案,我鎮服務人口基線調查率達到90%;
2、建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檔案,應有隨訪記錄、治療記錄及健康教育記錄。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對一般人群、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開展預防控制工作,在我鎮建立高血壓、糖尿病綜合防治機制。
1、高血壓、糖尿病的檢出
利用建立我鎮居民健康檔案、健康體檢、衛生院的門診、衛生院免費測血壓、血糖、主動檢測、首次測血壓等方式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2、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登記
將檢出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建檔并規范化管理。
3、高血壓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
對檢出的高血壓患者收集詳細的病史,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根據《20xx年版基本公共衛生規范》的要求進行臨床評估,實行分級管理和隨訪,并填寫《我鎮高血壓患者管理卡》。對高血壓患者采用藥物治療方案和非藥物治療方案。當患者出現《20xx年版基本公共衛生規范》中規定的情形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性醫院,待病情穩定后再轉回村衛生室繼續治療、隨訪。幫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的技術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
對檢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和綜合治療方案,判斷患者需要的管理類別進行隨訪和管理,對糖尿病患者實行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當患者出現符合轉診情況的病情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醫院,待病情穩定后再轉回村衛生室,繼續治療和隨訪。幫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支持。
血壓、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的了解,給予健康方式的指導,定期測量血壓,血糖。
根據我鎮人群的健康需求,在我鎮廣泛開展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我鎮人群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預防和減少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
1、在我我鎮建立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櫥窗,制作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單,通過衛生室、醫療點等發放給我鎮人群。
2、在轄區舉辦一次高血壓、糖尿病知識講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講座、義診等活動。
3、在轄區開展免費測血壓、血糖活動。
1、過程評估
高血壓、糖尿病建檔動態管理情況,高血壓、糖尿病隨訪管理開展情況,雙向轉診執行情況,35歲患者首診測血壓開展情況,就診者的滿意度等。
2、效果評估
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高血壓、糖尿病相關危險行為的改變率,高血壓、糖尿病的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和藥物規范治療情況。我鎮衛生院負責對衛生室的督導和考核,考核意見及時反饋到被檢衛生室,以便及時改進工作。
壺天鎮中心衛生院
20xx年1月3日
2023年慢病監測的定義 慢性病管理工作計劃優質篇二
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進行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制。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實行接診制度,對轄區內患者進行登記管理。高血壓患者每3月隨訪一次,糖尿病患者每季度隨訪一次,隨訪工作必須落到實處。正確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并進行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慢性病患者管理率達30%以上,控制率達60%以上。
1、建立慢病基礎信息系統,利用現有網絡對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新發的首診病例進行登記建檔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領導分管此項工作,責任落實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檔案和組織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早期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的早診率和早治率。
3、加強社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的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識和技能,減少或延緩高血壓、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4、以我院為核心,村衛生室為基礎,從群體防治著眼,個體防治入手,探索建立縣疾控中心管理、評價我院協助診斷、個體化治療、提供技術支持,各村衛生室隨訪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機制。
5、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社區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6、建立規范化的高血壓、糖尿病、重型精神病檔案管理系統。
二、建檔工作目標
1、建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社區服務人口基線調查率達到40%;
2、建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檔案,應有隨訪記錄、治療記錄及健康教育記錄。
三、實施計劃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對社區一般人群、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開展預防控制工作,在社區建立高血壓、糖尿病綜合防治機制。
1、高血壓、糖尿病的檢出
利用建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健康體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診療、社區免費測血壓、血糖、主動檢測、首次測血壓等方式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2、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登記
將檢出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建檔并規范化管理。
3、高血壓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
對檢出的高血壓患者收集詳細的病史,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根據《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的要求進行臨床評估,實行分級管理和隨訪,并填寫《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卡》。對高血壓患者采用藥物治療方案和非藥物治療方案。當患者出現《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中規定的情形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性醫院,待病情穩定后再轉回村衛生室繼續治療、隨訪。幫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的技術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
對檢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和綜合治療方案,判斷患者需要的管理類別進行隨訪和管理,對糖尿病患者實行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當患者出現符合轉診情況的病情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醫院,待病情穩定后再轉回村衛生室,繼續治療和隨訪。幫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支持。
血壓、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的了解,給與健康方式的指導,定期測量血壓,血糖。
四、社區一般人群的健康促進
根據社區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區廣泛開展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社區人群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預防和減少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
1、在我院及村衛生室建立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櫥窗,每2月更換1次內容,制作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單,通過居委會、醫療站點等發放給社區人群。
2、在轄區每月舉辦一次高血壓、糖尿病知識講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講座、義診等活動。
3、在轄區各村開展免費測血壓、血糖活動。
五、評估
1、過程評估
高血壓、糖尿病建檔動態管理情況,高血壓、糖尿病隨訪管理開展情況,雙向轉診執行情況,35歲患者首診測血壓開展情況,就診者的滿意度等。
2、效果評估
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高血壓、糖尿病相關危險行為的改變率,高血壓、糖尿病的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和藥物規范治療情況。我院負責對轄區內的村衛生室督導和考核,考核意見及時反饋到被檢單位,以便及時改進工作。
2023年慢病監測的定義 慢性病管理工作計劃優質篇三
1.執行35歲以上社區居民首診測血壓制度;每年至少測一次血壓和血糖。
2.對新發現的`高血壓、糖尿病病人必須建立規范完整的檔案資料,建檔率和規范管理率達95%以上,有效隨訪率達85%。
3.轄區內35歲以上戶籍居民高血壓發現登記率應達85%,糖尿病發現登記率應達2%以上。
4.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和腫瘤的上報資料準確、完整、及時。
1、有專人負責社區各項慢病防治工作。
2、發現可疑結核病人立即轉區結核病防治機構進一步檢查,不準開抗癆藥。
3、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實施全程督導治療。規范服藥率要達98%以上。并及時囑病人按時做必須的檢查和送痰復查,出現副反應及時處理或報告。
4、對戶籍人口實施20歲以上社區居民首診測血壓,35歲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測一次血壓和血糖,做好居民的周期性體檢(一年一次或二年一次)。
5、掌握轄區居民高血壓、糖尿病人數,有規范完整的病歷檔案和名冊登記(高血壓發現登記率達5%,糖尿病達2%),規范管理和隨訪率均達95%以上。每季、半年、年終的評估中等各項工作指標,血壓控制達標率、血糖控制達標良好率和個案效果評估,均應達到要求。
6、掌握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群(常住人口)的基本情況并有花名冊,健康檔案等資料齊全,開展老人周期性體檢工作,有開展工作記錄及資料。
7、按要求對重點人群督導訪視,并有記錄。
8、按照慢性病防治要求,及時、準確、完整、規范地將慢病防治工作相關原始資料統計成報表,按時上報。
9、按照各類慢病防治的需要,積極開展相應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進工作。
2023年慢病監測的定義 慢性病管理工作計劃優質篇四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的加速,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發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致殘率、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慢性病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則在基層基層,慢性病的基層預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層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為此我院將慢性病防治工作納入基層衛生室的考核目標,創造支持性的環境,走“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道路。根據上級慢性病防治相關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計劃。
1、建立慢病基礎信息系統,利用現有網絡對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新發的首診病例進行登記建檔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領導分管此項工作,責任落實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檔案和組織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早期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的早診率和早治率。
3、加強基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的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識和技能,減少或延緩高血壓、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4、以我院為核心,村衛生室為基礎,從群體防治著眼,個體防治入手,探索建立縣疾控中心管理、評價我院協助診斷、個體化治療、提供技術支持,各村衛生室隨訪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機制。
5、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基層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6、建立規范化的高血壓、糖尿病檔案管理系統。
1、建立基層居民健康檔案,基層服務人口基線調查率達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檔案,應有隨訪記錄、治療記錄及健康教育記錄。
1、高血壓、糖尿病的檢出利用建立基層居民健康檔案、健康體檢、基層衛生院的診療、基層免費測血壓、血糖、主動檢測、首次測血壓等方式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2、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登記將檢出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建檔并規范化管理。
3、高血壓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對檢出的高血壓患者收集詳細的病史,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根據《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的要求進行臨床評估,實行分級管理和隨訪,并填寫《基層高血壓患者管理卡》。對高血壓患者采用藥物治療方案和非藥物治療方案。當患者出現《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中規定的情形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性醫院,待病情穩定后再轉回村衛生室(站)繼續治療、隨訪。幫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的技術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對檢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和綜合治療方案,判斷患者需要的管理類別進行隨訪和管理,并填寫《基層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對糖尿病患者實行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當患者出現符合轉診情況的病情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醫院,待病情穩定后再轉回村衛生室(站)繼續治療和隨訪。幫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導和干預
1、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檢出。按照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標準,通過日常診療、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主動篩查等方式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導和干預對高危人群采取群體和個體健康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健康教育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通過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對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的了解,給與健康方式的指導,定期測量血壓,血糖。
基層一般人群的健康促進根據基層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層廣泛開展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基層人群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預防和減少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
1、在我院及村衛生室建立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櫥窗,每2月更換1次內容,制作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單,通過居委會、醫療站點等發放給基層人群。2、在轄區每月舉辦一次高血壓、糖尿病知識講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講座、義診等活動。3、在轄區各村開展免費測血壓、血糖活動。
1、過程評估高血壓、糖尿病建檔動態管理情況,高血壓、糖尿病隨訪管理開展情況,雙向轉診執行情況,35歲患者首診測血壓開展情況,就診者的滿意度等。
2、效果評估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高血壓、糖尿病相關危險行為的改變率,高血壓、糖尿病的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和藥物規范治療情況。
1、我院負責對轄區內的村衛生室(站)督導和考核,考核意見及時反饋到被檢單位,以便及時改進工作。
2、各村衛生室(站)要制定內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質量控制等規章制度,加強自我檢查。
2023年慢病監測的定義 慢性病管理工作計劃優質篇五
為認真貫徹落實慢性病防治工作總體要求,結合學校教育的特點,落實與加強慢性病防治知識的普及,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從群體防治著眼,個體服務入手,認真組織實施慢性病干預項目,特制定2015年工作計劃。
一、建立組織、完善網絡、落實責任
為加強對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領導,我校專門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校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協調;開展綜合防治工作具體安排、業務指導、人員培訓、檢查考核等。將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
二、摸清底數、建檔建卡、實施干預管理。
為了實現對慢性病患者的干預與管理,采取多種途徑發現慢病患者。通過每年一次的師生體檢,及時統計,對確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然后報鎮人民醫院及時建檔管理。之后,配合鎮人民醫院醫生嚴格按照防治方案相關要求及患者的臨床評估級別、類別制定個體化隨訪管理方案,實行分類、分級、動態管理與干預,填寫慢病管理卡(冊)。
我校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干預措施主要有:一是要求患者定期隨訪指導,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及用藥情況,復查或了解患者血壓或血糖控制水平,督促其堅持用藥,并根據治療效果給予相應指導,同時填寫慢病管理手冊和管理卡;二是實施面對面干預,針對每名患者的病情及其主要病因進行面對面、個體化干預,如指導其戒煙限酒、低脂低鹽飲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以及鹽勺、油壺的具體使用方法等;三是開展防治知識講座,定期邀請專業人士為師生進行慢性病防治知識講座,講解相關防治知識并接受咨詢。
三、廣泛宣傳,開展教育活動,提高自我防病意識。
為提高廣大師生特別是慢病高危人群的自我防病能力,根據校內慢性病高危人群特點,利用各種形式如廣播、講座、健康專欄等,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識,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全面落實健康教育課,結合學校特點,保證有2課時的慢性病防治健康內容。有統一教案、有教師、有考核。
四、開展“小手拉大手”慢性病防控知識宣傳活動。以“走家庭、走社區”宣傳教育活動為載體,以校園網、宣傳欄、家長會等為宣傳平臺,讓學生及家長在學習生活中更便捷、更自覺地提高對慢性病的認識,形成學校、家長的合力,建立持久、和諧的健康互動關系。
五、改善師生教學、學習條件,經常督促學生學習習慣。
努力改善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硬件條件,保證空氣清新,無噪音,光線充足,學具合格。要求教師經常性督促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注意書寫要求,坐姿正確等。
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認真組織好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保證時間,保證項目,要有檢查,要有成效。重視學校體育工作,上好體育課、組織好大課間及體育活動,冬季長跑等。
七、做好學生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工作。對學生中常見病、多發病,如近視、齲齒、肥胖、營養不良等,加強監測,努力實施矯治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