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春節風俗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詩就是描寫春節的,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詩的第一句講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在新年的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來辭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的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放爆竹可以制造出喜慶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但現在因為環境問題有很多地區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們在娛樂的同時還是要遵守政府的規定哦。
爆竹聲一停,家家戶戶就開始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幾個人邀請到一起去給別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互相祝拜,這種拜年的方式稱之為“團拜”。當然,我相信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你們最期待的肯定就是收壓歲錢啦。“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外公一個、外婆一個。你們一個個肯定都滿載而歸,手中拿著好幾個大紅包。春節拜年時,晚輩必須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們。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古代有兩種,第一是常見的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另一種以彩繩穿線編織為龍形,致于床腳。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用紅包直接裝的,簡單方便美觀。
我的春節每年放假后都要回老家山東,與爺爺奶奶一起共享團圓,這是我一年中最放松開心的日子,也是全家難得團圓的時刻。
“噼噼啪啪……”這個聲音把正在做美夢的我驚醒了。怎么了?哦!我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
突然,一陣香味飄到了我的房間里,誘人的香味吸引著我,像一只小饞貓聞著香味來到廚房門外。
首先,媽媽用滾燙的熱水把它煮一遍,把它放進盆里,抹上金黃的蜂蜜。然后放進熱油鍋里炸,白嫩嫩的豬腿變成了金燦燦的黃色。現在都這么香了,待會兒還用說嗎?最后,媽媽把八角、麻椒、醬油、草果、姜等食材和豬腿一起熬制。豬腿變成了好看的棕色,讓人看了想吃,吃了還想吃,口水流不停。
盼呀盼……都吃完飯了,怎么還不發紅包?突然出現一個紅包在我眼前晃悠,對我這個小財迷,兩眼都發光了。原來是叔叔向我發紅包了,手一邊摸著我的頭一邊祝福著:“祝乖侄女學習更上一層樓,身體健康,平平安安!”我回敬道:“也祝叔叔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在這天,每個人都互相對對方說著祝福語,年味十足!
午夜的鐘聲敲響了,鞭炮聲震耳欲聾,天空上的煙花眼花繚亂、絢麗多彩。家家戶戶伴隨著鞭炮聲、祝福聲、歡笑聲過完了這個意義非凡的春節!
大家在過春節時都放鞭炮,因為鞭炮是為春節而制作的,所以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燃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的到來。放鞭炮在古代是為了趕走一個叫“年”的怪獸,“年”欺壓百姓,但人們放鞭炮趕走了它。所以放鞭炮作為一種春節習俗流傳至今。
除了放鞭炮,貼對聯也是一種春節習俗。對聯是用紅紙做的,人們相信紅色可以降妖除魔,所以用紅紙做對聯。每一家都貼有對聯,門上還貼了“福”字,“福”是倒著貼的,為什么呢?哈哈,意思是表示“福”倒(到)了。
拜年也是春節習俗,我最喜歡拜年了,因為拜年可以掙壓歲錢呢!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起床很早,相遇時互相問好說祝福語,然后互相拜年發壓歲錢,這時候是我興的時刻啦!拜完年我回家數著自己的壓歲錢,心里美滋滋的。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穿新衣,大家一起吃餃子……現在這幾年又舉辦了一些游戲,可以玩,大家都開心。春節的習俗真多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詩,名為《元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節習俗,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得知春節放爆竹、貼春聯的習俗,當然,春節還有吃團圓飯、收壓歲錢等等的習俗。
你們知道春節的由來嗎?我們現在過的年,它有一個由來,雖說是傳說,但卻讓我們有了現在的一些風俗習慣。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傳說中的怪獸:“年”。“年”會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從深山中出現,來到山下的村莊吃人。人們雖然想除掉“年”,但是他們卻束手無策。就這樣過了很久,有一天,一個老人來到了村莊,它告訴人們“年”怕響聲和紅色。人們就放爆竹、貼紅色春聯,把“年”給趕跑了。到了現在,人們把“年”來的那一天稱為過年,并保留了放爆竹、貼春聯的習俗。
但現在,過年并不是只有一天,而是從臘八節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長達半個月的時間都算作是過年。臘八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用各種各樣的米和豆子熬成的粥,就像是一個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喝了臘八粥,就到了臘月二十三,就要過小年了,有的人家晚上便會放炮竹了,這讓人們嘗到了過年的味道。聽到“噼里啪啦”熱鬧的鞭炮聲,就知道除夕已經笑呵呵地走來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吃起了團圓飯,邊看春晚邊守歲,屋外還能聽到鞭炮聲。到了十二點的時候,那個鞭炮聲才叫震耳欲聾呢,比打雷的聲音還要響亮,除夕晚真是太熱鬧了!到了正月初一的時候,這天的情景與除夕相比卻顯得有些冷清了。大街上都是昨晚留下來的炮竹殘渣,這一天,小孩們要向大人們拜年才會獲得壓歲錢。正月初一也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他們可以拿著壓歲錢到處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大家都要吃元宵,象征著團團圓圓,吃過元宵就說明春節已經結束了。
中國的春節有許多的習俗,我們應該要繼承和發揚下去,讓我們的春節更加有年味。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浩大的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著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現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千古絕唱的好詩總讓我想起了家鄉過年的習俗,我至今都刻骨銘心。
過年是一年中令我最開心的時刻,大人們開心,我們小孩子更加開心,因為我們小孩子可以盡情地玩耍。我一整天都和小伙伴們一起去外面瘋玩,還有一件事情讓我們這些晚輩們最開心,那就是收壓歲錢。長輩們給我們壓歲錢是想讓我們這一年都過得平平安安的,因為“歲”與“祟“同音,收到了壓歲錢就可以鎮壓邪祟,這樣一年都會過得開開心心、平平安安的。
元宵節來了,春節又到了一個熱鬧的時候。正月十五到處都掛滿了燈籠,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廣場上還有美麗的表演呢,家家戶戶還要吃元宵,這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正月十五的確是一個好日子,過了正月十五之后,這個春節才算真正的過完了。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當我吟誦這首詩的時候,我又想起了美好的春節。春節中的一些習俗我會一直繼承和發揚下去。
小學生春節風俗篇二
說起跳火群在我們家鄉可是家喻戶曉。家鄉的男女老少都要跳火群,跳火群在我們那兒是一般指跨年的意思,所以也可以叫跨火群。當我們跨過去的時候,代表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了,也代表來年萬事如意,步步高升。
但是跳火群也有它自己的規矩:小男孩跳火群時必須要爸爸或者爺爺抱著跳過去。而在我們那里女人和小女孩是可以免掉這個隆重的儀式的。如果你懷著好奇心也可以去試一下。
在我的家鄉不只有跳火群,還有放煙花和放鞭炮這個重要的事情。這件事對于大人來說,可能毫無在意,可這件事對于小孩子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事”,當我們要去買煙花時,隔壁家的小孩都不忍投入,羨慕的目光。
當你吃完飯走出門就會被這個場景所吸引:小孩們有的追逐打鬧,有的在玩仙女棒有的在放煙花還有的爬到屋頂上仰望繽紛多彩的天空。最讓人吸引的地方就是那美麗的夜空了。夜空中原本似湛藍,但因為許多煙花的到來,而變得獨具一格。天空中點綴著無數的花朵,讓人不由得多拍幾張照。
除此之外,我們家還有許多的美食和風俗。雖然我的家不起眼,但是它有它獨特的特點。
小學生春節風俗篇三
帶著一片喜慶的紅色,春節悄悄來了。
這個時候的潮州總會分外的熱鬧,家家戶戶都會貼上春聯,預祝新的一年能有一個好兆頭。
春節,大人們都會事先打掃好房子,所謂除舊迎新,并且還會買雞鴨鵝豬肉年糕等來祭拜神明、天地公。這也是中國上下幾千年一直不變的傳統和風俗。
在春節里,每個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春節一片新。來到小鎮上,到處都是一片喜慶的紅色,家家戶戶都放起了鞭炮,而且東家放完鞭炮西家又開始接著放,永不間斷;一到晚上,每家無論在哪里都會亮起燈來,還有人會在家門前放起煙花,天空上也不再孤獨。
春節,還有另外一個主題,那便是團圓,那些離鄉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況一定都會趕回鄉里,在除夕夜里一起吃一頓最豐盛最棒的團圓飯,飯后,也則是我們小孩最期待的環節,因為那時候比我們大一輩的家人總會給我們小孩子分發壓歲錢。
接著,我們總會跟著大人們挨家挨戶地去拜訪親戚朋友,這時我們會帶上紅包,帶上柑橘;并且祝賀對方春節快樂,然后他們也總會給我們紅包,這對于我們這些小孩來說也是一種抵擋不住的誘惑,也不懂的拒絕,直接伸手就拿,有時還會忘記道謝。
這就是我們潮州人的春節,簡單而又有意義。
小學生春節風俗篇四
大家好!
春節是一個熱鬧非凡的節日,春節是一個喜慶吉利的日子,春節也是一個闔家歡樂的節日。春節一來,人人都準備置辦年貨,大掃除,貼對聯,寓意著辭舊迎新。
我們庫爾勒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的。那一天就漸漸有了過年的氣氛,早上很早就有人放鞭炮了,晚上也響著幾聲零零碎碎的鞭炮聲,在告訴人們:年快到快準備迎新年吧!
到了春節的前一天,這天大人小孩們誰都忙,小孩子們準備買過年放的炮仗,大人們把雞鴨魚肉都從冰箱里拿出來放著,把門外的對聯換成新的,把紅包早早準備好。
除夕的可熱鬧了!才早上7、8點,放炮聲就不停歇。到了中午,人們就更忙了,簡簡單單的做個午飯,就要開始忙晚飯了。晚上,一個人開開心心快歡樂樂的坐在一齊吃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聽著窗外一陣陣的鞭炮聲。到了11點50左右,大家都開始放炮了:花炮、禮炮、擦炮、摔炮等等各式各樣的鞭炮響徹云端。我們家雖然不守歲,但也熬到四五點鐘才睡覺。
過了春節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年初一家家都在拜年,小孩們也十分開心,收了大把大把的紅包。
除了這幾個隆重點的節日之外,還有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一個喜慶的節日。這一天也有許多人放炮,但家家都幾乎要吃元宵,猜燈謎。我家比較傳統,每次的元宵節都會制作謎語在燈籠上猜。
庫爾勒的春節從正月十六就結束了,大人們又開始上班掙錢了,而小孩們在放寒假,過年不用寫作業,而到了正月十六又要開始寫作業了。
這就是我們庫爾勒的春節,怎樣樣,年味還不錯吧,可還是不如以前那么的傳統啊!
小學生春節風俗篇五
你們好!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它也是中國人民心中最重要的節日。每年的農歷大年初一即是春節。古人言“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對春節也有著不同的習俗。而我對春節習俗有著這樣的認識。
這里的春節,早在農歷的十二月二十六號開始了。這一日集市上格外熱鬧,放眼望去人山人海,扯著嗓子叫賣的小販、精心挑選干果的婦女、置辦年貨的`老人,扯著大人衣袖嚷嚷著買糖吃的孩童……各式各樣的人,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組成一副喜氣洋洋的圖畫。
二十七日,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親手制作的道具,挨家挨戶地為大家表演“雙龍戲珠”等戲碼。表演結束后,說上那么幾句祝福語,為大家祈福。而父老鄉親們則是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為他們加油喝彩,沾沾喜氣。氣氛總是那么融洽。
二十八日,人們開始打掃屋子。打掃屋子,寓意為:將一年內不好的事情統統掃去。這一日,男女老少都精神抖擻地忙碌起來,絲毫不覺得疲倦。男人們一家之主,一些力氣活和相對危險的活都交給他們;而婦女們,則在屋內左擦擦,右擦擦,恨不得將屋內的物件擦出光來;孩子們,年齡大點的懂事,和父母一起干活,年齡小的和小伙伴們在門外玩耍;老人們年齡大,適合做些輕松的活,這不,門口擺著一個大盆,幾位老人家坐在旁邊沐浴著陽光樂呵呵地聊著天洗鍋碗瓢盆呢!
二十九日,家家戶戶的婦女們圍坐在一起,心靈手巧的她們一遍聊天一遍剪著窗花。沒一會,一個個美麗的大紅窗花就跟變戲法似的出現在手中。窗花的內容十分豐富,有戲曲人物、山水風景、有吉祥圖案、花鳥魚蟲……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在團圓飯后期,長輩會給小孩們壓歲錢,壓歲錢又稱“壓祟錢”,寓意用錢嚇跑一種名為“祟”的怪物,保佑晚輩幸福安康。接過大人們的紅包,孩子們要祝福長輩“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吃完年夜飯,人們要洗凈身子,圖一個將霉運都洗掉的美好愿望。洗漱完人們可不會早早睡覺,因為他們還要守歲呢!守歲也稱“守歲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吃零嘴,邊上點著蠟燭,一夜不眠蠟燭也一夜不滅,寓意著將病痛趕走。在零點的時候,迎來了我們新的一年,家家戶戶都燃放著美麗的煙花,這時,人們便帶著困意睡去,因為明日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大年初一,走家穿巷拜年之際。小輩們帶著禮品上門祝愿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長輩們聽得高興,賞賜個把紅包就讓大家笑得合不攏嘴。到中午,長輩們擺一桌豐盛的佳肴,大家一起其樂融融地吃飯,聊著各自的奇聞趣事。
大年初二,拜訪外公外婆的日子。來到外婆家,剛進門嘴甜的說上幾句祝福語,即可獲得一個大紅包。進門后,外婆拿出豐盛的零嘴招待我們,面上笑呵呵的,讓人渾身舒暢。此時此刻,外公他老人家拿出他那老舊但干凈結實的二胡為我們演奏一番。伴隨著悠揚的樂曲,父母輩的聚在一起磕磕瓜子,聊聊天,看看電視;小一輩的則在一起做游戲,聊天,別提多自在了。
后面的日子里,則是到七大姑八大姨家拜年,好不熱鬧。
春節對于每一個中國人民來說都有著特殊意義,春節的習俗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悠揚傳統文化,也無一不蘊含著中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愿中國永遠國泰民安,讓人們安度每個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