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河北省導游詞100字篇一
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趙州橋建于公元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
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期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
趙州橋的雕刻藝術,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其上獅象龍獸形態逼真,琢工的精致秀麗,不愧為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珍品。
我國古代石拱橋的杰出代表之一為趙州橋。
趙州橋全長64.4m,跨徑37.02m,拱頂寬9m,拱矢高度7.23m,在橋拱圈兩肩各設有二個跨度不等的小拱,即敞肩拱,這就使其比實肩拱顯得空秀靈麗,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觀,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
趙州橋距今1400多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3月8日邢臺發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
1961年3月4日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以不能通車。
河北省導游詞100字篇二
東陵目前開放的景點有裕陵、裕妃園寢、慈禧陵、慈安陵、展覽館、孝陵、景陵、昭西陵、二郎廟等9處景點。
在清東陵14座陵寢之中,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當數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的順治皇帝的陵寢——孝陵。
孝陵神道
孝陵神道長達5600多米、寬12米、用磚石鋪成。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寶城、寶頂,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連線,將孝陵的數十座形制各異、多彩多姿的建筑相貫串,形成一條氣勢宏偉、序列層次豐富、極為壯觀的陵區建筑中軸線。它雖然因勢隨形,多有曲折,但曲不離直,明確顯現了南北山向的一貫,配合了山川形勢,強化了主賓朝揖的天然秩序,產生了極富感染力的空間藝術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長的神路,也是最壯觀、最富藝術性的神路。由于其他各陵的神道都與孝陵神道相連,所以孝陵神道也稱為清東陵的主神道。
孝陵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是進入清東陵的標志性建筑,采用仿木結構形式,五間六柱十一樓,面闊31.35米,高12.48米,是全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構筑而成。石牌坊雖然歷經了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兩次劫難,但依然巋然屹立,在藍天白云映襯下更顯得雄偉壯觀。石牌坊南有天臺山和煙墩山東西對峙,形成陵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龍門口”,常年水流不斷,當年皇帝來謁陵要臨時搭建浮橋通行。“龍門躍鯉”歷來被譽為東陵八景之一。正南方的這作山峰因為它的形狀象漢字的金字,所以叫金星山,此山在清東陵的風水中,是清東陵的前朝山。
大紅門
石牌坊以北是大紅門,它既是孝陵的大門,也是整個清東陵的總門戶。面闊58米,進深11.15米,單檐廡殿頂式建筑,是整個清東陵內等級最高的建筑。
大紅門是陵園的正門,是謁陵者和帝、后、妃棺槨的必經之處。大紅門前左右各設一座下馬牌,上面用漢、滿、蒙三種文字雕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謁陵者在進入大紅門前必須提前下馬、降輿,步行通過。
具服殿
大紅門北側路東的這座建筑叫具服殿,也稱更衣殿,是供前來謁陵的帝、后更衣、休息、方便的地方。整個陵園只有一座具服殿。
神功圣德碑亭
再往北,迎面的這座重檐歇山頂的高大建筑,是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簡稱大碑樓。
大碑樓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須彌座上,通高約33米,每面檐墻面闊25米多。每面墻各有一個拱券式門洞。樓內正中有一個巨大的形似海龜的神獸,叫赑屃。傳說龍生九子,皆不成龍,各有所好。赑屃是其中一子,因它天生喜文、善負重、長壽,故讓它馱著巨大的石碑,以示萬古長青,永垂不朽之意。
河北省導游詞100字篇三
孝陵的功德碑,高6.72米,寬2.17米,厚0.73米,屃頭刻6條蛟龍,碑額篆刻“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滿文在右(西),漢字在左(東)。碑文內容主要記載了順治皇帝一生的功德,故此碑叫神功圣德碑。按明、清制度,大碑樓要在先帝入葬后由嗣皇帝營建,碑文由嗣皇帝撰寫。孝陵大碑樓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碑文由康熙皇帝撰寫。這篇碑文長達1700多字。在大碑樓外周圍是磚墁地,俗稱海墁。海墁四角各有一根華表,亦稱擎天柱。大碑樓在四根華表的襯托下,更顯得氣勢恢宏。
據傳,清朝皇室家法規定:凡后世皇帝有失國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圣德碑”。可是,1840年,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道光皇帝對此只字不提,卻以自謙的口吻說自己治理國家的功績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并論,于是下了一道諭旨,“自本朝起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所以自道光以后,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成為定制。
石像生
我們眼前的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影壁山,為清東陵的案山。過了影壁山就是孝陵的石象生。石像生是陵墓前神道兩側設置的石人、石獸的總稱。石象生放置在神道兩側,象征帝王生前的儀帳和護衛。石象生一般有兩種,即石人和石獸。石人又稱翁仲。據說,在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身長一丈三尺,異于常人,力大無比。曾駐守臨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懷念他,特制翁仲銅像立于咸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見到銅人,竟以為是活著的阮翁仲,嚇得望風而逃。從此,人們便把宮闕或陵墓前的銅人、石人稱為翁仲。
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設石像生,皇后陵和妃園寢不設石像生。清陵石像生以孝陵的規模為最大,共有18對,從北往南依次為:文臣3對、武士3對,馬立、臥各1對,麒麟立、臥各1對,象立、臥各1對,駱駝立、臥各一對,狻猊立、坐各1對,獅子立、坐各1對,最南端為一對石望柱。孝陵石像生從北到南長達870米,猶如兩列威武雄壯的儀仗隊,在迎接著謁陵者的到來。孝陵石像生不僅石雕像多,序列長,有立、有臥、有坐,而且雕刻手法古樸粗獷,突出寫意的風格,刻意追求神似,而不追求形似,表現出清初八旗子弟以弓馬征服天下,朝氣蓬勃,不可戰勝的氣勢。它們與蒼松翠柏相互映襯,使神道圣潔、莊嚴、肅穆,氣勢非凡。
清東陵的風水和選址
風水一詞最早出于伏羲時代,伏羲根據自己研創的簡易圖,推理出地球有過一段是風與水的時期。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風水,又稱堪輿、圖宅、青囊、山水之術等,是東方神秘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河北省導游詞100字篇四
那么,清東陵到底有什么好風水呢。我們先看一下前方特別尖的這座山,就是剛才我們看到的金星山。它是清東陵的朝山,相當于一位大臣手持護板向北朝拜;前方特別平坦的山叫影壁山,也稱案山,相等于皇帝批閱奏章的龍書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正北方向的這座高大雄偉的山峰叫昌瑞山,是清東陵的后靠山,相等于皇帝所坐的龍椅,這三座山天然形成一條直線,構成清東陵的風水線。西側的山峰叫黃花山如白虎雄踞,東側的山峰叫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這兩列山峰如同兩列文武大臣侍立兩側。整個陵區的山川形勢如同天子臨朝的.壯觀場面。另外在陵區的東側有一條馬蘭河,西側有一條西大河,這兩條河似兩條玉帶自北向南緩緩流淌。清代詩人張從孔曾作詩一首:
萬載隆興地,雙峰鎖口齊。
金星高拱北,玉水曲流西,
鳥語崖間樹,魚游石畔溪,
舉頭陵上望,常有彩云棲。
那么,清東陵的陵址到底是誰選定的呢?據史料記載,清東陵這塊風水寶地是由順治皇帝親自選定的。后又經欽天監杜如預,楊宏量等人進一步踏勘卜定。
順治八年(1652)十二月,14歲的少年天子愛新覺羅·福臨來到京東一帶巡幸。他來到昌瑞山上,向南望,平川似毯,盡收眼底;朝北看,重巒如涌,萬綠無際。日照闊野,紫霧靄靄;風吹海樹,碧影森森,真是山川壯美,景物天成。順治帝心念閃動,遂宣諭曰:“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于是從身上取下佩韘,向下一扔,對侍衛們說:“韘落處定為穴”,后來,清王朝在這里建造了清東陵的第一座陵寢,即順治皇帝的孝陵。
龍鳳門
石像生以北的這座建筑叫龍鳳門。龍和鳳分別是皇帝、皇后的化身。據說龍鳳門是按神話中的南天門修建的,皇帝、皇后之靈經過此門即可進入天堂。龍鳳門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由三門六柱和四段琉璃墻組成,龍鳳門是橫向建筑,而石像生則為縱向建筑,與石象生形成縱橫交錯之勢,起到收攏視線,突出石象生的作用。當人們從南面進入石像生范圍時,由于龍鳳門橫置石像生北端,頓時會使視線收攏住,目光集中在石像生上,從而突出了石像生形象。
孝陵的石橋
穿過龍鳳門,沿神道北行,依次有一孔拱橋、七孔拱橋、五孔拱橋和三路三孔拱橋。這些橋座有一個奇特之處,就是敲擊這些橋的石欄桿,會發出像打擊鐘磬般的悅耳之聲,或清脆悠揚,或低沉雄渾。因為這些聲音與我國古代的宮、商、角、徵、羽五音相似,故稱之為“五音橋”。其中以七孔橋和五孔橋最為著名。
神道碑亭
三路三孔拱橋北面就是神道碑亭。因其建筑形制與神功圣德碑亭一樣,只是體量收小,故又稱為小碑樓。樓內巨大的赑屃背上馱著一統高5.1米、寬1.77米、厚0.71米的石碑。碑額題“大清”兩字,碑身陽面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鐫刻“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之陵”字樣,滿文居中,蒙文在左,漢字在右。
東西朝房
東西朝房在神道碑亭以北,神道兩側相向而建。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有前廊,黃色琉璃瓦頂。皇陵祭祀需要大量祭品,主要分膳品桌和餑餑桌兩大類。東朝房是內務府差役制作膳品、熬制奶茶的所在,所以東朝房又叫茶膳房。西朝房是內務府差役們制備餑餑供品的地方,所以西朝房又叫餑餑房,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餑餑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等。滿族的餑餑很耐餓,攜帶方便,風味獨具,至到今天仍是頗為風行的食品。
河北省導游詞100字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皇家風水寶地清東陵參觀游覽:
我是導游員___,接下來將由我為大家介紹清東陵的歷史、建筑以及這里埋葬的歷史人物和有關傳說,希望大家在清東陵能夠感受皇家山水福祉,并給大家帶來好運和快樂!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10月15日,全國旅游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公布,清東陵景區成為唐山市首家5a級景區。
清東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五大城市腹地,交通便利,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旅游觀光。2008年,清東陵景區被北京市奧組委確定為唯一的一處京外景點,成功地接待了前來參觀的奧運賓客,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清王朝統治時期,東陵分“后龍”和“前圈”兩部分,陵區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20公里,占地面積達2500平方公里。“后龍”為“風水來龍”之地,從陵后長城開始向北延至承德,西接密云,東達遵化,層巒疊翠,山秀石奇,氣象萬千。當時,“后龍”禁地派重兵駐守,負責安全保衛。“前圈”是陵寢分布的地方,四周群山環繞,中間野闊川平,東、西各有一泓碧水緩緩流淌,形似一只完美無缺的金甌,可謂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寢依山面野,井然布列在這80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內,其間蒼松翠柏、樓殿亭閣、門坊城垣、橋柱碑雕,無一不精,無一不美。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浹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共建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園寢和一座公主園寢。全部陵寢以順治帝的孝陵為中心,東側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側有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以及孝莊、孝惠、孝貞(慈安)、孝欽(慈禧)四座皇后陵,還有景妃、景雙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嬪園寢。
河北省導游詞100字篇六
榮國府位于石家莊市北15公里處的正定縣,是一座具有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筑,是依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嚴格設計建造的。
榮國府是按照《紅樓夢》中所描述的“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一律采用明清五進四合院格式:清磚鉆山灰瓦,磨磚對縫,獸頭滴水,筒氏扣頂,雕梁畫棟,游廊貫通,鹿頂耳房的格局。
府的中路為賈政的公務院,采用了莊重的宮廷式彩繪;西路前為賈母院,后為王熙鳳院。
榮國府成為了影視界青睞的影視基地,到目前為止,已經有《鄭板橋外傳》,《包青天》,《東方商人》,《金搏虎》等一百七十多部影視劇相繼完成。
當時,是由于《紅樓夢》急需要塔建合適的場景,因為在北京租地價格又非常昂貴。
為此,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決定與政府聯合投資,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榮國府和寧容街。
榮國府內的建筑分東、中、西三路,西路依次有穿堂、鳳姐家、花廳、賈母正房、垂花門等,中路是向南大廳、榮禧堂、內儀門、后圍房、外儀門等,東路是賈赦院、王夫人院。
榮國府內的每一個景點都是《紅樓夢》戲劇的舞臺。
到榮國府旅游可以讓您體驗到很深的文化底蘊。
河北省導游詞100字篇七
正定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冀中平原,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并稱“北方三雄鎮”百歲帝王趙佗、常勝將軍趙云故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是河北省會石家莊的北大門。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石德鐵路、石太鐵路、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坐落境內的石家莊機場已開通20多條國內外航。
正定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文化積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寶庫”的美譽。
正定縣地處冀中平原,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并稱“北方三雄鎮”是河北省會石家莊的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石德鐵路、石太鐵路、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坐落境內的石家莊機場已開通20多條國內外航線。
隆興寺位于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隆興寺始建于隋開皇六年,原名“龍藏寺”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
隆興寺的主要建筑天王殿、摩尼殿、彌陀殿、戒壇、大悲閣等,都順序分布在中軸線上。
榮國府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嚴格設計和建造的,它是一座具有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筑群,分府、街兩大部分。
整個工程于1984年12月破土動工,1986年7月竣工。
榮國府是按照《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建造的一座封建王宮,占地面積2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700平方米,房間212間,游廊102間。
整個府邸分中、東、西三路,各路均為五進四合院:中路為賈政公務院,采用了莊重的宮延式彩繪,東西兩路為內宅院,采用了明快的蘇式彩繪,室內落地花罩典雅氣派,明清式家具精美華貴,23個場景,150個人物;
1600多件古玩、字畫,再現了“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翰墨之族”的富麗堂皇。
府內西側怡園內四季花亭古香古色,小橋迂回山水齊備,婉如一座小巧別致的蘇州園林。
后圍房內新增設了《紅樓夢詩詞繪畫、刻石展》,邀請了啟功、張愛萍、黃琦、歐陽中石共200余位著名書法家揮毫潑墨。
其中部分為黃華、廖漢生、王首道、王任重等到國家領導人題詞。
寧榮街總長200米,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房間120間組成風貌各異的51家店鋪,它是參照乾隆南巡圖設計的,房屋錯落有致,街上旗幌招展,牌匾齊全,再現了康乾盛世景象。
趙云廟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與舉行世聞名的隆興寺、榮國府毗鄰。
一九九六年,正定縣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舊擴建重修,對外開放。
重修之廟占地12畝,全部為仿明清式建筑,造型古樸,氣勢宏偉,其主要建筑有山門殿、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順平候殿。
主殿魚貫中軸,左右配殿翼輔兩側,整個布局變開闊大方,整齊勻稱。
更以碑亭刻石,花草樹木點綴其間,尤為肅穆典雅。
現廟內展出的趙去故里碑,趙云飲馬槽,均為原廟內存遺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均為正定出土文物。
再有木牛流馬、紅崖天書、孔明燈等都與三國有關。
殿內的壁畫、配詩以及盈聯多為名家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