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對教學內容和要求進行分解和細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學計劃的編制和實施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和發展。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一
教學要求:
1、能理解“父親”和“我”的話,并進行說話練習。
2、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3、懂得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做有真才實學,對人有用的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詞語并給課文分了段。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二大段,著重理解重點段中父親說的話。對了,大家想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作者的名字叫許地山(板書),是現代著名的作家。許叔叔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落華生”,為什么取這個名字,你們知道嗎?我們這節課就從課文中解開這個秘密,看誰肯動腦,最聰明。
二、整體感知第二段。
師:同學們各自讀第二段,完成填空。
這篇課文描寫了()、()、()、()、()五個人物,描寫時又重點抓住人物的.()去寫,其中又重點描寫了()的語言,他說了()次話,其中第()次和第()次最重要。
三、重點學習父親的話。
1、誰先來讀父親第一、二次的話。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樣回答的?
(1)我們三姐妹的話分別從花生的哪些方面來說它的好處的?
(2)把我們三姐妹的三句話合成一句,怎樣說?
3、師:我們三姐妹是從花生的味道、用途、價錢來談花生的好處,而且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好處是什么呢?我們來讀父親第三次說的話,完成填空練習。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二
一、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做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2、學會5個生學,正確選擇本課中多音字的讀音;理解19個新詞語。
3、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找出重點段,理解文章的話。
2、對話朗讀。
三、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目標:
1、找準重點段。
2、有感情地朗讀對話,理解文章的話。
3、理解“體面、可貴、愛慕”。
教學重點:找出重點段,理解課文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落花生》。上節課我們給課文分了段,并學習了第一段-種花生。那么課文重點是哪一段呢?(第二段)哪幾小節?(2-14)寫什么?(談花生)我們把這一段又分成哪兩部分呢?(生答、課件、板書)。
這節課重點來學這一段。
二、學習重點段。
(一)學習第一部分。
1、齊讀2-11小節思考:今晚的收獲節,與以往有什么不同,看看有誰參加?
出示:。。。。。。實在很難得。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
(天色不大好為什么父親也來了?父親和孩子吃飯很平常為什么用“難得”?父親回來只是為了嘗我們種的新花生?)。
簡介當時背景。(作者父親當時在廣東當差,平時公務很忙,很少參加家里的活動,所以父親這次回來實在很“難得”。那么父親只是為了嘗花生嗎?我們學完就知道了。)。
2、那晚父親出了什么話題讓我們說?(看課件)姐弟們怎么議論花生的好處?(板書)。
3、父親怎么說?出示父親的話。齊讀。
父親拿花生和什么對比,分別用--畫出寫花生的詞句,用--畫出寫桃子,石榴的詞句。
完成比較表。(見課件)。
通過比較你覺得落花生有什么特點?-------藏而不露、樸實無華--這就是花生的可貴之處吧!
再次有感情的朗讀父親的話。理解“可貴”的意思。落花生最可寶貴的是什么呢?
(二)學習第二部分。
意在比喻做人。
朗讀12----14小節。出示父親的話。(課件)。
我領會父親的話了嗎?出示我的話。(課件)。
聯系實際舉些生活實際來回答。
是的,父親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你讀懂了嗎?齊讀這兩段對話。
完成填空。(見課件)。
(三)是呀,小作者不光讀懂了,而且牢牢記在了心上,齊讀最后一段。
三、總結全文。
是呀,父親這次難得回來,不光是為了品嘗花生,而且市郊于孩子怎樣做人,作者正是深深記住了父親的教誨,以致他今后為自己起筆名為落華生,來勉勵自己做個務實有用的人,最終他成了受人尊敬的學者。來看作者簡介。
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像小作者學習,長大做有用的人。(見課件)。
四、作業。
(見課件)。
1、口頭回答課后習題3。
2、書面完成《作業本》第四題。
*3、在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為什么?課后請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實話實說。
朱雀小學徐敏娜。
1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三
1、聯系課文、聯系生活,正確理解“所以你要像花生……”“那么,人要……”的含義。懂得不能只講體面,而要對他人、對社會有用。
2、了解“落花生”筆名的含義,對許地山用生命踐行理想感到欽佩。
3、歸納學法、寫法,能將自己從身邊受到的啟示用一兩段話寫下來。
正確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文章重點寫什么?那你覺得最重要的是那句話?
把書讀成一句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同學們真會讀書。
二、理解“父親”的話。
a、像花生,像花生的的什么呢?(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b、花生怎么不好看了,你從哪里讀懂的?(跟桃子、石榴、蘋果對比)。
可是在“爸爸”的眼里,花生這“不好看”卻成了什么?(最可貴之處,體會“好”與“貴”的不同。)。
c、它最可貴指的是什么呢?(藏而不露、不炫耀自己)。
d、那么父親的核心觀點是什么呢?通過雖然……可是……的句子描述,在理解的過程中進行語言訓練。
雖然……可是……更可貴的是……,感受“可是”后面更為重要,更是作者的核心觀點,如:雖然他有些懶,可是他卻十分的聰明,雖然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得出核心觀點,重點不是美與不美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用的問題。
三、理解“我”的話。
1、我們理解父親的話,那“我”理解父親的話了嗎?
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你從哪里看出“我”理解了父親的話?(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的人、父親說:對……)。
2、你們也理解“我”的話了嗎?
a體面、講體面好嗎?那只講體面呢?重點是什么:做有用的人。
b你的觀點呢?
c聯系生活舉例談談你所看到具有“落花生”這中品格的事物。
四、升華,小結,練筆。
1、讀最后一段,理解“印”字的深刻含義。(結合許地山的平生去理解)推薦他的書目。
2、小結學法和寫法。
學法:抓重點詞句,談自己理解,找例子印證,聯系生活說說。
寫法:詳略得當,對比鮮明,借物喻人,重點語言描寫。
五、作業。
小練筆:仿照第10段的寫法,試著選身邊的一種事物,寫一寫自己領悟到了什么?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四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并初步體會作者詳略得當地來寫花生的好處。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一、復習引入,交待探究目標。
1、回憶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
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2、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課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貴之處,又讓我們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進而學習作者借花生來領悟做人道理的這種寫作手法。
二、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
1.指名朗讀第一段,想一想為什么說“居然”收獲了?
(點撥:指導學生抓住“居然”讀出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親的提議下,我們過了一個收獲節,大家暢談花生的好處。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3—11自然段,然后討論:
(1)姐弟們說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味兒美、榨油、價錢便宜、果實埋在地下)。
(2)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有什么不同之處?父親為什么用花生和它們作比較?(精講: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為了說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麗,而有內在的可貴之處,那就是不求虛名、默默無聞、踏踏實實。)。
(1)父親所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2)你怎樣理解“體面”?從我說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精講: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父親希望孩子們能像花生那樣,樸實無華,卻很有用。課文從議花生講到做人,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寫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書:花生??借物喻人??做人。
4、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換成記好不好?為什么?
我們知道課文主要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四個方面寫了落花生,詳寫議花生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簡單帶過,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突出重點,主次分明。)。
四、總結全文。
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收獲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于圍繞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后我們在讀文章或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書:不求虛名?默默奉獻。
五、課堂測試。
完成練習冊61頁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春蠶、橡皮、鉛筆、掃帚)。
七、板書設計。
落花生。
花生??借物喻人??做人。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并初步體會作者詳略得當地來寫花生的好處。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交待探究目標。
1.回憶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2.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課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貴之處,又讓我們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進而學習作者借花生來領悟做人道理的這種寫作手法。
二、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
1.指名朗讀第一段,想一想為什么說“居然”收獲了?
(點撥:指導學生抓住“居然”讀出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親的提議下,我們過了一個收獲節,大家暢談花生的好處。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3—11自然段,然后討論:
(1)姐弟們說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味兒美、榨油、價錢便宜、果實埋在地下)。
(2)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有什么不同之處?父親為什么用花生和它們作比較?(精講: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為了說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麗,而有內在的可貴之處,那就是不求虛名、默默無聞、踏踏實實。)。
(1)父親所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2)你怎樣理解“體面”?從我說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精講: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父親希望孩子們能像花生那樣,樸實無華,卻很有用。課文從議花生講到做人,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寫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書:花生借物喻人做人。
4.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換成記好不好?為什么?
我們知道課文主要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四個方面寫了落花生,詳寫議花生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簡單帶過,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突出重點,主次分明。)。
四、總結全文。
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收獲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于圍繞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后我們在讀文章或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書:不求虛名默默奉獻。
五、課堂測試。
完成練習冊61頁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春蠶、橡皮、鉛筆、掃帚)。
七、板書設計。
15落花生。
花生借物喻人做人。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六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落花生。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回顧一下作者圍繞花生主要寫了哪些內容?(種、收、吃、議)。
2、一次小小的花生節,讓許地山把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心上,并且以落華生為筆名。這節課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跟隨作者重溫一家人議花生的場面。
二、再讀課文,閱讀感悟。
(一)默讀課文3-15自然段,思考:
1、我們兄弟姐妹是怎樣評論花生的?父親又是怎樣說的?
2、父親寫了哪幾種事物?
3、父親通過花生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
(二)反饋交流。
1、兄弟姐妹認為花生的好處是什么?
2、生交流:味兒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
(三)研讀第10段。
出示句子: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摹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1、想一想:父親是從一哪方面談花生的好處?
2、說一說:這句話除了寫花生的生長特點,還寫了哪幾種事物的生長特點?
3、找一找:默讀這句話,找出花生和石榴、桃子、蘋果的生長特點分別是什么?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
(四)研讀第12段。
出示句子: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思考:
1、父親說的“要像花生”是什么意思?
2、父親這句話是怎樣贊美花生的?
3、父親僅僅是在贊美花生嗎?
(五)研讀第13段。
出示句子: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思考:
1、“體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講體面”?
2、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關系呢?
3、談一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在生活中有哪些人也像花生那樣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呢?、
(工人,農民,教師,警察……各種工作崗位上的普通勞動者,他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三、明白道理,感悟寫法。
1、課文以談花生的可貴之處,來說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2、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寫作方法上,有什么特點?
(借物喻人:在寫作中,往往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
四、辯論升華。
2、師小結:文中的父親讀懂了花生的可貴之處,我們也讀懂了。原來,花生的可貴之處,不是華麗的外表,而是這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埋頭苦干、不計名利的品格。
五、小練筆。
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了什么?課后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七
講讀全文,知道野兔的勇敢機智,懂得在一定的條件下,弱者也能戰勝強者。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字詞。(防備、奇異、俯沖、敏捷、巧計、撲棱、盯住、警惕、彈出。)
2.選詞填空。(選擇復習中的詞語,填入文中)
那只野兔豎起兩只長長的耳朵,( )地趴在坑里( )前方。我悄悄地饒到它背后,伸手去抓。不料,它早有( ),只見它( )地往旁邊一跳,飛快地逃跑了。我正要去追趕它,突然,眼前出現了一幕( )的情景——野兔居然用( )踢死了老鷹。
師:眼前出現的是一幕怎樣的奇異情景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課文第三、第四小節。讀了課文后,你想提些什么問題讓大家討論學習。
學生設疑,教師整理。
(1)課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老鷹的兇猛?野兔的機敏又表現在哪里?
(2)野兔用怎樣的巧計踢死了老鷹?
(3)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抓住詞句,自悟解疑。
師:請同學們根據上面提出的問題,讀讀課文,想想意境,品品詞句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用直線劃出表現老鷹兇猛的詞句
(1)一只老鷹在低空打了個盤旋,斜著身子,向野兔俯沖下來。老鷹張開了爪子去抓野兔的脖子。(俯沖、張開、抓)
(2)老鷹盯住野兔不放,扇動有力的翅膀朝野兔身上大去。(盯住、打去)
(3)那只老鷹猛撲到野兔身上,要啄它的眼睛。(猛撲、啄)
2.面對如此兇猛的老鷹,野兔表現得十分勇敢、機智,再讀課文,用曲線劃出表現野兔機智的詞句。
(1)眼看就要抓住了,野兔敏捷地往旁邊一跳,躲開了。(敏捷、一跳)
(2)它并不逃走,反而迎著老鷹跳過去,跳得比老鷹還高。(迎著、跳)
(3)忽然,野兔不動了,四腳朝天躺在地上。(不動了、四腳朝天)
(4)突然,野兔彈出后腿,重重地踢老鷹的肚子,一連幾下,踢得老鷹撲棱著翅膀,一頭栽倒在地上。(彈出、一連幾下)
師:現在我們知道是怎樣一幅奇異的情景了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第四小節。(男生讀老鷹的句子,女生讀野兔的句子)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八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聶守信對音樂的熱愛,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以第八節為切入點,進行寫作練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聶守信對音樂的熱愛。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寫作練習。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寫作練習。
教具: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鞏固,引入課文。(3分鐘)。
1。聽,笛聲又響起來了!(背景音樂:蔭中鳥)誰來試著用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背誦文中有關笛聲的句子。
2。本文以笛聲為課題,并且用笛聲貫穿全文。透過笛聲,所表現的是聶守信怎樣的情感?(對音樂的熱愛。板書:熱愛音樂)。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聶守信對音樂的熱愛?(共7分鐘)。
默讀課文思考。
三、深讀課文,拓展延伸。
1、老木匠的笛聲深深地吸引著聶守信,并激發出他內心對音樂強烈的熱愛與渴望。
2、可是,這一天,他卻沒有等到老木匠的笛聲,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指名朗讀課文7、8小節。
3、在惟一一次沒有聽到笛聲的傍晚,在老木匠為了一個大件忙得滿頭大汗的時候,對音樂的熱愛之情也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推動著聶守信邁出踏上音樂之路的關鍵一步——當他把工具一件一件遞給老木匠,這兩個年齡相差幾乎半個世紀的鄰居,在他們的共同的勞動之中,成了莫逆之交。
理解:莫逆之交。(忘年交)。
4、老師將第7、8小節進行了改寫,請男女生分節讀。
老木匠和聶守信,因為對音樂的熱愛,由陌生到相知,他們之間一定有一段特別的對話。
請你聯系上下文,想象一下,這天工作結束后,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出示要求)。
5、寫段。
夜色漸濃。小小的作坊里又傳來了悠揚的笛聲,窗外樹梢上的一彎明月正咧著嘴微笑呢!(10)。
6、學生書寫,師巡視。
7、交流,點評。(5分鐘)。
二、感情朗讀,深華情感。(5分鐘)。
1、合作朗讀:又見紅霞飛上西天,聶守信卻沒有等來老木匠的笛聲。他茫然若有所失,急急來到木工間。原來老師傅正忙著趕制一個大件。孩子沒有作聲,看見老師傅忙得滿頭大汗,就把工具一件一件遞給他……這兩個年齡相差幾乎半個世紀的鄰居成了莫逆之交。不久,聶守信從老木匠那里學會吹笛子,簡直可以跟師傅的笛聲比美。
2、音樂是溝通人心靈與心靈的橋梁,音樂能點燃人對生活的激情。以做木工為生的老木匠也許從未想到他這一“無心插柳”的舉動,使年幼的聶守信得到啟蒙,最終成為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聶守信的這一切成就都來源于他內心對音樂的熱愛、無限的興趣。所以,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板書:得到啟蒙、成為音樂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47笛聲。
老木匠。
熱愛音樂——莫逆之交——得到啟蒙——成為音樂家。
聶守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九
1.使學生了解課文主要講一家人議論花生的好處,教育學生懂得不要只講體面,只求外表美,應該做一個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3.培養學生借助具體事例來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課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是怎樣與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緊密聯系的。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學們都吃過花生吧?喜歡吃嗎?那么著名作家許地山寫的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訴我們花生什么樣子,如何好吃呢?而是以“落花生”為題,以“落花生”為線索寫了一件事,什么事呢?(生答)。
2.回憶課文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
過渡:作者一家人到底議論花生的什么?他們借花生又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重點學習議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默讀議花生部分,出示默讀要求:
(1).勾畫出父親幾次對孩子們說的話,看看父親講了什么,又想告訴我們什么?
(2).勾畫出作者聽了父親對于花生品格議論之后感悟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在旁邊標注自己的感受。
2.學生邊讀邊思考。
3.匯報交流學習情況。
贊花生。
(2).出示父親第一次議論花生的語句: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需挖起來才知道。
自由讀、指名讀思考并回答:父親是怎樣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3).感受花生的可貴品質。
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掛在枝頭與埋在地里矮矮的長在地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成熟了也無聲無息,不急于表露,這種品格的確很可貴。這是一種怎樣的品格呢?(生談)。
(4)感情朗讀句子,原文填空。
學花生。
出示句子:“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朗讀句子,聯系上下文談一談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是什么意思?(生談)。
作者從父親的議論中感悟到什么?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1).讀句子,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小組交流: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樣不圖虛名,默默地做奉獻。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感悟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獲節,議花生,父親的話著重寫,這樣可以突出文章中心。其他內容略寫,因為它對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代的作用,又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2、這篇文章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較“借物喻人”。雜我們身邊又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道理,如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默默無聞卻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小草等等。從下列題目中自選一個,補充完整,模仿《落花生》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寫一個小短文。
(四)作業:
熟讀課文。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含義,懂得不能只講體面,而要對他人、對社會有用。
2.了解“落花生”筆名的含義,對許地山用生命踐行理想感到欽佩。
3.能將自己從身邊事物受到的啟示用一兩段話寫下來。
4.能規范、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讓學生討論,說真話,講理由。
教師可做類似小結: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沒有,可取么?
——不可取。過渡:我們來看看少年許地山是怎么理解父親的這句話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體面”什么意思?講體面有錯么?只講體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樣就是有用?舉例。
(三)了解父親的話對許地山的影響。
結合課文結尾及許地山生平,明白許地山為何以“落花生”為筆名以及這筆名對他做人的影響。產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寫字。
觀察“吩、咐”及“榨、榴”,指導書寫。學生自己觀察仿寫其它字。
(五)課后小練筆。
【作業安排】。
1.背誦父親的話這部分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
2.進一步理解課題,問: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我們要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學資料】。
電影資料《落花生》、 投影圖片、投影儀、投影片。
【自問自答】。
回答:學生根據課堂生成的學習成果,大膽談想法,談感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含義,懂得不能只講體面,而要對他人、對社會有用。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十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2、分清課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議花生”部分。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落花生。
2、由筆名引入課文:作家許地山有個筆名叫落華生,他為什么取這個筆名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中,走進許地山童年的時光。
3、翻開書,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
對作者影響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們談論花生的什么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6、引讀齊答:對于花生的好處,姐姐說:
哥哥說:
我說:
爸爸說:
7、其中誰的談話對“我”的影響最大?
8、指名讀爸爸的話,其他的孩子勾畫出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齊讀。
10、從父親的話語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是什么?
11、從這里可看出爸爸將=花生和蘋果,石榴,桃子鄉比較在哪一點上贊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讀一讀。引導:爸爸在贊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學生結合爸爸的談話內容談,不炫耀,默默奉獻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讀,讀出這種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贊美花生的精神?嗎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樣的?人因此,父親接下去說:引讀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呢聯系爸爸的話,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門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不摹虛名,默默奉獻。怎么讀爸爸的話?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親的話?的聯系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18、許地山懂了,同學們也懂了,男孩子讀,女孩子讀。
引讀:人,要做:不要做:
19、許地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后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成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年僅48歲,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許地山說的話。
21、這篇課文主要內容是議花生這部分,作者為什么把議花生作為主要內容來寫?
22、這篇課文樸實無華,使讀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相信也感染著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讀一讀,再練習背一背。
種花生。
收花生。
準備過節。
議花生可貴:果實埋在地里{默默奉獻不炫耀}。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十一
一、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開辟:開拓發展。文中指把原來荒著的地開墾出來。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于喜愛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體面:(相貌、樣子或穿著)好看;有氣派。
榨油:擠壓出油來。
二、看誰選的準。
1.固然??2.雖然???3.既然???4.居然。
1.(?)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一起來種花生吧。
2.沒過幾個月,(??)收獲了。
3.花生的好處(??)很多,但有一樣最可貴。
1.?不但……而且??2.雖然……但是。
4.花生(??)價錢便宜,(??)人人都喜歡吃。
5.花生(??)外表不好看,(??)很實用。
三、下面加點詞的反義詞你知道嗎?請寫在后面的括號里。
1.花生的價錢便宜。(????)。
2.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3.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
四、名正言順。
(3)程度深等,請你選擇其中的兩個意思組詞并造句。
五、讀片段,完成練習。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1、這段文字選自《落花生》,作者(許地山)。這篇文章圍繞花生寫了三件事,分別是(種花生)、(收花生)、(議花生)。
2、這段話寫出了(??)。
(1)花生果實的特點??。
(2)花生的好處。
(3)花生的可貴之處。
3、“父親”拿(桃子)、(石榴)、(蘋果)同花生做比較,來說明花生具有(不夸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
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桃子、石榴、蘋果那樣,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但可貴的是(它不圖虛名、默默奉獻)。我們的(老師)不正像花生一樣嗎?他們(默默地培育著一批批學生)。我贊美花生,我更要贊美(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老師)。
2023年落花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通用12篇)篇十二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2、分清課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議花生”部分。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齊讀:落花生。
2、由筆名引入課文:作家許地山有個筆名叫落華生,他為什么取這個筆名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中,走進許地山童年的時光。
3、翻開書,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
對作者影響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們談論花生的什么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6、引讀齊答:對于花生的好處,姐姐說:
哥哥說:
我說:
爸爸說:
7、其中誰的談話對“我”的影響最大?
8、指名讀爸爸的話,其他的孩子勾畫出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齊讀。
10、從父親的話語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是什么?
11、從這里可看出爸爸將=花生和蘋果,石榴,桃子鄉比較在哪一點上贊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讀一讀。引導:爸爸在贊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學生結合爸爸的談話內容談,不炫耀,默默奉獻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讀,讀出這種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贊美花生的精神?嗎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樣的?人因此,父親接下去說:引讀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呢聯系爸爸的話,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門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不摹虛名,默默奉獻。怎么讀爸爸的話?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16、爸爸由贊美花生的可貴之處,談到怎樣做人,許地山聽懂了爸爸的話嗎?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親的話?的聯系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18、許地山懂了,同學們也懂了,男孩子讀,女孩子讀。
引讀:人,要做:不要做:
19、許地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后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成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年僅48歲,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許地山說的話。
21、這篇課文主要內容是議花生這部分,作者為什么把議花生作為主要內容來寫?
22、這篇課文樸實無華,使讀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相信也感染著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讀一讀,再練習背一背。
種花生。
收花生。
準備過節。
議花生可貴:果實埋在地里{默默奉獻不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