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精選船政文化素養論文如何寫一
春節鼓山遠眺,滿懷喜悅之心回去。在鼓山腳下福馬路矗立著一尊古銅色的雕像。忙問母親:“這是何人?”母親意味深長地說:“這是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先生。”啊!嚴復先生,我知道,他是馬尾船政學堂畢業的第一屆優秀學生。
我不由得仔細端詳起他來,只見他面容堅毅,神態昂然自若,目光炯炯。她手中握著一本書,喔!那就是他翻譯的《天演論》吧!“平等、自由、競爭”的思想,它像一盞明燈引導者我們中國人民的思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它喚起了多少愛國志士的強國夢想。
回眸船政歷史,浪花滾滾,英雄志士前赴后繼,他創造著中國輝煌的歷史,清政府官員沈葆楨,左宗棠等看到外國船只在中國港口橫行霸道,并在中國港口建立起船廠······這些舉動引起了愛國官員的反應,中國也要有自己的船只、船隊,海軍才能保衛國家。在他們多方的呼吁,奔波下,終于,船政學堂于1866年開始動工船政學堂的建立標志著中國第一所造船廠的誕生第一所高等生等學府的誕生,它是集學、工作為一體的新興學堂。它的課程可不一般,有:化學、物理、代學、水力學等人們從來沒有聽過的,它打破了“中國式傳統教育”。船政創始人沈葆楨要求學生學駕駛必須駕船,長時間出海實習。學制造必須下廠實習。要求學生成為手腦并用,技藝斯通的先進科學技術人才,才能實現富國強民的夢想。船政學堂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如:“劉步蟾、魏瀚、嚴復、張天佑等。它們被送歐洲國家留學,日后成為了國家棟梁,在各行各業為國家做著巨大的貢獻。
船政學堂在造船也取得了大成就,船政是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基地,工人多大兩三千人,于1869年8月建造出第一艘船“萬年青號”,到了1873年已經擁有了11艘船。從此有了自己的海軍、船隊,這充分地展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提起造船。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影響船政事業深遠的人物,那就是魏瀚。在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失敗后,魏瀚深感中國要有鐵甲兵艦,在他的努力下,在1889年,中國第一艘鐵甲船“龍威號”誕生了。從此中國的造船工業上了一個新臺階。
船政思想,它是一種新興的思想,是一種先進的文化,它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縮影,它的歷史意義深遠。這里有許多愛國志士富國強民的夢想。請牢記先輩們的事跡,并作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這時,媽媽拍了拍我的肩膀,說:“車來了,快上車吧!”我回到現實,望著偉人的雕像,我心中充滿了敬佩和感慨。21世紀的我們,學業固然繁重,只要我們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家鄉建設的無限熱情,就能滿懷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努力學習知識,報效祖國!
精選船政文化素養論文如何寫二
語文素養不但要求培養語文能力,還包括語文知識的積累、思維方式的鍛煉、人文素養的形成等,從根本上講,語文素養更重要的是日常的修養,這是個體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高職教育所需要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心智、情感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情知合一”的人才是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雖然教育界對語文素養培育的關注由來已久,但機械的套用模板或“喊口號”式的教育理念都不能使語文素養課程真正融入高職教育中,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應該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的文化優勢,并將其轉變為培育語文素養的肥沃土壤,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為例,1866年創辦的福建船政學堂開創了近代教育的先河,船政文化以其愛國自強、自主創新、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培養出無數的優秀畢業生,如何挖掘船政文化在新時期的重要意義,并將之應用于高職語文素養船政文化與教育課程是本文著重討論的內容。
船政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不同時代的學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沈巖在《船政學堂》一書中概括道:“船政文化是船政歷史人物創造的物化成就和政治精神文明成果,它包括物質、政治、精神三方面,而其精華與靈魂是精神文明成果。……歸結起來,船政文化的精神實質有愛國自強、改革創新、重視科教和海權意識幾個方面。”
(一)愛國主義,船政文化的底色
船政學堂不僅為我國近代海軍輸送了一批骨干力量,更激勵后人的是船政人在抵御外侮時所展示出的不懼個人生死的愛國豪情,無論是甲戌巡臺抑制日軍對臺灣的侵略,還是陳英、鄧世昌、許壽山、呂翰等這群由船政學堂培養出來的水師官兵在馬江海戰和甲午中日戰爭中的英勇抗敵,都顯示了大無畏的愛國精神。愛國主義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豐富的內涵,當時處在內外交迫的中國,要求有志之士奮發圖強,在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和愛國心的驅動下以智報國,以身報國。同樣,新時期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層面的要求就是以愛國為先。而新時期的愛國強調的是以智報國,以德報國。語文素養課程不僅是積累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道德的熏陶。只有將愛國主義貫徹語文素養課程的始終,才能更有效地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二)學以致用,助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產學一體多元結合的教育機構。每個專業都輔以大量的實習,這種創新性學習獲得巨大成功,期間船政人憑借自強不息的創新進取精神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比如,1887由船政電報學堂畢業生用“飛策”號鋪設成由福州馬尾川石島至臺灣淡水全線117海里長的第一條海底電纜。現階段高職院校由于自身辦學的特殊性,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理念上容易對創新性有所忽視,沒有創新思維為基地,語文素養課程的開設也難以持續發展。僅僅是機械的技能習得并不能滿足崗位的核心需求,更深層的要求在于擺脫簡單的機械模仿,在掌握技能的基礎上對崗位進行自主學習,創新甚至研發,以創新促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加快課程改革,打破思維定式,以發散性思維促進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調整專業設置,根據行業標準來改革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中來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當然這里除了必備的職業技能外,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等。
語文素養課程培育重視個體在日常學習語文知識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吸收和衍生的語感、價值觀、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等的綜合整合,使高職學生具備熟練的語感和深厚的文化素養、積極的思維方式和正確的價值觀。目前高職院校在素養課程實施上仍存在一些問題。
現階段高職教育在制定課程設計的價值取向上存在偏頗,高職院校尤其重視專業課,培養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被邊緣化,以“知識本位”“技能本位”為主導的高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過于強調高職學生畢業后個人從事某項職業所需的技能能力的培養,而對負載人的思想、情感甚至是培養道德品質的文化素質都有一定缺失。黃炎培說,“人或疑主張職業教育,即不主張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不知二者與職業教育,并非立于反對地位,豈得因入此而便疑出彼,況主張職業教育者,同時必須注重職業道德,而公民教育,實合公民道德與公民職業兩者而成,彼此均不可須臾離之勢。”大多高職院校都以對職業精神的培養和發展為首要,但明顯只重視技能能力是不夠的,以此理念來建構課程,不符合全面發展和終生教育的趨勢。
除了對語文素養課程的缺失外,高職教育中普遍對校園文化缺少足夠重視,營造校園文化的氛圍并不濃郁,文化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文化素養和心理素質的引領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校園文化的成效與語文素養課程息息相關。校園文化的建設不僅僅是校訓、校風和行為準則的傳承,同時也要求通過師生活動和校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團結合作等精神。卡內基推進教學基金會主席鮑耶爾在《學院:美國的本科生教育的經驗》一文中指出:“我們最主要的敵人是‘割裂’:在社會中我們失去了文化的內聚力和共性,在大學內部是系科制、嚴重的職業主義和知識分割。”只重視技能培養的高職教育是有缺陷的,語文素養課程的開展和良性推進需要學校結合自身優勢發展文化的內聚力,在各個方面統籌規劃。但目前各高職院校無論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方式或是學生專業結構設置上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高職教育要想讓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就需要就地取材從船政文化中挖掘出核心理念來充實語文素養課程,加快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改變唯技能習得的課程設置,使得學生各方面素質均衡發展。
船政文化遺產是高職院校進行語文素養課程的寶貴資源,結合語文素養課程在實施過程中的現實情況,古為今用,互為補充,相互豐富。
(一)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語文素養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為了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船政文化對語文素養課程的豐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船政學堂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體現在方方面面,沈葆楨在指定管理章程時就提到“況人之資質靈蠢不同,即學習均無間斷,長進者自長進,生疏者自生疏,斷不能全無參差之理。”在教學方法上,重視以人為本,不同的招生時間和地區差異使得學生在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上存在差異,學堂按照各自的學習程度整合分班,對于某些學科(例如英文)有相當基礎的又單獨編班,在學期的考核中,學業成績優秀的也允許越級插班。高職學生較之于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有其特殊性,他們在文化知識上一般存在一些偏差,但高職學生在某些方面也有自身可以挖掘的潛力,語文素養課程在高職院校中的開設需要師生共同參與,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素養為出發點構建語文素養課程。
(二)開設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課程
職業技能和知識的學習只能保證學生掌握崗位所需要的技術,而綜合素質才是職業生涯和人際交往的核心要點,要求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根本宗旨,開設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書面寫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船政學堂的目的是培養通船主之學、堪任駕駛之人才,但在課余仍然以日常道德規范的學習來塑造學生。高職院校在改革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可適當根據高職學生的知識文化狀況開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如公文寫作、現代禮儀、口語表達等,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口語表達,提升書面寫作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職場活動,提升個人競爭力。
(三)拓展校外素質教育基地
船政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內容形式也極其豐富,正如金秋蓉所說“船政文化的價值不僅在于它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更在于它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職業教育文化(技術文化),為孱弱的職業教育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單福州馬尾就蘊藏著以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代表的豐厚的船政文化遺產,例如中法馬江海戰烈士碑亭,中法馬江戰役中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這為紀念犧牲將領而建的烈士碑亭。帶領學生參觀這些船政學堂遺跡,拓展以船政文化為內容的語文素養課程基地,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船政人物的榜樣作用來激發學生的使命感,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的毅力。
精選船政文化素養論文如何寫三
福建福州馬尾船政,以夷治夷自強之道;海軍海威近代搖籃,海魂海魄中國精神;鑄艦鑄才名揚四海,開山辟史名垂千古。
福建福州馬尾船政,這絕對是一個名聲顯赫且非同一般的地方,因為它堪稱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奇跡也是一大歷史突破。這個近代史前絕無僅有的船政學堂打破了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教學先例,突破了一層又一層庸俗腐朽的封建枷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分風華卓絕的海軍人才,打造了一支又一支威震四海的海軍艦隊,自然而然,它也就奠定了自己不可撼動的“近代海軍搖籃”的歷史地位。
最近我們敬愛的老師帶我們開展了一次極富趣味性且十分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那就是去參觀福州馬尾船政文化博物館,在我看來,這是一次相當有創意的社會實踐活動。第一,這次活動在極大程度上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陶冶了同學們的情操,增長了同學們的見識;第二,參觀歷史文化博物館也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手段,這樣的實地考察與身臨其境,可以更進一步地幫助同學們理解歷史,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第三,切身實地地去學習那些革命先輩的吃苦精神、犧牲精神與創新精神,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也可以更深層次地培養學生們的優秀品質和愛國情操。綜上所述,我覺得這次社會實踐教學是一次十分成功的舉措。
縱觀近代史,馬尾船政的建立離不開那些思想開明、目光長遠的有識之士。翻開近代史,我們可以看到列強對華夏大地一次次堅船利炮的轟炸,而中國除了清政府醉生夢死,國人思想愚鈍的劣勢之外,武器與士兵的戰斗力及其海上的軍備武裝勢力都十分地薄弱,因此面對列強的洶洶來勢,我方只能一味退敗,清政府頃刻間危在旦夕,朝不保夕。就在這緊要關頭,一些有識之士刻逐漸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并且為了建立海防這一重大舉措,他們一個個殫精竭慮,終日奔波,左宗棠和沈葆楨就是這些偉人中的典型代表。
也許你會欽佩與仰慕船政的創始者與倡導者,也許你會感慨與震撼船政的章程設置與管理體系,但是在我看來,船政所遺留下來的中國精神,才是最值得后輩們繼承與弘揚的人生財富。船政在經歷過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后,首先留給我們的就是一代代海軍將領與士兵們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頑強精神以及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堅強品質。英勇神武的海軍戰士們為了民族振興與民族尊嚴,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這樣濃郁的愛國之情叫我們心服口服。再者,船政贈予我們的更多體現在精神層面上的就是一種偉大的愛國精神。愛國精神更確切地來說就是個人對自己祖國的一種誠摯的熱愛和深厚的情感,他指的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近代史上,有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愛國思想,他們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正是這種可歌可泣的愛國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經久不衰。最后,船政教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就是要不斷地進行創新與改革。創新是一個國家不斷進步的催化劑,改革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強心劑,一個民族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才能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增強國家國際影響力,才能更好建設文化強國,更好打造國防勢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船政的確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不可思議與與眾不同,但是更令人無法釋懷的是,它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悔恨與遺憾,太多太多的教訓與警戒,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不舍與牽掛。在近代史上,中國留下了太多的屈辱與不甘,其中一個污點就是海軍的戰敗,回望往昔歲月,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給清政府留下了太過沉重的打擊,也給歷史留下了一頁可歌可泣的篇章。正所謂“有功足壯海軍威,次日漫揮天下”,連連落敗的幾次海戰用血的代價告誡清政府建立海防的急迫性與重要性,也警告泱泱大國一旦落后就要挨打,它催促著我們要進步就要改革,要勝利就要進行思想解放,要強國就要加強海防。
船政的創建,不僅寄托著清政府強國立威的美夢,它也飽含著以左宗棠為代表的開明之士救國救民的期盼;船政的誕生,不僅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奮勇崛起的雄心壯志,它也代表著我們泱泱大國一雪前恥的堅定決心;船政的創辦,不僅包含了福州人民不可言表的歷史驕傲,它特彰顯了整個中華民族難以名狀的輝煌成就。總而言之,船政是中國的一大財富,也是世界的一大奇跡,我們應該為之感到驕傲與自豪。
精選船政文化素養論文如何寫四
語文素養不但要求培養語文能力,還包括語文知識的積累、思維方式的鍛煉、人文素養的形成等,從根本上講,語文素養更重要的是日常的修養,這是個體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高職教育所需要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心智、情感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情知合一”的人才是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雖然教育界對語文素養培育的關注由來已久,但機械的套用模板或“喊口號”式的教育理念都不能使語文素養課程真正融入高職教育中,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應該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的文化優勢,并將其轉變為培育語文素養的肥沃土壤,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為例,1866年創辦的福建船政學堂開創了近代教育的先河,船政文化以其愛國自強、自主創新、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培養出無數的優秀畢業生,如何挖掘船政文化在新時期的重要意義,并將之應用于高職語文素養船政文化與教育課程是本文著重討論的內容。
船政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不同時代的學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沈巖在《船政學堂》一書中概括道:“船政文化是船政歷史人物創造的物化成就和政治精神文明成果,它包括物質、政治、精神三方面,而其精華與靈魂是精神文明成果。……歸結起來,船政文化的精神實質有愛國自強、改革創新、重視科教和海權意識幾個方面。”
(一)愛國主義,船政文化的底色
船政學堂不僅為我國近代海軍輸送了一批骨干力量,更激勵后人的是船政人在抵御外侮時所展示出的不懼個人生死的愛國豪情,無論是甲戌巡臺抑制日軍對臺灣的侵略,還是陳英、鄧世昌、許壽山、呂翰等這群由船政學堂培養出來的水師官兵在馬江海戰和甲午中日戰爭中的英勇抗敵,都顯示了大無畏的愛國精神。愛國主義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豐富的內涵,當時處在內外交迫的中國,要求有志之士奮發圖強,在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和愛國心的驅動下以智報國,以身報國。同樣,新時期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層面的要求就是以愛國為先。而新時期的愛國強調的是以智報國,以德報國。語文素養課程不僅是積累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道德的熏陶。只有將愛國主義貫徹語文素養課程的始終,才能更有效地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二)學以致用,助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產學一體多元結合的教育機構。每個專業都輔以大量的實習,這種創新性學習獲得巨大成功,期間船政人憑借自強不息的創新進取精神創造出了無數個第一:比如,1887由船政電報學堂畢業生用“飛策”號鋪設成由福州馬尾川石島至臺灣淡水全線117海里長的第一條海底電纜。現階段高職院校由于自身辦學的特殊性,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理念上容易對創新性有所忽視,沒有創新思維為基地,語文素養課程的開設也難以持續發展。僅僅是機械的技能習得并不能滿足崗位的核心需求,更深層的要求在于擺脫簡單的機械模仿,在掌握技能的基礎上對崗位進行自主學習,創新甚至研發,以創新促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加快課程改革,打破思維定式,以發散性思維促進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調整專業設置,根據行業標準來改革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中來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當然這里除了必備的職業技能外,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等。
語文素養課程培育重視個體在日常學習語文知識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吸收和衍生的語感、價值觀、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等的綜合整合,使高職學生具備熟練的語感和深厚的文化素養、積極的思維方式和正確的價值觀。目前高職院校在素養課程實施上仍存在一些問題。
現階段高職教育在制定課程設計的價值取向上存在偏頗,高職院校尤其重視專業課,培養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被邊緣化,以“知識本位”“技能本位”為主導的高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過于強調高職學生畢業后個人從事某項職業所需的技能能力的培養,而對負載人的思想、情感甚至是培養道德品質的文化素質都有一定缺失。黃炎培說,“人或疑主張職業教育,即不主張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不知二者與職業教育,并非立于反對地位,豈得因入此而便疑出彼,況主張職業教育者,同時必須注重職業道德,而公民教育,實合公民道德與公民職業兩者而成,彼此均不可須臾離之勢。”大多高職院校都以對職業精神的培養和發展為首要,但明顯只重視技能能力是不夠的,以此理念來建構課程,不符合全面發展和終生教育的趨勢。
除了對語文素養課程的缺失外,高職教育中普遍對校園文化缺少足夠重視,營造校園文化的氛圍并不濃郁,文化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文化素養和心理素質的引領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校園文化的成效與語文素養課程息息相關。校園文化的建設不僅僅是校訓、校風和行為準則的傳承,同時也要求通過師生活動和校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團結合作等精神。卡內基推進教學基金會主席鮑耶爾在《學院:美國的本科生教育的經驗》一文中指出:“我們最主要的敵人是‘割裂’:在社會中我們失去了文化的內聚力和共性,在大學內部是系科制、嚴重的職業主義和知識分割。”只重視技能培養的高職教育是有缺陷的,語文素養課程的開展和良性推進需要學校結合自身優勢發展文化的內聚力,在各個方面統籌規劃。但目前各高職院校無論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方式或是學生專業結構設置上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高職教育要想讓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就需要就地取材從船政文化中挖掘出核心理念來充實語文素養課程,加快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改變唯技能習得的課程設置,使得學生各方面素質均衡發展。
船政文化遺產是高職院校進行語文素養課程的寶貴資源,結合語文素養課程在實施過程中的現實情況,古為今用,互為補充,相互豐富。
(一)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語文素養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為了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船政文化對語文素養課程的豐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船政學堂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體現在方方面面,沈葆楨在指定管理章程時就提到“況人之資質靈蠢不同,即學習均無間斷,長進者自長進,生疏者自生疏,斷不能全無參差之理。”在教學方法上,重視以人為本,不同的招生時間和地區差異使得學生在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上存在差異,學堂按照各自的學習程度整合分班,對于某些學科(例如英文)有相當基礎的又單獨編班,在學期的考核中,學業成績優秀的也允許越級插班。高職學生較之于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有其特殊性,他們在文化知識上一般存在一些偏差,但高職學生在某些方面也有自身可以挖掘的潛力,語文素養課程在高職院校中的開設需要師生共同參與,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素養為出發點構建語文素養課程。
(二)開設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課程
職業技能和知識的學習只能保證學生掌握崗位所需要的技術,而綜合素質才是職業生涯和人際交往的核心要點,要求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根本宗旨,開設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書面寫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船政學堂的目的是培養通船主之學、堪任駕駛之人才,但在課余仍然以日常道德規范的學習來塑造學生。高職院校在改革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可適當根據高職學生的知識文化狀況開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如公文寫作、現代禮儀、口語表達等,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口語表達,提升書面寫作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職場活動,提升個人競爭力。
(三)拓展校外素質教育基地
船政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內容形式也極其豐富,正如金秋蓉所說“船政文化的價值不僅在于它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更在于它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職業教育文化(技術文化),為孱弱的職業教育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單福州馬尾就蘊藏著以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代表的豐厚的船政文化遺產,例如中法馬江海戰烈士碑亭,中法馬江戰役中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這為紀念犧牲將領而建的烈士碑亭。帶領學生參觀這些船政學堂遺跡,拓展以船政文化為內容的語文素養課程基地,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船政人物的榜樣作用來激發學生的使命感,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的毅力。
精選船政文化素養論文如何寫五
-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 推薦度:
- 名聯欣賞經典對聯 推薦度:
- 工商聯工作總結 推薦度:
- 部隊春聯對聯 推薦度:
- 足球進校園活動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聯政文化進校園黑板報
大家都在宣揚廉政文化,那么,何為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潔從政的思想、信仰、知識、行為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評價,從根本上反映著一個階級、一個政黨的執政理念、執政目的和執政方式,是廉潔從政行為在文化和觀念上的客觀反映。
從古至今,每個朝代都很注重廉政文化。《周禮》中提出了對官員的考核要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意思也就是一個合格的.官員必須要具備善良、能干、敬業、守法、明辨是非的基本品質;歐陽修的《廉恥論》中也提到過: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節也是說清廉是官員必備的政治品德。明朝郭允禮《官箴》,系統而明確地提出了“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吏不敢慢;廉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為對“公廉”為后世稱道的經典闡釋。可見清廉對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性。
如今,許多官員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忘記了當官要為民著想的道理,由公正清廉的好官變成了收錢辦事的貪官,現在的社會,好官是有的,但貪官更多,這些人嚴重的違反了八榮八恥,他們危害祖國、背離人民、愚昧無知、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淫逸!現在,國家極力搜查這些貪官,懲罰這些貪官,因為,如果再不懲治這些人,人民就再也不相信這個國家了。
而少年又是國家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無論什么事,都要第一個想到兒童,一定要讓兒童的政治思想放端正,不受這些事件的影響,并從這些事件中得到啟示,吸取教訓,所以,應定要讓廉政文化走進校園!廉政文化進入校園一定要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并且,各個機構應該大力支持,也要認真對待。
在讓廉政文化走進校園時,一定要注意方法,一定要讓廉政文化與學校的德育相結合;讓廉政文化與挖掘出的學科資源相結合;讓廉政文化與廉潔的教育環境相結合;讓廉政文化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讓廉政文化與養成教育相結合,做到“五個結合”。要講究實效,把握學生認知的階段性;把握方式的靈活性;把握教師言行的影響;把握學校家庭的互補性,要有“四個特點”。立足要長遠局黨組要以廉政為主題開展活動,建設廉政文化示范點,在教室中全面展開“知榮知恥,廉潔從教”的主題活動,還要展開“廉政文化進校園的現場會。
一定要讓廉政文化進入到校園之中,為我們學生的未來開拓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s("content_relate");【聯政文化進校園黑板報】相關文章:
船政文化論文2500字01-16
淺談船政文化論文2500字01-16
有關船政文化論文2500字01-16
廉政文化進校園征文作文08-18
廉潔文化走進校園作文700字10-10
讓傳統文化進校園作文(精選9篇)02-20
有關白居易易聯11-14
工商聯章程12-0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頸聯尾聯賞析09-12
天凈沙秋思全聯賞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