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感悟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感悟四季人生怎么寫一
當我第一次聽老師唱頌的時候,我感覺到它似乎和寺廟里放的佛經很像,只不過沒有木魚發出的敲打聲。如果非禮佛之人,可能會覺得大家跟著一起唱那種感覺很怪異。后來,老師解釋說,其實瑜伽完全可以無關乎宗教,你可以把聽唱頌當成是一種追求心靈寧靜或者練習氣息的方法,不必強求自己非要像出家人一樣超然脫俗。
如此,我便釋然。后來,根據老師的推薦,我接觸到的唱頌歌曲又多了一些。我發現它們似乎真的可以讓浮燥的心平靜下來。我試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盤著腿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房間里,聽著這些簡單的韻律,竟然可以做到讓腦袋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注意力超全地集中。三五分鐘下來似乎非常享受。
老師說,瑜伽的起源比佛教還要早得多,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我想也許佛祖是最早學習瑜伽的人呵呵,因為佛祖在菩堤樹下成佛時候的坐姿,不正是瑜伽的蓮花坐姿嗎。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想像。不過我上了課以后發現,瑜伽提倡的生活方式和很多理念,和佛教提倡的理念很像。比如,瑜伽和佛教都主張人們要心存善念,制戒,修心養性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說的一句話:“當我們在背后說人的壞話甚至詛咒別人的時候,你想像一下自己的嘴里正吐出一條條毒蛇,此謂之‘口吐毒蛇’;相反,當我們由衷地贊美別人的時候,嘴里吐出的是一朵朵蓮花,清新怡人,自己也因此而感覺到快樂,此謂之'口吐蓮花'。”
這句話我回家后馬上就轉教給了朋朋。是的,母親從小就教導我不要說人事非,這一點我一直謹記在心,并奉行多年。身在職場更是嚴格遵守這一原則,無論別人怎么抵毀我,我卻從不說人壞話。如果同事們討論的這個人我實在不敢茍同的時候,就保持沉默,或者客觀一點,不偏頗不中傷,不無中生有。這個原則保護了我,所以即使我清高,不愛主動與人交往,但卻不惹人討厭。
當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口吐蓮花。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事非了,不是嗎?這些年,我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真正地做到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當別人用言語攻擊我的時候,我甚至學會了試著原諒別人,畢竟攻擊我的言論并沒有破壞我的幸福。我的老板曾經說過,一個人的一生之中,能影響到50個人已經是很不錯的,因為這50個人還會與別人有牽連,這50個人的關系網拉起來就是一張大網。而你,就是這張網的中心點,你的能量被無限地放大了。是啊,如果在人際關系的網絡中,我就是中心點,那么我一定千萬注意,不要讓太多的人反過來影響到自己。這樣的一種心境提升,是連我自己都沒想到的收獲。
我相信瑜伽可以帶給我更多的感悟,當然,這全都源于對生活,抱有熱愛之心。
后注:日記里插入的這首mp3,是老師推薦的《解脫咒吟唱版》。唱頌此咒者是位金剛上師,長年在青藏高原修行。我想了想,還是推薦給大家。不要執著于任何宗教的束縛,試著靜下心來聽這一段簡單的韻律,它那極富加持力的韻律,跨越聆聽者的心靈時空,流露出無限的自在與智慧,也許,疲倦的時候可以放松你的身心,幫你暫時忘卻煩惱。
關于感悟四季人生怎么寫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
2.積累好詞佳句,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點;在盡情地朗讀中感悟一年四季的變化及特征;通過誦讀及探究,發現詩歌的語言特點。
3、喜歡讀兒童詩歌,在詩歌優美的韻律中感受四季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這是一首介紹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變化的詩歌。它以擬人的寫法,抓住四季的特點,生動地描繪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詩語言親切,句式相似,情感濃烈,讀起來瑯瑯上口,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的好教材。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點。
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聽說你們班的小朋友們非常愛學語文,平時積累了許多好詞佳句,是這樣嗎?那么,能不能來幾個描寫春夏秋冬的好詞呢?
2、課前,我們交流了不少有關四季的好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跟四季有關的,題目叫《四季的腳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是一篇選學課文,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學完這首詩,我們或許對四季會有新的認識,更深刻的了解。
活動2【講授】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首詩寫得可美了,老師第一次讀得時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想讀嗎?打開語文書,翻到166頁,自由讀課文,讀通詩句,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這首詩共有幾個小節呀?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呢?其余小朋友邊聽邊想:這四個小節分別寫了什么?(板書)
3、想聽聽他們的歌聲嗎?(課件)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呀?好冷啊!但是我們不怕冷,來,挺起胸膛,一起來唱唱北風的歌兒。
4、這些都是模仿聲音的詞,我們就叫它象聲詞。大自然還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哪,你能學著課文的樣子也來唱一唱嗎?
5、大自然的聲音真有趣,就像一首首動聽的歌,讓我們一起唱出四季不同的歌聲來。(課件)
活動3【講授】三、感悟冬天,情境品讀
1、小朋友,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就讓我們先走進冬天,享受冬的樂趣。
2、請小朋友自由讀讀冬天這一節,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交流反饋,隨機點撥:
⑴冬天帶給我們那么多歡樂,難怪連雪花也歡快地跳起了舞蹈。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快樂。冬天究竟是哪一天來的,你知道嗎?是啊,它就是這樣不知不覺,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呢?
⑵老師這兒有一組冬天的美景圖,想看嗎?圖上還有許多描寫冬天的詞語,讓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要記住這些描寫冬天的詞語(課件)美嗎?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贊一贊我們的冬姑娘。
⑶好一派迷人的冬景啊!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用我們的朗讀再來贊一贊可愛的冬姑娘吧。
活動4【活動】四、合作學習,品讀感悟。
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冬天這個小節,其余三個小節小朋友自己來學,行不行?小朋友可以模仿我們學習冬天這一小節的方法來學,先讀一讀,再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贊一贊、夸一夸,可以是幾個詞,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首詩,也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請選擇一個你們最喜歡的季節,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然后把你學會的講給同桌聽。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2、交流反饋,隨機指導:你喜歡哪個季節呀?先來讀一讀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春天:
⑴是呀,春天的腳步就是這樣匆匆,在春姑娘的召喚下,桃花、杏花、梨花、迎春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小草弟弟也拼命地鉆出了地面,給大地母親披上了一件綠衣裳,它們誰也不肯落后,都急著趕來向春天報到呢,生怕錯過了這美好的春天那。想不想去欣賞春天的美景。我們一邊看著圖,一邊把你想到的詞大聲說出來,贊美贊美這美麗的春天吧!(課件)
⑵此時,老師不禁想用一首小詩《春天是這樣來的》來贊美春姑娘。想讀嗎?先自己準備一下。讓我們一起把這首小詩獻給美麗的春姑娘吧,贊美春姑娘。
⑶念得多好啊,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小節,相信一定會更好。
夏天:
⑴金蟬的叫聲迎來了夏天,“知了,知了”,你知道它在唱什么嗎?聽著金蟬的叫聲,你想到了什么?
⑵原來夏天是如此的快樂,那就讓我們快快樂樂地把這一小節送給夏姑娘,感謝她給我們帶來這么多歡樂吧。
秋天:
⑴這片片落葉飄呀飄呀,都飄到哪里去了?
⑵瓜果飄香五谷豐登清香四溢
⑶想怎么夸秋姑娘呢?
⑶請所有喜歡秋天的孩子們起立,讓我們把最甜美的聲音獻給秋姑娘。
3、四季姑娘多神奇啊!她們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美麗。讓我們伴著美妙的音樂,把這首美麗的小詩當作一種最美的祝福獻給所有熱愛大自然的人們,好嗎?下面請欣賞()小學二(?)班學生表演的詩朗誦《四季的腳步》。
活動5【練習】五、發揮想象,改編兒童詩
1、小朋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會讀這首詩,對四季有了更深刻地了解,還積累了許多四季的好詞(課件)。我們不妨動動筆,也來寫一寫四季的小詩。(課件)請小朋友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季節寫一寫,可以模仿著課文寫一寫,還可以用上屏幕上的好詞自己來寫一寫。
2、以“賞詩會”的形式展示小詩,評價交流。
3、課外延伸,展示兒童詩
原來在我們小詩人的眼里,小花小草、風兒落葉都是那么可愛,充滿活力。那么小詩人們,讓我們的小詩也充滿生命力吧。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小詩設計成“賀卡”送給好朋友。可以把小詩配上畫,張貼在黑板報中,讓大家欣賞。還可以把小詩打成電子稿,上傳校園網,讓全校同學都能看到你的作品,好嗎?
1四季的腳步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1四季的腳步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聽說你們班的小朋友們非常愛學語文,平時積累了許多好詞佳句,是這樣嗎?那么,能不能來幾個描寫春夏秋冬的好詞呢?
2、課前,我們交流了不少有關四季的好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跟四季有關的,題目叫《四季的腳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是一篇選學課文,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學完這首詩,我們或許對四季會有新的認識,更深刻的了解。
活動2【講授】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首詩寫得可美了,老師第一次讀得時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想讀嗎?打開語文書,翻到166頁,自由讀課文,讀通詩句,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這首詩共有幾個小節呀?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呢?其余小朋友邊聽邊想:這四個小節分別寫了什么?(板書)
3、想聽聽他們的歌聲嗎?(課件)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呀?好冷啊!但是我們不怕冷,來,挺起胸膛,一起來唱唱北風的歌兒。
4、這些都是模仿聲音的詞,我們就叫它象聲詞。大自然還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哪,你能學著課文的樣子也來唱一唱嗎?
5、大自然的聲音真有趣,就像一首首動聽的歌,讓我們一起唱出四季不同的歌聲來。(課件)
活動3【講授】三、感悟冬天,情境品讀
1、小朋友,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就讓我們先走進冬天,享受冬的樂趣。
2、請小朋友自由讀讀冬天這一節,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交流反饋,隨機點撥:
⑴冬天帶給我們那么多歡樂,難怪連雪花也歡快地跳起了舞蹈。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快樂。冬天究竟是哪一天來的,你知道嗎?是啊,它就是這樣不知不覺,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呢?
⑵老師這兒有一組冬天的美景圖,想看嗎?圖上還有許多描寫冬天的詞語,讓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要記住這些描寫冬天的詞語(課件)美嗎?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贊一贊我們的冬姑娘。
⑶好一派迷人的冬景啊!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用我們的朗讀再來贊一贊可愛的冬姑娘吧。
活動4【活動】四、合作學習,品讀感悟。
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冬天這個小節,其余三個小節小朋友自己來學,行不行?小朋友可以模仿我們學習冬天這一小節的方法來學,先讀一讀,再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贊一贊、夸一夸,可以是幾個詞,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首詩,也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請選擇一個你們最喜歡的季節,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然后把你學會的講給同桌聽。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2、交流反饋,隨機指導:你喜歡哪個季節呀?先來讀一讀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春天:
⑴是呀,春天的腳步就是這樣匆匆,在春姑娘的召喚下,桃花、杏花、梨花、迎春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小草弟弟也拼命地鉆出了地面,給大地母親披上了一件綠衣裳,它們誰也不肯落后,都急著趕來向春天報到呢,生怕錯過了這美好的春天那。想不想去欣賞春天的美景。我們一邊看著圖,一邊把你想到的詞大聲說出來,贊美贊美這美麗的春天吧!(課件)
⑵此時,老師不禁想用一首小詩《春天是這樣來的》來贊美春姑娘。想讀嗎?先自己準備一下。讓我們一起把這首小詩獻給美麗的春姑娘吧,贊美春姑娘。
⑶念得多好啊,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小節,相信一定會更好。
夏天:
⑴金蟬的叫聲迎來了夏天,“知了,知了”,你知道它在唱什么嗎?聽著金蟬的叫聲,你想到了什么?
⑵原來夏天是如此的快樂,那就讓我們快快樂樂地把這一小節送給夏姑娘,感謝她給我們帶來這么多歡樂吧。
秋天:
⑴這片片落葉飄呀飄呀,都飄到哪里去了?
⑵瓜果飄香五谷豐登清香四溢
⑶想怎么夸秋姑娘呢?
⑶請所有喜歡秋天的孩子們起立,讓我們把最甜美的聲音獻給秋姑娘。
3、四季姑娘多神奇啊!她們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美麗。讓我們伴著美妙的音樂,把這首美麗的小詩當作一種最美的祝福獻給所有熱愛大自然的人們,好嗎?下面請欣賞()小學二(?)班學生表演的詩朗誦《四季的腳步》。
活動5【練習】五、發揮想象,改編兒童詩
1、小朋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會讀這首詩,對四季有了更深刻地了解,還積累了許多四季的好詞(課件)。我們不妨動動筆,也來寫一寫四季的小詩。(課件)請小朋友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季節寫一寫,可以模仿著課文寫一寫,還可以用上屏幕上的好詞自己來寫一寫。
2、以“賞詩會”的形式展示小詩,評價交流。
3、課外延伸,展示兒童詩
原來在我們小詩人的眼里,小花小草、風兒落葉都是那么可愛,充滿活力。那么小詩人們,讓我們的小詩也充滿生命力吧。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小詩設計成“賀卡”送給好朋友。可以把小詩配上畫,張貼在黑板報中,讓大家欣賞。還可以把小詩打成電子稿,上傳校園網,讓全校同學都能看到你的作品,好嗎?
關于感悟四季人生怎么寫三
【精選】對秋天的感悟作文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秋天的感悟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秋天的感悟作文 篇1降溫了,似乎進入了冬天,世間輪回是這樣的直接,失去了本來的清晰,似夏在秋卻已是冬,感覺是生命的失落,失去了幼稚,失去了蒙意,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喜悅,失去了成功,失去了一個曾經的故事,失去了一個舒安的殿堂,也失去了那歷心的痛。
我在記憶深處藏著那個秋,那個秋的模樣,那個秋的喜怒哀樂,那是個屬于我的秋。記憶中幼時,秋是快樂的,憧憬的年歲,不知收獲的喜樂和辛勞,只記得秋天,吃的東西多了,秋天到了離過年就近了,秋天了快可以穿新衣服了,秋天了快要長一歲了秋天被賦予了太多的美好、簡單和初萌的欲念。識事的少年,秋是一個勞作的季節,忙著收割,幫著種菜播麥,忙碌的時候,不曾想著收成會是怎樣,只想著時間過得快點,讓那個忙碌的時間快點過去,冬天稍許的清閑。經事的青年,秋是一個收成的時光,看到收割的作物,算著一年的生計,謀著辦一、二件家事,喜悅與憂愁總是交織在一起,想著活得順當點,過得象別人那樣的光鮮,追逐著一個不踏實的夢境,過得低調、簡單、盲動,夢到一架腳踏車、一臺收音機、寬敞的家舍、有點出挑的穿著是一個煩心和夢想季節。
立家的中年,秋是一個淡忘的季節。不知奔忙于什么,不知奔忙有何結果,不知明年的年景如何,只是不停地忙著,奔忙中忘卻了自己、忘卻了家庭、忘卻了究經想改變什么,在不知不覺中被時光改變了自己,最終不能相識自己,不說迷失,歸消失在一個花俏欲流的時境中,已經不知秋天應去收獲,應去勞作,應去檢起那遺落的一枚稻穗,應牽住時光的一線期盼,縈繞在那一個家的意境中,熾就一爐火花,為那一個清貧簡單的歸宿添上一顆麥穗、一粒稻米,讓耕耘、收獲成為人生堅守的線條。秋天是漫長的,漫長是對應于付出的,因付出使秋天多了內涵、多了色彩、多了期待。秋天是短暫的,短得沒了秋的感覺,還在喧鬧的夏天體會荷香的時候,隨即飄來了菊花的韻致,那愁煙蘭泣的菊已是掛上了寒露,已是初冬,已是寒意繞身了。太直接,不留半點的余暇,讓人去品嘗那秋的膏脂瓊漿,讓人在縈縈的秋霧中追逐那一絲秋影的艷麗,去愛那一葉紅裳,給心一個暇余的養息,在回味中圓那夢。
在寥若的北原,秋是單色的,那草原的金黃,抓住短暫的時光,留下了生命的種子,以枯黃告別了風雨一生。
在跌落的長河,秋承載著一片紅葉,一舟祝愿,傳著一河的秋訊,以西到東,掛著片片的金黃、墨綠、雪白、菲紅,訴說著一年的艱辛,鋪陣著一年的希望,一旦變成現實,是喜、是憂,但哭了。
五指山的秋是怎樣的,很難表述,秋對于它來說沒有外表的實際意義,秋的感覺決不是直接的,是骨子里的。終究是秋。
秋的收獲是一個時代的概說,今天秋的收獲是多樣性的,人生的收獲是變異的,地理上秋相別太多,夢中秋肯定是彩色的云霞,但以秋的臆境去消費人生,應是各自評說,各自求解了。
對秋天的感悟作文 篇2窗外已經是秋天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季節的變化,使大自然也發生了神奇變幻,使大自然又穿上了一件新的衣裳,春天,大自然穿上了一件嫩綠的衣裳,夏天,大自然穿上了一件碧綠的衣服,秋天,大自然大自然穿上一件黃色的衣服,冬天,大自然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
一陣涼涼的秋風吹過了臉頰,使人感覺到秋天的來臨,一陣秋雨落在莊稼上,使人感覺到秋收的歡喜。
秋風,吹散了滿天的云彩,夜也漸漸的來臨,空曠的屋里只有我一個人在靜靜的沉默,打開刺眼的臺燈,一切都在重復著昨天的生活,絲毫沒有改變這種生活已經伴隨了我很久,很久。我的心似乎有些慌亂我慢慢的平靜下了,去感受夜的寂靜,我似乎感受到了,一切的夢想,都將化為很小的影子,靜靜的離我遠去。
生活的味道有一種很清淡的苦澀,我討厭這種已久的生活,在我的歷史記載中又多了一點陰影,而那些光明似乎很少。
在我的生活中每一天都不曾真正的快樂過,這陰雨綿綿的生活已經伴隨了我很久,我曾嘗試過擺脫他,但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我認為:在平凡的生活中只有一次次的成功才會使我得到一瞬間的高興。
我要打敗挫折和困難,因為我要做乘風破浪的勇士,我堅信雨后見彩虹,生命之舟終將駛去成功的彼岸。
對秋天的感悟作文 篇3當西風帶著涼意驅趕盛夏的暑熱,當蟬聲由清亮變得澀重時,我們便走進了秋天。
秋天有最濃郁的色彩,最豐碩的果實。秋天之后便是嚴冬,一切都將歸于華美之后的寥落,秋天也有最傷感的況味。在中國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說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葉招搖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實和落葉俯下身來,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從有到無,用一次徹底的隕落騰空季節,為下輪春風中的從無到有留出足夠的生命空白。
如果說春天的花兒是草本的,嬌嫩,柔弱,讓人憐惜,那么秋天的花兒就是木本的,燦爛,磅礴,讓人贊嘆。秋光照耀在一樹一樹的葉子上,把葉子燃燒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鋪天蓋地,讓人陶醉得有些許震撼。在秋天,草木從早春的鮮嫩,經歷了整個酷暑的蓬勃,一直歷練到秋天的豐厚、鮮艷。這個時刻,它把最美的狀態呈現在天地之間。但是,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暫,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帶走的不只是落葉,還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發。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悲秋”。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千古之前,落葉撲簌而下的那個尋常秋天,宋玉的一聲悲慨讓草木的搖落一直搖到我們肺腑里。關于離別、相思、生命倉促、年華凋零……這樣的感慨從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于杜甫去尋訪宋玉故宅的時候還續上那聲嘆息:“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每到秋風又起,草木搖落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宋玉的悲傷。
秋風從觸覺上給人以蕭瑟的感受,落葉則在視覺上給人以蕭瑟的感受,激起人們的悲涼情緒。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被貶斥后在巴蜀作客時,客中逢秋,見萬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遂寫了一首《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王勃客居它鄉,見長江滾滾東去,而自己卻留滯在這里不能歸家,身在萬里之外,雖有歸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況現正逢高風送秋的季節,黃葉紛飛,萬木凋零,更增加了思鄉的愁緒。
秋風里有哀傷,也有相思。李白的《子夜秋歌》寫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情思;秋風不息,寒冷不止,對邊關親人思念的深情愈加濃郁。讀來讓人怦然心動。此種思念,在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中表現得更為深切:“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陳玉蘭是唐代詩人王駕的妻子。此詩寫妻子對遠征在外的丈夫的關懷和想念,極為真切感人。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這是三國政治家、詩人曹操《觀滄海》中的'著名詩句。迎著蕭瑟秋風,詩人眼中的大海,波濤洶涌,氣象恢宏,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壯美。
將秋風落葉寫得有聲有色、極為凄愴動人的,莫過于杜甫的名作《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中描繪秋景,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展現了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無邊落葉漫天紛飛,萬里長江波濤洶涌。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恒。
面對秋景,唐代詩人劉禹錫豪情滿懷地吟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詞》其一)這首詩是詩人第一次被貶郎州(今湖南常德)時寫的。他雖被貶謫,卻并不悲觀消沉。在詩中,詩人通過一只孤鶴直沖云霄,博擊長空的壯舉,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不僅有滿園的累累碩果,更有霜染的遍野黃葉。劉禹錫對秋霜有獨特的喜愛之情,他在《秋詞》其二中寫道:“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夜來風霜,對大多人來講是不堪承受的,但在詩人看來,山明水凈,有秋霜,又何妨?遠遠地看,那幾棵不同的樹上,深紅淺黃的樹葉夾雜在一起,跌宕起伏,參差鋪展出一層層趣味,釀就一片次第老去的秋光。秋天多好,清風入懷,滌蕩了喧囂,他感到詩情離他更近了。從古至今,那么多人在清秋時節,不堪上樓,但是劉禹錫走上去,獨愛清秋入骨,甚至覺得春色不敵秋風,這是因為他心中對清秋的寥落之美有一份真正的懂得。
對秋霜情有獨鐘的還有唐代詩人杜牧,先看他寫的《華清宮》:“零葉翻紅萬樹霜,玉蓮開蕊暖泉香。”經秋霜浸染,千樹萬樹楓葉變紅,在秋風中翻著紅浪。再加上夕陽映照,整個驪山在夕陽中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杜牧的另一首詩《山行》中,更是對霜葉發出了由衷的贊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詩中描繪的是秋天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霜葉紅于二月花”,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寒霜降臨,百花凋零的秋天,有一種鮮花開得格外耀眼,那就是傲霜怒放的菊花。晉代詩人陶淵明特別喜愛菊,他在《和郭主簿》(其二)中寫道:“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肅殺的秋氣在詩人心中引起的感覺不是哀傷,而是振奮。在黯然失色的林中,詩人遠遠望見耀人眼目的色斑,便欣喜地猜到那是蓬勃怒放的菊花;而在突兀的山巖上,詩人又看到了排列整齊的青松傲然挺立。詩人目睹肅殺秋景中的奇峰、芳菊與青松,感發興起對堅貞不移的德操的贊頌。
唐代詩人白居易對菊花贊美有加:“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詠菊》)在陶詩中菊花與青松意象并峙,成為高尚情操的化身,反映了詩人畢生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在白詩中菊花是傲霜凌雪的斗士,在“芭蕉”與“敗荷”的襯托下,強者形象卓然而出,是詩人“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儒家思想人格最好的觀照。
宋代詩人蘇軾也十分欣賞菊花的堅貞,他在給好友劉景文的贈詩中說:“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贈劉景文》)前兩句抓住“荷盡”、“菊殘”的特定景物,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雪的堅貞形象。后兩句議景,說明秋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努力進取,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在秋天展示芳姿的還有桂花。桂花被譽為天上仙品:“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白居易《東城桂三首之三》)詩人極力稱贊桂花是嫦娥在月宮中栽種的仙樹。南宋詩人楊萬里熱情贊美桂花是天上的仙樹:“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詠桂》)桂花樹不是人間的樹,而是從月宮移來的,因為它的香氣發自天上,所以滿山遍野飄香。詩人用神話傳說的典故,盛贊桂花之香濃是來自天上的品種。表現了對桂花的喜愛之情。
宋代女詩人朱淑真對桂花贊賞有加,稱其為“天上人間物”:“彈壓西風擅眾芳,十分秋色為伊忙。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后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何稟清秋在一時。”(《木犀》)詩中寫迎立在西風之中的桂花讓其他的花都黯然失色,所有的秋光似乎都在為她忙碌。有一枝桂花淡然的佇立在書房的窗前,室內的佳人與窗外的桂花都香氣襲人。月圓的時候恰好花開得正好,花開始敗落時月亮也開始變虧。要知道這本是天上才有的花,何必在意她只在清秋時分開放呢?詩人借桂花自喻,表明自己超然脫俗的心志。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也對桂花十分推崇,她的《鷓鴣天》寫道:“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詠花之詞如詠梅、詠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詩中將桂花推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見詞人對桂花評價之高。詞中的桂花,也恰是詞人自身的寫照。
秋天有著最浪漫、最溫馨的節日。七夕、中秋、重陽,每一個節日,都是中國人心靈安頓的契機,也是人們情感交流的平臺,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意蘊。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唐·林杰《乞巧》),多少少女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無數少男少女在這個夜晚期望愛情如愿以償!而“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宋·秦觀《鵲橋仙》)的美好贊頌,則顯示出牛郎織女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對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發出了由衷的贊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圖騰。所有的牽掛,所有的懷念,都在同一個時刻抒發、寄托。千古中秋月夜,不變的是中國人的心靈。宋代詩人蘇軾有一首《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詩人以一種忐忑的憧憬,從暮云沉沉的時候就在企盼,云彩漸漸消歇下去,清寒之光流溢出來,終于,皎皎的月輪,仿佛潔白玉盤,在靜謐的天空緩緩轉動。面對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居然有一絲隱隱的疼痛,隱隱的不甘。這美麗的夜晚終將會過去,相比起顛簸的人生,這種美麗是何等短暫,多么希望人生像今夜一樣“長好”啊!而在明年,再見明月的時候,我已不知身在何方。為什么人人都說中秋月好?就是因為它太難得,太美麗,太短暫,而為了這一刻皎潔圓滿,人心又要經過多少不同形態的殘缺?但詩人畢竟是樂觀的,面對美好的圓月,發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的美好祝愿,愿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重陽節思念家鄉親人,真切感人。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對身處異地的游子來說,是十分自然真切的人生體驗。“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唐·杜牧《九日齊安登高》)詩人用白描的手法寫出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值此重陽佳節、好友聚會登臨之際,盡管詩人此時思緒萬千,無法平靜,但也只能用莊子和陶淵明的典故來寬慰朋友和自己:在這“難逢開口笑”的茫茫“塵世”,還是效仿先賢,順應節俗,插著滿頭的菊花盡興而歸吧!
走進秋天,在古詩詞中徜徉,我們深切感受到秋天蘊含的審美情味,感悟到秋天在季節輪回中給予人們的人生體驗。讓我們的心靈在秋霜的素潔中得到凈化,讓我們的思緒在秋月的映照下歸于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