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新安江畫廊詩詞篇一
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山城黃山,游覽黃山人民的母親河新安江中心城區段。沿途我們可以欣賞到觀光索橋、徽州照壁、湖邊古村落、屯浦歸帆、濕地公園、鎮海橋等亮麗景觀,充分領略清麗山水中燦爛的徽州文化,深切感受黃山市輝煌的昨天和蓬勃發展的今天。
現在我簡要地向大家介紹一下新安江。新安江發源于黃山市休寧縣境內的六股尖,流經休寧、屯溪、歙縣和浙江淳安、建德、桐廬入錢塘江。全長359公里,其中黃山市內干流長242。3公里,是安徽省內僅次于長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作為黃山人民的母親河,新安江是古徽州文明的搖籃。徽州地處皖南山區,山是閉塞的屏障,水卻是開放的大門。當年,新安江是徽商的黃金通道,備嘗耕地不足的徽州先輩,駕一葉扁舟,把山貨源源不斷地運往山外,到外面世界去闖蕩,又從山外帶回萬貫錢財,在家鄉建設世外桃源。清清的江水,記載了徽商“馳騁中國商界長達三四百年”的輝煌,映下了古徽州人民艱苦創業的歷史篇章。新安江兩岸集聚了大量歷史人文資源,是古徽州民俗民居、生產生活等徽文化的主要展示區,其中“國家級”稱號的就有6處,如屯溪老街、花山謎窟—漸江風景名勝區、萬安古鎮、漁梁壩、竹山書院、雄村等。隨著徽杭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新安江告別了往日繁忙的水運。但她并沒有沉寂,她的一江秀水、兩岸青山和沿途景致,依然魅力無限地吸引著人們接踵而至,投入山水畫廊般的美妙佳境之中。
新安江依偎著黃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緩緩而過,成為黃山市中心城區一顆璀璨的明珠,給宜游宜居的現代國際旅游城市增加了無窮的魅力。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利用新安江,20__年,黃山市委市政府啟動了新安江延伸綜合開發項目,實施桃花島至花山謎窟16公里的綜合開發,重點建設翻板壩至花山謎窟景區9。15公里區域。項目占地面積584畝,建設內容有防洪保安、水利樞紐、環境治理、拆遷安置、景觀塑造、航運碼頭、文化提升七個子項目。包括湖邊水利樞紐、花山壩工程和景觀工程中的十八大節點等。概算總投資13。88億元。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所在的是世紀廣場游船碼頭。世紀廣場面積達8萬平方米,它是利用梯形回旋的原理填出來的廣場,是黃山市目前最大的廣場。在世紀廣場中央設有大型音樂噴泉,最高的噴柱可達60米。黃山市政府大樓就矗立在世紀廣場上,一共有21層,寓意著黃山市與21世紀一起騰飛。
沿江順流而向,前方所見是黃山市最大的索拉人行吊橋——觀光索橋,全長約280米,寬4。5—5米,兩座主塔分別有兩層觀光平臺。站在觀光索橋上,可以縱情欣賞黃山外灘的宜人景色、遠眺新安江水天際合一的美景。橋的對面河畔,有人工瀑布,它以自然式的布局手法將山水瀑布與新安江融為一體,飛流直下,氣勢恢弘,再配上燈光色彩的變化,成為新安江上視覺的焦點,讓古老的新安江在新時期流光溢彩,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還有一座水晶橋,長40米,寬5米,它是以鋼架為結構,外包玻璃,將亮化等全部至于玻璃內,使整座橋晶瑩剔透,給新安江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新安江延伸綜合開發項目景觀工程重要節點工程之一的林廊清影。林廊清影按徽州水口園林意象建設,供市民和游人休憩、觀景的場所。亭廊為徽派建筑風格的亭廊組合,樟木制成,總長106米,建筑面積為400平方米,配套廣場面積530平方米;廊上布置楹聯,基本采用原徽州各縣薈萃的老對聯,經歷了數百年風雨的洗禮。楹聯分三個亭廊區布局,所有亭廊進出口的外聯以寫山水風光為主,內聯則每個亭廊都相應集中一個主題,按讀書、做人、經商、做官等各行業分配,除個別外,所有字體統用魏碑體,黑底金字,明了易識,通俗易懂,達到和諧相宜、過目不忘的初衷。
在園林綠化上,新安江延伸段主題林是在原有地被植物的上層,采用片林式種植的方式,選用徽州地區常見的樹種,常綠與落葉相互搭配,以大片的林地形式展現大氣簡潔的濱江風貌。總體分為十二大林區。由西向東分別為:香樟林、梅花林、桂花林、櫻花林、桃花林、竹林、古樹林(名人林)、茶花林、紫薇林、櫻花及紅楓林、石榴及紅花繼木林、常綠背景林。每一片林以一種植物作為主題,同時考慮豐富季節變化,搭配其他植物。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徽州照壁。徽州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徽文化是我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為深入挖掘、形象展示、傳承弘揚底蘊深厚的徽州傳統文化和濃郁的古徽州地方特色,在這里設置了下沉式廣場,廣場面積約4000平方米。廣場上設計了一組大照壁,它由中間主照壁和兩邊分列照壁3塊組成,總長為108米,單面面積為800平方米,總面積為1600平方米,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徽派照壁。
南面照壁為《徽州人文之光》,由主照壁“無徽不成鎮”和兩側“徽州歷史人物”組成。主照壁“無徽不成鎮”,由“十三四歲、往外一丟”、新安江上、武漢徽州會館、杭州胡慶余堂、上海茶莊當鋪、蘇州園林文會、大運河鹽運、海上徽商、揚州白塔與乾隆下江南、四大徽班進京、榮歸故里等12組徽商故事和16個著名徽商(程承津、祝確、阮弼、王直、馬曰琯、余家鼎、江春、鮑志道、鮑漱芳、胡雪巖、余干臣、胡炳衡、汪寬也、胡貫三、康達、程霖生)組成。兩邊分列照壁“徽州歷史人物”,共選入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工匠等25人(汪華、吳少微、朱熹、朱升、汪機、胡宗憲、鄭之珍、許國、程大位、胡正言、海陽四家、吳魯衡、張小泉、戴震、胡天柱、鄭復光、王茂蔭、黃士陵、詹天佑、黃賓虹、許承堯、陶行知、胡適、蘇雪林、賽金花)。南面照壁共鐫刻人物190個,其中著名歷史人物45人,宛若星光,照耀古今,故稱“徽州人文之光”。
北面照壁為《新安山水勝境》,從新安江正源六股尖發端,經齊云山、黃山至千島湖,延至錢塘江入海整個流域全程。沿途鐫刻風景名勝30余處:即六股正源、祁紅茶鄉、西遞民居、宏村南湖、漁亭要津、白岳齊云、萬安古鎮、水南橋影、小龍山寺、屯溪老街、巖寺廊橋、唐模水口、棠樾牌坊、黃山仙境、太平湖影、徽州府城、長慶寺塔、漁梁商埠、小南海嶼、徽商棧道、龍川宗祠、三潭枇杷、深渡碼頭、千島之湖、淳安客棧、桐廬釣臺、富春山居、鸛山樓閣、六和寶塔、海寧觀潮、錢塘入海。寓意萬古新安,源遠流長,山水秀美,文化燦爛。
再往前,湖邊古村落映入眼簾。湖邊古村落是在原湖邊村所在地,按照徽州傳統村落的營建法則和構成肌理,并充分考慮現代經營業態,打造的一處既能展現徽州傳統村落風貌,又能兼顧市場經濟效益的古村落。古村落的建筑采用搬遷部分古建筑和新建仿古建筑相結合。總占地面積14300平方米,東西長230米,南北寬50—80米,總建筑面積約11000平方米。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屯浦歸帆。新安江是古徽商勇闖天下的“絲綢之路”,屯溪埠頭是其出航的起點之一。“屯浦歸帆”被譽為海陽八景之一,清代詩人查錫恒對“屯浦歸帆”勝景作出了這樣的描述:碧水縈回最上游,垂柳夾岸艤歸舟。漁歌遠近從風遞,帆影高低帶月收。飛倦劇憐投樹鳥。長閑終羨傍沙鷗。村煙起處樓臺好,一片波澄萬頃秋。為重現古徽商“屯浦歸帆”勝景,特建造了這處“屯浦歸帆”景觀廣場。廣場空間布局分上下兩層,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層高4。8米。上層廣場設有主題性雕塑——“歸帆”。下層空間是下沉廣場,內部設有茶室、咖啡吧及商鋪等,市民、游人可以在此品茗休憩,欣賞沿江美景。廣場對面的尤溪山(又稱太陽山),相傳孫權之子(三子)南陽王孫和長眠于此。為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在山頂建閣一座,取名孫王閣。閣共三層,高24米,建筑面積740平方米。建三層主要警示三國梟雄紛爭、百姓疾苦的風云歲月。沿山體修建登山游道,游人可登臨山閣,既可憑吊慨嘆,也可遠眺兩岸青山、山城美景。
各位朋友,展現在眼前的是新安江水利樞紐。攔河壩布置在船閘與電站之間,壩型為鋼壩閘,全長255m,共5跨,高8。1m(其中活動壩高4。8m),是目前國內跨數最多、水頭最大、同類壩型最長的底軸驅動下臥式鋼閘門,門頂高程平正常蓄水位122。3m,建成后將在上游形成約4000畝的景觀水面,蓄水量約600萬m;過船設施布置于左岸,為升船機v級船閘,可滿足140客位游船通航要求,單項過閘時間可控制在10分鐘,每小時可實現運送游客達800客位;水電站布置于右岸,電站廠房為岸邊引水式,機組選型為軸升貫流式機組(是目前國內效率最高的機型之一),設計裝機容量為6000kw,年平均發電量為2500萬kwh左右,年平均利用小時4279h。
各位朋友,大家再往河對面看有一處大型摩崖石刻。這里九龍山臨江而立,由于過去開山采石,造成朝向江面的山體形成大片裸露巖壁,已成為一處地質災害點。結合地質災害治理,因地制宜,變廢為寶,將其打造成大型塑山文化景觀工程。在其最大的一個斷面上雕刻徽州歷史名人朱熹的手書“新安大好山水”,另一斷面上雕刻“新安畫派名家題壁”,將自明清以來原籍徽州的23位新安畫派名家手書題名匯集起來鐫刻于此,以示后人景仰。沿著崖壁邊緣山體上修建登山步道,在摩崖石刻前設置觀景平臺,游人可由遠而近參觀。同時,在崖壁配置以相應的亮化,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能觀賞到這一文化景觀。
各位朋友,再沿江而下,就是著名的花山謎窟了。現在我們溯江而上,去感受三江口的風貌。
眼前這座橋叫黃口大橋。屯溪是一個山城、水城和橋城,黃口大橋連接了新安江兩岸,便利了兩岸居民的生活,這座橋也是通往徽杭高速公路的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濕地公園。濕地公園占地面積為110畝,以不同的綠化帶、草坪、花圃、濕地棧道、濕地叢林組合而成。在河水沖刷形成的土丘和沼地自然現狀基礎上,將新安江水引入其中,通過合理的理水堆山,將星羅棋布的小池連成一個完整的水系,構建成是一個和諧、幽雅、美麗的濕地公園環境。
溯江再往前行,現在看到的這座橋叫廣宇大橋,它是新安江上一條飛越的夜間彩虹。全長414米,跨徑70米,寬20米,是通向江南新城的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
各位朋友,眼前這座橋叫洽陽橋,它還有個別名叫狀元橋。乾隆60年(公元1796年)洽陽有一對兄弟:王以銜和王以铻。他們是徽州的人中龍,同一年中舉人,同一年赴京趕考。先是王以銜在會試中高中會元,那時正直春暖花開,王家正在張燈結彩慶賀。而這時一對燕子也來湊熱鬧,硬是要在大紅燈籠上做窩(徽州民間把燕子、喜鵲稱之為報喜鳥)。王母看見了便說:燈上做窩是登科的喜兆。果然,王以銜報喜的鑼鼓就到了廳堂上,大家正要將喜報高懸廳堂正中時,王母急忙說,這里要留著貼狀元的喜報。沒過多久,王以铻就被欽點為狀元,報喜的鑼鼓咚咚踏過洽陽橋,連橋也沾了光,所以就有了狀元橋的名字。王母可真謂是一張神嘴,倆說倆中,偶然的巧合一時被傳為佳話流傳至今。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沙洲叫江心洲,發源于休寧的率水和發源于黟縣的橫江在這里交匯,由于它處的位置是江的中心,所以取名為江心洲。江心洲的造型獨特,像艘航母艦。新安大橋橫越江心洲,把兩江聯在一起。新安江大橋是我們游覽中最長的一座橋,全長有547米,它的欄桿全部都是用漢白玉雕琢而成的。當您從橋上經過時,還能看到欄桿上的一幅幅浮雕,一共有四百幅,非常壯觀。橋畔是三江口碼頭,它是屯溪最古老的一個水埠碼頭,當時的土特產就從這里上船,銷往全國各地。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老大橋叫鎮海橋。它建于明嘉靖15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橋全長為133米,是一座六墩七孔的石質拱橋。老大橋橫跨屯溪老街和黎陽,是歷史上商旅西進的大門。1934年4月,著名文學家郁達夫來到屯溪,在新安江上、老大橋下的一只小船里小住過幾日,他被這里的風光所迷戀和吸引,激發文思泉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夜泊屯溪》:“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盡管現在我們不能在船上小住,但也能感受到那種意境,同時增添了幾分現代都市生活的感覺。
各位朋友,船行到這里,新安江中心城區段就告一段落了,與鎮海橋一側相鄰的就是有流動的清明上河圖之稱的屯溪老街。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登岸逛逛屯溪老街,感受這座由水陸碼頭發展起來的文化商業街的文化魅力和休閑業態的風情。
謝謝大家!
新安江畫廊詩詞篇二
各位旅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我是紅領巾導游姚詩雨,愿今天的新安江山水畫廊游旅途快樂!
新安江山水畫廊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境內,全長約70公里,是黃山——歙縣——千島湖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山水畫廊新安江曾激發了詩仙李白的靈感:“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大家此行可以坐烏篷船,觀鄉間景,聽地方戲,一飽徽山秀水徽文化。
我們上船的地方叫浦口。練江和漸江如兩條銀鏈在這里相聚后,匯入新安江。因浦口處在新安江之首,有“五百里新安第一村”之稱。新安江在深山幽谷中穿行,形成一個個港灣,古人詩中寫道: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新安江峰回水轉,江中那一座巨型石礁,就是著名的“妹灘”。
船過妹灘,就到三潭之一的瀹潭。大家一定聽說過“天上王母蟠桃,人間三潭枇杷”,這就是對三潭枇杷皮薄、肉厚、味美特點的贊譽。三潭是指以三個江水深潭取名的村莊,分別叫瀹潭、漳潭和綿潭。這里盛產枇杷,如果是五月枇杷黃的時候來,兩岸的枇杷林“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翠綠叢中泛出團團簇簇的金黃與橙紅,游人們暢游其間,能盡情體會自助采摘的快樂。
在瀹潭村尾的大樹下,有一塊巨巖拔地而立,人們叫它“發音石”。人民音樂家曙童年常在這塊巖石上練嗓音,所以人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發音石”。
漳潭村里有一棵千年古樟樹,樹高26米,樹身周長9。2米,需要十余人才能合抱。相傳是漢初名臣張良去世后,葬在新安江畔的漳潭村,他的英魂孕育了這棵古樟樹,用以澤被子孫后代,村中居民多為張姓。
離開漳潭村,大家看到沿江依山而建的一排排嶄新的徽派民居,白墻灰瓦,翹角飛檐,非常美觀,這就是新楊村民居群。國家郵政局發行的中國民居普票,其中安徽民居的圖案設計就是以新楊村的建筑為藍本。
旅客朋友們,現在你們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見江中突兀著一個巨大的石磯,叫老龍磯。它就是徽州流傳的“拽尾龍”故事的發生地。現在,徽州每年清明節后,總有一次狂風大雨,人們都說這是“拽尾龍”到徽州上墳掛紙來了。
現在船已到終點站——深渡古鎮,它是千島湖的上游,大家都知道廣告“農夫山泉有點甜”,其實水源就在徽州,就在這兒。
各位親愛的朋友,我為大家的解說到這兒就結束了,謝謝你們的光臨!愿新安江山水畫廊能夠成為你們最美好的回憶!再見!
新安江畫廊詩詞篇三
大家好,我叫小邢,今天,有我來帶大家去奉化的一座公園——中山公園。
中山工園,位于錦屏山,始建于1920xx年,已經有920xx年歷史了。
走進大門,現在面前這座亭子叫作“仰山亭”,這里是老人們的天地,許多老人在這聊天,唱越劇,拉二胡,其樂融融。
往上走100米,就到了“荷花亭”,顧明思義,在亭子邊有一座池塘,池塘邊有幾朵荷花,荷花中間有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在旁邊還有一只懶洋洋的“烏龜”正在噴水,你們看,還有許多小鯉魚呢!
再往上走,就到了中正圖書館,館里有書畫展,里面的圖書是由各界人士捐贈的。
今天的旅程就到這了,下次在帶你們往電視塔走走,謝謝大家。
新安江畫廊詩詞篇四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我是環球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姓覃,你們可以叫我覃導或小覃。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去故宮游玩。”
“故宮又稱紫禁城,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差不多有一千五百多個籃球場那么大。故宮的城墻上有四個門,南邊有午門,北邊有神武門,東邊有東華門,西邊有西華門。”
“我們現在來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宮三大殿之首,建在五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殿高36米,寬63米,面積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兩米高的臺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風。清明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
“沿此繼續前進,眼前的這座宮殿也是三大殿之一,它叫中和殿。該殿是一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前,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等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這是保和殿,也是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的除夕和元宵,皇帝在些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間,把三年一次的殿試由太和殿移到此處舉行~~~~”
“好了,今天的故宮之行就愉快的結束了,祝大家玩得開心!”
新安江畫廊詩詞篇五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校園西北角,有一處獨立院落,游人從紅島路進入海洋大學4號校門后,向右一拐,便可看到一幢紅瓦黃墻古樸典雅的二層小洋樓。這座典型德國風格的洋樓是德國侵占青島期間建設的俾斯麥兵營的一部分,當年是德國軍官宿舍,后來成為私立青島大學、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的第八校舍。現在是中國海洋大學本校的校舍。這座看似普通的小樓就是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主斗士聞一多先生當年在國立青島大學任教時的故居——“一多樓”。
走近一多樓,迎面而立的是一座花崗巖石雕像,上邊刻著“聞一多先生”5個大字。紀念碑高4.33米,下部為石碑座,上部為低眉沉思的聞一多先生半身雕像。聞一多先生紀念碑于1984年刊立,作者徐立中,該雕像作品曾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銅獎、山東省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一等獎,并入選全國城市雕塑優秀作品和《世界雕塑全集》。
紀念碑的背面鐫刻著聞一多先生在青島大學任教時的學生、著名詩人臧克家撰寫的《聞一多先生紀念碑碑文》,全文為:
“杰出的詩人、學者,人民英烈聞一多先生1930年受聘國立青島大學,任文學院長兼中文系主任。講授歷代詩選、唐詩、英國詩選等課程。態度親切民主,既富有學術家風度,又充滿濃郁詩情,受到崇敬與熱愛。先生愛國憂民,埋頭學術研究,從唐詩入手,決心為衰頹之中華民族尋求一個起死回生之文化良方。先生在校,為時僅二年,春風化雨,為國育才。瞻望舊居,回憶先生當年居于斯工作于斯,懷念之情曷可遏止?爰將所居,命名‘一多樓’,略事陳設,依稀舊容,并于庭院立石,以為永念。俾來瞻仰之中外人士,緬懷先生高風亮節而有所取法焉。先生生平事跡,昭昭然在人耳目,茲不綴。”
短短二百余字,將聞一多先生在青島大學(后改稱山東大學)任教時期的治學為人和高風亮節及命名“一多樓”以紀念聞先生的因由一一敘出,情深意重,令人為之動容。此后,人們便將這座小樓稱為“一多樓”。
聞一多先生,本名聞家驊,湖北省浠水縣人,1899年生。清華大學畢業,后留學美國,攻讀美術專業,但不久便致力于文學研究與創作。回國后在大學任教,同時從事詩歌創作。20xx年代出版了詩集《紅燭》、《死水》,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詩歌方面的地位,其作品也成為中國現代詩歌中杰出的代表。
聞一多先生對祖國和人民有著強烈的愛心,其詩歌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憤慨之情。1920xx年“五卅”運動中,聞一多滿懷悲憤之情,于1920xx年7月4日《現代評論》第2卷30期上發表了組詩《七子之歌》,依次撰寫了以數百年來被殖民主義強占走的中國領土的名字命名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7首詩歌。在首篇詩歌《澳門》中寫道:
“你可知道‘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的每篇詩歌都是7行,每篇最末一句都是“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充分表達了聞一多先生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痛恨和對祖國統一的渴望。時過74年,在1999年中國政府在澳門行使主權的偉大時刻,海內外同胞齊聲歌唱《澳門》之歌,迎接澳門的回歸。聞一多先生70年前的夙愿終于實現了,先生有知,亦當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1930年夏天,聞一多先生應剛剛成立的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之邀,來到青島,就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教授。聞一多初到青島時,與家人租住在匯泉廣場附近,每天可以聽濤觀海,使聞先生獲得了很好的情趣。1931年,聞一多將妻兒送回湖北原籍,只身留校,遂搬入當時編號為“第八校舍”的二層德式小樓的二樓內。直到1932年暑假聞一多先生離開青島大學到母校清華大學任教為止,都一直居住在這座小樓上。
聞一多先生在青島大學任教時,除忙于院、系的行政事務外,主要講授歷代詩選、唐詩、英國詩選等課程,同時繼續從事詩歌創作,出版了《奇跡》等詩作。授課之外,從事《詩經》、唐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聞一多先生雖身為著名詩人,但平易可親,樂于助人,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常常放下手中的工作來指導青年學子寫詩作文。當年聞一多的學生臧克家就曾常到聞先生家中討教,臧克家的處女詩集《烙印》就是在聞先生的熱情指導與幫助下創作出版的。
抗日戰爭爆發后,聞一多先生隨清華大學遷至云南。后來,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并為西南聯合大學,聞一多先生繼續在西南聯大任教。這時聞一多先生以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抗日救亡和反對國民黨獨裁專制的抗日民主斗爭中,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并擔任民盟云南支部的負責人。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積極準備發動內戰,壓制迫害民主運動,遭到全國人民反對。聞一多先生堅決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反對發動內戰,積極爭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進步人士的敬重與擁護,從而引起國民黨反動派和蔣介石的嫉恨。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不顧國民黨特務組織的恐嚇,毅然參加了數日前因爭取民主自由而遭國民黨特務暗殺的親密朋友和同志李公樸教授追悼會,在大會上,聞一多發表演說,痛斥國民黨特務卑鄙殘忍的暗殺行徑。會后,聞一多即被國民黨特務開槍殺害。事件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強烈譴責國民黨政權殺害民主人士的暴行,深切悼念民主斗士聞一多。1949年8月18日,毛澤東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高度評價聞一多先生,指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者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們應該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解放后,山東大學師生緬懷聞一多先生的高風亮節,于1950年將聞一多先生故居命名為“一多樓”。1984年,“一多樓”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將“一多樓”中原聞一多先生舊居辟為“聞一多舊居展室”,并將“一多樓”修葺一新,正式對外開放。展室中陳列著聞一多先生的著作、照片和紀念、研究聞一多的著作,全面介紹了聞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跡。著名書法家舒同為展室題寫了匾額。
“一多樓”以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成為青島市和中國海洋大學中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吸引了眾多游人和學子前來參觀。20xx年11月,“一多樓”被列為青島市文化名人故居,并加掛銘牌標志。
新安江畫廊詩詞篇六
中山公園導游詞
尊敬的各位游客,我們將要游覽的是中山公園。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中山公園最有名的游樂場,看綠色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多美啊!有好多人啊,有溜冰場,有海盜船,有騎馬等,應有竟有。
我們現在來到中山公園的大湖,大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個碧玉,真美麗啊!湖里有好多船,水里還有氣球。遠看胡像五顏六色的廣場。
湖里好多小魚,有紅的,有黃的,有金的,真是美麗的魚。
看,中山公園多大,它周圍的提岸更長,看見湖中心那個小島了嗎?走過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
中山公園到處都有魅力的景色,我說也說不盡。
新安江畫廊詩詞篇七
親愛的游客們,你們好嗎?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于祭天的圣壇,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墻和內壇墻,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墻,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臺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里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里也是一樣的,各位游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愿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余歲的檜柏,就是回音壁西墻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干紋理非常的奇特,布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神圣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
解放以后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游覽結束了,希望這次游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回憶。
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新安江畫廊詩詞篇八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春游爽歪歪!今天,我們全班期待已久的春游到啦!我興奮的一晚都沒睡個好覺。
我和往常一樣,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走進教室,許多同學已經到了,他們都變成“狗仔隊”了,我也不例外,成了其中的一員。時間到了,我們該出發了……
我們在車上說說笑笑,開心的度過了本該無聊的時光。下了車,導游姐姐說還沒到,我們只好又走了一段路。總算到了集美鰲園,我們跟著導游走,導游姐姐給我們講解,原來,鰲園分三部分組成: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陳嘉庚先生陵墓。首先,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門廊,兩壁鑲嵌著58幅歷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鏤雕,是鰲園653幅石雕的精華。門廊外的圍墻,還有各種石雕291幅呢!浮雕有229幅,沉雕有42幅,影雕有20幅。此外,還有全國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書法楹聯題刻,書法上乘、精湛,可謂是福建省石雕藝術的魁寶。
隨著導游的講解,踏著平穩而又舒坦的石板,我們來到了集美解放紀念碑,它位于公園的中央,高高的個子,帶著雄偉的氣魄,展現在人們眼前。這個碑高28米,雄偉高聳,用花崗巖建成,碑身有毛澤東手書:集美解放紀念碑。七個大字!
接著,我們參觀了陳嘉庚的墓,它是一個龜背形的墓,旁邊雕刻著他一生的經歷。然后我們又看了“陳嘉庚紀念館”就回去了。
這次春游,我們雖然很累,但是,了解到那么多的知識,我們還是很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