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應當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個性化設計。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優秀的教學計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一
通過對“圖形的旋轉”的備課與教學實施,總結了一些教學時應該注意的方法。數學課主要鍛煉的是思維能力,僅僅靠記憶和枯燥的學習來記憶書本上的知識和內容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以學生為主體。
如果采用被動式教學,即知識單純地由老師給予學生,不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主動式學習。那么教學的時候,就要注意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以老師授課為主體。
知識與生活結合。
如果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的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的興趣,隨時隨地地鞏固知識,和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旋轉的圖案可以很好地將生活與學習接軌。使得數學和現實世界發生交叉,認識到數學的迷人之處,數學的美。讓學生明白,數學并不只是存在于課本當中,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6.3把握教學重點“圖形的旋轉”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于旋轉的三要素就: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把握好教學的重點,無論是用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學習,還是由學生自主創造圖案,都不應該離開這個教學重點。否則只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因此,老師在授課的時候要能夠把握好上課的節奏,不能讓學生只沉浸于一些案例,而忽略了對知識的把握。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二
學生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節課所學的圖形的旋轉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或平移的過程中,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它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美、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設計具有重要作用。
1、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后的圖形。
1、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明確是繞哪一點進行旋轉的。
2、能找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原圖形。
多媒體、三角形紙
4張扇形張、方格紙、三角形紙
一、創設情景
電腦出示一組圖案,請學生欣賞。
師:這些圖案美嗎?
生:美。
師: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呢?
生:通過旋轉設計成的。
師:這些圖形是怎樣旋轉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圖形旋轉的知識,并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順時針方向。
(1)師出示一個鐘面模型。
(2)問:鐘面上的時針是怎樣旋轉的呢?你能用手勢比一比嗎?
(3)抽生比劃時針轉動的方向,全班一起跟著比手勢。
(4)師:時針轉動的方向叫順時針方向。板書:順時針方向
(5)師:生活中很多圖形都是按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的。
2、體會旋轉900的過程,明確是繞哪個點進行旋轉的。
(1)電腦出示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思考:圖a是怎樣變化就得到了圖b?
生:圖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就得到圖b。
師:圖a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多少度得到圖b的?
生:圖a是以o點為中心旋轉900得到圖b的。
師:誰能用完整的語言說說圖a到圖b的變化過程?
生:圖a以o點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0得到圖b。
師板書:以o點為中心旋轉900
(2)請學生繼續看屏幕并思考:圖b怎樣變化就得到圖c,圖c怎樣變化就得到圖d?
a、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b、全班匯報,抽生說說圖b到圖c,圖c到圖d的變化過程。
c、拓展思維:
師:圖形d可以看作是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多少度得到的?
生:圖形d可以看作是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0得到的。
3、轉一轉,說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1)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抽生說說老師是以哪個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
(2)學生從信封里取出三角形以一個點為中心進行旋轉,并和同方交流是以哪個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
(3)完成:填一填。
以點a為中心旋轉的圖形是()
以點b為中心旋轉的圖形是()
以點c為中心旋轉的圖形是()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54頁說一說的第2題。
(1)圖形1繞點o順時針旋轉900到圖形()所在的位置。
(2)圖形2繞點o順時針旋轉900到圖形()所在的位置。
(3)圖形2繞點o順時針旋轉()到圖形4所在的位置。
三、小結反思:剛才我們學了有關圖形旋轉的哪些知識?
生1:很多圖形化都是按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的。
生2:圖形是以一個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
生3:我能把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0。
四、鞏固練習。
1、電腦出示教材55頁試一試的第一題,說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1)先讓學生觀察并猜一猜,圖a如何變化形成圖b。
(2)學生拿出圖片轉一轉。
(3)抽生在屏幕上展示圖a到圖b的變化過程。
(4)重點指導第4幅畫,先讓學生獨立轉一轉,再請學生說說圖a到圖b的變化過程。
生1:圖形a逆時針方向旋轉900得到圖b。
生2:圖形a順時針方向旋轉2700得到圖b。
2、指導從學生完成試一試的第2題,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b和圖形c。
(1)圖形a向下平移3個方格得到圖形b。
(2)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0得到圖形c。
3、在音樂聲中結束新課,教師小結:生活中有很多圖形都是按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的,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大家課后搜集一些有關圖形旋轉的知識,下節課再交流。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新理念。同時結合我校的科研課題情趣教育,體現了數學情趣課堂的特點:數學課堂應生動有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內心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態度體驗,產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與探挖的情緒,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得到教與學的和諧,情、趣、智與知的統一。本節課有下面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本節課的內容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內容的有趣從而讓學生充滿情趣學習數學知識,體現“玩中學,樂中悟”是本節課最突出的特點。
例如,開課伊始,通過讓學生欣賞一組圖案,并將其中一部分圖案進行分解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讓學生從動態演示中體味圖形旋轉的過程,直觀形成了知識的表象,為新課教學做了良好鋪墊。同時也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學中我首先把握學情,將旋轉的三要素分散開來,各個擊破。首先利用鐘表上指針的旋轉來認識旋轉的方向;其次利用課件在方格紙上動態分解演示圖形旋轉的過程,來認識固定點和旋轉的度數。將教學的重、難點于教學環節的自然推進中逐步得以突破。讓學生不感到數學學習的枯燥,從而積極投入學習活動,學得高效,學得深入,學得興奮。
第二重視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例如,通過讓學生固定三角形的一點來旋轉這個三角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圖形是繞“固定點”旋轉的。通過讓學生動手旋轉方格圖片,進一步體會旋轉的方向與度數。旋轉變換帶給學生奇妙的感覺,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欲望;練習圖形的旋轉過程,既讓學生演示了順時針旋轉,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逆時針旋轉等不同方法得到圖案,培養學生的思維廣闊性。最后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平移和旋轉90度后的圖形,既是對本節課的知識的鞏固與延伸,又為下節課設計圖案作鋪墊。
總之,我認為本節課教學設計的層次比較清晰,從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再到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得到了充分地發展。整節課學生都以積極的情緒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這正是北小人所追求的理想課堂――情趣課堂。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三
1.在圖形旋轉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形上的每一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b.圖形上的每一點轉動的角度相同。
c.圖形上可能存在不動點。
d.圖形上任意兩點的連線與其對應兩點的連線相等。
b、圖形上的每一點轉動的角度都等于旋轉角,正確;。
c、以圖形上一點為旋轉中心,則這個點不動,正確;。
d、旋轉前后兩個圖形全等,則圖形上任意兩點的連線與其對應兩點的連線相等,正確.
故選a.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理解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的含義,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旋轉90°,并能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旋轉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讓學生在認識旋轉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與變化的興趣,并進一步的`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圖形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并能將旋轉后的圖形畫出來。
教學準備:
方格紙、課件、水彩筆、可旋轉三角形紙片的硬紙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幾天風大,看到好多小朋友在操場上玩這個(出示自制小風車),有風的時候它會怎么樣?(旋轉)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旋轉。(板書一半課題:旋轉)。
二、動手操作體會方法。
1、自己動手將課本30圖片上的小旗幟繞m點順時針旋轉90度。
2、自學提示。
(1)可以先把旗桿旋轉90度,然后在找旗幟。
(2)把圖直接畫到書上。
(3)先自己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
3、教師檢查學生做題情況。
4、教師小結作圖方法。
三、當堂訓練。
1、完成課本30頁第二副插圖的繪圖,繪圖是注意旋轉的方向和旋轉的方法。
2、教師巡視檢查。
四、課堂總結。
旋轉圖形時應該注意什么?
五、作業布置。
六、板書設計。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五
本節課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三章《旋轉》第一節“圖形的旋轉”的第一課時,是一節概念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軸對稱、平移兩種圖形變換,對圖形變換已經有一定的認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圖形變換的認識會更加完整.學習一種圖形的變換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1)通過實例認識這種圖形變換;。
2)探索這種圖形變換的性質;。
3)做出一個圖形經過這種變換后的圖形;。
4)利用這種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
5)用坐標表示這種圖形變換。
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以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為切入點,以探究活動為主線設計了四個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具體實例認識旋轉,經歷對生活中旋轉現象的觀察分析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通過動手進行數學實驗探索旋轉的基本性質,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數學問題掌握旋轉變換中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質;通過經歷對具有旋轉現象的圖形的觀察,操作,畫圖等過程,掌握好作圖的基本技能。
1)每個學生準備兩個全等的三角形,用線串住一對對應點。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通過觀察具體事例認識旋轉,探索它的基本性質。
在發現、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旋轉這一圖形變化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發展學生直觀想象能力。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解決問題。
在了解圖形旋轉的特征,并進一步應用所掌握的這些特征進行旋轉變化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
學生在經歷了實驗探究、知識應用及內化等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具體、生動、靈活,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重點。
歸納圖形旋轉的特征,并能根據這些特征繪制旋轉后的幾何圖形.
難點。
活動流程圖。
活動內容和目的。
1、感受旋轉。
觀察、發現現實生活中一些旋轉現象的共同特點.
2、實驗探究圖形旋轉的特征。
對幾何圖形進行旋轉變換(手工繪圖或幾何畫板繪圖),
探究圖形旋轉的特征。
3、知識應用。
解決蘊含旋轉變換的實際問題和數學問題。
4、內化小結。
對比軸對稱、平移變換進行學習反思,在思辨中完成知識內化,完善原有認知結構.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九年級數學圖形的旋轉教學計劃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六
在學生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對稱,平移,旋轉后,本學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學習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說真的,教材看起來編排的比較簡單,但對學生來說沒有一定的空間觀念還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要畫出旋轉90度后的圖形,有些孩子想象不出根本無從下手。我的目標就是在課堂上怎樣把這個知識點講的更加簡單通俗,學生易于理解一點。課前我認真看了教參,對教材還是進行了適當的處理,應該說課前的準備是比較充分的。從課堂復習效果看,也實現了教學目標。
這節課教材中呈現的圖形變換內容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問題,每個圖形的變換都有多次不同的變換過程,相對來說有一些難度。而學生之前所接觸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接觸了在方格紙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作簡單圖形的90度的旋轉和常見圖形的軸對稱的判斷。如果一開始就引入教材內容,由于遺忘等因素,學生學起來會有一些困難。所以,在課堂開始的前幾分鐘,我用教具的運動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圖形變換,大部分同學都能用準確地語言說出三種變換,為后面教材內容的順利進行做了鋪墊。回想起來,在環節設置方面這樣做還是可行的。
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我想。應該讓孩子們先感知生活中的旋轉現象,產生一種朦朧的意識后在來教學。我帶領孩子們仔細觀察鐘表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是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我要孩子么討論,觀察旋轉的圖形是看整個圖形簡單些還是選擇圖形中的一個點來觀察簡單些?圖形繞一個點旋轉,這個點在圖形旋轉時位置發生了變化嗎?孩子們在弄清楚這兩個問題后,我再教學例題3,并且要求學生明白在表述圖形的旋轉時,一定要說清“圖形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么方向旋轉”“旋轉了多少度”這三點。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圖形的翻轉或旋轉、拉伸或扭曲、放大或縮小的技巧。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自學合作能力。
3、滲透審美教育和事物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教學圖形的旋轉與扭曲。其中圖形的翻轉或旋轉、拉伸或扭曲、放大或縮放,其中前兩部分是學生初次接觸,尤其是拉伸和扭曲的對話框中數據的輸入,比較難,教師在此需要多引導,而放大或縮小則可以讓學生以舊引新,進行學習。為了使課程銜接的更密切,可在學生將所有的知識都學習了之后,再完成最后的作品。
【策略方法】。
這節課先通過演示圖形的翻轉、旋轉、拉伸、扭曲、縮放等變化,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學生小組討論、自己操作初步掌握圖形翻轉或旋轉、拉伸或扭曲、放大或縮小的方法,再結合一定的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最后作品的設計在學生完成的基礎上再創作,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圖形的翻轉、旋轉、拉伸、扭曲、縮放,難點是圖形的翻轉、旋轉、拉伸和扭曲。
【教具學具】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新任務:
師:同學們,在畫圖程序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好多知識。上節課大家還用所學的知識畫出了奧運會獨特的標志《美麗的五環》(出示五環圖片)。今天的學習,老師就請來了五位可愛的小伙伴和我們一起學習更多關于圖片操作的新的知識。看看我們大家誰的表現最棒。
播放福娃宣傳片視頻。(出示課件影片)。
師:同學們觀看完影片,大家認識這五位小嘉賓嗎?(定格五福娃的圖片)。
生:交流回答……。
生回答。
二、新授與討論。
1、學習圖畫的放大和縮小。
師:瞧,誰先跑來和大家打招呼了,原來是福娃晶晶,大家覺得晶晶的樣子從遠到近有什么變化嗎?(出示課件)。
生回答……。
師:對了,晶晶其實是身體變大了。想知道他是如何變化的嗎?那就讓老師來當當魔法師,教教大家方法吧。
介紹方法:首先在畫圖程序中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請出福娃晶晶,放大畫紙。想讓晶晶的樣子放大,這時候就要借助“選定”工具,先將整個晶晶選中,此時在虛線框外有八個藍色的頂點,將鼠標放在右下端的頂點上,拖動虛線框。放大-往下拖動;縮小-往上拖動。(師演示操作步驟,生觀察學習。)。
師:同學們想不想也來試試?
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看同學們把晶晶變大變小,玩的這么有意思。這時候,福娃妮妮也來和大家玩玩游戲,大家看她多厲害啊!玩起了體操動作,為奧運會做熱身運動呢?(出示課件,福娃妮妮翻轉/旋轉圖片)同學們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嗎?那就一起來學習圖形的翻轉與旋轉知識吧。
介紹方法:學著福娃妮妮,我們也讓晶晶運動起來吧。先選中圖片(晶晶),然后單擊菜單欄-圖像-翻轉/旋轉,此時會跳出一個對話框,顯示選項。分“水平翻轉”、“垂直翻轉”、“一定角度旋轉”。只需選中前方圓形按鈕,單擊確定即可改變。例:水平翻轉“晶晶”。同樣方法,可以垂直翻轉,一定角度旋轉。
師:同學們也快快讓晶晶做做體操運動吧,來進行一場熱身運動。
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生觀察回答,發現問題,嘗試解決。
師總結:其實迎迎是變胖、變高了。大家想不想讓晶晶也像迎迎那樣,長胖長高呢,學習了圖片的拉伸知識就能做到。
介紹方法:同樣方法選中圖片“晶晶”,然后單擊菜單欄-圖像-拉伸/扭曲,此時會跳出一個對話框,選擇上方拉伸選項,分水平拉伸與垂直拉伸。默認時,兩選項都是100%,單擊小對話框,可以修改里面的數字。大于100%,水平拉伸可使圖片“變胖”,反之“變瘦”。垂直拉伸,大于100%可使圖片“變高”,反之“變矮”。同時修改,可以變化兩樣。例:“晶晶變高變胖”,都修改為200%。
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看著大家給晶晶做了這么大的變化。福娃歡歡高興極了,給大家跳起了漂亮的舞蹈,看他那扭動的身姿多美麗啊,想知道扭動的方法嗎?(出示課件歡歡圖片)學習了圖片的扭曲知識就懂得了。
介紹方法:福娃晶晶看歡歡跳的這么高興,也想參加。同樣方法選中圖片“晶晶”,然后單擊菜單欄-圖像-拉伸/扭曲,此時會跳出一個對話框,選擇下方扭曲選項,扭曲是按一定角度的,同樣分成水平與垂直。度數修改有范圍限制,只能從-89—89度。超過這個數字,系統會提示出錯。同時修改,可以變化兩樣。例:“晶晶扭腰”,水平扭曲30度。
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三、總結。
師:今天晶晶陪同學們玩了這么多變化游戲,大家就像魔法師一樣,開心地變著魔術,同時也學到了許多新知識。同學們高興嗎?(生回答)那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快樂的心情下課吧。(評價學生學習成果)。
生整理保存圖片,關機離開。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八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教學難點〗。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決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里,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
逆時針方向。
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
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么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細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于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粘貼在黑板上。
討論:
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狀、大小都不變)。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么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后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2.
四、欣賞,升華。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欣賞旋轉的美。
生:真美呀!
師:你知道這些美麗的圖形都是做了什么運動得到的嗎?(旋轉)。
2、揭示課題。
2、仔細觀察,認識旋轉的要素。
1、出示生活中物體。
師:你知道下面哪些物體是在做旋轉嗎?
生:電風扇、風車、旋轉木馬、地球。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秋千、汽車的車輪、過山車-----)。
師:同學們的思維很開闊,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轉呢?
3、師:仔細觀察它們都繞一個什么在旋轉呢?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旋轉嗎?(-物體繞某一個點或軸運動的過程叫做旋轉。)。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旋轉,那物體是怎樣旋轉的?旋轉有什么特征呢?
3、師:今天我們就從日常生活中關系密切的鐘表和風車開始研究“旋轉”現象。
你能看出它們的旋轉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相同點:圖形的旋轉都圍繞一個固定的點旋轉。我們把這個相對固定的點叫做中心點。
不同點:圖形旋轉的方向不同。
4、用你的手比劃一下,時鐘的指針是怎樣運動的?
師:我們把時鐘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風車的旋轉方向與時鐘相反,叫什么旋轉?(逆時針旋轉)。
5、出示:電風扇、地球、齒輪。
師:旋轉你會判斷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嗎?
6、再次用手勢確認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
7、師:你要仔細觀察哦!
8、指針從“12”繞點o順時針旋轉30°到“1”
指針從“1”繞點o順時針旋轉60°到()。
指針從“3”繞點o順時針旋轉()度到“6”
指針從“6”繞點o順時針旋轉()度到“12”。
師:剛剛我們在研究指針的旋轉時除了說到了中心點和方向外還說到了什么?(角度)。
師:現在你知道敘說物體的旋轉要說清楚什么了嗎?
9、小結。
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
三、動手操作,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展示交流:可以繞點o,也可以繞點a;可以順時針旋轉,也可以逆時針旋轉。
(觀察旋轉前后的線段,什么變了?什么不變?
模擬操作,類比遷移。
教師利用旋轉前后的兩條線段,補充第三條線段圍成了一個三角形。這時,
由“線段的旋轉”自然遷移到第二階段“面的旋轉”。
課件出示:你能把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嗎?
要求:學生邊操作邊思考,旋轉前后,三角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原來三角形每條邊分別旋轉到了哪里?
師:你能運用所學的知道把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嗎?請同學們利用老師課前發給你的三角形學具在學習材料2上演示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
2、同桌交流結果。
3、學生演示匯報(三角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位置變了,中心點、圖形的大小、形狀沒有變。
4、課件演示(觀察并回答:原來三角形每條邊分別旋轉到了哪里?)。
【拋開實物,由具體到抽象,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動腦思考,熟練旋轉的應用。
四、感受旋轉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我們知道圖形在旋轉時,自身的形狀與大小是不會變化的,其實生活亦然,當你為生活的山重水復而愁眉苦臉時,不妨旋轉一個角度看世界,相信你會收獲一個柳暗花明的美好心情。祝各位同學每天都有好心情!
【再次感受數學從生活中來,又應用于生活;數學也可以很美,】。
五、板書設計。
中心點:固定不變。
順時針方向。
方向:
逆時針方向。
角度。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十
1、知道圖形旋轉的概念,能找出旋轉圖形中的旋轉中心、旋轉角度和對應關系。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經歷對生活中旋轉圖形的觀察、討論、實踐操作,使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掌握旋轉的有關概念,探索和發現旋轉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會準確找出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旋轉中心、旋轉角。
三、教學難點。
對圖形旋轉過程中旋轉角相等的理解,會準確找出旋轉角。
旋轉中心不在三角形頂點時旋轉角的確定。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學習目標。
1、板書課題。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一同來學習“圖形的旋轉”。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投影)。
2、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觀察,認識并描述圖形的旋轉。
(2)、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知道圖形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度數)。
(3)、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出示生活圖片。
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見的轉動,觀察轉動時各點的運動情況得到圖形在轉動時,位置始終不變的那一點叫做旋轉中心。圖形轉動的角度叫做旋轉角。
區分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以及旋轉的三要素。
2、由鐘表的旋轉,得到線段轉動的旋轉角,學生描述鐘表的旋轉,加深旋轉三要素的記憶,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由線段的旋轉引申到幾何圖形的旋轉,進一步得到:旋轉前后的兩個圖形形狀和大小不變,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二)感受生活中的旋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圖形繞著某一個點旋轉一定角度時,能與自身重合。
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三)、全課總結,鞏固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一種運動----旋轉。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1、課本習題2、3。
2、動手操作:請設計一個繞一點旋轉一定角度后能與自身重合的圖形。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十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圖形的旋轉》是在學生學習了平移、軸對稱之后的又一種圖形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形的旋轉》這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本節課,正是讓學生經歷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圖形的變換》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在不同的學段要求也不同。在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本節課要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的圖形,并用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簡單的圖案,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
九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通用12篇)篇十二
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圖形的旋轉》是在學生學習了平移、軸對稱之后的又一種圖形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形的旋轉》這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本節課,正是讓學生經歷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教學內容及分析。
《圖形的變換》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在不同的學段要求也不同。在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本節課要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的圖形,并用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簡單的圖案,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