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指教師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合理安排和組織的一份計劃書。參考優秀的教學工作計劃可以幫助教師拓寬教學思路和方法。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一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糧食的生產過程,體會糧食來之不易,激發幼兒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和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2、引導幼兒對日常的飲食習慣進行思考,培養幼兒愛惜糧食的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猜謎語。
黃袍加身,金屋藏嬌,粒粒皆辛苦,顆顆寶中寶。(稻谷)。
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揭示課題)。
(我是一粒米,別把我看不起,農民伯伯冒著風雨來種我,忙呀,忙呀忙,費了多少力。我呀來得不呀不容易。)。
3、結合小表演引導幼兒討論糧食的生產過程。(出示圖片)。
(翻地、打壟、播種、澆水、鋤草、施肥、除害蟲、收割、脫粒、晾曬)。
4、朗讀古詩《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導看書。
二、交流、匯報調查結果。
1、小組內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調查結果,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2、各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3、幼兒邊說邊展示自己的畫,或師出示圖片。
三、討論如何愛惜糧食。
1、小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
2、全班交流。
3、讀兒歌《愛惜糧食》。
噴香的米飯哪里來?白白的大米煮出來。白白的大米哪里來?金黃的谷子碾出來?金黃的谷子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一粒大米一滴汗,愛惜糧食理應該。
四、設計警示語、制作宣傳畫:
小組討論如何制作以“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為主題的警示語和宣傳畫。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教學延伸:
1、鼓勵幼兒畫一畫并張貼宣傳畫,在幼兒園宣傳欄里或村里進行宣傳。
3、與家長合作,關注幼兒在家庭中的實際表現,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愛惜糧食。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二
活動內容:
拒絕浪費糧食。
活動班級:
大二班。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2、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3、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活動重點: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活動難點: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活動準備:
1、水稻、麥子、農民伯伯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出示圖片。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請小朋友背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2、介紹糧食的來歷,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小朋友們說,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伯伯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古詩《憫農》講的那樣,粒粒皆辛苦。
3、小朋友討論怎樣做才能不浪費糧食。
(1)結合幼兒平時的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進餐的表現。
(2)老師和幼兒評選出進餐習慣良好,不浪費的好寶寶,并獎勵小紅花鼓勵。
(3)請幼兒談談今后在吃飯時應該怎么做?
(4)教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所以我們在進餐時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要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4、小朋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不浪費糧食,愛惜糧食的感情。
5、小朋友分小組進行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三、結束部分。
評選優秀繪畫作品進行展示表揚,幼兒更進一步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并提醒身邊的幼兒和家人也愛惜糧食不浪費。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三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ppt課件:不良費糧食。
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浪費糧食。
1、通過談話引出本課主題。
教師播放課件圖2,然后向幼兒提問:這些是什么?(餃子、饅頭、包子、蛋糕)知道他們從哪里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自由交流。幼兒回答后教師給予表揚。
2、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3—5《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香噴噴的米飯是怎樣來的?并學習兒歌《愛惜糧食》。
3、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6—7圖《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包谷、小麥的生產過程,知道種糧食很辛苦,要經過犁地、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師:農民生產糧食的過程是怎樣的?(艱苦的。)我們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呢?
幼兒討論后回答。
4、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8—9圖《議一議》,說說誰做得好。
教師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結合幼兒的平時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應該怎樣做。
進餐是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針對我班幼兒目前進餐時"不想吃"、"不會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現象進行《不浪費糧食》的社會活動,通過活動使我們的寶寶懂得要珍惜糧食。在這次活動中我通過幻燈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米飯、饅頭的由來,觀察小麥和包谷的生長過程和農民伯伯勞作的場景,不學習兒歌《愛惜糧食》,讓寶寶們體會到了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飯時不能掉飯粒、剩飯菜,要愛惜糧食。當然這種社會性的情感教育對于小班孩子來說相對不太好理解,為此我們結合孩子們的日常進餐繼續開展這一教育。
在平時進餐時,我們耐心地指導孩子們正確的握勺方法,培養他們安靜進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并引導寶寶回顧社會活動《不浪費糧食》,幫助幼兒了解飯菜的由來,使孩子們逐步懂得尊重勞動者的勞動。通過我們反復的指導,有效的表揚與獎勵,使孩子們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強了孩子們對他人的尊重,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感悟到"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四
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2、初步學會仔細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并在行動上落實。
2課時
多媒體出示《愛惜糧食》的圖片,句子、要求。
教學要求:讓學生明白習作的要求,仔細觀察圖畫,理解圖意,根據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背景,發揮想象,口述圖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興趣。
2、今天我們還要學習看圖作文——愛惜糧食 出示2
讀要求,你讀懂了什么?
三、寫事的文章特點是什么?(出示課件4) 3分鐘
四、學習范例,讓學生邊讀、邊思、邊劃:(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的?
(2)小作者抓住哪幾方面來寫?用“——”劃出寫得具體的詞句。 5分鐘
學生討論,然后交流,匯報。
師小結:圍繞中心詞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寫具體。
五、出示圖,仔細觀察 (課件5) 5分鐘
1、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1、圖上畫著哪些人? 2、他們在干什么? 3、是什么時候的事?)
2、出示學習提示1、圖上畫著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課件5
3、討論人物、時間、地點、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媽媽、農民伯伯 板書:小明 爸媽
點明:小明、爸爸、媽媽是這幅圖的主要人物,農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時間:春天的中午
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小明胸前的紅領巾說明是放學后,從農民伯伯頭戴草帽,彎著腰在插秧,推測出這是春耕的季節。)
事情:出示填空(口頭說話) (課件6)
一個—————的———————,小明———————,爸爸媽媽———————————————————。
(3)討論事情的順序。
板書:起因:小明要倒剩飯
經過:爸媽勸阻教育
結果:小明懂得道理
(4)確定重點:這三步哪一部分要寫得具體些?
點明:事情的經過應作為重點寫具體。(板書:寫具體)
(5)同學回想一下我們積累的愛惜糧食的諺語和詩歌等
如《鋤禾》出示它的多媒體 2分鐘
六、想象事情的經過,分散難點。 10分鐘
出示學習提示2、爸爸、媽媽會怎么說,怎么做?小明會怎么說,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順序寫,哪些內容要寫得具體些? (課件7)
(1)自由組合討論,小組匯報,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語言、動作是否合理。
(3)評議后,其他小組補充(力爭求異)。
七、學了這篇看圖作文,你們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獲、體會?)(相互說,然后交流)
3分鐘
八、寫重點部分,把它寫具體,然后交流。5分鐘,有時間交流。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五
1、了解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知道現在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還應該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2、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以及糧食的可貴,進而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3、懂得勤儉節約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
1、確定男女主持人各一名。
2、確定詩歌朗誦以及講故事的同學。
3、收集珍惜糧食方面的詩歌以及故事。
班主任: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班會話題是“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主持(女):同學們,你們好!“愛糧節糧,從我做起”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主持(男):我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我們的父母都是農民,我們都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我們每餐吃的白米飯是我們的農民父母們如何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女:請學生自由發言。
班主任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天的吃的白米飯來之不易:耕地、播種、秧苗、移種、除草、除蟲、施肥、收割、曬谷子、碾米等等,中間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如果出問題了,那就成不了白米飯了。
主持(男):既然農民是這么的辛苦,這么的不容易。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不讓父母的汗水白流?(珍惜糧食)
主持(女)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
主持(女):有人做了做了許多關于浪費糧食的調查,現在就請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課件1:我們的調查發現,在我們生活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學經常沒有把飯吃干凈,還有一些同學把菜吃了,剩下的飯就直接倒掉;還有一些吃了幾口就直接倒掉,還有的同學不吃菜,把菜剩下倒掉。
課件2:如果我們每天浪費一粒米,一年的經濟損失將達到上百萬,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將節約糧食64800公斤,可救災民64800人,可供180個農民一年的口糧,多么驚人的數目啊!
課件3:世界各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損耗和浪費的糧食達13億噸,相當于全球糧食產量的1/3啊!
課件4:如果我們可以把節約的糧食捐給非洲或者朝鮮那些饑腸轆轆的人們,那么我們就可以救下那10億多人的生命,小孩子們也不會活活地被餓死啊!
……
主持(男):同學們聽聽這些驚人的數據吧!
主持(女):如果每位同學都能做到節約糧食,我們也可以伸出我們的友愛之手,去幫助那些饑餓的人們!
主持(男):下面請觀看一組圖片,了解一下全球饑荒最嚴重的地方“非洲”
主持(女):通過剛剛展示的圖片,看到這些忍饑挨餓的人,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回答。
主持(男):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到今,有許多人用自己勤儉節約的美德,譜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下面再請張浩祥同學為我們講一代偉人,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
周總理生前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還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粒米、一片菜葉。
國務院經常召開國務會議,有時會議過午還不能結束,要吃工作餐。總理規定,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飯后每人交錢或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總理每次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后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也要馬上撿起來吃掉。有人對他如此節儉感到不解,總理說:“這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
三年困難時期,周總理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帶頭不吃豬肉、雞蛋,不吃稻米飯。一次,炊事員對他說:“總理,您這么大年紀了,工作起來沒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就不要吃粗糧了!”總理說:“不,一定要吃,吃著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
主持(女):這個故事可真不錯呀!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浪費糧食是可恥的,也是壞的行為習慣。
主持(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朗誦《憫農》這首詩好不好?
主持(女):請同學們說說發生在自己身邊浪費糧食或節約糧食的事例。自由說說。
主持(女):名人們節約糧食的言行,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多了。接下來請欣賞小品《飯堂》。
主持(男):同學們看了這個小品后,有什么感受呢?請舉手發言。
主持女:小組討論,遇到下面情況你會怎么辦?
1、晚上家里吃飯時,媽媽給你盛了滿滿的一碗飯,你吃不了該怎么辦?
2、媽媽今天中午給你帶的飯菜你不愛吃,應該怎么辦?
3、當你發現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正要倒掉時,你該怎么辦?
主持(男):請大家討論匯報節約糧食的好方法有哪些?
1、吃飯前自己能吃多少飯就盛多少飯,如果覺得一碗飯吃不了,就先撥出去一部分。
2、吃飯時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飯吃完,不要剩飯,不要把飯粒掉到桌子上。
3、在外面吃飯時,如果吃不了應該把飯帶回家去,保存好可以下頓接著吃。
4、如果看到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倒掉時,我們要及時地進行制止和勸阻。
老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師很高興,老師送給同學們一首兒歌《愛惜糧食》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兒歌吧!
愛惜糧食
小朋友,告訴你,我的名字叫糧食。
一日三餐我為主,食用可以長身體。
農民種田很辛苦,風吹日曬忙四季。
一粒糧食一滴汗,糧食掉了真可惜。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六
1、應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2、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3、學會尊重他人。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對古詩《鋤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夠背誦古詩。
配套的教學用書,圖片。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米飯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所以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2、教師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仔細觀察。
師:快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么?
3、教師鼓勵幼兒回答問題。
4、.教育總結幼兒回答,教育幼兒吃飯時應坐端正,不撒飯。
5、教師朗讀古詩《鋤禾》,幼兒跟讀。
師: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6、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
7、活動結束。教師再次強調要珍惜糧食。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七
難點:培養愛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一、揭示班會主題。
兩位主持人上場,宣布:《愛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展開班會活動。
主持人乙:看到了農民伯伯辛勤勞作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預設:
學生3:對,我們應該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學生6:我知道了愛惜糧食就是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的表現。
學生講毛澤東勤儉節約的事例:
(課件出示:
1、晚上家里吃飯時,媽媽給你盛了滿滿的一碗飯,你吃不了該怎么辦?
2、媽媽今天中午給你帶的飯菜你不愛吃,應該怎么辦?
3、當你發現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正要倒掉時,你該怎么辦?)。
討論后,推選小組代表發言。
(預設:節約糧食的好方法:
三、總結主題班會。
主持甲:下面有請我們的班主任老師進行本次班會的總結。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八
大二班。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2、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3、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1、水稻、麥子、農民伯伯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1、教師出示圖片。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1、教師請小朋友背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2、介紹糧食的來歷,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小朋友們說,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伯伯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古詩《憫農》講的那樣,粒粒皆辛苦。
3、小朋友討論怎樣做才能不浪費糧食。
(1)結合幼兒平時的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進餐的表現。
(2)老師和幼兒評選出進餐習慣良好,不浪費的好寶寶,并獎勵小紅花鼓勵。
(3)請幼兒談談今后在吃飯時應該怎么做?
(4)教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所以我們在進餐時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要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4、小朋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不浪費糧食,愛惜糧食的感情。
5、小朋友分小組進行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評選優秀繪畫作品進行展示表揚,幼兒更進一步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并提醒身邊的幼兒和家人也愛惜糧食不浪費。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九
1.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并學習拍手、握手、擺手等禮儀動作和用語,學習禮儀兒歌。
2.在日常與朋友的交往知道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體驗知禮、懂禮、學禮的快樂。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視頻三段 動作圖片若干
1. 觀看第一段視頻
(1)今天孫老師帶來了一段視頻,請你仔細地看一看,有誰?他們說了什么?幼兒觀看視頻。
2.觀看第二段視頻
(2)觀看結束提問“朋友見面了,說了什么?邊說邊做什么?教師總結:你好你好點點頭。
(3)哪兩個小朋友來學一學
3.看圖模仿動作學兒歌
(2)那請你看看老師在做什么動作?(伸手)在哪里看到過這個動作?(幼兒先說后呈現圖片)為什么要做這個動作?引出兒歌:請進請進伸伸手。
(3)做個禮儀好寶寶,伴隨著禮儀動作說禮貌用語寶寶像個小淑女、小紳士,老師這還有一些動作圖片,請你去看一看,學一學圖片上的動作,想一想,什么時候做這個動作?(幼兒看圖并模仿動作)
4.完整兒歌表演
學著做個禮儀好寶寶,相信大家都會喜歡你,生活中的禮儀還有很多呢,現在我們先把今天學的這些禮儀看著圖完整的做一做、說一說。
5. 遷移經驗討論:
6.延伸活動:
附兒歌:
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早你早彎彎腰,你好你好點點頭,謝謝謝謝拱拱手,請進請進伸伸手,歡迎歡迎握握手,真棒真棒拍拍手,再見再見揮揮手,做個禮儀好寶寶。
本次活動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將禮儀要求展現給幼兒,符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還讓幼兒進行現場的實際練習,相信老師在以后的生活中再多加提醒和引導,孩子們一定能夠習慣成自然,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活動準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
小雞吃米粒。
準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
規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看誰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一
1、 教育幼兒應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2、 培養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3、 教育幼兒學會尊重他人。
4、 大膽說出自己對愛惜糧食的理解。
5、 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對古詩《鋤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夠背誦古詩。
配套的教學用書,圖片。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米飯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所以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2、教師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第7頁,仔細觀察。
師:快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么?
3、教師鼓勵幼兒回答問題。
4、.教育總結幼兒回答,教育幼兒吃飯時應坐端正,不撒飯。
5、教師朗讀古詩《鋤禾》,幼兒跟讀。
師: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6、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
7、活動結束。教師再次強調要珍惜糧食。
本節課我在講解時不夠生動,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飯時的表現舉例來說明怎樣吃飯才是正確的課會更生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在課程要結束時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百科: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又稱為“谷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等。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二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1、引導幼兒了解糧食的由來,知道農民的辛苦,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2、培養幼兒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1、課件。
2、幼兒剩飯視頻。
(一)觀察談話:
這是誰浪費的.
1.讓幼兒觀看幼兒剩飯的視頻,然后分組討論:小朋友挑食、剩飯對不對,為什么?
2.教師小結,讓幼兒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糧食加工成的,浪費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飯的壞習慣。
(二)糧食是怎樣來的。
1.請小朋友看圖片,內容是:農民伯伯種莊稼,春天里播種、施肥、澆水,夏天里頂著烈日鋤草,秋天里忙著收割。
2.提問:你剛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圖片內容再向幼兒完整解說一遍。
3.讓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教師根據幼兒的提問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三)歌表演《憫農》。
1.出示圖片,讓幼兒說一說:農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讓幼兒模仿表演農民伯伯鋤草的動作。
3.幼兒一起朗誦古詩《憫農》,教師教小朋友學唱歌曲《憫農》。
4.放歌曲錄音,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給歌詞加上相應的動作,然后大家一起邊唱邊表演。
觀看饑餓兒童的圖片,激發幼兒同情饑餓兒童的情感。通過教程讓孩子們進一步理解節約糧食的重要意義。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三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儒靈童教材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
小雞吃米粒
準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
規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看誰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四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儒靈童教材。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小雞吃米粒準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規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看誰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求助,改變自己,構造新的朋友圈。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五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對的,要學習愛惜糧食。
4、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1、水稻、麥子、農民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1、教師出示圖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1)請小朋友講一講你們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那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對待糧食呢?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六
通過召開這一次主題班會,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讓同學反思自己對待糧食的.態度,從而懂得日常飲食的一些良好習慣,能做到愛惜勞動果實;讓同學們養成物盡其用,不浪費,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表演、小品、背誦等。
(一)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導出班會主題。
古人云:身披一縷,當思織女之勞;日食這餐,每念農夫之苦。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何談發展。
(二)讓本放小記者對本班同學以珍惜糧食為中心進行采訪,并將采訪答案與同學交流。
(三)請同學們觀看《小品喜怒哀樂羊肉串》,以此告戒同學們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食品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不管是從何麗珠和朱佳穎演出的小品還是李奕煒等同學演出的小品,我們不難得知隱藏其中的道理。
(四)以令人震驚的數據來告訴同學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培養同學們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好品質。最后,宣布班會結束。
(五)教師小結。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七
針對現在班上一部分孩子在午餐時不愛惜糧食,把米飯和菜故意掉在桌上,還相互打飯仗這種不良現象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
1.讓幼兒了解人類為什么要吃飯,知道吃飽飯的重要性。
2.讓幼兒了解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知道不愛惜糧食是可恥的行為。
3.讓幼兒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1、重點:讓幼兒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2、難點:幼兒了解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知道不愛惜糧食是可恥的。
農民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勞動的圖片,孩子們在不同情形下浪費糧食的圖片。
一.在教師提問的基礎上,了解我們為什么要吃飯。
1:我們平時都要吃飯,點心,水果,那我們不吃會怎么樣呢?
2:幼兒自由討論
3:教師小結, 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吃飯,如果不吃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二.教師提問,你們在園里吃午飯時是怎樣表現的呢?
1.幼兒回憶吃飯的情景
2.教師點評在吃飯時孩子們有那些不良行為,讓孩子們明白浪費糧食是可恥的。
三.教師出示農民不同時節在田里耕作的圖片和孩子們在不同情形下浪費糧食的圖片。
1.幼兒觀察圖片后討論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和自己來浪費糧食的壞習慣。
2.教師總結;讓幼兒明白粒粒皆幸苦,從而教育孩子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四.教幼兒背誦古詩《鋤禾》,升華愛護糧食的情感。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利用不同的圖片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 討論,在討論中逐漸明白吃飯的重要性,知道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明白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但是在教學活動進行中,孩子們在理解浪費糧食是一種可恥行為有點難,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要隨時滲透愛惜糧食的觀念,在有條件的時候帶孩子們到鄉下走走,讓孩子們親身經歷勞動的艱辛,從而使孩子們的認識更加深刻。
小百科:糧食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糧食作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等。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八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1、水稻、麥子、農民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1、教師出示圖片: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師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3、怎樣愛惜糧食
(1)請小朋友講一講你們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那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對待糧食呢?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十九
1、引導幼兒了解糧食的由來,知道農民的.辛苦,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2、培養幼兒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1、課件。
2、幼兒剩飯視頻。
(一)觀察談話:
這是誰浪費的。
1、讓幼兒觀看幼兒剩飯的視頻,然后分組討論:小朋友挑食、剩飯對不對,為什么?
2、教師小結,讓幼兒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糧食加工成的,浪費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飯的壞習慣。
(二)糧食是怎樣來的。
1、請小朋友看圖片,內容是:農民伯伯種莊稼,春天里播種、施肥、澆水,夏天里頂著烈日鋤草,秋天里忙著收割。
2、提問:你剛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圖片內容再向幼兒完整解說一遍。
3、讓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教師根據幼兒的提問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三)歌表演《憫農》。
1、出示圖片,讓幼兒說一說:農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讓幼兒模仿表演農民伯伯鋤草的動作。
3、幼兒一起朗誦古詩《憫農》,教師教小朋友學唱歌曲《憫農》。
4、放歌曲錄音,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給歌詞加上相應的動作,然后大家一起邊唱邊表演。
觀看饑餓兒童的圖片,激發幼兒同情饑餓兒童的情感。通過教程讓孩子們進一步理解節約糧食的重要意義。
禮儀愛惜糧食教案(熱門20篇)篇二十
通過召開這一次主題班會,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讓同學反思自己對待糧食的態度,從而懂得日常飲食的一些良好習慣,能做到愛惜勞動果實;讓同學們養成物盡其用,不浪費,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表演、小品、背誦等
(一)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導出班會主題
古人云:身披一縷,當思織女之勞;日食這餐,每念農夫之苦。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何談發展。
(二)讓本放小記者對本班同學以珍惜糧食為中心進行采訪,并將采訪答案與同學交流。
(三)請同學們觀看《小品喜怒哀樂羊肉串》,以此告戒同學們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食品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不管是從何麗珠和朱佳穎演出的小品還是李奕煒等同學演出的小品,我們不難得知隱藏其中的道理。
(四)以令人震驚的數據來告訴同學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培養同學們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好品質。最后,宣布班會結束。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