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收獲了一些重要的心得體會。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讀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一
袁隆平先生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他的貢獻對中國的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看《袁隆平紀念篇》這部紀錄片,我受到了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下面我將從袁隆平先生的奮斗精神、科學精神、人類情懷以及值得我們學習的信念和方法四個方面,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袁隆平先生的奮斗精神無疑是他成功的關鍵。在紀錄片中,我看到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培育雜交水稻,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但從未放棄。正是因為他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才有了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農業作物之一——雜交水稻。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在面對困難時不退縮,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科學精神是袁隆平先生另一個令人敬佩的品質。他的研究水稻的方式和方法都非常科學嚴謹,他不僅進行了大量的實驗,還運用了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基因工程。他相信科學的力量,相信只有通過科學的方式才能解決現實問題。作為一個學生,我深深被袁隆平先生的科學精神所感動,也將從他身上學習到如何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袁隆平先生的人類情懷亦是令人動容的地方。在紀錄片中,他一直強調雜交水稻的意義不只是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還是為了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穩定的糧食供應。他立志要讓世界上沒有饑餓的人。他沒有因為個人的成就而洋洋得意,反而以人類福祉為己任,這種高尚的情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除此之外,紀錄片還給了我很多值得學習的信念和方法。首先,袁隆平先生在選育雜交水稻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實踐的經驗積累,他不斷總結失敗和成功的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方法。這告訴我,成功需要實踐和積累,需要不斷反思和總結。其次,紀錄片還展示了袁隆平先生的堅定信念和對事業的堅守。在很多人對他的信心動搖時,他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堅信雜交水稻的可行性。這讓我深刻明白,在面對外界的質疑和困難時,我們要堅信自己,堅持自己的理想。最后,袁隆平先生對他的學生和后輩非常關心和支持。他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的科研人才,將自己的經驗傳承下去。這讓我想到確立自己的成功需要與他人合作,互相支持和幫助。
通過觀看《袁隆平紀念篇》,我佩服袁隆平先生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他為中國農業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奮斗精神、科學精神以及人類情懷都令人肅然起敬。袁隆平先生的一生是我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他的信念和方法也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和研究。愿我們都能像他一樣,勇往直前,為了人類的福祉不斷努力奮斗。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二
我從網上得知袁隆平爺爺逝世的消息。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從未見過袁老先生,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袁爺爺,不會忘記他的貢獻他的精神。我們中華民族在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的就是一個又一個像袁爺爺這樣的明星指引護航。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五谷雜糧,在我們國家人們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平爺爺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雜交水稻的種植,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著水鞋在濕漉漉的水稻田里親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爺爺為了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經過上千次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最后終于成功了,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都種上了袁隆平爺爺培育的雜交水稻,增加了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這是多么了不起的貢獻啊!
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脫饑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所以如果想要紀念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方式,我想就是不要浪費,一粒糧食都不要浪費!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三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科學家。他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頑強的毅力,為中國乃至全球的農業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紀念袁隆平是對他的一種崇高敬意和對他事業的肯定。從他的經驗和故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一些重要的人生哲理和價值觀,并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目標。以下將就紀念袁隆平的心得體會展開論述。
第一段:感受袁隆平的堅持與奉獻精神。
紀念袁隆平讓我感受到了他的堅持和奉獻精神。無論是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還是在科研道路上的艱辛,袁隆平始終不屈不撓地堅持下來。他的堅持不僅來自于他對農業事業的熱愛,更是來源于他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袁隆平的一生充滿了無私和奉獻,他一直努力為農民創造更多的收成,并幫助中國解決了在人口眾多的情況下如何填飽肚子的難題。紀念袁隆平讓我深刻明白,只有堅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并為社會做出貢獻。
第二段:學習袁隆平的樂觀和積極態度。
紀念袁隆平,我也深受到了他的樂觀和積極態度的影響。袁隆平無論在何種艱苦的環境中,都能積極面對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從不抱怨困難,而是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迎接挑戰。正是這種樂觀和積極的心態,讓袁隆平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無法想象的困難,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認為在生活中,只有擁有樂觀和積極的態度,才能更好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并取得更多的進步。
第三段:重視實踐和實際應用的重要性。
紀念袁隆平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實踐和實際應用的重要性。袁隆平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論上,他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真正應用到實踐中,使其造福于全人類。他親自下田,與農民們共同勞動,親身經歷種植、耕作和收割的全過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良和創新。他的實踐精神和實際應用思維,給農業科研者敲響了警鐘,告訴我們只有走下象牙塔,與實際問題結合,才能不斷創新并惠及更多人。
第四段:心懷感恩與回報社會。
紀念袁隆平讓我明白一個人要心懷感恩并努力回報社會。袁隆平在科研事業成功后,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責任,他不僅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還建立了一個教育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他將自己平凡的一生,奉獻給了人民和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回報。紀念袁隆平讓我深切體會到,無論在何種崗位,只有念及他人待遇,把個人的幸福與社會的進步緊密聯系起來,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價值。
第五段:以袁隆平為榜樣,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
紀念袁隆平,我意識到一個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奮斗。袁隆平的一生是充滿了奮斗和追求的,他在農業科研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也是一個懷揣夢想和堅持追求的人。紀念袁隆平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也激發起我追求夢想的動力。我相信,只有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奮斗,才能達到人生的圓滿和完整。
以上是我對紀念袁隆平心得體會的闡述。袁隆平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更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激勵和啟示。通過紀念袁隆平,我們能夠汲取他身上的智慧和精神,不斷激勵自己前行,為社會、為他人、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美好。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四
205月22日,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發布了袁隆平在長沙逝世的消息。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獲得了“共和國勛章”等,他雖然一生只做一件事,卻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爺爺非常低調,他身價過千億,平時只穿十幾塊錢或者幾十塊的衣服,國家給了他豪宅,可是他把房子改成了研究“海上雜交水稻”的地方。
我們國家有很多像袁隆平爺爺一樣可歌可泣的人。郭明義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撐起了180個家庭,用6萬毫升的鮮血挽救回了75條鮮活的生命,用執著的無私奉獻激發了5000多人的愛心。楊善洲帶領大家在扎根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里,種植樹木為5。6萬畝,他一干就是22個春秋。任長霞是一名公安局局長,有一次一些壞人把七個人害死了,任長霞決定挖掉這顆毒瘤,那幾個人要用錢賄賂她,她卻依法懲治了那些壞人。
但是也有一些人只為自己著想,不擇手段,做了很多壞事。李敦書是湖北武漢局局長,利用權力收取賄賂二十多萬元。之前有一些人為了賺錢,居然在大家喝的牛奶里放了一些讓人生病的三聚腈胺。還有一些主播,她們曬一下包包,開一下豪車,制造一些假新聞,粉絲們就會傻傻地給他們刷禮物。我覺得,那些反面教材根本不能和袁隆平爺爺這樣正能量的人相提并論。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五
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斯博士曾這樣評價過他“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還給全世界帶來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開設了一片試驗田。他忘記自己是知識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驕陽下,哈著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認尋找他夢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陽光炙烤著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個悶熱的火爐,汗水流了一層又一層,在背上結了一層鹽霜,皮膚曬得黑得透亮。每天拖著沉重的身軀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
袁隆平卻說:“要不我們倆一起去,這樣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這樣艱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農民都自嘆不如。他的行動讓人不解,很多農民兄弟都問他:“你個知識分子,月月有工資拿,每天講講課,做做實驗多清閑啊。和農民一起吃這個苦;遭這個罪是為啥呢?”是啊,為什么呢?他們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著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夢想,讓人類戰勝饑餓的夢想。每當這時,袁隆平都會手拿煙袋笑一笑,隨即又鉆進那一望無際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這樣安貧樂道,不懼困苦,不怕失落,他會從雜交水稻事業的每一個微小的進展中得到鼓勵,得到靈感,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昨天一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饑餓,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饑餓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望這依舊是一條假新聞,多希望再辟謠一次。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大,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勛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么寶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勛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六
“我年齡90歲,卻有著80歲身體,20歲心理”這句話出自于袁隆平爺爺口中,袁隆平爺爺是我最崇拜一個人,因為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然而,就在星期六下午,一個驚人消息傳開了,那就是——我們可敬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聯合國為中國送食物中26年,就是他為這件事畫上了完美句號。聽老師說,袁隆平爺爺小時候是在城市里長大,而他大學畢業之后,要去農業干活,但是他爸爸媽媽都不同意,最后經過袁隆平爺爺好說歹說,終于說服了他爸爸媽媽。袁隆平爺爺為了研究雜交水稻受了無數次失敗,就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后,一場大雨拔光了他秧苗,要不是在偏僻地方發現還有完整五株秧苗,那他工作就算是前功盡棄了。又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后,他所在位置又發生了7。7級大地震,所有人都勸他趕快離開,但是他卻說“我實驗田在這里,我秧苗也在這里,所以我不會離開。”在地震時候,他竟然搭了個帳篷搭在了秧苗田里,最后總結出了雜交水稻培育過程。所以它被命名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為什么袁隆平爺爺造成了這么多次失敗,他還不放棄呢?因為在他心中,一直有兩個夢,在鼓舞著他。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有一次,他做夢夢見他底秧苗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掃把那么大,鼓勵兒則像玉米那么大,他正在他助手在這下面乘涼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想如果雜交水稻面積等于半個地球陸地面積,那么,至少還會多養育4~5億人口。就是這兩個夢一直鼓舞著他,讓他有不放棄勇氣。
當星期六上午,我聽到袁隆平爺爺去世之后,整個人仿佛都癱瘓了,心都快要碎了。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像他這樣無數精神多該值得我們學習呀!所以,我們以后一定要吃光盤子里每一粒米,來紀念我們袁隆平爺爺!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七
1930年9月7日,一個注定偉大的人出生了,2021年5月22日,一位享譽世界的人去世了。他就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袁爺爺出生于戰亂時期,見證了饑荒的可怕,患難時期糧食對人民的重要性,于是袁爺爺暗下決心,長大之后要讓群眾任何時候都有糧食可以食用,要讓中國不再出現饑荒。
他努力學習,23歲時畢業于西南農學院,一直堅持研究水稻產量,在田中發現一株“鶴立雞群”的水稻,根據這株水稻,他研究出了一粒種子,特殊的種子,種在了稻田中,這粒種子,經過了一波三折,最后成長為一片稻田,長成了袁爺爺的代名詞——“雜交水稻”
他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推廣和應用,每畝水稻產量最高可達500公斤,使全世界為之震撼,養活了世界數億人口。我們所有人都所知道的是,袁爺爺他確確實實使中國再也沒有經歷過一次饑荒,他使更多的人,能吃上更多的飯。
袁爺爺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袁爺爺的精神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會有一代又一代的人銘記著袁爺爺,也會有一輩又一輩的人延續著袁爺爺的精神。我想,這應該是袁爺爺最想看到的結果,這是我們能給袁爺爺的最好的慰問。
袁爺爺他一直“活”著,活在我們心中,活在每一片稻田中,活在夢里。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八
一片土地,一把稻米。一片顆粒無收的土地,哭聲直上千云霄。一把稻米,那會是幾十人,乃至百余人的生命。“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一片土地,1100公斤。夏日的風吹過稻田,小小的稻苗隨風擺動,似乎是一片夏日的悠閑。可小小的稻苗永遠也不會知道,一位老人不再會開著小車在田間,小心地培育它們。
小苗們會努力長的很高,長的很大,要像高粱一樣高,穗子要像笤帚那么長,結出的稻米要像花生米一樣大……不會再有人為饑餓所迫,因為“我的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我們害怕偉人的離去,我們害怕后來的人們不記得他們,害怕他們真的變成課本上的一行文字。最可怕的事情,是遺忘。我們害怕他們只知道假大空的概念和意義,不知道他們真正的付出了多少,真正的為什么值得我們記住。我們真的不會忘記。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粥一飯思來之不易!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九
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斯博士曾這樣評價過他“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還給全世界帶來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開設了一片試驗田。他忘記自己是知識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驕陽下,哈著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認尋找他夢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陽光炙烤著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個悶熱的火爐,汗水流了一層又一層,在背上結了一層鹽霜,皮膚曬得黑得透亮。每天拖著沉重的身軀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
袁隆平說:“要不我們倆一起去,這樣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這樣艱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農民都自嘆不如。他的行動讓人不解,很多農民兄弟都問他:“你個知識分子,月月有工資拿,每天講講課,做做實驗多清閑啊。和農民一起吃這個苦;遭這個罪是為啥呢?”是啊,為什么呢?他們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著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夢想,讓人類戰勝饑餓的夢想。每當這時,袁隆平都會手拿煙袋笑一笑,隨即又鉆進那一望無際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這樣安貧樂道,不懼困苦,不怕失落,他會從雜交水稻事業的每一個微小的進展中得到鼓勵,得到靈感,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采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里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個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于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并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后,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后,帶領我們在學校里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么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于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十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米飯時,也許你會想到寫出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但我想到的是解決了一半中國人吃飯問題的袁隆平爺爺。
講起袁隆平爺爺光輝的成就,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袁隆平爺爺出生在一個條件優越的家庭。在當農校教師的時候,他就在想怎么讓人們吃上香噴噴的米飯。袁隆平爺爺當時的地位雖然不高,卻時刻為國家著想。
袁隆平爺爺培育雜交水稻失敗過3000多次,但再大困難他也能克服,連全國聞名的鐘南山爺爺都對他的精神贊嘆不已。的時候,習近平主席為袁隆平爺爺頒發了共和國勛章。不久前的5月9日,人民日報報道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團隊再創畝產1004。43公斤的佳績。
新聞上說袁隆平爺爺穿的一件最貴的t恤衫只花了七十元。其它的衣服只花了三四十元。袁隆平爺爺無所謂名利,一心只想種出更多的糧食,養活世界上更多的人。
我覺得袁隆平爺爺是一個渾身上下都充滿責任感的人,時時刻刻都在為國家、為人民著想。是他,不畏酷暑嚴寒騎著電動車去田里驗苗。是他,不論風吹日曬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他也是一個不忘初心的人,做夢都想著為那些吃不上飯的人種出更多的糧食。
我在手機上看到袁隆平爺爺逝世的消息時,長沙的老百姓都在奔跑著去醫院送別,他們一邊跑,一邊含著淚水在喊:“袁老!袁老!”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袁隆平爺爺是一個多么偉大的人。
袁隆平爺爺有著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強烈的愛國精神,我希望袁老在另一個世界里過得安心、快樂,我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實現袁老的禾下乘涼夢!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十一
“我年齡90歲,卻有著80歲的身體,和20歲的心理”這句話出自于袁隆平爺爺的口中,袁隆平爺爺是我最崇拜的一個人,因為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然而,就在星期六的下午,一個驚人的消息傳開了,那就是——我們可敬的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聯合國為中國送食物中的26年,就是他為這件事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聽老師說,袁隆平爺爺小時候是在城市里長大的,而他大學畢業之后,要去農業干活,但是他的爸爸媽媽都不同意,最后經過袁隆平爺爺的好說歹說,終于說服了他的爸爸媽媽。袁隆平爺爺為了研究雜交水稻受了無數次失敗,就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后,一場大雨拔光了他的秧苗,要不是在偏僻的地方發現還有完整的五株秧苗,那他的工作就算是前功盡棄了。又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后,他所在的位置又發生了7。7級的大地震,所有人都勸他趕快離開,但是他卻說:“我的實驗田在這里,我的秧苗也在這里,所以我不會離開的.。”在地震的時候,他竟然搭了個帳篷搭在了秧苗田里,最后總結出了雜交水稻的培育過程。所以它被命名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為什么袁隆平爺爺造成了這么多次失敗,他還不放棄呢?因為在他的心中,一直有兩個夢,在鼓舞著他。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有一次,他做夢夢見他的底的秧苗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掃把那么大,鼓勵兒則像玉米那么大,他正在和他的助手在這下面乘涼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想:如果雜交水稻的面積等于半個地球陸地的面積,那么,至少還會多養育4~5億人口。就是這兩個夢一直鼓舞著他,讓他有不放棄的勇氣。
當星期六上午,我聽到袁隆平爺爺去世之后,整個人仿佛都癱瘓了,心都快要碎了。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像他這樣無數的精神多該值得我們學習呀!所以,我們以后一定要吃光盤子里的每一粒米,來紀念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十二
兒時,暑假時節到了鄉下玩耍,父母并非回來,便感受到了久連的輕松。
只有爺爺,陪伴著我。
滴答!滴答!“丫頭,快起來。”爺爺總是叫我“丫頭”,他和藹地笑著。
“給,芒果味的!”我興沖沖地起來,困意全無,興奮地拆著包裝。“喏這周份的。”我開心地翻閱著這獨一無二的“爺爺出版社”出版的“故事書”。”
滴答,滴答!在那一次的集市中,我看見了這大鐘,無論旁人如何喧鬧,
它指揮搖著鐘擺,滴答!滴答!地叫。我便從那時對它有一種莫名的喜愛。我軟磨硬泡地叫爺爺買,這大鐘便到了我家的客廳中。
滴答!滴答!“爺爺你在種什么呀?”我爬在爺爺背上,“爺爺在種櫻樹,咳咳?”“噢,那是不是以后就有櫻花看了呀!”我用孩童那份獨有的天真之心,興奮地問道“對啊!咳咳,以后我丫頭也有櫻花看,咳咳,櫻花聞了!”院中久久回蕩著我的笑,與爺爺的咳嗽聲。
滴答,滴答!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個個垂喪著臉,”爺爺躺在一個沒有被子的板上。”媽媽!爺爺怎么了?生病了嗎?快去叫醫生呀。”我還滿臉天真的看著媽媽。“孩子,爺爺老了。該息休息了。”這時我想起那個大鐘,大叫道:“有了,我去讓大鐘往回轉,爺爺就又起來了!”我興奮地大喊道,媽媽什么也不說,一把把我摟住。眼睛,也紅了。
滴答!滴答!我也曾一次次嘗試著把藏著的棒棒糖放在你的手中,讓你醒來;也曾無數次聯想你坐起來,說:“開個玩笑,喏這周份的!”可是并沒有,你已經休息了九年,我從一個小孩變成了一名有著自我意識,現實的人了。
滴答!滴答!大鐘還繼續走著,櫻花第一次開了,可你卻走了,聞不到了,家人說你不會說話,我說:“不!你們如今的生活是在他不辭辛苦的勞動上建立的!當他一睜眼,他便知道,他要賺錢養活一個大家庭……”說著說著,我便開始吼了,吼著的吼著,我便開始哽咽了。
滴答!滴答!十二點了,大鐘狠狠地叫了一下;將我叫醒,不知是何時,我的眼眶早已通紅,眼望著大鐘,心想著爺爺……我又是何等渴望我將大鐘停止后,你笑著對我說:“丫頭,長大了;替節爺著想了!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心得體會(實用13篇)篇十三
袁隆平爺爺是我們國家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他憑一己之力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我有由衰地敬佩他。
在我的腦海中,袁爺爺的形象總是定格在身上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田野里辛苦勞作……他古白色的臉上道道皺紋,宛如他所熱愛的土地,有太陽的印記和五谷的芳香……幾十年如一日的嘗試摸索著最終心愿得以實現。
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第1個夢就是高產,更高產,就是“禾下乘涼夢”,這是真正做到的夢,在我們高產雜交稻穗下乘涼。第2個夢就作文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走出國門,讓雜交稻為世界的糧食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貢獻。假如現在還只有幾百萬噸,那就要做到八千萬公頃。
袁爺爺曾經說過:“科學研究是要勇于探索,勇于創新,這個是關鍵。”正是因為他艱苦奮斗,執著追求。不怕困難。所以他最終成為了一位科學巨匠,一顆閃耀在科學天空中的巨星。
我覺得袁隆平爺爺最讓我敬佩的,除了他艱苦奮斗。勇于創新,不怕困難的精神更多的是他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他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但是從來沒有想借此發財或者身局高位,他那種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目前社會人士所缺失的,也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
我也要像袁隆平爺爺一樣,不怕困難,艱苦學習,勇于創新,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