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心得體會,我們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以下是一些別人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寫出更出色的心得體會。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一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神秘的窯洞,高亢的信天游,是我腦海中對延安最深的印象。近日在市政務中心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我們一行20余人赴延安開展“追尋領袖初心提升為民服務”主題黨日活動,我們懷著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一起走進梁家河---延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追尋總書記青春足跡,瞻仰偉人風采,感受革命老區人民質樸的風情。我們實地觀看了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在梁家河勞動生活學習的地方,還參觀了楊家嶺、棗園、王家坪、延安革命歷史紀念館。
走進梁家河,我深切領悟了其中的大學問?!耙獮槿嗣褡鰧嵤?!”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村當知青插隊時就有的想法,他當年帶領村民打壩淤地,打井抗旱,建沼氣池,辦鐵業社、縫紉社、磨坊等發展生產,以敢為人先的作風和擔當,推動梁家河村貧困面貌發生了變化。今日的梁家河,村中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教育……一路上,我都是聽著、看著、想著,熱淚盈眶的感受著習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們在梁家河村史館和知青窯前,在陜西第一口沼氣池前,在至今仍發揮效用的淤地壩前,在總書記當年留下足跡的那些地方,傾聽著總書記與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傾聽著總書記刻苦讀書學習的故事,傾聽著總書記艱苦歲月的歷練故事。在梁家河村史館,黨旗前我們全體人員莊嚴宣誓,重溫了入黨誓詞。我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次沖擊和震撼,得到了一次次洗禮和升華。
我們還參觀了楊家嶺、棗園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和王家坪。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讓我了解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史。一座座狹小的窯洞里只有簡陋的生活用品,曾居住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他們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這里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里領導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如今,見證了中國革命艱苦歷程的一排排窯洞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遺跡,讓人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經的是怎樣一段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給后來人以警醒與力量。在舊居前,我久久肅立,心情無法平靜,我感受到老一輩共產黨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對革命事業的執著和忠誠。
延安之行,使我提高了對黨的認識水平,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奮斗、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在艱難環境下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進一步增強了事業心責任感,激發了愛崗敬業的熱情和干勁。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二
近期,市政務中心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習《梁家河》活動,通過赴革命圣地延安、梁家河進行實地參觀、現場教學和情景教學,廣大黨員干部心靈上受到震撼,精神上受到洗禮,思想上得到啟迪,大家紛紛提筆,寫下了深刻的感悟。即日起,“安康政務微平臺”開通“感悟《梁家河》傳承延安精神”欄目,精選部分心得體會,供大家交流學習。
作為一名黨員,我有幸深入梁家河實地參觀學習。在梁家河學習期間,我們認真參觀了習總書記當年插隊時住過的窯洞、土炕和修建的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知青淤地壩、村黨支部及村史館。
通過兩天的學習,我有以下三點體會。首先,總書記在梁家河做人做事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我認為凡事必須實事求是,只有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好心辦好事。看到當年習總書記打壩淤地的地方,感覺陜北跟我們了陜南比,耕地少、農業生產條件惡劣得多。
習總書記當年在解決這個困難的時候,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通過因地制宜,從梁家河實際出發,帶領群眾通過打壩淤地,來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寶貴經驗,讓總書記能夠“居高位而知基層,攬全局更懂細節”。
作為一名政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我們更應該踏踏實實的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多為群眾服務,少讓群眾跑路。
其次,工作必須真心實干,只有黨員帶頭,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想當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產生活最大的問題,總書記就站在群眾的角度,群眾想什么,他就帶頭做什么,群眾盼什么,他就帶頭干什么。于是他就帶領村民打井,建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辦鐵業社等,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照明等問題。他也以“能吃苦,干實事”的黨員干部良好形象,贏得廣大群眾的高度贊譽和真誠擁戴?!翱照務`國,實干興邦”,一定不能在群眾面前夸夸其談,說漂亮話,做表面文章。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看干部;說一千,道一萬,不如黨員帶頭干。作為一名黨員,今后,我們更應該在政務服務工作實踐中,以群眾滿不滿意、實不實惠、來衡量和檢驗。
第三,我覺得做人做事必須實實在在,只有求真務實,才能真正樹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據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壩時,在水溝旁鏟土是個苦差,總書記總是會主動去水溝旁鏟土。這雖然是個微小的細節,但卻體現出習總書記做人做事實實在在的樸實品質。我時常在思考,我們黨員的形象怎么樹?威信從哪里來?去了梁家河,聽了總書記事跡后,我覺得就是靠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實實在在、點點滴滴的工作累積起來。我相信我們只要多吃一點苦、多受一點累,群眾就會少一點愁、少一點難。
通過學習習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的動人事跡,更加堅定了我對工作的信心,真心服務群眾這一理想信念,努力成為一名讓群眾滿意的政務服務工作者。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三
7月15日的今天我們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財務管理學院三下鄉團隊來到了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在梁家河村的學習考察之旅,可謂不虛此行。“梁家河的七年,是習近平世界觀形成的七年,是他認識中國社會的七年,也是他樹雄心、立壯志的七年。他積極進取,學習、實踐、創新,成為黨員干部的楷模,成為每一個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親身在梁家河走過、看過、學過,才能真正感受到梁家河不光是地圖上一個簡單的坐標、生命中一段曾經的歲月,更是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扎根生長的地方?!?/p>
通過今天的學習之旅,我們首先參觀了梁家河的村史館,深刻了解了當時知青下鄉的艱苦環境和對自己對黨的信仰。同時也看到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下鄉的艱苦奮斗的過程,總書記對這里的深情厚誼還被記錄在了村委會的大操場橫幅上:“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鄉?!倍斔牭搅杭液右讶迕撠毜南灿嵑螅钟H筆詞:“梁家河這個小山村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可見在這里不僅有著深厚的革命思想還有著中國發展的新征程。隨后是”飲水思源“.其后面就是三間窯洞式石屋——的”知青井“.那是習近平在梁家河村任支書時為村民建造的第一眼機電井,解決了鄉親們歷來吃水難的大問題。
隨著人群我們又來到了當年下鄉知青的舊居,也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和知青們在這里生活的點點滴滴和酸甜苦辣,也充分讓我學習到了人民情懷,黨性信仰,知識品格,吃苦奉獻,責任擔當,自強不息的梁家河精神。
在過程中我們和長安大學的社會實踐團進行交流,并采訪了當地的村民和來自渭南建行的學習實踐團。讓我如臨其境的學習到了一些深刻的東西。
最后梁家河之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做人做事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后來也談到在陜北七年工作生活經歷時說,”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可以說,四十多年前,年輕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這個優秀品格的重要遵循。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四
用了三個晚上看完了《梁家河》,讓我對***總書記的知青生活有了更親近、更深刻的了解。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青年時代對***,也跟我們很多青年一樣,有過迷茫、有過彷徨、有過失落,但不同對是,***在經歷理想與現實對博弈之后,毅然選擇了扎根農村。這種抉擇,不是逃避,不是退縮,而是實事求是、回歸理性,并且在艱難困苦中磨練自己對意志,默默儲存能量,等待搏擊長空。
試看現在很多青年人,吃不了苦,彎不下腰,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總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甚至遇到一點點挫折后就一蹶不振,看破紅塵。熟不知這并不是現實與社會殘酷,而是我們自己不堪一擊,沒有足夠的韌性和勇氣去生活,去拼搏,去改變。一時的迷茫無可厚非,一世的彷徨卻讓人難以原諒。就像青年時代的***一樣,短暫的迷茫后,選擇了腳踏實地,戰天斗地,不僅學會了勞動,鍛煉了堅強意志,還博覽群書,開闊了眼界,提升了人生格局。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種子沒有在泥土里飽潤甘露,哪來的破土而出。拳頭沒有縮回來的間距,哪來的力量與速度。學會在平淡中積聚能量,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正當其時。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五
梁家河之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習在梁家河謀事、創業、做人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梢哉f,40多年前,年輕的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這個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習的“實”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我認為凡事必須實事求是,只有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好心辦好事。看到當年習打壩淤地的地方,感覺陜北跟我們贛南比,耕地少、農業生產條件惡劣得多。習當年在解決這個困難的時候,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通過因地制宜,從梁家河實際出發,帶領群眾通過打壩淤地,來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寶貴經驗,讓能夠“居高位而知基層,攬全局更懂細節”。
其次,工作必須真心實干,只有干部帶頭,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想當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產生活最大的問題,習就站在群眾的角度,群眾想什么,他就帶頭做什么,群眾盼什么,他就帶頭干什么。于是他就帶領村民打井,建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辦鐵業社等,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照明等問題。他也以“能吃苦,干實事”的黨員干部良好形象,贏得廣大群眾的高度贊譽和真誠擁戴。“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定不能在群眾面前夸夸其談,說漂亮話,做表面文章。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干部帶頭干。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干部,今后,我們更應該在服務群眾的工作實踐中,以群眾滿不滿意、實不實惠、幸不幸福來衡量和檢驗。
第三,我覺得做人做事必須實實在在,只有求真務實,才能真正樹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據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壩時,在水溝旁鏟土是個苦差,習總是會主動去水溝旁鏟土。這雖然是個微小的細節,但卻體現出習做人做事實實在在的樸實品質。我時常在思考,我們干部的形象怎么樹?威信從哪里來?去了梁家河,聽了事跡后,我覺得就是靠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實實在在、點點滴滴的工作累積起來。我相信自己多一點苦、多一點累,群眾就會少一點愁、少一點難。
通過學習習當年在梁家河的動人事跡,更加堅定了我扎根基層,真心服務群眾這一理想信念。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六
2018年7月15日的今天我們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財務管理學院三下鄉團隊來到了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在梁家河村的學習考察之旅,可謂不虛此行。"梁家河的七年,是習近平世界觀形成的七年,是他認識中國社會的七年,也是他樹雄心、立壯志的七年。他積極進取,學習、實踐、創新,成為黨員干部的楷模,成為每一個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親身在梁家河走過、看過、學過,才能真正感受到梁家河不光是地圖上一個簡單的坐標、生命中一段曾經的歲月,更是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扎根生長的地方。"。
通過今天的學習之旅,我們首先參觀了梁家河的村史館,深刻了解了當時知青下鄉的艱苦環境和對自己對黨的信仰。同時也看到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下鄉的艱苦奮斗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里的深情厚誼還被記錄在了村委會的大操場橫幅上:"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鄉。"而當他聽到梁家河已全村脫貧的喜訊后,又親筆詞:"梁家河這個小山村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可見在這里不僅有著深厚的革命思想還有著中國發展的新征程。隨后是"飲水思源".其后面就是三間窯洞式石屋——的"知青井".那是習近平在梁家河村任支書時為村民建造的第一眼機電井,解決了鄉親們歷來吃水難的大問題。
隨著人群我們又來到了當年下鄉知青的舊居,也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和知青們在這里生活的點點滴滴和酸甜苦辣,也充分讓我學習到了人民情懷,黨性信仰,知識品格,吃苦奉獻,責任擔當,自強不息的梁家河精神。
在過程中我們和長安大學的社會實踐團進行交流,并采訪了當地的村民和來自渭南建行的學習實踐團。讓我如臨其境的學習到了一些深刻的東西。
最后梁家河之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做人做事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后來也談到在陜北七年工作生活經歷時說,"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可以說,四十多年前,年輕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這個優秀品格的重要遵循。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七
15日上午,我們來到了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舊居,梁家河。這本是一個無名的村落,“貧窮”與“落后”是它的代名詞。我們經歷了飛機、地鐵、動車、公交、電瓶車等一系列交通工具才到達了梁家河知青舊居,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尚且要如此辛苦,更難以想象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和一群北京青年下鄉插隊時的艱辛歷程了。他當時只有十五歲,就要經歷這般艱苦卓絕的磨練。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堅韌不拔,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
參觀知青舊居時,我看到了當時習近平總書記下鄉插隊時住過的窯洞和生活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總書記任然堅持學習,提高自身,想盡辦法尋找各種書籍充實自身。我覺得當代青年大學生也應該有這種勤奮好學,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我們也找到了一些“小伙伴”,他們是長安大學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隊伍,我們和他們進行了友好的交流,還互相采訪了對于梁家河的參觀感悟和對于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期望。
接著我們采訪了當地的農民伯伯,從他的口中我們得知,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好,大家都滿足于現在的生活,政府也大力扶持他們結合當地實際自主創業。我們還面對黨旗進行了入黨宣誓,需然我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但我依然懷著對中國共產黨無比的敬意莊嚴宣誓。我們還參觀了習總書記當年為梁家河村打的第一口井,第一個沼氣池,習近平總書記說,“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獲得的”.
我認為,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切身踐行著延安精神,其中“心系群眾、不等不靠、艱苦奮斗、敢為人先、一身正氣”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生干部學習。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八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神秘的窯洞,高亢的信天游,是我腦海中對延安最深的印象。近日在市政務中心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我們一行20余人赴延安開展“追尋領袖初心提升為民服務”主題黨日活動,我們懷著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一起走進梁家河---延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追尋總書記青春足跡,瞻仰偉人風采,感受革命老區人民質樸的風情。我們實地觀看了習總書記青年時期在梁家河勞動生活學習的地方,還參觀了楊家嶺、棗園、王家坪、延安革命歷史紀念館。
走進梁家河,我深切領悟了其中的大學問。“要為人民做實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村當知青插隊時就有的想法,他當年帶領村民打壩淤地,打井抗旱,建沼氣池,辦鐵業社、縫紉社、磨坊等發展生產,以敢為人先的作風和擔當,推動梁家河村貧困面貌發生了變化。今日的梁家河,村中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教育……一路上,我都是聽著、看著、想著,熱淚盈眶的感受著習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們在梁家河村史館和知青窯前,在陜西第一口沼氣池前,在至今仍發揮效用的淤地壩前,在總書記當年留下足跡的那些地方,傾聽著總書記與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傾聽著總書記刻苦讀書學習的故事,傾聽著總書記艱苦歲月的歷練故事。在梁家河村史館,黨旗前我們全體人員莊嚴宣誓,重溫了入黨誓詞。我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次沖擊和震撼,得到了一次次洗禮和升華。
我們還參觀了楊家嶺、棗園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和王家坪。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讓我了解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史。一座座狹小的窯洞里只有簡陋的生活用品,曾居住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他們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這里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里領導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如今,見證了中國革命艱苦歷程的一排排窯洞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遺跡,讓人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經的是怎樣一段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給后來人以警醒與力量。在舊居前,我久久肅立,心情無法平靜,我感受到老一輩共產黨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對革命事業的執著和忠誠。
延安之行,使我提高了對黨的認識水平,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奮斗、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在艱難環境下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進一步增強了事業心責任感,激發了愛崗敬業的熱情和干勁。
習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切身踐行著延安精神,其中“心系群眾、艱苦奮斗、敢為人先、一身正氣”的品質在當今的工作中仍然具有指導作用。我們將繼承發揚革命先輩光榮傳統,弘揚延安精神,我們要像習總書記當年一樣,把延安精神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努力工作,為建設“全省先進,全國一流”的政務服務中心貢獻力量。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九
近期,市政務中心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習《梁家河》活動,通過赴革命圣地延安、梁家河進行實地參觀、現場教學和情景教學,廣大黨員干部心靈上受到震撼,精神上受到洗禮,思想上得到啟迪,大家紛紛提筆,寫下了深刻的感悟。即日起,“安康政務微平臺”開通“感悟《梁家河》傳承延安精神”欄目,精選部分心得體會,供大家交流學習。
2018年10月,我有幸隨市政務中心一行,赴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生活、奮斗過的地方——梁家河,參觀學習。
梁家河村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方向五公里處。
一走進梁家河,就被習總書記“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鄉”的標語深深吸引,我們懷著對黨堅定的信念在黨旗前重溫入黨誓詞,參觀了梁家河村史展覽館、知青舊居、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和淤地壩等舊址,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解梁家河的感人故事。參觀學習中通過講解員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了解到1969年習近平等15名北京知識青年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插隊下鄉來到延川縣梁家河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克服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帶領村民打壩淤地、發展沼氣、修筑梯田、植樹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等,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的先進事跡。參觀中還仔細閱讀了習近平同志先后給梁家河村民的4封回信,深深感受到了習總書記對梁家河村民的牽掛和感恩,以及寄予的厚望,特別是聽了習總書記在2015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鄉親們的感人細節更使大家深受感動。更加堅定了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立足本職發揚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為群眾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
做人、當干部一定要善于貼近群眾,懂得感恩。習總書記在梁家河村待了7年,這7年他與當地群眾一起吃玉米團子,住窯洞,睡土炕,打壩,造田,挑糞,建沼氣,相互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也許是艱難的生活使他們的心貼的更緊。習總書記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1993年、2015年習總書記曾多次回到延安看望梁家河村的村民,挨家挨戶看望鄉親,為他們送去了慰問品,還把患有腿疾的村民呂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錢為其看病,他支持建設了梁家河小學、學校過河橋和延川中學教學樓,還給經濟困難的群眾寄來了錢,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問題。2013年延安遭受了持續強降雨災害,習總書記寫信給村干部,說“你們在災害中積極搶險自救,我很欣慰,讓村里的鄉親們過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們帶領鄉親們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努力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把村子建得越來越美麗”。習總書記的話句句體現出他的群眾意識,飽含大愛深情。珍愛自己的親人,是情;心里裝著百姓,是義。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國心中藏。愛家、愛民,這樣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才能贏得人民的擁護。
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政務人。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
梁家河村位于文安驛鎮東南方向5千米處,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悠久的歷史為我們后代留下很深刻的記憶。多年以前,梁家河本是一個籍籍無名的村落,"貧窮"與"落后"是它的代名詞。人們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才能維持基本生活。
今天的我們早早到達了目的地,排著長長的隊伍,在有紀律地講解員帶領下,我們開始參觀梁家河的舊址,聽過成列的展覽館和歷史的痕跡,我感受很深刻,在如今21世紀交通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從延安市中心都經過了兩個小時的路程,跨過漫漫山路才能參觀到習近平總書記長達七年知青歲月的舊址,習近平總書記于1969年,和一幫北京知青的到來,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靜謐。北京知青到延安后,公社已把名單提前分好,各大隊支書根據單子招呼分到自己村的知青。
16歲的習近平在梁家河村的地方開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隊歲月。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水井,接著是村史館一號,二號,三號舊居,知青廣場。最后一站我們在知青廣場進行了莊嚴有嚴謹的黨員宣誓。
經過40多年時光流逝,梁家河村的面貌早已發生了變化。習近平同志七年知青歲月完成后赴往清華大學學習,離開后的習近平總書記不只一次回信個村名,不止一次回到梁家河拜訪鄉親父老,總書記曾在一次自述中講到:"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身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
這一次三下鄉活動我們在梁家河遇到了同樣的學習團隊,有來自長安大學的同學,有中國建設銀行集團的團隊,我們相互學習和交流這次參觀帶給我們的影響和啟示,通過交流讓我們的實踐精神更加深刻。
梁家河,習近平度過了七年青蔥歲月的這個陜北高原上的小山村走進了全世界人的視野,從此名傳五湖四海,聲揚神州大地。習近平大興廉政之風,出臺了"八項規定",其核心就是堅持艱苦奮斗、倡導勤儉節約。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一
梁家河,這個曾經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這個給了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軌跡的地方,讓我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在梁家河村史館,我們聆聽了當年習離開梁家河村時,有13名村民把他一直送到延川縣城的往事。當年,習親自帶著干部群眾從建大壩、挖水井、修沼氣、種蔬菜、辦代銷社等吃飯飲水問題抓起,逐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群眾看到他的為民之心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從而很快贏取了當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隨后,我們又拜訪了梁家河村老黨支部書記、習的入黨介紹人梁玉明同志。老先生年紀很大,卻精神健碩,還熱情地給我們講述了當年學習和工作的許多往事。他說:“當年,有抱負、有遠見,熱愛學習、見多識廣,果敢穩重,是個培養的好苗子。我經常給他講黨的使命,鼓勵他克服艱難申請入黨,并把支部書記的擔子交給他,讓他在曲折和磨難中堅定革命意志、鍛造不折不撓品格、錘煉艱苦奮斗作風?!?/p>
短短1天時間,我和其他14名村支書重溫了習的光輝足跡,途中所聽所見令我感觸很深。我在我們村里已連續16年擔任村干部。這次考察,我對如何進一步當好村級帶頭人、培育好后備干部和抓好村里各項事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總結來說,就是講的16個字,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p>
群眾是淳樸的、重情的,習從大隊黨支部書記一直到成為我們黨的,時刻保存著那份愛憎分明、愛民為民的情懷,是令人欽佩、令人折服的。同時,農民群眾是最樸實的群體,農村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在梁家河人的眼里,當年擔任大隊支書時為人耿直、一身正氣。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怕得罪人”。
當前,黨中央實行的惠民政策很多,群眾要求比較高,不僅希望兌現政策,更希望我們村干部也能辦幾件看得見的實事好事。此次學習考察,讓我身心得到了一次歷練和洗禮。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約200字)。
《梁家河心得體會》是杜甫的著作之一,描寫了他對梁家河的親身體驗和心得體會。梁家河是杜甫流落之地,他在這個貧瘠而艱苦的土地上度過了幾年的艱辛生活。通過對梁家河的觀察和思考,杜甫寫下了這部令人動容的作品,展現出人類的苦難、堅韌和希望。本文將以連貫的五段式來分析《梁家河心得體會》,探討其中的主題和思想。
第二段:苦難與堅韌(約250字)。
在梁家河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杜甫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難和壓力。在作品中,他描繪了一幅幅困境和掙扎的畫面,從而展現出人類的堅韌與不屈。例如,他寫道:“河堤蘆葦芳菲歇,池塘蒲草蓄丹青?!边@句詩表達了梁家河人民在困境中堅持生活的意志和勇氣。他們雖然受到了貧困和自然災害的打擊,但他們不甘心失敗,恪守著人的尊嚴和自尊心。杜甫通過描繪苦難與堅韌的對比,展示了人類的不屈精神和堅忍不拔的力量。
第三段:希望與憧憬(約250字)。
盡管梁家河人民生活在困境中,但他們心中依然懷揣著希望與憧憬。杜甫在《梁家河心得體會》中用橫批“生活在壓迫中的又一個春天”的方式,表達了梁家河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他們渴望過上富足而幸福的生活,希望能夠擺脫貧困和苦難。杜甫在作品中寫道:“窗戶寒臨夜初長,門外梅鳥驚飛霜。”這句詩描繪了梁家河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示了他們對希望的執著和堅持。
第四段:對自然的感悟(約250字)。
在《梁家河心得體會》中,杜甫不僅描繪了人的苦難與希望,還對自然給予了深入的感悟。他通過對梁家河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贊美。例如,他寫道:“漫漫冰川茫茫野,戰士草耐衣服緊?!边@句詩表達了梁家河自然環境的荒涼和遼闊,同時也反映了自然與人類之間的共生關系。通過對自然的感悟,杜甫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并呼吁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
第五段: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約250字)。
《梁家河心得體會》不僅是對生活、苦難和希望的思考,還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杜甫通過對梁家河人民的觀察和思考,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對未來的向往。他寫道:“生個人阻不得心苦,波浪天高山弱?!边@句詩表達了無論遭遇多大的困境和挫折,人們都應該秉持著美好追求和堅毅精神,持續不斷地追尋和追求生活的意義和價值。通過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杜甫呼喚人們要勇敢面對困境和挑戰,并為了更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努力。
總結(約150字)。
通過對《梁家河心得體會》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杜甫在這部作品中通過對人的苦難、堅韌以及希望與憧憬的描繪,展示了人類對生活的思考和追求。同時,他對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探討,也表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敬畏和熱愛。通過本文的分析,希望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并思考《梁家河心得體會》所表達的主題和思想,從中汲取力量和啟示,實現個人和社會更美好的未來。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三
梁家河是一個位于中國河北省的小村莊,它以世界著名作家老舍的故鄉而聞名。近期,我有幸參觀了梁家河,深深地被這個古樸而富有文化底蘊的地方所吸引。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梁家河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獨特的建筑風格。一進村子,就可以看到許多兼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這里的房屋大多采用磚木結構,屋頂坡度陡峭。同時,許多房屋外部還粉飾著大膽鮮明的顏色,墻壁上繪有各種各樣的圖案,以此來展示梁家河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這些建筑不僅給人一種古樸、莊重的感覺,也展示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其次,梁家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在參觀村子的過程中,我了解到梁家河是老舍的故鄉,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影響了整整一代人。通過導游的講解,我了解到他小時候生活在這個村莊里,是這里的文化和風景給了他靈感,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參觀梁家河的老舍紀念館時,我仿佛能感受到老舍的思緒和創作的激情,這種歷史氛圍讓我對這里產生了更深的情感。
第三,梁家河的文化底蘊令我嘆為觀止。這個小村莊不僅有許多文學作品的起源,還保留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參觀村莊時,我看到了許多手藝傳承人正在進行傳統手工藝的制作,如刺繡、編織等。他們將自己對這種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執著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使這個村莊的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此外,梁家河還有豐富的民俗活動和習俗傳統,如廟會、婚禮等,這些活動使整個村莊充滿歡樂和熱鬧的氣氛。
第四,梁家河給我留下了寧靜的印象。與城市的喧囂相比,梁家河有一種獨特的寧靜和安逸的氛圍。清晨,村莊里的居民開始了新的生活,空氣中彌漫著新鮮的味道和鳥兒的歌聲。在村莊的田野間漫步,聽著風吹過麥田的聲音,我感到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中。在這個寧靜的狀況下,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平靜和平和。
最后,梁家河給我留下了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在這里,我看到了許多村民過著簡單而美好的生活,他們熱情友善,樂于助人。與他們交流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鄉村的包容和溫暖。這種樸實和純真的生活方式實在是讓人羨慕和向往。在這個社會充斥著競爭和壓力的時代,梁家河給了我一種重新審視自己生活方式的機會。
總之,梁家河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它浸潤著歷史的痕跡,擁有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寧靜的環境。在這個小村莊里,我找到了心靈的寄托和內心的平靜。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到這個地方,感受那種別樣的風情和鄉村的溫暖。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四
《梁家河》是人民藝術劇院于2022年推出的一部紅色經典題材話劇,該劇以貧困農村梁家河為背景,通過講述梁家河村民在新中國建設初期艱苦奮斗,艱難度過重重困難的故事,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和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精神。觀看這部劇后,我深深被劇中人物的堅毅和奉獻精神所震撼,深刻理解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來之不易,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與責任。以下將從情感共鳴、歷史啟迪、社會意義、時代價值以及藝術表現等五個方面,闡述我對《梁家河》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情感共鳴方面,《梁家河》通過深入細致的刻畫,讓觀眾真切感受到梁家河村民對家園的深深眷戀和對幸福生活的無盡向往。梁家河村民艱苦勞作,用血汗和智慧改變了貧困落后的家鄉,這其中的艱辛和付出,讓我深受觸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而《梁家河》中人物們樂觀堅韌的精神讓我深受啟發。劇中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家庭瑣事、村民之間的友情,都讓我發現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其次,在歷史啟迪方面,《梁家河》以真實的歷史為背景,展現出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面臨的種種艱難險阻。從城市到農村,從家庭到個人,每一個角色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為國家和人民的富強貢獻著力量。這種偉大的歷史啟示告訴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在劇中我也看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樣貌,這讓我更加為我國的崛起感到驕傲和自豪。
再次,從社會意義的角度來看,《梁家河》喚起了人們對于共產黨的深刻思考。劇中的黨員干部們始終堅定地堅持著黨的宗旨,不忘初心,不負人民。他們在新中國建設的各個階段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普通百姓爭取了福利,化解了矛盾,給予了溫暖和希望。這讓我意識到,黨員干部肩負著責任和使命,需要始終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用實際行動去回應人民的期望。
此外,從時代價值的角度來看,《梁家河》通過講述貧困農村的人民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展現出的奮斗精神,為現代人樹立了榜樣。我們身處的時代雖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梁家河》中的理念和精神依然具有強大的時代價值。它告訴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努力拼搏,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
最后,在藝術表現方面,《梁家河》以其優秀的創作和精湛的演員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的演員通過精湛的演技將人物的內心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為之動容。此外,舞臺設計、服裝道具等細節方面也極具美感。整部劇的劇情流暢,節奏把握得當,讓觀眾在欣賞的同時也能夠深入思考。
總的來說,《梁家河》通過講述梁家河村民的艱苦奮斗,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和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精神。觀看這部劇后,我深切體會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來之不易,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與責任。同時,這部劇也讓我明白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我相信,《梁家河》會成為一部經典之作,引發更多觀眾對于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思考。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五
2020年2月13日,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習近平回到梁家河,跟鄉親們親切問候。而昔日的鄉民們也熱情的喊道“近平回來了”
最近網上相繼爆出某些職業學院的學生會聊天群,學生,都沒對社會貢獻些什么,反而官僚氣息卻沾了不少。習近平的言談,對待百姓們的態度,已經向這些不良風氣發出警告,為官要正。
他不是農民,但他說自己是“農民的孩子”。
陳勝吳廣起義,打下大片領土,陳勝稱王。可是面對那些農村投靠他的兒時玩伴,講一些陳勝在家鄉的舊事時,陳勝卻不能容忍這些“妄言”,將昔日的伙伴給殺了。習近平的生活態度,告訴我們,什么才是依靠群眾。
借書中“黑子”王憲平的話:“習近平從心底里熱愛農民,把老百姓擱在心里。這可是哪一座象牙塔里都學不到的真東西!”對于大大小小的干部,他說“當了干部也不能忘本,要留住身上的泥土味。”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六
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下鄉插隊七年的地方,也是他和村民們一起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地方。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有幸參加赴梁家河學習考察活動。
在梁家河期間,我們認真參觀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插隊時住過的窯洞、土炕和修建的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知青淤地壩,拜訪了習近平總書記一同入黨的農村黨員,考察學習了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園現場點——骨干淤地、村黨支部及村史館建設、梁家河蘋果專業合作社、山地蘋果園、移民安居工程和正在興建的知青體驗園等,并在習近平總書記住過的窯洞前,與梁家河黨員干部一同交流革命老區扶貧攻堅、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等方面的體會。
梁家河之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做人做事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習近平后來也談到在陜北七年工作生活經歷時說,“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可以說,四十多年前,年輕的習近平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這個做干部的重要遵循。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經過此次學習考察,更加堅定了我扎根基層、干事創業的信心。回到村里后,我要第一時間組織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感人事跡,以及在他的影響帶動下,一代代梁家河人拼搏創業的精神和加快脫貧致富的經驗做法,讓大家思想接受洗禮,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同時,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自己也一定要為群眾多辦事、辦好事。一定要善于貼近群眾,懂得感恩。并且要結合本村實際,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平臺和專業知識,做實、做細精準扶貧工作,讓郭畔村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的動人事跡,更加堅定了我扎根基層,真心服務群眾這一理想信念。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我身在何處,從事何種崗位,面臨多大的困難,我都堅信“人定勝天”“付出就有回報”。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七
梁家河,一個名字讓人心生敬畏、讓人感到無比自豪的地方。作為一個中國人,長期以來不斷聽聞著梁家河的傳奇故事,雖然無法親身體驗,但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會存在著一份對梁家河的無比崇敬和渴望。在這次游覽梁家河的行程中,我終于有了機會親臨這片神奇的土地,讓我憶起那些曾經感動過我的故事,也讓我對梁家河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首先,帶著敬畏的心情,我來到了梁家河。這個被譽為“鄉村里的世界名人課堂”的地方,以梁家河五畝地和果園為代表的農村發展故事,成為中國的品牌課程,風靡大江南北。來到梁家河,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里的獨特魅力。整個梁家河是一幅獨特的畫卷,將傳統的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科技有機結合。在農田中穿行,我看到了當地農民正借助現代化設施進行精準農業生產,不僅提高了產量,還保護了環境。這種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讓我感受到了中國農村發展的魅力和梁家河的偉大之處。
接下來,我去參觀了梁家河課堂。這里的課堂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教室,而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筑,內部設施完備,氣氛熱烈。走進課堂,我被梁家河的教育理念所吸引。梁家河以培養勞動精神和創造力為核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習中得到培養,在勞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看到孩子們在課堂里學習農業知識、動手實踐,他們不僅有書本上的知識,還有一種自信和堅毅的品質。在梁家河課堂,我明白了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知識的傳遞,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品格和能力。
參觀完課堂后,我來到了梁家河農業科技園。這里是梁家河發展農業的核心地帶,也是一個農業科技的寶庫。在園區里,我看到了眾多的農業科技成果,不僅有高效的種植技術,還有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這些科技的應用,讓農業的發展異彩紛呈。我看到了由農業科技帶來的高產特色水稻、有機蔬菜等,真切地感受到了農村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潛力。在梁家河農業科技園,我明白了科技與農業的結合是中國農村發展的未來,也讓我對梁家河更加欽佩和敬仰。
最后,我來到了梁家河的紅旗渠,這是一條宏偉壯麗的水利工程。紅旗渠的修建是為了解決梁家河干旱缺水的問題,也是中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杰作。我走在紅旗渠旁,看著蜿蜒曲折的水流,深深地感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紅旗渠的建設展現了中國人民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讓我對梁家河的偉大之處更加崇拜。紅旗渠的景象讓我明白了水利工程對于農村發展的重要性,也讓我對梁家河的水利工程建設充滿了敬意。
總的來說,我對梁家河的體會是深深佩服和欽佩。從梁家河的農田、課堂、農業科技園、紅旗渠等方面,我看到了梁家河所展現出的勞動精神、農耕文化和農村發展的魅力。梁家河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中國農村發展的無限潛力,也讓我對農民的辛勤勞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參觀梁家河,了解中國農村的偉大之處,感受梁家河的獨特魅力。梁家河,是一個值得紀念和向往的地方,也是一個值得我們自豪的地方。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八
通過領會梁家河精神,使我更加完整、深刻地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的非凡的成長歷程,更加系統、深入地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內涵,更加自覺、堅定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今后要努力做到:
一是堅定信念。習近平同志以對黨的崇高信仰和“為人民做實事”的執著追求,帶領梁家河人矢志不移、艱苦創業,揮灑了忠誠與實干的火熱青春。發揚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樹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進一步增強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推動工作。
二是一心為民。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與群眾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時刻不忘“什么叫群眾”,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擁護。發揚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永葆“立根于群眾”的情懷,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群眾視為親人,與群眾打成一片,真心為群眾服務,扎扎實實為改善民生貢獻力量。
三是艱苦奮斗。面對惡劣條件、重重困難,習近平同志帶領梁家河村民治溝治水、抗擊災害、發展生產,譜寫了一曲曲艱苦創業的動人之歌。發揚梁家河精神,就是要艱苦奮斗、攻堅克難,以頑強的拼搏精神,做好人社工作。
四是實干擔當。習近平同志從梁家河的實際出發,帶領干部群眾打井抗旱、打壩造田、修建公路,以實干和擔當精神,推動梁家河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發揚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作風,講實話、用實勁、干實事,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創造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十九
連日來,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過習近平總書記奮斗過的那片熱土。一路走來,筑壩淤地的攻堅克難精神激勵著我,敢為人先建設全省第一口沼氣池的膽識鼓舞著我。一路走來的感悟頗多,我不禁想用日記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
在梁家河,有鄉親介紹,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辦事堅持原則,十分耿直。有一次,隊里的拖拉機需要拉到縣城維修,維修時,村民梁玉忠買了3包兩毛錢的煙,用于請人幫忙抬機器,回來后找習近平報銷,因為不符合隊里規定,習近平堅決不報銷。不久后,梁玉忠的父親病重,習近平自掏腰包買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個一年難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這件事讓梁玉忠一家十分感動。
從這些日常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習近平總書記既重情重義,又堅持原則,讓我深受教育。一是堅守原則,要儲足腳跟底氣;二是堅守原則,要保持滿腔銳氣;三是堅守原則,要頻吹暖心之氣;四是堅守原則,要運足丹田真氣。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能不能報發票這樣的小事,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在村里工作,時常遇到群眾訴求不一、意見分歧、利益分配、決策決斷等需要我們去裁決。比如村里財務支出、農村低保評定、公益事業建設等工作,時常鬧爭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講原則,葫蘆僧判葫蘆案,那么什么都會變成一鍋粥。這樣,群眾也看不起我們,我們在村里做工作也站不住腳,工作起來站在人前矮三分,說起話來低三度,較起真來怯三分。因此,我們一定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事。
當然,堅持原則,必定會傷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會讓個別人心中不舒服,會得罪人。但是,只要我們行得端、做得正,不能辦的事情堅決不辦,不能開的口子堅決不開,始終堅持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關愛的關愛,我們還是能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我決心以這次學習考察為新的起點,今后工作中以習近平總書記重原則、重情義為榜樣,做既當堅持原則的鐵面包公,又當群眾知冷知熱的貼心人。
參觀梁家河后心得體會(優質20篇)篇二十
近年來,“梁家河”這個名詞成了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它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輝煌成就,也代表了中國農村的崛起和發展?!读杭液印芬粫哉鎸嵉墓P觸,生動地展現了梁家河村的脫貧奇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梁家河精神的偉大與可貴,也感受到了中國農村脫貧的希望和動力。
首先,梁家河精神的偉大使我深感欽佩。梁家河精神是指梁家河村集體的艱苦奮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風貌。在梁家河村,人們充滿了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他們勤勞勇敢,與困難并肩而行。無論是困難與挑戰,還是機遇與希望,他們都能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韌性。正是這種精神讓梁家河村能夠頂住困難,迎來了脫貧的曙光。我為梁家河人民的勇氣與毅力而感到欽佩,也為他們樹立了榜樣。
其次,梁家河的發展給我帶來了希望和動力。作為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梁家河的脫貧之路并不容易,但卻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梁家河村通過農村產業振興、農村合作社建設等措施,成功地扭轉了貧困的局面。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合理利用資源,提升了農業產業的附加值,推動了農民增收致富。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只有依靠科技創新、產業振興和合作共贏,才能真正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梁家河的發展給了我信心和動力,讓我相信未來中國農村的脫貧之路是可以走好的。
此外,《梁家河》這本書還讓我體會到了家庭的重要性。梁家河村民不僅積極參與村級事務,還注重家庭教育的力量。書中記載了梁家河人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他們注重培養子女的品德和能力,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家庭教育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基礎,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溫床。一個溫暖的家庭能給孩子們帶來勇氣和自信,讓他們面對困難時更加堅強和有希望。正是這些家庭的力量,讓梁家河村民們在艱苦環境中砥礪前行,最終實現了脫貧目標。
最后,梁家河的發展也讓我發自內心地感受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如今,中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而實現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梁家河是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它向我們展示了農村改革發展的正確道路。通過農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等措施,中國農村將煥發新的活力,實現農民的美好生活。這樣的鄉村振興將為中國農村注入無限希望和動力。
總之,通過閱讀《梁家河》,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梁家河精神的偉大和梁家河脫貧奇跡的可貴。梁家河的發展給了我希望和動力,讓我相信中國農村的脫貧之路是可以走好的。同時,家庭的重要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也在這本書中顯現出來。相信在未來,中國農村將以更加美好的姿態展示給世界,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