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局外人》讀后感500字 《局外人》讀后感1500字篇一
第一次是小時候,跟著大人瞻仰了那位遠房姑姑的遺容,青灰色的面龐讓我有點兒害怕。可是,之后我和姐姐在這家的院墻外一起閑談瓊瑤的一部小說,談得不亦樂乎。是的,沒有悲傷。
第二次已是我婚后,我正處于焦頭爛額的婚姻中,奶奶過世了。讀大學之前,奶奶都陪我良多,我總以為我以后會有機會回報她,可是在我最艱難的時候她去世了。我現在都在迷惑,到底我在奶奶葬禮上的痛哭,全部是因為奶奶的過世還是有一部分是為自己的不幸遭遇。我清楚地記得,在靈堂,在火葬場,在墳地,我都有神游天外的時刻,恍覺世界一片荒謬,甚至有冷淡之情涌上心頭,我不愛奶奶嗎?直到今天,她的死仍令我難過。可在她的葬禮上我覺得自己變成了半個演員。葬禮,似乎是哭給全世界看的一場表演。
第三次參加的是老公大娘的葬禮。因為我與那個堂嫂子關系不錯,回到老家我就跑到她家去忙前忙后地打下手,還戴了重孝。葬禮上我又走神了,在去埋葬的路上,我抬頭遠眺四野,田野蒼茫,我們都有歸途似乎又都沒有……
我覺得我理解加繆筆下的這位主人公,他在葬禮上無論怎么表現都不能說明他不愛媽媽。可惜,世俗的目光殺死人。
我甚至覺得,他后來殺人與他母親的死亡有很大關系。他本身過得并不好,又失去了唯一的親人,雖然失去母親后他試圖通過尋歡作樂來解救自己,但對他來說,生活已失去了全部的意義。他已經徹底成了這熱鬧人間的局外人。
他被粗暴地論罪也沒有什么可惜的,因為他已活成了世界的局外人。紅塵萬丈,可他的天地一片空茫,活不活似乎沒那么重要了。
可是,他最后所有的念想都表明,他并沒有那樣滿不在乎,他也是期待活著的吧,期待希望能夠出現。
不信救世主的人,其實最期待救世主能救他不再麻木。
當一個人放棄自己,他就是局外人。反之,他永遠存在。
而我們大多數,都是在存在與虛無之間。不是嗎?
《局外人》讀后感500字 《局外人》讀后感1500字篇二
局外人是由法國小說家阿爾貝.加繆在1940年5月份完成的一部小說,加繆是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他在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中《局外人》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社會這個局里面,我們每個人都是局外人,對生活而言,我們每個人又都是自己局里面的主角,可也有類人特立獨行的活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局外人,就如同男主默爾索一般。對默爾索而言,生活是索然無味的,什么事情都激不起他的興趣,讓他喜怒哀樂,即使是他的母親去世,他的臉上也沒有流露出任何不一樣的表情,埋葬完他的母親,他的生活還是老樣子,一點都沒變。
直到他在海邊開槍殺死了那個阿拉伯人,他被捕了,被捕之后,依然是面部改色,毫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罪惡和內疚,也從不為自己辯解,似乎被捕的人不是他自己而是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默爾索的人生他從始至終都沒有參與過。現下,有很多的佛系青年,不知是否他們也在走著默爾索的路,對自己和身邊的事情毫不感興趣,把自己當成了生活中的局外人。
最后被砍頭的那一刻,默爾索似乎有點醒來了,他說他想再活一次,他第一次向這個冷漠的世界敞開心扉,不想那么孤獨,是的,這一輩,他就沒有認真活過。
人是社會型的,需要融入這個社會,才不會感覺孤單,人的成長軌跡就是不斷的在與這個社會建立聯系,不斷的適應社會的規則,懂規則才能運用規則,才能更加過的自由。年少時,我們都曾輕狂過,試圖反抗社會上的規則,被撞的遍體鱗傷,現在回想起來,也只剩下滿屏的幼稚。
人這一輩子的敵人只有自己,與自己和解,做生活的局中人,珍惜每一天,今天與明天都是不一樣的24小時。
《局外人》讀后感500字 《局外人》讀后感1500字篇三
加繆的《局外人》中的男主角,有點像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中的渡邊君。
那種對事情滿不在乎的態度,那種一直在尋求事物背后的意義的態度。
當事情突如其來的砸到了他們頭上時,他們一開始都是沒有很好的把握住事物的本質,放佛在事情所賦予的意義沒有發現之前,事情只是事情。
在《局外人》中,男主角在母親死時,他不是立刻投入到一個角色扮演當中,似乎只要一偏離這個角色所設定的范圍,就會被眾人指責。他是仔細的觀察,思考,把握這件事情的意義。
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他似乎有一個很強大的心靈外殼,外部的難以進入到內心世界。
在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中間,有一道關卡,只有經過了層層審核,外部世界的東西才能慢慢的滲透進去。
而他對于一切事物的看法,從他對婚姻的看法中,就能感受出來。
他不是一味的不加審判的去接受因襲繼承而來的觀念。
可是,當他心中既沒有這些被灌輸進去的觀念,又沒有自己獨創的觀念時,他面對問題時,無法下手,只能用一句“隨便”來對付。
而在這點上,卻被無數人所不理解。
在這里,我不談論法庭上的荒謬,這是如今司空見慣之物,也無需在這里引述跟累述了。
最后,他在監獄中,思考了很久,終于,他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從一種抽象的感覺,轉變成了一種實在的情感。
他希望死之前,有很多群眾,這樣他不會孤獨。
至于他為什么希望別人都恨他,是否是在表達他前文所提到的,他感受到了孤獨。
他希望哪怕是別人恨他,至少他不是一個局外人,他通過別人恨他來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印記。
他不再是一個局外人了,他通過別人的恨,與他發生了聯系。
《局外人》讀后感500字 《局外人》讀后感1500字篇四
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來面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冷淡,孤僻。到頭來面對生死的時候,自己竟也成了局外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運。諷刺。
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想輕松點兒,想痛苦少一點兒,煩惱少一點兒,所以就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來面對生活,有錯嗎?不信仰上帝有錯嗎?我的生活方式你們覺得不符合社會道德和規范,這,有錯嗎?是我錯了嗎?不,我沒錯。
我只不過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開心就是開心,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愛就是愛,不想哭就是不想哭,怎么了?就因為我沒有表現出應該有的情緒和態度,所以你們覺得我是個不合常理的存在,要審判我,要斬殺我?
這種感覺特別像朋友去世了,但是我沒有發微博,朋友圈表示我悲傷的心情,所以認定我是一個無情的人。關鍵時刻沒有轉發愛國的微博,也會有鍵盤俠來質問“我”是不是不愛國!什么時候我們的內心需要這種外在的東西來判定了,一切情緒你都要表現出來,沒有表現出來,證明這件事情在你面前無足輕重,你要接受輿論的指責,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泯滅,這是個問題。
最后,不管你們怎么說,怎么做,要怎么對待我,無所謂了,生可以,死也可以,回顧我這一生我依然覺得我是幸福的,踏實實的工作著,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雖然有時會感到疲憊,但這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嗎?人終難逃一死,早死晚死都是死,就是死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就比較慘烈了,但是,無所謂了,死亡何嘗不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開始,再見了,各位!
我望著窗外的夜空,繁星閃爍,思緒穿過黑夜,我仿佛看到了另一個穿越時光而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