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爭做時代新人的心得篇一
在新冠疫情防控斗爭中,無數青年的身影穿梭其中,他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4.2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其中就有1.2萬多名“90后”挺身而出、擔當奉獻。不論是“讓我的青春更有意義”的青春告白,還是“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戰疫宣言,中國青年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識和“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勇氣,沖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用年輕的肩膀扛起了守護祖國、守護民族的責任。他們用最好的青春年華書寫的抗疫故事將銘刻史冊,彰顯出青春最純粹的本色。他們交出了青春的合格答卷,樹起了新時代青年的榜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新時代的青年既需要胸懷鴻鵠之志,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又需要填海之功,把實現自我價值與推動事業發展緊密相連,敢于挑起攻堅克難的發展重擔。正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青年要想成長成才,就要從一線干起、從基層做起,在最艱難困苦的地方磨練心性,到矛盾糾紛最重的地方去淬煉本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勇挑重擔。避免“只說不做,眼高手低”的成長陷阱,用一點一滴的汗水,苦干實干,成為有理想、有學問、有才干的實干家,在新時代干出一番事業,淬煉青春本色。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要在挫折磨難中不斷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磨練意志品質、在實踐生活中積累經驗。哪怕是微小的螢光也要發光發熱。我們是千千萬萬青年中的一員,我們將秉承著五四的精神,永遠探索,勇于創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歷史的發展,為社會的進步,貢獻一份力量!
爭做時代新人的心得篇二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于20世紀20年代,前身是由經受五四運動洗禮的共產主義者發起組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幫助和關懷下,中國青年團組織在動蕩時局中逐步發展。今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的100周年,100年來,一代又一代青年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載入史冊的壯麗篇章。1922年,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923年6月,中共三大確定了國共合作的方針,青年團馬上于8月20日至25日在南京召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10月創辦了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周刊。《中國青年》周刊在大革命時期成為黨、團組織擴大馬克思主義宣傳和向各種錯誤思潮展開斗爭的主要陣地,并且因此深受廣大革命青年的喜愛,被譽之為良師益友。1925年1月26至30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發表了《大會宣言》。在這個《宣言》中,青年團鄭重宣告:我們決議不再使用“以前那種不甚合當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名稱”,青年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共產主義是帝國主義、軍閥以及一切反革命派所最恐怖的名詞,我們應當很勇敢的揭示我們共產主義者的真面目,讓他們在我們的面前發抖。”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許多愛國運動中,中國青年是主力軍、是支持者,他們滿懷一腔熱血,同帝國主義、軍閥以及一切反革命派作斗爭,為國家的前進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我在初中加入了共青團,這是一件幸運而又光榮的事情。一直以來,我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績和政治思想覺悟,提高自己的自制力,盡自己所能為大家服務,自覺并嚴格遵守團規、維護團的利益,虛心向他人學習,熱心幫助他人。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書刊,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一代建設共產主義的預備軍中的一員。
2022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迎來成立100周年。在中國共青團一百年誕辰之際,我們新時代的青年要擔當起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我們也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唱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我們更要用奮斗刷新青春,用拼搏鑄就夢想,用汗水澆灌希望,承載起國家和民族的光明未來。
爭做時代新人的心得篇三
猶記得電影中戰士們沖鋒陷陣的場景,忘不了小說中革命者不屈的話語,他們為了祖國的未來,不惜貢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并留下昂貴的紅色革命精神。而這種精神,正是我們所要傳承的。那些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一個個獻出生命,為國捐軀,他們的事跡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們的精神也被后人傳承著。那被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犧牲時年僅15歲;那為革命事業獻出年輕生命的董存瑞,為了解放隆化城,與敵人同歸于盡;那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部隊開辟道路的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射口……這些獻出自己生命的事,不需要我們開做,但他們這種舍己為人,顧全大局的精神卻需要我們去學習。
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是大部分人都將這種紅色精神拋棄,甚至是遺忘。我們現在整日抱著電腦,手機,不是打游戲就是看小說,口里天天喊著口號,但卻沒有一點實際行動,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我們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卻忘記了是誰給我們創造這么好的條件。現在,我們連自己該做的事都做不好,又何談傳承這種偉大的紅色精神?
記得有這么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做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更應該將這種紅色革命精神更好地在傳承下去。只有我們足夠強,那么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強。我們要發揚這種精神,爭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我們在家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應努力學習,幫助同學,尊敬師長,在外則要尊重老人,多幫助弱勢群體。同時,我們還要了解黨情國情,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社會主義,真正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讓我們踏著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與時代共命運,承擔起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